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地方沿革 - 新北土城

Steve avatar
By Steve
at 2006-02-02T11:15

Table of Contents





史前考古
  台北盆地的西北有林口台地,北邊是觀音山、大屯山、紗帽山,南方為新店、\烏來山區,東邊包含中和、土城、三峽、樹林的丘陵地形。海拔約300公尺左\右的清水坑山塊,呈山腿、山嶼狀伸入台北盆地平原,平緩的地形,在「台北湖」\時代即很適合狩獵和耕作,因此留有多處史前文化遺址;已發現的有:虎子山\遺址、土地公山遺址、斬龍山遺址、溪仔邊遺址、平螃蟹殼山遺址、平頂山遺址、\層樓閣山遺址、茅埔頭遺址、生教所後山坡等多處。


明清時代的擺接堡
    鄭成功克台之後,為了徹底驅逐荷蘭人,曾經用兵北部,但是僅經營淡\水與基隆兩個據點,並沒有進行開墾。直到1697年,郁永河在【裨海紀遊】中\所描述的台北盆地還是:「平原一望,罔非茂草,勁者覆頂,弱者蔽肩,車馳其\中,如在地底,草梢割面破頸,炎日曝之,頂背欲裂,已極人世勞瘁。」時居\住在台北盆地的先住民是凱達格蘭族和雷朗族,以射魚、捕鹿、種薯維生,並駕\著獨木舟往來台北地區的水域,當時原住民共有二十三社之多。

  漢族開拓台北盆地的歷史,是從康熙末年亦即十八世紀初年開始。康熙五十\\年(1717)陳夢林修【諸羅縣誌】,台北盆地只有原住民族社而全無漢人;但到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新莊、艋舺、士林、擺接都有漢人聚集的村落,並形成\小\市集,成為漢民與原住民雜居共同生活的景象。

  清代土城正好位於淡水河二大支流--大漢溪和新店溪的交會地帶;當時水路\相當便利,由關渡隘口進入淡水,水路可抵直興堡(今新莊),船行在擺接溪
(大\溪崁由二甲久至土城段),可以在擺接渡停船,或者繼續船行到三峽、大溪靠岸。\二百多年前先民剛踏上這片荒野時,這裡只有平埔族擺接社散居其間,於是依\平埔語將這個地區名之為「擺接」,範圍包括了今天的板橋、中和、永和、土城\等行政區。清代經營台灣以後,先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將天興州改制為諸羅\縣,雍正元年(1723)正式將土城歸隸於淡水廳、淡水堡隸擺接堡.依同治十年(1871)\所編篡的【淡水廳誌】記載,擺接堡共有加蠟仔莊、港仔嘴莊、芎蕉莊、\龜崙蘭莊、枋街、新埔漧莊、南勢角莊、後浦莊、員山莊、社後莊、藤寮坑莊、\冷水坑莊、火燒눊齱B柑林陂莊、大安寮莊、員林仔莊、柏仔林溪莊等十七個莊\頭,直到光緒元年(1875)土城才改為淡水廳擺接堡。淡水的大墾戶都移居到此定\居;咸豐三年(1853)林本源家族遷居板橋後,板橋更成為擺接的商業中心。

  土城拓墾史可以溯至雍正末年,但大規模的拓墾則始於乾隆初年;在拓墾擺\接社時常發生漢蕃之爭,漢人為了順利拓地,在今天土城市公所、土城國小的\附近,築有「土牆」做為防禦,爾後人口漸聚,「土牆」也由防蕃演變成收糧、維持治安的公務中心;由於「土牆似若城池」乃相約稱之為『土城』。

--------------------------------------------------------------------------------

日據時代的土城庄
  光緒二十一年(1895)甲午戰爭後,清廷將台灣、澎湖割讓日本,同年五月日
軍登陸澳底,領台後,於五月十三日將台灣分為台北、台中、台南三縣,台北縣
下轄基隆、宜蘭、淡水、新竹四支廳,土城直轄台北縣。

  光緒二十三年(1897),由乃木希典繼任台灣總督,地分制度變革為將原來台
北縣轄下的宜蘭與新竹分別設縣,縣下支廳取消,新設辦務署管轄;台北縣共設
十三個辦務署,土城劃歸新莊辦務署,翌年廢新莊辦務署改立三角湧辦務署,辦
務署下設庄,庄上又設區。

  光緒二十五年(1899)兒玉源太郎接任總督,土城改立台北辦務署;光緒二十
五年(1901)廢縣置廳,全省規劃為二十廳,土城隸於枋橋支廳。

  宣統元年(1909)十月十三日在枋橋支廳又設土城區。

  民國九年(日本大正九年)由田健治郎擔任台灣總督,採行同化政策,地方制
度隨之而變,時廢廳置州,全台灣分成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五州,州
下置郡,郡下有街莊;在行政劃分上,州相當於今日的省轄市,街、莊則屬於州
轄市及鄉鎮層級,當時土城屬於「台北州海山郡土城庄」。


