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離不開日常生活,要如何從生活中學習解脫 - 生活
By Christine
at 2011-12-03T00:00
at 2011-12-03T00:00
Table of Contents
學佛離不開日常生活,要如何從生活中學習解脫?
Tags:
生活
All Comments
By Mary
at 2011-12-06T01:24
at 2011-12-06T01:24
關於~學佛離不開日常生活,要如何從生活中學習解脫?
~愚餘老人~隨喜讚嘆版大提問功德~然淺見~~
學佛,若能於生活中得到解脫,可說是件莊嚴又難得的吉祥事,就如板大提問此題那樣的難得可貴。
然而,吾佛如來一代時教,所說的一切諸法,無不皆是解脫法門;只要「以戒為師」,然後覓一與自己投緣之法而一門深入,皆能落實生活而得解脫的。
不過,於無量度門中,若欲求其簡要的……老人以為~行一切善、離一切相,堪稱最為簡潔明了!
然所謂「行一切善」者:是說,遇境則施,而一施施到底;以《金剛經》說:行一切善,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說~遇境則施,而施到底。
所言「離一切相」者:是說,我等凡愚皆有「成就感」的習氣,也就是於為善之後,難免存有喜悅之心,然此「心」即是成就感,亦名有所得的心,故須遠離。
然而遠離之法,當觀(思惟)所施物,能施者,即與所受之人,此三求之畢竟皆不可得,所謂三輪體空。即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是說學佛人,若於生活中…口常說好話、身常做好事、心常存好心,再加上不求功德;若常作如是觀、如是行者,當時節因緣成熟時,必得解脫而得自在。
就此分享…並與諸善知識~共同勉勵!
By Donna
at 2011-12-05T01:52
at 2011-12-05T01:52
觀察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任何反應,情緒。找出問題和了解自己在哪一種情況下,或對哪一種人,會做出什麼反應? 簡單說就是,生活的每一天都有教育的意義。
其實修行不難,只是用心感受 用心生活
By Eartha
at 2011-12-07T21:03
at 2011-12-07T21:03
By Frederic
at 2011-12-03T16:42
at 2011-12-03T16:42
http://tw.myblog.yahoo.com/jw!WAQR8.ecHkJ7fEKCLfvP...
法語金句
http://tw.myblog.yahoo.com/nn575719/article?mid=95...
By Olga
at 2011-12-03T02:17
at 2011-12-03T02:17
---覺知到[苦受]時....不讓心念起[瞋].
覺知[不苦不樂]受時.....不讓自己陷入[癡]的心念中!!
生活中...時常保持---對自己[感受]的覺知....令心不入[貪瞋癡]中..
是最好的學習...[解脫]...的方式!!
**就是對自己的身心[感受],要隨時觀照,不要黏著於感受中.**
By Tristan Cohan
at 2011-12-03T20:10
at 2011-12-03T20:10
By Zenobia
at 2011-12-07T05:21
at 2011-12-07T05:21
以正語正念為主
另小提醒
dead=行為
By Olivia
at 2011-12-06T17:43
at 2011-12-06T17:43
用寬恕待人.用愛待人
By Wallis
at 2011-12-03T07:35
at 2011-12-03T07:35
2011-12-04 12:21:09 補充:
An article to share...
Looking Deeper (in English)
http://theypi.net/articles.php?title=Looking-Deepe...
Best regards
2011-12-04 21:35:04 補充:
Message of peace
http://theypi.net/the-message-of-prem-rawat.php
Knowledge
http://theypi.net/knowledge.php
By Tom
at 2011-12-06T14:19
at 2011-12-06T14:19
有時不能硬忽略或偷換概念似的將兩個詞語硬扯上邊。
但有時反觀自己為何會選這一種內涵去看待,那是有其中原因的。
我覺得邏輯的思考,除了條理分明外,還有不同的切入點看待的問題。
抱持如何的心態,從何處入手看待,最終又能合理歸納出哪些結論。
思考本身問題並不大,切入點也無所謂好壞,重點應在是什麼讓自己如同站在行動間的滑板一樣,導致思考出現了某些盲點。
其實我有好多問題想問...
