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顆好蛋 - 南投
By Lydia
at 2012-05-01T12:38
at 2012-05-01T12:38
Table of Contents
http://e-info.org.tw/node/76423
吃一顆好蛋
採訪、撰稿:胡慕情;攝影、剪輯:陳慶鍾
雞蛋,平均一斤30多塊錢,是最便宜、方便的蛋白質來源之一。台灣每人每年,可以吃掉
290顆雞蛋。這些雞蛋,都來自蛋農飼養的蛋雞場。但大部分的蛋雞場,都充滿著有氣無
力、痛苦呻吟的雞叫聲。
小小的A4籠子裡,關著三隻以上的雞,牠們無法展開翅膀,必須在這裡住一輩子。這些雞
,終其一生踩不到地。為了爭取空間,會互相踩踏、攻擊。雞糞便,也會沾到同伴身上。
身上的羽毛,經常被鐵籠磨得光禿禿。牠們唯一的活動,就是吃飼料,以及產下一顆顆,
沒有溫度的蛋。
台灣一共有2000多家蛋雞場,飼養將近3700萬隻的蛋雞。99%的雞,都住在格子籠。只有
10多家蛋農,讓蛋雞,可以順著雞性,快樂產蛋。位於南投中寮鄉的新畜蛋雞場,就是其
中之一。
響亮的雞叫聲,在南投中寮鄉蛋農李新強的農場裡不絕於耳。這裡的雞,可以自由自在覓
食,每隻雞的羽毛,都豐滿亮麗。雞隻可以在乾淨的米糠裡洗沙浴、飛到棲架上休息,居
高臨下的眼神和傳統格子籠蛋雞的眼神,相當不同。
這座雞舍,一共有一萬隻蛋雞。雞舍裡沒有惡臭也不潮濕,反而飄著淡淡的米糠味。這全
靠70歲的李新強,每天一早摸黑進入雞舍打理而來。
李新強的雞舍地上,鋪滿粗糠,讓蛋雞洗沙浴、休息。蛋雞的排泄物,也會落在粗糠裡。
蛋雞,最怕感染球蟲,一旦感染,就可能死亡。而雞糞就是球蟲的感染途徑。雖然球蟲可
以透過投藥來管理,但因為李新強堅持不用藥品,只好每天更換乾淨的粗糠。
李新強曾經賣過雞飼料,養放山雞,7年前轉養蛋雞,便自然而然採取放牧的方式飼養。
為了讓雞隻更健康,他還讓雞吃新鮮草料、培養抵抗力。李新強強調,草料的飼養方式,
和他歷經5次大劫不死有關,多年前,他像神農嘗百草一樣治好自己的病,對草藥有了深
刻的認識,拿來試養蛋雞,發現對雞也很有用,7年來,蛋雞不必打疫苗、抗生素,從未
生病。
李新強一天必須撿拾2次雞蛋,上午第一波的工作告一段落,他會走到放牧區的荔枝樹下
休息。這時候所有的蛋雞,都會跟著走出雞舍,圍繞在他身邊。李新強說,放牧雞最怕狗
咬,這批雞剛開始養的時候,被狗咬死40幾隻,「那時候蛋雞都不生蛋,賠很多錢,我只
好每天來陪雞。」
像是陪久了、有了感情,蛋雞開始恢復產蛋,也養成李新強走到哪裡,就跟到哪裡的習慣
。「你看,像我也沒拿吃的。牠們就要圍著我。」李新強有點得意,但語氣裡更多的是對
雞的感謝。
李新強透露,籠飼蛋可以大量生產、蛋價便宜。不少蛋農為了賺錢,強調雞吃了添加胡蘿
蔔素的飼料,所產出的紅心蛋,比一般雞蛋更健康。但2千多家蛋雞場,大概只有5家添加
天然色素,其他蛋雞場添加的,都是化學色素。
「所以,以前的人美白會用蛋清,現在很少人在用了,因為會過敏。我後來才發現,原來
這些人不是對雞蛋過敏,而是對用在雞身上的藥過敏。這些都是會過敏的人吃了我的蛋以
