學弟曰: - 菸草

By Puput
at 2006-04-02T16:01
at 2006-04-02T16:01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cornElField (cornelfield)》之銘言:
: "咚"
: "學長,為什麼煙的焦油量都比尼古丁含量多啊?"
: "有沒有一種煙是尼古丁比焦油多的?"
: "......" (XX..小孩子哪來這麼多問題...)
: "學長現在很忙下次在回答你"
: .......
: 有人知道為什麼嗎 囧?
如果要有一種菸的尼古丁比焦油多
可以有兩種極端可能:
可能(1):焦油超低趨近0/尼古丁正常 = 0.01/0.1mg
可能(2):焦油正常/尼古丁超高 = 10/30mg
這兩種菸要製作
理論上是可以 但實際上是沒有人會做所以買不到 XD
可能(1)為何不可能呢?
這大概可以從簡單的幾個理由來說明:
第一. ==========真正的罪魁禍首~~~ 焦油! 焦油! 焦油!==========
大家都知道香菸裡危害人體最大的是焦油
那焦油洗蝦米??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如果我們把木材隔絕空氣加熱,就會有焦油產生
(國中課本好像就有提到 小孩兒都會~)
而菸葉或菸草本身就是草本植物,在咱們的菸管裡是不完全燃燒,所以也會產生焦油
當然啦~ 若是每支香菸裡頭都有一個完全燃燒的小宇宙
那樣一來我們抽的不是香菸的芬芳
而是除了焦碳(抖落的菸蒂)、二氧化碳 和 水(口渴的時候來一根就解決了~)
其他什麼東西都沒有
第二. ==========如果把罪魁禍首焦油~~~~ 砍掉!!砍掉!!砍掉!!=========
大家都會想
俺抽菸兒..要的是尼兒古兒丁
那完全0焦油不是很好嗎?? 讓人多吸多健康~
但很遺憾的是由上述第一點可知
越逼近完全燃燒, 焦油的產生量才能越少
所以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 又剛好很遺憾的
在香菸燃燒的複雜化學過程中所產生的香味物質和分子
正是由焦油所攜帶!! 就連尼古丁也不例外
沒有它的話 香菸都不香菸了
正所謂 "<歌詞> 我最深愛的人~~~ 傷我卻是最深~~"
呼 每次抽菸聽張雨生的歌都超有感覺
扯遠了..
總之焦油的濃度可說是和爽度成正比阿!
因此在"可能(1)"裡 那種超低焦油卻高尼古丁的菸是沒有意義的
(沒焦油所以沒味道, 或者說足量的菸草不完全燃燒不可能產生那麼低的焦油)
另外 同種菸甚至同一支菸
大力抽或小力抽,抽深或抽淺,燃燒速率不同,化學反應也會有些微差異
以至於焦油產生的量會不同,導致最後吸入的香味物質也不同
(因為焦油可視為香味的載體)
每個人的感覺受器(嗅覺、味覺等)本來就有所差異
二來每個人抽菸的方式和習慣也不同
這正巧說明了為何每個人對同種菸的主觀感受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補充第三. ==========給我更多的焦油!! more!! more!! more!!==========
人都說愛美不怕流鼻水 那想爽還怕什麼焦油??
無焦油做不到 那來個超高焦油超高尼古丁的吧!!!
有尼古丁自焦油來 不亦快哉?
可惜的是 別忘了罪魁禍首背後還會有幕後黑手
而這個幕後黑手正是鼎鼎大名的行政院衛生鼠
它明文公告了:
『 自民國90年7月1日起至民國96年6月30日止,
香菸中尼古丁及焦油含量分別不得超過1.5mg/支及15 mg/支
自民國96年7月1日起分別不得超過1.2mg/支及12 mg/支』
(當然這是指台灣 每個國家的法令都不同)
無論是反菸、製菸或吸菸的人類總是重視健康的
隨著技術層面提高、健康意識抬頭
降低焦油的努力成果是很可觀的
(沒記錯的話1960年代的菸 焦油高達40mg左右 尼古丁3~4mg)
最後達到現在可以任意控制焦油量的地步
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 焦油/尼古丁比值≒10
就是想高 高不上去 想低 低不下來的結果
(受限於菸草天然的成分比例、製菸技術的瓶頸、生產成本、人為法規等多項因素)
比如說針對菸草天然成分這個限制
美國改造出的新品種菸葉,尼古丁的含量從0.2%到6%的都有
這種菸葉據說可以將這個比值縮小為 每五份焦油 一份尼古丁
(reference: www.tobaccoasia.com )
甚至有業者研究完全不使用菸草為主成分的尼古丁釋放系統
如此一來焦油與尼古丁的比例伸縮空間會更大
但這種低焦油產品的生產還是伴隨著風險 產品價值有限
除非它能被消費者長久不變的消費口味所接受
回到"可能(2)" 一支 焦油/尼古丁 = 10/30mg 的菸?
不是做不出來..
其一是因為規定
再來是抽了會死人XD
將60~70mg的尼古丁直接注入人體就會致死
這種菸大概多點個幾支放在嘴裡吸就能入定了
不過菸友們別擔心 尼古丁在體內代謝超級快的
這就是為什麼那種暈眩的美只存在瞬乎之間阿~(菸)
(不過還是不建議半小時內抽濃菸100支之類的 還是會昇天)
唔
糟糕