By Odelette
at 2011-12-07T06:51
at 2011-12-07T06:51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我直覺想到觀世音菩薩向佛陀提出的方便法門。
就從『聞、思、修』著手
從楞嚴經擷取一段經文提供參考: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恒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我們常說觀照內心或反聞聞性,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行住坐臥任何時間,有空先從方便空閒的時間來觀察內心的變化,
種種念頭乃至於想法、想像...種種起心動念,甚至於無明造作。
所謂竹密不妨流水過,行看流水、坐看雲起。
千萬不要起念頭要將念頭打掉,就當作過眼雲煙就好,因為心念的本質是妄,也如同客塵,因此不脫離生、住、異、滅,不用出手自然而然的會念念隨他起,念念自然滅。既然不繫前念也不著後念,假以時日當下便能解脫。
若以耳根圓通而言,這得修行者本身至少心地清淨,因為六根清淨的緣故,能夠聽聞自性。自性音也因人而異,而且沒有一定的規則可言,有時候像是蟬鳴有時像樂器合奏,因此文殊菩薩說:
『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
『如幻三摩提,彈指超無學。』
因為用這個方法來攝心,終究解脫。
不過,也不要急於求進而心灰意冷。
可以持念佛名的方式,不管是書寫、口誦、金剛念、默唸都可以,
用這樣的方式來攝心,也是終究解脫。
以大勢至菩薩也有說了一個很棒的法門---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回想起來,記得當初從聖嚴法師那邊也有學到一樣方便的方法。
從吃飯飲食也能著手,平常在細嚼慢嚥的時候,特別去用心感受。然而,時時這樣持之以恆,也能達到收攝心神的作用,而感受的當下便是自性。
話說回來,解脫方門事實上真的可以說八萬四千法門。
重點還是在於是否能夠六根清淨而一心不亂、真心即道場,明信因果,時時抱持謙下之心與人方便,並能運用智慧圓滿行善,而令人起歡喜心,這樣還能自利利人且自度度他,轉煩惱成菩提、化苦惡焰獄為清淨蓮海。
By Vanessa
at 2011-12-06T12:19
at 2011-12-06T12:19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AE03073904/o/1611120307...
以下這篇『發菩提心義訣』若能與汝「身口意」三者合而為一,即是解脫輪迴矣!
初機學佛,必須明瞭世間法與出世法:世間法一切一切,以唯物為主;
出世法以唯心為主。世間一切物質,如天地、日月、山河,一切植物礦物,
必經成、住、壞、空四個時期,一切物質終必空壞,一切生物終必老死!
學佛者先看透一切畢竟空,而將唯物觀念打破;繼看破一切生命畢竟死亡,
而看破色身乃至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畢竟空寂,其不空者何?
惟心是也;心者意也,不指肉團心而言,分為心識心性兩種。
心識者,眾生心也,亦謂之生滅心。
心性者,佛心也,謂之菩提心,亦謂之不生不滅心。
何謂眾生心?由六根攀緣六塵八識而生分別、愛惡、取捨,
包括一切貪、瞋、癡、慢、妒,七情六慾,是非、恩怨、得失之報復心理,
以及種種意氣用事,由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識等,而起之妄念均屬心識,謂之眾生心。
迷則由此心識成生滅、落三界,入輪迴而成六凡;
悟則由此心性超生滅,證真如,頓般涅槃而成四聖。
夫人皆有心,有心必有念,念起必有染淨;染謂取著六塵,淨謂不取六塵。
世人未有不染六塵者,若取著之而起貪瞋淫殺等業是為惡,反之則為善;
又於六塵而行施戒忍者是謂善;善惡之業成於今,苦樂之報應於後;
因地善惡有上中下之不同,故果地升沉,有天、人、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之各異,
六道中繼續造業受果從而輪迴不息。
觀其始由眾生心念而生,故佛言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善修行者明乎此,故慎其初念,制其染心,斯為要法。
若於六塵不取即無業,從而無報;是故一念不生則六道俱銷,輪迴斯絕,業種便斷,斯出三界矣!
若居不生而證真,身心永息,是為二乘;
若從不生處而起六度萬行,是為菩薩大乘;
若似斷未證帶異計邪見者,是為外道,未免輪迴;是故縛脫由心,得失在我,修行者其共鑒之!
彌勒菩薩法語云:分別是識,不分別是智;依識染,依智淨;染有生死,淨無諸佛!
又佛教行人有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又云依智不依識,依識入地獄!明瞭此旨,學佛庶乎近焉。
何謂佛心?即自覺覺他,自度度他,覺行圓滿;依之而修,謂之發菩提心;依之而證,謂之佛陀!
佛者覺也,覺分三種,一、外覺;二、內覺;三、直覺。
外覺即澄心,專修一個「惺」字;
內覺即住心,專修一個「靜」字;
直覺即攝心,專修一個「寂」字!
