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看守所附近里長訪談 - 新北土城
By Quintina
at 2021-08-09T16:11
at 2021-08-09T16:11
Table of Contents
#順應環境而生 #清溪里彭里長
訪談日期:110/01/21 | 土城居住年資:67年 | 身份:土城資深原住民
熱情的清溪里彭里長是在地出生土城人,他說自家祖先從日據時代移居土城已有90年歷史
。原本住在現今家樂福那塊地,是六合院大宅、土角厝院這種房型。這塊地大約賣了56、
57年:「 #那時候地一坪250塊台幣, #嚇死人了,沒價值啦!」
「我們賣掉的大宅院給工廠接手,就是賣克蟑殺蟲劑那家,它們現在股票有上市。民國50
幾年,這塊工廠地被劃成商業區,旁邊我們還留了六、七分農地,後來變成公園,民國60
年土城都市計畫確定,開始劃分地目,都計劃好了動都不能動。」
談到民國60年土城都市更新的回憶,彭里長認為早期都市計畫在劃用地目的設計比較沒彈
性、#強勢,對擁有土地的一般百姓來說是弊大於利,等於政府劃用的機關用地範圍,一
般百姓只能被迫接受與配合。
#差點晉身億萬階級
「我們這裡戇客人不熟,就等著都市計畫來徵收。以往都市計畫15年期間,實際地都沒有
使用,一直到民國75、76年的時候報紙上刊登了一大篇報導,內容寫政府劃用土地做公園
、學校什麼的通通沒有動是違法的,後來政府才大動作趕快徵收土地。其實那時候動也沒
必要,沒有那麼多人口,學校也沒那麼多小孩。後來徵收很快,民國77年用公告地價四萬
多元徵收土地,可是那時候市價是35萬。我們家那塊地總值就差了四億,如果那時候賣出
去蓋房子不得了,但當時政府劃成公有地就沒辦法。」
彭里長進一步解釋:「現在改成重劃比較公平,不管你的土地大小,都由政府重新規劃從
中抽40%作為公有設施,例如總共2,000坪裡政府拿800坪做道路、公共設施、機關用地、
里民活動中心,六成還給人民、照比例分,如果你有500坪就還你300坪。重劃建置公共設
施的費用與施工由政府來做。這樣你拿回來的土地都是建地,不會像早期,土地被劃成機
關用地、學校..這些都沒價值的。」
台北看守所周邊,因著民國60年初的都市規劃,彭里長與我們分享周邊地景的變化。
「還沒蓋看守所時,現在的(看守所)刑場旁邊的小平房,是王代表的古厝,其實以往看
守所被訂在這裡時,原始居民並不會像現在會抗爭,主要是因為周邊以農地居多。現在的
(青雲路)拖吊場以前也是小平房,左邊法院、右邊停車場,在附近有前市長劉朝金家的
矮平房蓋五層公寓,再過去幾乎沒有房子。」
「看守所[1]蓋了之後,旁邊才陸續有鋼筋水泥的房子,會客室立清街那條的矮公寓是看
守所宿舍、金城路與立德路交叉口則是所長和副所長宿舍,會客室對面的公寓則是地主自
建,看守所週邊並沒有全部受到徵收。」
彭里長認為看守所對周邊的人來說,是不太有影響的:「早期土城青山路旁整片是墓仔埔
,住在旁邊的人也習慣了,#你們外地人看到會怕,#但居民不會,你在那邊生活久根本就
沒有感覺。」
彭里長接著分享他過往20歲出頭當業務時,到台北市林森北路欣欣百貨附近的記憶,驗證
人是可以順應環境生存的:「林森公園整個都是墳塚,那裡整片都是蓋在墳墓上的違章建
築,早期的墳墓沒人在管或是掃墓,以前的違建很少鐵皮,都用木頭,蓋像工寮、獵寮這
種。這裡多是外省榮民,有些人還在這裡結婚生小孩也繼續住。房子裡面…床下、客廳、
浴室、餐廳都有墳墓、還有牌位,那墳墓都小小的,吃飯也對著一個墳頭喔。」
他認為房子只要有蓋,就一定會有人買,即便是在看守所旁邊,主要是因為里長認為看守
所的裡面與外面的生活不互相影響:「頂多後來民主時代抗爭,偶爾會影響到交通,其他
還好。」
看守所周邊的大樓主要是20年前(民國80–90年)蓋的:「20年以前土城有容積率的問題
,所以大約24、25年前搶蓋兩百多棟在這裡,大樓都是在20幾年前進來的。但這20年來,
這一帶就沒什麼變化,頂多一個安和苑、對面一個華廈。」
彭里長以往曾有進入看守所參觀的經驗:「進去開了五、六道門,都是開…進去馬上鎖、
再開下一道…馬上鎖,那時候是因為裡面所長要求我們去,看乾隆皇帝的故宮文物展[2]
,當時有邀請地方的人,主要是對內給受刑人看的不對外。對外只有請一些民意代表、里
長、法務部上級長官,外面一般民眾沒有。」里長對於看守所的印象是 #門禁森嚴,#和
居民的切割感很深。
訪談到最後,團隊感受到里長在此長居,從他口中說出來的看守所周邊故事就如同他生活
的一個自然環節,與和鄰居聊今日菜價一樣的平常,里長在過程裡提及多次看守所沒有什