怎麼會變長篇大論
不小心變身認真魔人了(汗)
其實我不是這種人阿Q________Q
都是準備研究所考試害的 啃
--
: "咚"
: "學長,為什麼煙的焦油量都比尼古丁含量多啊?"
: "有沒有一種煙是尼古丁比焦油多的?"
: "......" (XX..小孩子哪來這麼多問題...)
: "學長現在很忙下次在回答你"
: .......
: 有人知道為什麼嗎 囧?
如果要有一種菸的尼古丁比焦油多
可以有兩種極端可能:
可能(1):焦油超低趨近0/尼古丁正常 = 0.01/0.1mg
可能(2):焦油正常/尼古丁超高 = 10/30mg
這兩種菸要製作
理論上是可以 但實際上是沒有人會做所以買不到 XD
可能(1)為何不可能呢?
這大概可以從簡單的幾個理由來說明:
第一. ==========真正的罪魁禍首~~~ 焦油! 焦油! 焦油!==========
大家都知道香菸裡危害人體最大的是焦油
那焦油洗蝦米??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如果我們把木材隔絕空氣加熱,就會有焦油產生
(國中課本好像就有提到 小孩兒都會~)
而菸葉或菸草本身就是草本植物,在咱們的菸管裡是不完全燃燒,所以也會產生焦油
當然啦~ 若是每支香菸裡頭都有一個完全燃燒的小宇宙
那樣一來我們抽的不是香菸的芬芳
而是除了焦碳(抖落的菸蒂)、二氧化碳 和 水(口渴的時候來一根就解決了~)
其他什麼東西都沒有
第二. ==========如果把罪魁禍首焦油~~~~ 砍掉!!砍掉!!砍掉!!=========
大家都會想
俺抽菸兒..要的是尼兒古兒丁
那完全0焦油不是很好嗎?? 讓人多吸多健康~
但很遺憾的是由上述第一點可知
越逼近完全燃燒, 焦油的產生量才能越少
所以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 又剛好很遺憾的
在香菸燃燒的複雜化學過程中所產生的香味物質和分子
正是由焦油所攜帶!! 就連尼古丁也不例外
沒有它的話 香菸都不香菸了
正所謂 "<歌詞> 我最深愛的人~~~ 傷我卻是最深~~"
呼 每次抽菸聽張雨生的歌都超有感覺
扯遠了..
總之焦油的濃度可說是和爽度成正比阿!
因此在"可能(1)"裡 那種超低焦油卻高尼古丁的菸是沒有意義的
(沒焦油所以沒味道, 或者說足量的菸草不完全燃燒不可能產生那麼低的焦油)
另外 同種菸甚至同一支菸
大力抽或小力抽,抽深或抽淺,燃燒速率不同,化學反應也會有些微差異
以至於焦油產生的量會不同,導致最後吸入的香味物質也不同
(因為焦油可視為香味的載體)
每個人的感覺受器(嗅覺、味覺等)本來就有所差異
二來每個人抽菸的方式和習慣也不同
這正巧說明了為何每個人對同種菸的主觀感受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補充第三. ==========給我更多的焦油!! more!! more!! more!!==========
人都說愛美不怕流鼻水 那想爽還怕什麼焦油??
無焦油做不到 那來個超高焦油超高尼古丁的吧!!!
有尼古丁自焦油來 不亦快哉?
可惜的是 別忘了罪魁禍首背後還會有幕後黑手
而這個幕後黑手正是鼎鼎大名的行政院衛生鼠
它明文公告了:
『 自民國90年7月1日起至民國96年6月30日止,
香菸中尼古丁及焦油含量分別不得超過1.5mg/支及15 mg/支
自民國96年7月1日起分別不得超過1.2mg/支及12 mg/支』
(當然這是指台灣 每個國家的法令都不同)
無論是反菸、製菸或吸菸的人類總是重視健康的
隨著技術層面提高、健康意識抬頭
降低焦油的努力成果是很可觀的
(沒記錯的話1960年代的菸 焦油高達40mg左右 尼古丁3~4mg)
最後達到現在可以任意控制焦油量的地步
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 焦油/尼古丁比值≒10
就是想高 高不上去 想低 低不下來的結果
(受限於菸草天然的成分比例、製菸技術的瓶頸、生產成本、人為法規等多項因素)
比如說針對菸草天然成分這個限制
美國改造出的新品種菸葉,尼古丁的含量從0.2%到6%的都有
這種菸葉據說可以將這個比值縮小為 每五份焦油 一份尼古丁
(reference: www.tobaccoasia.com )
甚至有業者研究完全不使用菸草為主成分的尼古丁釋放系統
如此一來焦油與尼古丁的比例伸縮空間會更大
但這種低焦油產品的生產還是伴隨著風險 產品價值有限
除非它能被消費者長久不變的消費口味所接受
回到"可能(2)" 一支 焦油/尼古丁 = 10/30mg 的菸?
不是做不出來..
其一是因為規定
再來是抽了會死人XD
將60~70mg的尼古丁直接注入人體就會致死
這種菸大概多點個幾支放在嘴裡吸就能入定了
不過菸友們別擔心 尼古丁在體內代謝超級快的
這就是為什麼那種暈眩的美只存在瞬乎之間阿~(菸)
(不過還是不建議半小時內抽濃菸100支之類的 還是會昇天)
唔
糟糕
怎麼會變長篇大論
不小心變身認真魔人了(汗)
其實我不是這種人阿Q________Q
都是準備研究所考試害的 啃
--
Tags:
菸草
All Comments

