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怎麼才找得入處? - 生活

Andrew avatar
By Andrew
at 2006-10-31T00:00

Table of Contents

弟子學道約略14年,(之前是亂學雜學,除了回教外,儒、釋、道、耶之學說皆有涉獵)開始專修佛道約一年,雖說短短一年,但是卻時刻都不敢鬆懈,深覺已浪廢太多時間,這年來對修學的過程中有個體悟,尤其是金剛經對我影響最為深遠!因為學佛的過程中,偶而自認有所體悟,要在現實生活中印證時,才發現並不如法,再從新修正→又錯→在改→還錯;如此不斷立了(觀念)又破,破了,在立,感覺這心好像陶土一般,捏出來不合意,又把它敲碎,再或水調和,再
塑造又不如意再破!如此反覆不斷!因此想請教諸大德,問題出在哪?實在是不得其門而入阿!!這匆匆之心可否有熄滅之時呢!。
Update:
阿彌陀佛!感謝各位師兄、師姐不吝賜教與指正,弟將不斷精進再精進!修正再出發!並祝各位法喜充滿!亦能心空及第歸。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
Tags: 生活

All Comments

Margaret avatar
By Margaret
at 2006-11-01T02:45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7:「達磨初到金陵,見武帝。帝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磨云:『廓然無聖。』帝云:『對朕者誰?』磨云:『不識。』帝不契。」(CBETA, T48, no. 2003, p. 197, c5-7) 人人之本來面目-自心如來,無始劫來從不在六塵起覺知;  菩提達摩祖師慈悲,有心為伊梁武帝證悟自心如來,為伊直示自心如來自身無六根、六塵、六識,無無明乃至無無明盡,無智亦無得,故對言「廓然無聖」;更直示自心如來不起六塵中之見聞覺知之體性,故對言「不識」,無奈伊梁武帝證悟之緣猶未熟,且傲慢之心極為深重,故而錯過  達摩祖師之慈悲為伊也。 --- 《宗鑑法林》卷54:「(文益禪師)行脚次,值天雨阻地藏,因參藏。藏曰:『何往?』師曰:『迤邐行脚去。』曰:『行脚事作麼生?』師曰:『不知。』曰:『不知最親切。』師有省。」(CBETA, X66, no. 1297, p. 604, c18-20 // Z 2:21, p. 339, c9-11 // R116, p. 678, a9-11) 文益禪師悟前行腳參訪諸方善知識,半途遇到了大雨,因此借住地藏院,地藏院桂琛禪師問云:「要去什麼地方?」,文益禪師答云:「要到處行腳去,不一定什麼地方。」  桂琛禪師曰:「你知道應該如何行腳嗎?」 文益禪師答曰:「不知道。」  桂琛禪師卻道:「不知道的最親切!」 文益禪師言下豁然開悟。 實相心-如來藏-阿賴耶識從不與欲、勝解、念、定、慧等五別境心所法相應,此乃謂禪宗門人所參究之本來面目絕不會在六塵境中起諸分別覺知,而且是在無始劫前至今一向如是,而非是如一般惡知識之邪教導,每教行者一念不生而不分別一切法;然而行者一念不生之際,覺知心仍然了了分明於寂靜法塵,此乃《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1:「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CBETA, T19, no. 945, p. 109, a10-11) 故知一念不生之法絕非禪門正修,祖師訶之為「黑山鬼窟」、「冷水泡石頭」、「寒木枯灰」、「古廟香爐」… 正因為實相心-本來面目從不在六塵起覺知,故  桂琛禪師言「不知最親切!」 --- 《教外別傳》卷14:「長沙興國寺振朗禪師,初參石頭,便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石曰:『問取露柱。』曰:『振朗不會。』石曰:『我更不會。』師俄省悟。」(CBETA, X84, no. 1580, p. 323, a23-b1 // Z 2B:17, p. 166, c10-12 // R144, p. 332, a10-12)  振朗禪師未悟前參訪  石頭希遷禪師,問:「如何是祖師西來之意旨?」石頭希遷禪師答云:「你去問露柱吧!」, 振朗禪師聞言道:「學人不懂您的意思。」石頭禪師開示曰:「我更不懂。」 禪門中若有問道【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此乃求問實相心體-本來面目之意也。實相心-阿賴耶識不在六塵起覺知也,故  石頭希遷禪師言「我更不會」。因此,聖教言: 《說無垢稱經》卷3:「又舍利子!諸求法者不求見聞及與覺知,所以者何?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求見聞覺知,非謂求法。」(CBETA, T14, no. 476, p. 570, b27-c1) 《大方等大集經》卷11:「世尊!一切諸法無作無變、無覺無觀,無覺觀者名為心性。」(CBETA, T13, no. 397, p. 71, a18-20) 實相心從不會在六塵中起覺觀,故言「無覺觀者名為心性」;故知一切參禪之人所參方向必離於心意識參究,利用有覺有觀之意識心去參究一個從來不在六塵起覺知之心也;《心經》早已開示此一法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卷1:「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CBETA, T08, no. 251, p. 848, c7-8) 以能覺能觀之意識心去觀照到那一個面對六塵境時,一向都是如如不動、本來自在之自心如來的人,就可以稱為「觀自在菩薩」;既然同時照見五蘊皆無常生滅的空相之法,當知此本來自在之心絕非識蘊中之意識心也;又自心如來既然不生不滅,而識蘊中之意識心又是無常生滅之法,亦可證明參禪所參究之自心如來-本來面目絕非意識心也,而是以能覺能知之意識心去尋覓、參究自身那一個本來自在、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之自心如來也。=========《古尊宿語錄》卷32:「(舒州龍門佛眼清遠禪師)師云:『恁麼與汝東舉西舉,便道與你說禪;才轉腳時,便作世諦流布將去。你但念念在其中,便有省發底分;看來多只是在眼耳見聞覺觸處磋過了也。須是不離分別心,識取無分別心;不離見聞,識取無見聞底!不是長連床上閉目闔眼、喚作無見,須是即見處便有無見;所以道:居見聞之境,不見不聞不到;居思議之地,而思議不及。』久立。」(CBETA, X68, no. 1315, p. 208, a16-22 // Z 2:23, p. 284, c18-d6 // R118, p. 568, a18-b6)  真正的禪應該是用清楚明白之覺知心去尋覓自己那一個從來都不在六塵起覺知的自心如來,自心如來雖於六塵不起覺知,卻有諸般神通妙用,唯證能知也。
Hazel avatar
By Hazel
at 2006-11-01T05:23
http://book.bfnn.org/index.html
一個好網站
Ophelia avatar
By Ophelia
at 2006-10-31T10:43
http://www.buddhacome.com/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06-10-31T20:54
你喜歡金剛經,
偶借金剛經,一句話,為您提供參考一下好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
即然,如夢幻泡影
""""偶而自認有所體悟"""
怎麼還會有個我在體悟?
又怎麼能有東西令您體悟呢?
如此不斷立了(觀念)又破,破了,在立,感覺這心好像陶土一般,捏出來不合意,又把它敲碎,再或水調和,再
塑造又不如意再破!
即然如夢幻泡影
為啥您要生起一個(觀念),來立,來破,來調和??