麼特別的,只有外地人才會對這裡有諸多揣測,被許多人認為因為有刑場所以被傳說『很
陰』的巷道,在他眼裡只是『#人居住』的所在。
或許我們在看待鄰避設施時,應該思考的是:『我們用什麼心態去定義何謂鄰避?』,這
個設施存在對社會有其功能,但過往設置過程卻讓人無法理解,就在人心裡留下了疑惑。
或許如同里長所述,現在是民主化社會,各種資訊的透明化也讓這類設施要建置時增添難
度。但過往對某些人而言,生存意識大於形而上的意涵考量,『#只要有房子在此;#就會
有人來居住』無論是因著什麼原因而定居下來。
———
[註1] 台北看守所於61年6月5日動土,同年9月4日正式開工,至64年5月底,主要舍房次
第完成,同年7月20日遷入啟用。
[註2] 民國95年11月13–20日,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了在監所推廣文化,在台北看守所戒護
區內的崇善堂推出「看見乾隆皇」複製文物教育展,展出與中國清朝乾隆皇帝時期相關的
40多件複製文物,提供受刑人欣賞藝術作品機會,亦請專業志工分梯次為收容人導覽。所
方除安排收容人進展場觀賞,也在展場外,展示受刑人在所內創作的油畫作品。
相關新聞報導:
連結一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507282
連結二 https://tw.appledaily.com/....../RNLWTFJEEB63B7ZSV43WM5ORGE/
——
全文好讀版:
https://reurl.cc/mLby1W
———
我們的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hiannkoo
———
青年村落文化行動
協力夥伴
台灣社工資訊交流團
線條勾勾手一奧莉薇社工碎語
樹光 Tree Light
每天簡單學社工
--
訪談日期:110/01/21 | 土城居住年資:67年 | 身份:土城資深原住民
熱情的清溪里彭里長是在地出生土城人,他說自家祖先從日據時代移居土城已有90年歷史
。原本住在現今家樂福那塊地,是六合院大宅、土角厝院這種房型。這塊地大約賣了56、
57年:「 #那時候地一坪250塊台幣, #嚇死人了,沒價值啦!」
「我們賣掉的大宅院給工廠接手,就是賣克蟑殺蟲劑那家,它們現在股票有上市。民國50
幾年,這塊工廠地被劃成商業區,旁邊我們還留了六、七分農地,後來變成公園,民國60
年土城都市計畫確定,開始劃分地目,都計劃好了動都不能動。」
談到民國60年土城都市更新的回憶,彭里長認為早期都市計畫在劃用地目的設計比較沒彈
性、#強勢,對擁有土地的一般百姓來說是弊大於利,等於政府劃用的機關用地範圍,一
般百姓只能被迫接受與配合。
#差點晉身億萬階級
「我們這裡戇客人不熟,就等著都市計畫來徵收。以往都市計畫15年期間,實際地都沒有
使用,一直到民國75、76年的時候報紙上刊登了一大篇報導,內容寫政府劃用土地做公園
、學校什麼的通通沒有動是違法的,後來政府才大動作趕快徵收土地。其實那時候動也沒
必要,沒有那麼多人口,學校也沒那麼多小孩。後來徵收很快,民國77年用公告地價四萬
多元徵收土地,可是那時候市價是35萬。我們家那塊地總值就差了四億,如果那時候賣出
去蓋房子不得了,但當時政府劃成公有地就沒辦法。」
彭里長進一步解釋:「現在改成重劃比較公平,不管你的土地大小,都由政府重新規劃從
中抽40%作為公有設施,例如總共2,000坪裡政府拿800坪做道路、公共設施、機關用地、
里民活動中心,六成還給人民、照比例分,如果你有500坪就還你300坪。重劃建置公共設
施的費用與施工由政府來做。這樣你拿回來的土地都是建地,不會像早期,土地被劃成機
關用地、學校..這些都沒價值的。」
台北看守所周邊,因著民國60年初的都市規劃,彭里長與我們分享周邊地景的變化。
「還沒蓋看守所時,現在的(看守所)刑場旁邊的小平房,是王代表的古厝,其實以往看
守所被訂在這裡時,原始居民並不會像現在會抗爭,主要是因為周邊以農地居多。現在的
(青雲路)拖吊場以前也是小平房,左邊法院、右邊停車場,在附近有前市長劉朝金家的
矮平房蓋五層公寓,再過去幾乎沒有房子。」
「看守所[1]蓋了之後,旁邊才陸續有鋼筋水泥的房子,會客室立清街那條的矮公寓是看
守所宿舍、金城路與立德路交叉口則是所長和副所長宿舍,會客室對面的公寓則是地主自
建,看守所週邊並沒有全部受到徵收。」
彭里長認為看守所對周邊的人來說,是不太有影響的:「早期土城青山路旁整片是墓仔埔
