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竹輕軌 確定納入竹縣路網 - 新竹
By Mason
at 2020-12-20T23:56
at 2020-12-20T23:56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celhw (貪玩的小孩)》之銘言:
: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4582995
: 日本歐美大概2030~2035年禁售汽柴油車,各國也在全力發展自動駕駛的軟體開發及硬體
: 建設。
: 預計2040年應該很多LEVEL5電動車子滿街跑了。
LEVEL 5一樣塞在馬路上啦 難道LEVEL 5可以飛起來不成..
而美國robotaxi產業也正面臨了一些問題
無人車你還是得有行控中心的人看著(太陽能手電筒4ni?)
還要有良好的無線通訊基礎建設 另外保險公司認為風險高所以保費高
這算下來成本比私有車高太多 前途堪慮
: 不管巴士或自家車應該都能實現door to door的載人任務了。
Door-to-door等於在channel已經夠髒的場景之下還用小封包去打爆系統
哪能算是好方案?
有網路測試經驗的 大概都知道頻道輪到你用的時候能aggregate就aggregate
整體效能才能衝高
電腦網路如此 交通運輸當然也是如此 一次運輸能塞滿多少人就盡量塞滿多少人
降低overhead 尤其是在尖載時段能短時間應付大運量需求的方案才是首選
因此在主幹線上載運量最高的軌道運輸才是塞車的唯一解法
用電腦網路的來類比
軌道建設相當於打通一個硬體加速且aggregated的路徑嘛
你現在網路設備沒有硬加速能賣得出去嗎?
: 我猜那時後新竹400多億輕軌還沒蓋好啦。也不知道蓋給誰坐了。
時間很貴的人就會坐 像這位老先生
https://i.imgur.com/VoX1fql.png
當初台鐵捷運化六家線還在蓋的時候
在mobile01也是一片吐嘈
記得10年前反方的說法就是騎機車還比較方便 誰要搭這個 結果還真香
在沒有進園區的接駁巴士的情況之下
這幾年新莊站上下車人數仍輕鬆排到台鐵支線站全國第三名
軌道運輸是落後技術會被自駕取代?
我們可以來看看跟台灣同梯次的模範生同學的寫的答案:
The Straits Times: Parliament: $60 billion to expand and renew rail network
in next decade
MAR 5, 2020
新加坡海峽時報: 新加坡內閣宣佈將在未來十年投入450億美金擴建更新軌道路網
SINGAPORE - More than $60 billion will be invested to expand and renew the
rail network over the next 10 years, said Transport Minister Khaw Boon Wan.
新加坡運輸部長许文远: 未來十年預計投入多於450億美元資金擴建及更新全國軌道路網
https://i.imgur.com/WD8KJoT.png
在AI計算力突飛猛進 特斯拉股價高漲 AI自駕技術未來前景一片看好的2020年
新加坡仍然務實地規劃在未來20年投入大筆資金擴大國內的軌道基礎交通建設
新加坡是人均GDP全球排名第六 HDI排名在美日前面的先進國家 要玩最新的自駕技術一
定玩得起
但他們並沒有全押注在不知道未來10年能不能成功 且就算成功了運量還是很低 無法解
決塞車問題的自駕技術上 反倒大筆投入資金到傳統的MRT/LRT建設上
為什麼說就算自駕技術成功普級了仍然無法解決塞車問題?
我想這張圖就是答案
https://i.imgur.com/wwHaQKy.jpg
size差那麼多 知道為什麼竹科塞車問題永遠無法解了吧?
會有自駕科技可以取代軌道運輸想法的人大概都是看美國的發展路線
殊不知美國是大公路主義 他們的大眾運輸規劃是很失敗的 去過美國矽谷出差的就知道我
在說什麼 在那裡沒車等於沒腳
Youtube也有一些影片探討相關議題例如
Why American public transit is so bad?
Why Public Transportation Sucks in the US?
他們一天花2~4小時開車通勤是正常的 他們在車上的時間太多 所以才造就了自駕的蓬勃
發展 反正他們地大嘛 大到停車場不只身障車位 其他車格也留access aisle
問題是:我們的地跟他們一樣大嗎? 我們都市住商型態分佈跟他們一樣嗎?
反對軌道建設的人常常說我們跟那些軌道建設發達的歐洲先進國家國情不同
其實我們跟美國才真的國情不同吧!
你地有人家大嗎? 學人家到處都是車幹啥呢?