By Zora
at 2006-04-06T13:01
at 2006-04-06T13:01

By Valerie
at 2006-04-10T21:06
at 2006-04-10T21:06

By Edwina
at 2006-04-15T15:47
at 2006-04-15T15:47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6-04-20T12:25
at 2006-04-20T12:25

By Thomas
at 2006-04-21T02:20
at 2006-04-21T02:20

By Freda
at 2006-04-22T11:09
at 2006-04-22T11:09

By Sandy
at 2006-04-22T23:53
at 2006-04-22T23:53

By Jessica
at 2006-04-24T04:32
at 2006-04-24T04:32

By Susan
at 2006-04-25T07:46
at 2006-04-25T07:46

By Anthony
at 2006-04-30T00:20
at 2006-04-30T00:20

By Jacob
at 2006-05-03T00:32
at 2006-05-03T00:32

By Dinah
at 2006-05-04T09:21
at 2006-05-04T09:21

By Susan
at 2006-05-04T21:05
at 2006-05-04T21:05

By Sandy
at 2006-05-07T06:31
at 2006-05-07T06:31

By Jacob
at 2006-05-11T08:45
at 2006-05-11T08:45

By Jacob
at 2006-05-12T07:17
at 2006-05-12T07:17

By Callum
at 2006-05-12T13:14
at 2006-05-12T13:14
Related Posts
twantyzz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6-04-02T15:14
at 2006-04-02T15:14
aannnn

By Oliver
at 2006-03-31T22:41
at 2006-03-31T22:41
Onlytoast

By Selena
at 2006-03-29T12:56
at 2006-03-29T12:56
colinymt

By Ula
at 2006-03-29T03:22
at 2006-03-29T03:22
Stalker823

By Quintina
at 2006-03-29T01:40
at 2006-03-29T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