後才知道的。」
堅持不投藥、不靠化學色素賺錢,這種人道飼養方式,必須比籠飼蛋雞更花時間。李新強
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還要想辦法推銷。為了堅持理念,老婆差點和他離婚。
李新強的飼養方式,其實是台灣早期通用的畜牧模式。如今多數蛋雞場轉用格子籠,主要
是為了方便管理。
台灣農業標準學會秘書長廖震元指出,野外放牧,雞會接觸土壤,然而球蟲會在土壤存活
好幾年,雞容易一直接觸病原、生病。相對來說,格子籠的飼養空間,可能有空調,而且
不容易沾到糞便。
這正是格子籠在1930年代,從美國開始發展的原因。當時美國大量混養動物,發現雞隻容
易感染球蟲,於是設計了格子籠,讓雞隻不容易接觸雞糞,雞蛋也會直接掉在集蛋槽。傳
入台灣後,台灣的蛋農發現,格子籠的設計,還可以讓蛋農以同樣的面積,圈養更多雞隻
,產製更多便宜蛋品。但蛋雞如同集中營的生活環境,也產生了動物福利的爭議。
台灣動物社會福利研究會主任陳玉敏指出,格子籠雞不但連張開翅膀清羽毛的自由都沒有
,還會為了搶奪空間互相踩踏。
過去歐盟為了提高動物福利,曾經立法規定,每隻格子籠雞至少要有72英吋的生活空間。
但1990年,歐盟還是決定廢止格子籠,主要原因在於這種飼養方式,衍伸出健康的疑慮。
「歐美科學家認為這樣的雞蛋,母雞不快樂,會生病,所以要用各式各樣的抗生素。」陳
玉敏表示,抗生素透過食物殘留在人體的問題愈來愈嚴重,為了人類健康、減少抗生素的
使用,歐盟在2012年1月開始,禁止農民飼養格子雞。
目前歐盟的蛋雞飼養方式,包括完全放牧、還有有機、室內平飼三種飼養方式。有別於格
子籠,這些飼養方式,都有雞喜歡的棲架、產蛋箱。完全放牧和有機蛋雞,都可以自由在
室內外活動,有機蛋雞還可以吃有機飼料;室內平飼則在室內活動。
這些生產方式的重點,在於透過降低飼養密度,達到健康蛋品和保障動物福利的目的。根
據慕尼黑工業大學研究指出,格子籠雞雖然在疾病控制相對容易,但雞隻容易產生抗藥性
;相反的,低密度的人道飼養方式,就算雞隻跟球蟲接觸,也會自己產生免疫系統,加上
適當管理,根本不必用藥。
動保團體希望政府效仿歐盟立法禁用格子籠,促進人道飼養,但農委會動保科技正周文玲
表示,雖然先進國家廢止格子籠,朝向放牧、平飼的方式進行,但一旦立法禁止,會涉及
很大的產業狀態改變,還需要審慎研議。
儘管政府態度保守,台灣已經有蛋農自立自強,轉型成功。
蔡桂輝指出,集約式的方式,比較容易讓雞隻成為流感宿主,「就是如果生病,只要一隻
感染就很容易交叉感染。但如果放養,雞生病會躲到角落,我們看到就可以把雞撲殺掉,
所以病原、牠的宿主就會不見了。」除此之外,蔡桂輝比較放養雞和籠飼雞,發現以同樣
的飼料餵食,「養在外面的雞生的蛋,口感會比籠飼的好。」這讓蔡桂輝,加深轉型的決
心。
由於蔡桂輝的父親還在世,加上轉型需要時間、經費,他沒有全部廢除格子籠的飼養方式
。但他降低每個鐵籠的雞隻數量,將格子籠蛋雞場的雞拿來育種。
「基本上我們不投藥,如果雞生病,都會讓牠死掉,剩下來的雞,才拿來育種,因為我的
雞是自己育種來的,找健康雞來作育種,這種小雞就有抗體。」蔡桂輝把這些健康雞,放