尤其新竹的車輛密度已經排到全國前三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學習新加坡的作法吧?
如果軌道運輸是落後科技 那為什麼新加坡還在2020年宣佈未來投入資金擴建全
國MRT,LRT等"軌道"建設呢?
難道他們不知道有Trackless/Autonomous bus這些新玩具嗎?
其實這些東西在運量、穩定性跟傳統軌道運輸比起來還真的只是玩具
只能在短距離運量低的定點來回玩一玩 新加坡應該不會把未來全賭在這些玩具上面
目前我查到的案例如美國的EasyMile 能載運人數大概就10~15人
測試場景最高時速只有20km~30km
真的要加速到可接受的速度你就要考慮到萬一地面號誌訊號受干擾或脫離虛擬軌而引起
的傷亡
這種玩具穩定性和載運量根本比不上有軌電車 這是物理限制 不是軟體AI能解決的
自駕能取代軌道且完全解決交通問題的說法
大概就跟說:綠電能完全取代基載火力和核能發電
差不多意思
我認為是不切實際的
其實軌道運輸負責大流量的主幹路線 自駕車負責最後一哩路即軌道路網無法覆蓋的發
散且低運量的支線區域 兩者並非互斥而是互補
大型軌道建設應由政府主導規劃 自駕技術由民間企業以利益導向提供服務且自由競爭
兩者並行明明是互補 為什麼老是被誤解成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呢?
--
: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4582995
: 日本歐美大概2030~2035年禁售汽柴油車,各國也在全力發展自動駕駛的軟體開發及硬體
: 建設。
: 預計2040年應該很多LEVEL5電動車子滿街跑了。
LEVEL 5一樣塞在馬路上啦 難道LEVEL 5可以飛起來不成..
而美國robotaxi產業也正面臨了一些問題
無人車你還是得有行控中心的人看著(太陽能手電筒4ni?)
還要有良好的無線通訊基礎建設 另外保險公司認為風險高所以保費高
這算下來成本比私有車高太多 前途堪慮
: 不管巴士或自家車應該都能實現door to door的載人任務了。
Door-to-door等於在channel已經夠髒的場景之下還用小封包去打爆系統
哪能算是好方案?
有網路測試經驗的 大概都知道頻道輪到你用的時候能aggregate就aggregate
整體效能才能衝高
電腦網路如此 交通運輸當然也是如此 一次運輸能塞滿多少人就盡量塞滿多少人
降低overhead 尤其是在尖載時段能短時間應付大運量需求的方案才是首選
因此在主幹線上載運量最高的軌道運輸才是塞車的唯一解法
用電腦網路的來類比
軌道建設相當於打通一個硬體加速且aggregated的路徑嘛
你現在網路設備沒有硬加速能賣得出去嗎?
: 我猜那時後新竹400多億輕軌還沒蓋好啦。也不知道蓋給誰坐了。
時間很貴的人就會坐 像這位老先生
https://i.imgur.com/VoX1fql.png
當初台鐵捷運化六家線還在蓋的時候
在mobile01也是一片吐嘈
記得10年前反方的說法就是騎機車還比較方便 誰要搭這個 結果還真香
在沒有進園區的接駁巴士的情況之下
這幾年新莊站上下車人數仍輕鬆排到台鐵支線站全國第三名
軌道運輸是落後技術會被自駕取代?
我們可以來看看跟台灣同梯次的模範生同學的寫的答案:
The Straits Times: Parliament: $60 billion to expand and renew rail network
in next decade
MAR 5, 2020
新加坡海峽時報: 新加坡內閣宣佈將在未來十年投入450億美金擴建更新軌道路網
SINGAPORE - More than $60 billion will be invested to expand and renew the
rail network over the next 10 years, said Transport Minister Khaw Boon Wan.
新加坡運輸部長许文远: 未來十年預計投入多於450億美元資金擴建及更新全國軌道路網
https://i.imgur.com/WD8KJoT.png
在AI計算力突飛猛進 特斯拉股價高漲 AI自駕技術未來前景一片看好的2020年
新加坡仍然務實地規劃在未來20年投入大筆資金擴大國內的軌道基礎交通建設
新加坡是人均GDP全球排名第六 HDI排名在美日前面的先進國家 要玩最新的自駕技術一
定玩得起
但他們並沒有全押注在不知道未來10年能不能成功 且就算成功了運量還是很低 無法解
決塞車問題的自駕技術上 反倒大筆投入資金到傳統的MRT/LRT建設上
為什麼說就算自駕技術成功普級了仍然無法解決塞車問題?