塑造又不如意再破!
要如誰的意,?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佛說的很明白了,,,
您是否要考慮,再重看一下金剛經呢??
小小建議,給您參考
莫問淨土在何方,當下即當是,隋緣自在,正法破邪宗,如日處虛空,無暗無光明,正法即邪宗!
2006-11-01 20:12:42 補充:
同意 語冰客 大大的看法
那一句,有大問題,要小心
只系,不知系誰說滴?
2006-11-02 06:17:19 補充:
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頭下功夫要入門,從心下手
Olivia avatar
By Olivia
at 2006-10-31T20:25
不要急、不要燥,放鬆一點,人常常就是把自己搞得非常僵硬,想法僵硬、作法僵硬、什麼都僵硬的時候,就出現執著了。什麼叫放鬆呢?就是隨時不去執著,隨時不去注意。
如果您真的還是無法熄滅這匆匆之心,那就試著接受它吧,就某個角度來說,這妄想之心還是您自己的呈現,不狂、不熄滅,當下清涼..........
意識就像漩渦一樣,如果想在漩渦裡面看清楚外面的景色,一定是團團轉吧,同樣的道理,想要用意識勘測佛智、了解佛的解脫境界,也是不可能的。
請問您自己建立的觀念是看來的還是自己想的呢?修行重體驗,是一點一滴的,急不得的,福慧是一體的,我建議您先找一個正信且適合您的道場,先做服務奉獻的工作,因緣成熟後,您想追求的自然會一一呈現。修行最難之處就在於入手處,建議您不要自己胡亂看、胡亂學,這樣太雜,對您不會有幫助,這匆匆之心會只會更強烈,不要只看的到華果而忽略了根,沒有福,慧是不易成就的。您必須做的是找一個正信且適合您的道場,先做服務奉獻的工作(修行以眾生為本),找一位好的善知識給您適當的引導,一個適合您的法門(也就是和您相應的法門),將這個法門如何融入實修的思路理清楚,然後發揮您的耐心實修吧!
我們其實從未輪迴生死,會生滅變化的只有業識而已
我們在未找到本源時,生命是非常無常的,只有在找到本源後,才知道生 命的意義在哪裡,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生死曠野 菩提樹王 …
一切眾生而為樹根 諸佛菩薩而為華果 何以故
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
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菩提屬於眾生
若無眾生 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Rae avatar
By Rae
at 2006-11-01T19:09
(1)心為入手處,所謂初發心與能證之心無異。
(2)金剛經既是契經,那可再讀楞迦經。可連接起空宗、有宗的一本經書。禪宗的法要亦彙集其中。若覺太深,可再從楞嚴、阿含下手。
(3)賢者的情形是正常的,不用太在意。偏空以有對治,偏有以無對治。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06-11-04T23:04
問題出在→【不識本心】→要修到【一心不亂】【見真性】→謂之【真功夫】
Jacob avatar
By Jacob
at 2006-11-02T14:13
齋戒清淨
共勉之
阿彌陀佛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06-11-02T11:52
你須要的是善知識來指導你,有如寶石需要技術好的師父來磨才能顯現出最好的光芒,提供妳:http://book.bfnn.org/index.html
這個網站有很多善知識,希望你能遇到跟你有緣的......
推薦一位善知識~~~慧律法師,他空性說的很多,而且他在台灣有道場,還在講經說法,或者你也可以親自去拜見法師,跟他請益
Sandy avatar
By Sandy
at 2006-11-02T01:45
學佛!怎麼才找得入處?你的心情,與我心有戚戚焉!金剛經無得無說分第七: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開始修行一直到成佛,要經過很多階位,而每個程度都有不同的心情與感受,所以須菩提説:無有定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你現在的情形就是一直不斷在突破。學佛修行要發長遠心,繼續努力,送你蘇東波的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總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William avatar
By William
at 2006-11-03T12:54
各位研究生各位實習生阿彌陀佛:
師弟要說的是您的度量,所以說有沒有修行看度量,如果
度量不夠人家犯過失您不能原諒他,所以說越有修行的人
度量越大,眼前是吃大虧但是往後的福報無盡,像末學常
常吃大虧也可以說自己不中用沒有辦法賺大錢,所以說不
如心量放開原諒別人,原諒別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
以說有多少的大德有辦法原諒別人。
當我們犯過失的時候能不能原諒別人的指責,我們犯過失
別人罵我們打我們,我們能不能原諒他們的責怪,如果不
能原諒一定是冤冤相報的,經典讀再多也不能真正去實踐
,因為簡單的就作不到了還用說難的,很多人都會批評說
經典是以前時代的現代不適用,其實不是不適用而是我們
作不到,我們的能力不夠不能去實踐,所以學佛學法不用
很多,單單皈依三寶持五戒行十善就可以了,因為再上去
沒有幾個能辦到的。
因此經典也不用讀多,因為單單五戒很多人都破戒,包括
末學也持的不好,因此什麼談玄說妙什麼言過其實都沒用
,只要把基本的在家戒持好就是修行,因此很多古大德他
們出家之後都是捨戒還俗改受菩薩戒為什麼?因為比較容
易因為真的大多數的根性就是這樣無法突破,如果真的能
夠持好八關齋戒當然就是種出家的因,受菩薩戒一個月必
需要六天要持八關齋,而且一切口業都要清淨。
那皈依三寶的用意就是,成就我的戒行,親近大德僧可以
容易成就自己的戒行,因為自己的貢高我慢,可以經由大
德僧的身教言較以及大德僧的羯磨所感化,以前有一條龍
他可以興風作浪可以呼風喚雨,這一條龍可以顛覆整個區
域,但是為什麼遇到阿羅漢這一條龍就乖了,因為阿羅漢
有持戒的緣故,所以這一條龍他遇到阿羅漢就乖了。