光復後的土城市
  台灣光復後,民國三十五年元月二十七日,地方自治區域重新改制,原有的
州郡劃為八縣、九省轄市、二縣轄市。郡改為區,街庄改為鄉鎮,鎮下再設村里;
時土城改為台北縣海山區土城鄉。海山區則包括板橋、三峽、鶯歌、樹林、中和、
永和等地。但隔年民國三十六年即重新調整轄區為「台北縣土城鄉」;八十二年
元月二十六日由於人口數超過十五萬人,又正式升格為台北縣土城市。

--------------------------------------------------------------------------------

  本市於八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升格改制為縣轄市,原有各村均改為里。


埤塘里:乾隆初,泉州大樹嵙人李義周來台開闢,乾隆五十一年(西元一七八六
年)三月二十三日,因山洪堵塞,水源阻斷,居民鑿埤塘挖圳引水以蓄,因而得
名乃曰埤塘村。

土城里:此地區昔為番人遊獵區,時生「番害」,居民為保安全遂築土牆以阻,
土牆立,似若城池,乃曰土城村。

員林里:乾隆初,漳州人林成祖、楊燥南同資招佃二十八戶所闢,定名員林村。


員仁里:昔為員林村,因有土城工業區,工商業發達,人口驟增,民國七十一年
劃分村,定名為員仁。

員福里:昔為員林村,位於中央路二段沿線及中正路一段之間,部份為工業區及
商業區,工廠商家投資設廠使外來就業人口驟增,為求工作方便,建築商亦大力
興建住宅,民國七十九年四月劃分村,定名員福村。

員信里:昔為員仁村,村內有神農宮,土城市公有市場及五號公園,且距土城工
業區近,建築商大量興建住家,且休閒環境良好,遂使遷入人口倍增,於民國七
十九年四月劃分,定名為員信村。

柑林里:乾隆初,泉州人廖姓兄弟二人,開闢植柑為業,並鑿埤灌溉,故名為柑
林埤。嗣因人口日增分為二區,居上勢者建庄曰上柑林埤,居下向者曰下柑林埤,
後分村居上勢者乃曰柑林村。

埤林里:昔乃柑林埤,位居下向地區,分治後乃曰埤林村。

瑞興里:俗稱四汴頭,位於本市與板橋市行政區域交界,因地理位置而得名,可
稱為三不管地區。昔為埤林村,民國七十一年劃分村,本村為新興地區,為取好
彩頭,定名為瑞興村。

復興里:昔為瑞興村,因板橋市人口飽和,人口遂向市外發展居住,且建築商不
斷投資興建住宅,人口驟增,於民國七十九年四月劃分村,定名復興村。

廣福里:昔為埤林村,因埤林村土地廣闊,距板橋市近,且建築商有計畫投資,
大量興建住宅及大樓約壹萬餘戶。村內有廣福國小、中正國中及國際水準之體育
館、體育場、滑冰場預定地,住家環境優良,外來人口不斷遷入,人口驟增,於
七十九年四月劃分村,因原為廣福路後改為學府路,故定名為廣福村。

學府里:昔為埤林村,村內有省立海山高工,故道路稱為學府路,於民國七十九
年四月同廣福村、樂利村,由埤林村劃分增村,因學府路而定名學府村。

樂利里:昔為埤林村,於民國七十九年四月與廣福村、學府村,由埤林村劃分增
村,因樂利國小而定名樂利里。

貨饒里:日據時期,現今新莊地區駐守日軍,某日派出十餘名偵騎兵沿大漢溪巡
行,中途遇抗日游擊隊埋伏狙殺。日軍為謀報復,調派軍隊越湳仔溝見村燒村,
見人殺人。後人為紀念抗日史蹟,命名該區為火燒村,光復後改名為貨饒村。

日新里:昔為貨饒村,位於中央路一段,沿線商業發達,部份工業區的設立及商
家的投資,使得公司、工廠林立,外來人口驟增,於民國七十一年劃分村,為求
日新又新,定名為日新村。

日和里:昔為日新村,因工商業發達,外來人口驟增,且建築商大量興建住宅,
在短短四年人口倍增,於民國七十五年劃分村,因取日新村之日字而定名為日和
村。

裕生里:昔為貨饒村,貨饒村隔四汴橋與板橋市交界,因板橋市人口飽和,人口
逐向市外發展居住,又因三十五米道路由該村與中央路相接,交通便利,建築商
興建住宅及大樓,人口倍增,於民國七十九年四月劃分村,因裕生路而定名為裕
生村。

長風里:民國五十四年海軍在板橋浮州里之眷區,因遭水患疏遷至本市員林村,
設長風三村軍眷社區。繼之員林村沿路商店工廠大量設立,人口日增,至六十一
年十月十日分村。按地理狀態,將長風三村軍眷區另立村里,曰長風村,該村於
民國七十九年重新改建為五層樓式軍眷社區,八十一年完成。