以上三點合為一修持,是為大圓覺,亦即發大菩提心;依此而修持,是為法身常住境界。
此時行者安住甚深三摩地(正定):不分別,不愛惡,不取捨;
自性平等而住,不生不滅,謂之究竟涅槃。
澄心之教理:是教行者對一切外境,不分別,不愛惡,不取捨;
自心平等而住,心不取境,境不臨心是也!
其真義是令行者,依此囗訣,徹底修行,使六根清淨。
住心之教理:是教行者對心內一切事,過去、現在、未來,不分別、不愛惡、不取捨;
自心平等而住,於心無事,於事無心是也;其真義是令行者,依此囗訣,
徹底修行,使第七識(末 那識)清淨!
攝心之教理:是教行者對一切外境及心內一切事,將外境內事,打成一片,是為中境;
觀外境如夢如幻,內事悉皆空寂;空幻一如,不分別,不愛惡,不取捨;
自心平等而住,住世同一夢境,出世還歸一如是也;其意義是令行者,依此口訣,徹底修行,
由第八識(阿賴耶)清淨轉成第九識(菴摩羅識),即清淨無垢意,此識即為行者之清淨心性,
經云:「諸佛清涼月,遊於畢竟空,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
繼要安住甚深三摩地,保任此正定,則自性與法界性打成一片即究竟涅槃矣。
修行之道無他,唯有革心而已!
即將眾生之生滅心轉為不生不滅之大菩提心是也!
總之,一切眾生未明心見性時,見色住色,聞聲住聲,心為六塵所轉,四大五蘊所障,
四相所迷,自已作不得主,故輪迴生滅,見性之後,六塵還原為佛性矣。
佛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是已成之佛,汝是未成之佛;
過去諸佛如是悟如是修如是證,未來諸佛亦如是悟如是修如是證,
我今亦如是悟如是修如是證,望為勉旃。
By Edward Lewis
at 2011-12-05T21:35
at 2011-12-05T21:35
我看完過後發現
他所要表達的意思
在現代的詞句 兩個字就搞定了
就是叫做 [[[幽默]]]
可是在佛經裡面 卻變成一大段的敘述
然後大多的人看完了之後
可能還不了解 又自加其意的說文解字了
2011-12-04 14:28:27 補充:
從這裏來看
可以不難發現
可能很多的佛家詞句意思
其實都跟日常生活或現代息息相關
只是可能 大家都不懂 這個通這個
然後又一直以為 佛家的思維是很特別的意思
2011-12-05 15:52:54 補充:
我用我個人的意思
來解釋這個佛字
佛字 一個人 一個弗字
弗字 一把弓有兩隻箭
意思是說的話 做的事
可以[[[通兩邊]]] 或說中庸之道
久了 甚至可以[[[舉一反三]]]之意
若想要從日常生活中精進
別人是教你老實念佛
我教你 老實作事 別想有的沒的
把佛這個字給忘掉 把事情做得圓滿
久而久之 就有相同的意思
2011-12-05 15:57:26 補充:
一個大學生
之所以可以成為大學生
不是他念了幾次我想當大學生
也不是發了什麼大願想當大學生
真正可以讓他當上大學生的原因
只是把他每天該念的書念好而已
By Liam
at 2011-12-06T14:40
at 2011-12-06T14:40
小慈大德您好:11看完各位賢者之回答與意見皆不錯。生活與佛法事相是二非一,但在圓融實相是一非二。當下之一念自利所執,即是生活,無法自在達解脫之境。當下之一念利他無執,即是生活自融圓滿自在,則事事通達皆究竟......11之論與賢者之答,不異而同,此便是解脫之境........
By Frederica
at 2011-12-06T00:20
at 2011-12-06T00:20
要先明心~自然就能於相離相~做而無做~遊戲人間~
事上隨緣然自然~心上真的放下~
隨緣非消極~是觀機而動~
By Annie
at 2011-12-07T03:08
at 2011-12-07T03:08
如果到達這般說你沒解脫我都不信。
By Edith
at 2011-12-07T06:21
at 2011-12-07T06:21
祝福諸位大德平安喜樂
By Olivia
at 2011-12-05T08:45
at 2011-12-05T08:45
提升、錯用自身惡運自身,才有的纏縛!?