我想這張圖就是答案
https://i.imgur.com/wwHaQKy.jpg
size差那麼多 知道為什麼竹科塞車問題永遠無法解了吧?
會有自駕科技可以取代軌道運輸想法的人大概都是看美國的發展路線
殊不知美國是大公路主義 他們的大眾運輸規劃是很失敗的 去過美國矽谷出差的就知道我
在說什麼 在那裡沒車等於沒腳
Youtube也有一些影片探討相關議題例如
Why American public transit is so bad?
Why Public Transportation Sucks in the US?
他們一天花2~4小時開車通勤是正常的 他們在車上的時間太多 所以才造就了自駕的蓬勃
發展 反正他們地大嘛 大到停車場不只身障車位 其他車格也留access aisle
問題是:我們的地跟他們一樣大嗎? 我們都市住商型態分佈跟他們一樣嗎?
反對軌道建設的人常常說我們跟那些軌道建設發達的歐洲先進國家國情不同
其實我們跟美國才真的國情不同吧!
你地有人家大嗎? 學人家到處都是車幹啥呢?
尤其新竹的車輛密度已經排到全國前三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學習新加坡的作法吧?
如果軌道運輸是落後科技 那為什麼新加坡還在2020年宣佈未來投入資金擴建全
國MRT,LRT等"軌道"建設呢?
難道他們不知道有Trackless/Autonomous bus這些新玩具嗎?
其實這些東西在運量、穩定性跟傳統軌道運輸比起來還真的只是玩具
只能在短距離運量低的定點來回玩一玩 新加坡應該不會把未來全賭在這些玩具上面
目前我查到的案例如美國的EasyMile 能載運人數大概就10~15人
測試場景最高時速只有20km~30km
真的要加速到可接受的速度你就要考慮到萬一地面號誌訊號受干擾或脫離虛擬軌而引起
的傷亡
這種玩具穩定性和載運量根本比不上有軌電車 這是物理限制 不是軟體AI能解決的
自駕能取代軌道且完全解決交通問題的說法
大概就跟說:綠電能完全取代基載火力和核能發電
差不多意思
我認為是不切實際的
其實軌道運輸負責大流量的主幹路線 自駕車負責最後一哩路即軌道路網無法覆蓋的發
散且低運量的支線區域 兩者並非互斥而是互補
大型軌道建設應由政府主導規劃 自駕技術由民間企業以利益導向提供服務且自由競爭
兩者並行明明是互補 為什麼老是被誤解成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呢?
--
Tags:
新竹
All Comments
By Jessica
at 2020-12-22T19:26
at 2020-12-22T19:26
By Genevieve
at 2020-12-24T14:56
at 2020-12-24T14:56
By Cara
at 2020-12-26T10:26
at 2020-12-26T10:26
By Anonymous
at 2020-12-28T05:56
at 2020-12-28T05:56
By Ethan
at 2020-12-30T01:26
at 2020-12-30T01:26
By Blanche
at 2020-12-31T20:56
at 2020-12-31T20:56
By Elvira
at 2021-01-02T16:26
at 2021-01-02T16:26
By Emma
at 2021-01-04T11:56
at 2021-01-04T11:56
By Olive
at 2021-01-06T07:26
at 2021-01-06T07:26
By Mason
at 2021-01-08T02:56
at 2021-01-08T02:56
By Ula
at 2021-01-09T22:26
at 2021-01-09T22:26
By Steve
at 2021-01-11T17:56
at 2021-01-11T17:56
By Selena
at 2021-01-13T13:26
at 2021-01-13T13:26
By Barb Cronin
at 2021-01-15T08:56
at 2021-01-15T08:56
Related Posts
主推蜂巢簾和調光簾的店家
By Annie
at 2020-12-20T22:30
at 2020-12-20T22:30
2020/12/20 19:40~20:10
By Susan
at 2020-12-20T21:08
at 2020-12-20T21:08
新竹中醫
By Poppy
at 2020-12-20T20:18
at 2020-12-20T20:18
明年開工新竹馬偕醫院旁將新建地下停車
By Valerie
at 2020-12-20T20:14
at 2020-12-20T20:14
鋼琴家教(近六家國小)
By Lauren
at 2020-12-20T19:47
at 2020-12-20T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