廷寮里:乾隆初,由泉州人廖孝開闢,居民謀生除農墾外,以在山內抽藤為業,
當時有內外藤寮坑二區,在內區名為內藤寮,外區名外藤寮,分村後內區乃曰廷
寮村。

峰廷里:昔為外藤寮坑地區,分村時曰峰廷村。

平和里:昔為峰廷村,因幅員廣大,公寓林立,且居民多數為福建省平和縣人,
於民國七十五年劃分村,定名為平和里。

延壽里:昔為平和村,因外來人口驟增,建築商大量興建住宅,人口倍增,於民
國七十九年四月與安和村,由平和村劃分增村,住戶大部份居於延壽路,故定名
為延壽村。

安和里:昔之平和村,民國七十九年四月與延壽村劃分增村,村內有安和國小且
為使村民能安和樂利,故定名為安和村。

延吉里:昔為峰廷村,民國七十九年劃分村,因居民住址均為延吉街,故定名為
延吉村。

清水里:乾隆初,泉州人廖孝開闢,由於山區自然清泉,從山谷下流,其水既清
且冷,因名冷水坑。居於上流地區名為內冷水坑,居於下游地區山谷外者,名為
外冷水坑,嗣後分村,外冷水坑名曰清水村。

清化里:昔為後內水坑地區,因水源由此地區分化,故曰清化村。

清和里:昔為清水村,於民國七十五年同永豐村,由清水村劃分增村,定名為清
和村。

永豐里:昔為清水村,於民國七十五年同清和里,由清水村劃分增村,時稱永豐
寮,亦有永豐路,故定名為永豐里。

青雲里:昔為清水村,於民國七十九年四月劃分增村,因青雲路而定名青雲村。

大安里:乾隆年間,粵省客家語系,林厝嵙開闢,取吉祥之意乃曰大安寮,後因
閔粵械鬥林姓他遷,乾隆末由漳州人何姓招佃墾耕,合石壁寮為一,仍曰大安村。

永寧里:昔為大安寮莊地區,分村後,以別大安村乃易名為永寧村。

頂埔里:乾隆中安溪移民開闢,以地勢較高,故曰頂埔莊,嗣人口漸多,又分有
溪尾、溪頭、牛角坑、中洲子等庄,均以地形或地勢命名,光復後廢庄寮為村里,
乃曰頂埔村。

頂新里:昔之頂埔村,民國四十年後,先後有大陸救災總會設立大陸榮家,內政
部重建院,以後又設立信義新村軍眷區,故一時人口急增,民國五十九年十月十
日分村,將以上新建榮家榮村重建院信義新村劃出設村乃曰頂新村。

頂福里:昔為頂埔村,居頂埔、頂新兩村之中,因受頂新村人口移而增,民國六
十三年十月十日再自頂埔村劃出設村,村民為取吉利建議為頂福村而定名。

祖田里:乾隆三十五年泉州安溪移民,由今北線新莊奉媽祖神位來此闢山墾殖,
年年豐衣足食,因而取名媽祖田。先民迷信神明庇佑,獻地予媽祖,如今媽祖田
山地田地三百餘甲,產權為新莊媽祖宮所有,後代子孫久年纏訟不休,光復後,
改媽祖田為祖田村。


--

All Comments

原來土地公在那裡喔...

Madame avatar
By Madame
at 2006-01-28T15:10
搬來泰山已經一年整,今天載著老媽問路人,才知道土地公在同榮國小正對面(公園路)... 真有點羞~哈~也發現綜合體育場在那裡,不過似乎體育場內沒開放, 只有場外籃網球場、操場可利用~算蠻方便的... 以後要多去那裡運動了^^ -- 上班前念念念,為何自己要這麼勞累~ 下班後恨恨恨,為何人生要這麼浪費~ ...

祝大家新年快樂~!!!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06-01-28T09:41
痾~不知道最近還有多少人會來看版~XD 有來看版的 一起推個文吧~^^ 請推and#34;新年新氣象~祝大家一切順心and#34; 請大家推到爆吧~XD 當成土城板第一篇爆文~^^ -- 我就是黑.........怎樣..... 咬˙我˙呀........ ...

[udn] 捷運土城線 明年五月提前完工通車

Damian avatar
By Damian
at 2006-01-25T23:35
※ [本文轉錄自 MRT 看板] 作者: kewang ( ~動靜~) 看板: MRT 標題: [udn] 捷運土城線 明年五月提前完工通車 時間: Tue Mar 1 21:50:32 2005 ※ [本文轉錄自 NIUECE91 看板] 作者: kewang ( ~動靜~) 看板: ...

寒假郵局有學生包裹特價

Xanthe avatar
By Xanthe
at 2006-01-15T18:19
也許有板友用的著~~ 去看看吧 http://www.post.gov.tw/post/internet/ads/file_9412270900.htm :) - ...

土城有好的觀景景點嗎? 謝謝^^

Catherine avatar
By Catherine
at 2006-01-08T00:43
「火焰山」這個景點聽過嗎? 可騎車過了情人彎後,轉入龍泉路口,還沒到善息寺那一帶的茶園前,有登山步道指示 往火焰山。車停好沿著登山步道走大約400公尺就可抵達火焰山的景觀公園。公園造有 觀景臺,可鳥瞰整個大漢溪,也可看到臺北101。 龍泉路沿龍泉溪行,龍泉溪算是土城市內保存完好的山溪。怎麼說?相較之下石壁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