纏縛....才有的退化性疾症問題。
從生活中學習解脫....端正思想...端正體態、必要氣流暢行;串聯通行。
By Wallis
at 2011-12-07T21:44
at 2011-12-07T21:44
高貴的品質來自天國 問:持五戒、行十善,沒有打坐修行的話,往生後能否解脫? 答:光是靠持戒、行善,不能令我們解脫。唯有知道自己解脫時,才能解脫。了解我們的本性已經自在無礙,知道自性永遠不死,那時我們才解脫,還盲目地行善布施,就還不能解脫。認為應該做些什麼才能解脫的話,我們還很無明,不知道本性自在無礙。不要說持五戒、行十善,即使持五百戒、行萬善,也還不能解脫,如同煮沙不能成飯。 問:打坐修行的最終目標是解脫。請問師父,解脫的靈魂是不是真的從貪嗔痴中解脫出來? 答:是!師父已經說過,開悟的人發脾氣,不是真的發脾氣,對方也不會被恨意和否定氣氛所影響。開悟的人永遠不會為自私的目的而生氣。他不會為了你不給他夠錢或離開他、或為了妻子跟別人跑了等事情而生氣;他不會追她回來,然後再想辦法傷害那個情敵。開悟的人也許會看起來像在生氣,但卻是為了別的原因。為了工作和執行的使命,你必須用所謂攻擊性的力量才能突破魔障。他不會因為沒人給他食物、沒人給他錢、或沒人愛他而生氣。你不能逃避怒氣,你應該運用它。真的生氣跟開悟的人運用來作為武器的生氣是不同的。 就像外科醫生手上的刀是做手術用的,它不同於殺人兇手的刀;它也同樣會讓人疼痛、流血,但它會治療病痛。外科醫生知道怎麼開刀、要開在哪裡、割多長。但是殺手只為了仇恨、或自私的利益而盲目殺人。 貪嗔痴和其它所謂否定的品質也都是從涅槃、天國而來。它們都是高貴的品質。為什麼我們貪求世俗的東西呢?因為我們從輝煌的天國而來,我們習慣了天國的榮耀,我們習慣了富有,我們習慣不必工作即可擁有一切,所以我們大都很懶、不喜歡工作,祇想要錢,祇想要鑽石(大眾笑)。但我們應該知道這個世界情況不一樣,我們可以利用貪欲使自己突破這個世界,來獲得內邊的無價之寶--如意珠。 貪沒有什麼不好,嗔也不是否定的品質,痴也很好,只要我們能正確地使用,把它們用做治病的工具,而不是用來殺人,那麼一切東西都很好;沒有什麼東西是否定的,我們的觀念錯誤才把事情變成否定。(大眾鼓掌) 問:替別人治病或減輕痛苦違反自然嗎?我們是否應當接受別人痛苦的情況,例如難民,而不去介入? 答:用靈力醫病是違反自然的事,會弄亂病人的靈氣、穴道、磁場。弄亂以後,就很難再恢復,同時也會干擾病人的靈性。幫助那些需要的人、那些向我們求救的人就不違反自然,就像醫生用物質的針筒、刀、管子、藥品來治療病人一樣,並不違反自然,醫生也不會因此而招致任何業障。但如果干擾別人的靈性磁場,業障就很重;救濟飢荒、或幫助難民,是沒有關係的。因為聖經上也說:「要善待陌生人」,「不要壓迫陌生人,因為在埃及我們也是陌生人。」我們也是地球的陌生人,可能不久我們也會變成難民,目前是戰爭時期,我們可能也會淪為難民,應該幫助需要幫忙的人,這樣上帝才會幫助我們。
By Joe
at 2011-12-04T04:30
at 2011-12-04T04:30
硬要把它扯上邊:那就不可能有甚麼所謂的解脫~~
學佛:是個人的興趣~~
生活:是每個人的必然~~
兩碼子不相干~~
By Brianna
at 2011-12-05T10:09
at 2011-12-05T10:09
先持五戒十善==>能熄滅貪嗔癡而漸生定力==>定力生出後,本具智慧慢慢會透出光芒~~
Related Posts
福慧雙修最後修到地獄去
By Olga
at 2011-12-03T00:00
at 2011-12-03T00:00
「生活法律」被告妨害名譽
By Hamiltion
at 2011-12-03T00:00
at 2011-12-03T00:00
排便狀況改變
By Hazel
at 2011-12-03T00:00
at 2011-12-03T00:00
請問往內**免費,那家比較划算??亞太?統一超商電信?威寶?
By Olivia
at 2011-12-03T00:00
at 2011-12-03T00:00
關於巨蟹座男生的個性
By Leila
at 2011-12-03T00:00
at 2011-12-03T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