,住在旁邊的人也習慣了,#你們外地人看到會怕,#但居民不會,你在那邊生活久根本就
沒有感覺。」
彭里長接著分享他過往20歲出頭當業務時,到台北市林森北路欣欣百貨附近的記憶,驗證
人是可以順應環境生存的:「林森公園整個都是墳塚,那裡整片都是蓋在墳墓上的違章建
築,早期的墳墓沒人在管或是掃墓,以前的違建很少鐵皮,都用木頭,蓋像工寮、獵寮這
種。這裡多是外省榮民,有些人還在這裡結婚生小孩也繼續住。房子裡面…床下、客廳、
浴室、餐廳都有墳墓、還有牌位,那墳墓都小小的,吃飯也對著一個墳頭喔。」
他認為房子只要有蓋,就一定會有人買,即便是在看守所旁邊,主要是因為里長認為看守
所的裡面與外面的生活不互相影響:「頂多後來民主時代抗爭,偶爾會影響到交通,其他
還好。」
看守所周邊的大樓主要是20年前(民國80–90年)蓋的:「20年以前土城有容積率的問題
,所以大約24、25年前搶蓋兩百多棟在這裡,大樓都是在20幾年前進來的。但這20年來,
這一帶就沒什麼變化,頂多一個安和苑、對面一個華廈。」
彭里長以往曾有進入看守所參觀的經驗:「進去開了五、六道門,都是開…進去馬上鎖、
再開下一道…馬上鎖,那時候是因為裡面所長要求我們去,看乾隆皇帝的故宮文物展[2]
,當時有邀請地方的人,主要是對內給受刑人看的不對外。對外只有請一些民意代表、里
長、法務部上級長官,外面一般民眾沒有。」里長對於看守所的印象是 #門禁森嚴,#和
居民的切割感很深。
訪談到最後,團隊感受到里長在此長居,從他口中說出來的看守所周邊故事就如同他生活
的一個自然環節,與和鄰居聊今日菜價一樣的平常,里長在過程裡提及多次看守所沒有什
麼特別的,只有外地人才會對這裡有諸多揣測,被許多人認為因為有刑場所以被傳說『很
陰』的巷道,在他眼裡只是『#人居住』的所在。
或許我們在看待鄰避設施時,應該思考的是:『我們用什麼心態去定義何謂鄰避?』,這
個設施存在對社會有其功能,但過往設置過程卻讓人無法理解,就在人心裡留下了疑惑。
或許如同里長所述,現在是民主化社會,各種資訊的透明化也讓這類設施要建置時增添難
度。但過往對某些人而言,生存意識大於形而上的意涵考量,『#只要有房子在此;#就會
有人來居住』無論是因著什麼原因而定居下來。
———
[註1] 台北看守所於61年6月5日動土,同年9月4日正式開工,至64年5月底,主要舍房次
第完成,同年7月20日遷入啟用。
[註2] 民國95年11月13–20日,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了在監所推廣文化,在台北看守所戒護
區內的崇善堂推出「看見乾隆皇」複製文物教育展,展出與中國清朝乾隆皇帝時期相關的
40多件複製文物,提供受刑人欣賞藝術作品機會,亦請專業志工分梯次為收容人導覽。所
方除安排收容人進展場觀賞,也在展場外,展示受刑人在所內創作的油畫作品。
相關新聞報導:
連結一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507282
連結二 https://tw.appledaily.com/....../RNLWTFJEEB63B7ZSV43WM5ORGE/
——
全文好讀版:
https://reurl.cc/mLby1W
———
我們的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hiannkoo
———
青年村落文化行動
協力夥伴
台灣社工資訊交流團
線條勾勾手一奧莉薇社工碎語
樹光 Tree Light
每天簡單學社工
--
All Comments
By Jacob
at 2021-08-14T01:14
at 2021-08-14T01:14
Related Posts
土城推薦水電
By Yedda
at 2021-08-09T13:54
at 2021-08-09T13:54
陶板屋餐券購買
By Lily
at 2021-08-09T11:34
at 2021-08-09T11:34
明德路一段中巴、貨車、吊車車位出租
By Robert
at 2021-08-08T19:03
at 2021-08-08T19:03
租賃-近師大台大頂溪超大雅房 $6500
By Todd Johnson
at 2021-08-07T22:23
at 2021-08-07T22:23
出租套房免爬高近南勢角、景安~乾濕分離~
By Steve
at 2021-08-07T17:35
at 2021-08-07T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