旅遊綠島..怎樣玩

Dora avatar
By Dora
at 2006-10-31T00:00
想去綠島 聽同事說便宜又好玩...1有那一間旅行社可推鍵..2或自己去怎玩比較好呢[如要提供自己出發的要有行程喔]3有要注意的嗎
ps我只是問我知道�� ...

地下錢莊借款問題

Isla avatar
By Isla
at 2006-10-31T00:00
嫁出去的女兒如果有跟地下錢莊借錢但沒有錢還每個月只付利息,之後如果沒有錢還的時候是否會找上父母親來!有� ...

雙子女會因為小傷大喊大叫麼~那是什麼意思阿!

Kyle avatar
By Kyle
at 2006-10-31T00:00
看來我快被雙子女弄死ㄌ~竟然上知識問ㄌ好幾ㄍ這星座ㄉ問題~那表示我也重視她ㄇ~~我想問雙子女ㄉ你們~ ...

宜蘭三日遊(住宿礁溪,羅東)如何排行程比較順?

Jacky avatar
By Jacky
at 2006-10-31T00:00
由於公司和旅行社訂合約,所以必須一天晚上住羅東,一天住礁溪(不限先住哪邊,)請問如何安排行程比較順呢?我們沒有一定要去哪個景點,但是有一�� ...

外匯存款的定義?

Eden avatar
By Eden
at 2006-10-31T00:00
因為在學校修一門通識--and#34;投資理財與生活and#34;
報告是作外匯存款...
內容應該著重於哪幾個重點才好
而且本身不是讀商科
所以對這方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