在自己打造的生態牧場放養。生態牧場裡有雨水淨化系統,在生態池裡種滿植物,讓雞可
以覓食,吃到各種天然青草。此外,他也利用微生物分解糞便的方式,解決球蟲問題。
自己育種、減少飼養數量,對蛋農而言,相對提高生產成本,也是政府擔憂推動人道飼養
會面臨的產業衝擊。但蔡桂輝相信,台灣有足夠的市場,「每種食物有不同的消費群,我
回來15年,放牧養8年,現在一斤170還是不夠賣。」
蔡桂輝表示,籠飼雞蛋勢必比較便宜、口感比較差,目前日本都把籠飼蛋作成加工蛋,如
果是一般早餐要吃的蛋品,一定都吃放牧蛋。
一顆蛋,可以來自痛苦的蛋雞,被大量產製在冰冷、骯髒的鐵架上。一顆蛋,也可以來自
快樂的蛋雞,被產在乾淨的米糠上,帶著蛋雞的溫度,被送到消費者手中。
目前人道飼養的業者,不超過15家,蛋價普遍較高,要吃得起好蛋,需要消費者和政策的
支持。
廖震元表示,如果消費者普遍支持放牧產品,相對就會有更多生產者投入,到時候蛋品就
會變得便宜。蔡桂輝建議,政府能夠推動法案,規定大量使用蛋品的公司,比如麥當勞,
率先採用人道蛋品,將能更快提升業者的投入。
選擇不同的生產方式,不但決定了蛋雞的幸福,也決定著我們的健康。法令在改進、業者
在努力,走進賣場選購雞蛋的消費者,也別忘了,加把勁!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
吃一顆好蛋
採訪、撰稿:胡慕情;攝影、剪輯:陳慶鍾
雞蛋,平均一斤30多塊錢,是最便宜、方便的蛋白質來源之一。台灣每人每年,可以吃掉
290顆雞蛋。這些雞蛋,都來自蛋農飼養的蛋雞場。但大部分的蛋雞場,都充滿著有氣無
力、痛苦呻吟的雞叫聲。
小小的A4籠子裡,關著三隻以上的雞,牠們無法展開翅膀,必須在這裡住一輩子。這些雞
,終其一生踩不到地。為了爭取空間,會互相踩踏、攻擊。雞糞便,也會沾到同伴身上。
身上的羽毛,經常被鐵籠磨得光禿禿。牠們唯一的活動,就是吃飼料,以及產下一顆顆,
沒有溫度的蛋。
台灣一共有2000多家蛋雞場,飼養將近3700萬隻的蛋雞。99%的雞,都住在格子籠。只有
10多家蛋農,讓蛋雞,可以順著雞性,快樂產蛋。位於南投中寮鄉的新畜蛋雞場,就是其
中之一。
響亮的雞叫聲,在南投中寮鄉蛋農李新強的農場裡不絕於耳。這裡的雞,可以自由自在覓
食,每隻雞的羽毛,都豐滿亮麗。雞隻可以在乾淨的米糠裡洗沙浴、飛到棲架上休息,居
高臨下的眼神和傳統格子籠蛋雞的眼神,相當不同。
這座雞舍,一共有一萬隻蛋雞。雞舍裡沒有惡臭也不潮濕,反而飄著淡淡的米糠味。這全
靠70歲的李新強,每天一早摸黑進入雞舍打理而來。
李新強的雞舍地上,鋪滿粗糠,讓蛋雞洗沙浴、休息。蛋雞的排泄物,也會落在粗糠裡。
蛋雞,最怕感染球蟲,一旦感染,就可能死亡。而雞糞就是球蟲的感染途徑。雖然球蟲可
以透過投藥來管理,但因為李新強堅持不用藥品,只好每天更換乾淨的粗糠。
李新強曾經賣過雞飼料,養放山雞,7年前轉養蛋雞,便自然而然採取放牧的方式飼養。
為了讓雞隻更健康,他還讓雞吃新鮮草料、培養抵抗力。李新強強調,草料的飼養方式,
和他歷經5次大劫不死有關,多年前,他像神農嘗百草一樣治好自己的病,對草藥有了深
刻的認識,拿來試養蛋雞,發現對雞也很有用,7年來,蛋雞不必打疫苗、抗生素,從未
生病。
李新強一天必須撿拾2次雞蛋,上午第一波的工作告一段落,他會走到放牧區的荔枝樹下
休息。這時候所有的蛋雞,都會跟著走出雞舍,圍繞在他身邊。李新強說,放牧雞最怕狗
咬,這批雞剛開始養的時候,被狗咬死40幾隻,「那時候蛋雞都不生蛋,賠很多錢,我只
好每天來陪雞。」
像是陪久了、有了感情,蛋雞開始恢復產蛋,也養成李新強走到哪裡,就跟到哪裡的習慣
。「你看,像我也沒拿吃的。牠們就要圍著我。」李新強有點得意,但語氣裡更多的是對
雞的感謝。
李新強透露,籠飼蛋可以大量生產、蛋價便宜。不少蛋農為了賺錢,強調雞吃了添加胡蘿
蔔素的飼料,所產出的紅心蛋,比一般雞蛋更健康。但2千多家蛋雞場,大概只有5家添加
天然色素,其他蛋雞場添加的,都是化學色素。
「所以,以前的人美白會用蛋清,現在很少人在用了,因為會過敏。我後來才發現,原來
這些人不是對雞蛋過敏,而是對用在雞身上的藥過敏。這些都是會過敏的人吃了我的蛋以
後才知道的。」
堅持不投藥、不靠化學色素賺錢,這種人道飼養方式,必須比籠飼蛋雞更花時間。李新強
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還要想辦法推銷。為了堅持理念,老婆差點和他離婚。
李新強的飼養方式,其實是台灣早期通用的畜牧模式。如今多數蛋雞場轉用格子籠,主要
是為了方便管理。
台灣農業標準學會秘書長廖震元指出,野外放牧,雞會接觸土壤,然而球蟲會在土壤存活
好幾年,雞容易一直接觸病原、生病。相對來說,格子籠的飼養空間,可能有空調,而且
不容易沾到糞便。
這正是格子籠在1930年代,從美國開始發展的原因。當時美國大量混養動物,發現雞隻容
易感染球蟲,於是設計了格子籠,讓雞隻不容易接觸雞糞,雞蛋也會直接掉在集蛋槽。傳
入台灣後,台灣的蛋農發現,格子籠的設計,還可以讓蛋農以同樣的面積,圈養更多雞隻
,產製更多便宜蛋品。但蛋雞如同集中營的生活環境,也產生了動物福利的爭議。
台灣動物社會福利研究會主任陳玉敏指出,格子籠雞不但連張開翅膀清羽毛的自由都沒有
,還會為了搶奪空間互相踩踏。
過去歐盟為了提高動物福利,曾經立法規定,每隻格子籠雞至少要有72英吋的生活空間。
但1990年,歐盟還是決定廢止格子籠,主要原因在於這種飼養方式,衍伸出健康的疑慮。
「歐美科學家認為這樣的雞蛋,母雞不快樂,會生病,所以要用各式各樣的抗生素。」陳
玉敏表示,抗生素透過食物殘留在人體的問題愈來愈嚴重,為了人類健康、減少抗生素的
使用,歐盟在2012年1月開始,禁止農民飼養格子雞。
目前歐盟的蛋雞飼養方式,包括完全放牧、還有有機、室內平飼三種飼養方式。有別於格
子籠,這些飼養方式,都有雞喜歡的棲架、產蛋箱。完全放牧和有機蛋雞,都可以自由在
室內外活動,有機蛋雞還可以吃有機飼料;室內平飼則在室內活動。
這些生產方式的重點,在於透過降低飼養密度,達到健康蛋品和保障動物福利的目的。根
據慕尼黑工業大學研究指出,格子籠雞雖然在疾病控制相對容易,但雞隻容易產生抗藥性
;相反的,低密度的人道飼養方式,就算雞隻跟球蟲接觸,也會自己產生免疫系統,加上
適當管理,根本不必用藥。
動保團體希望政府效仿歐盟立法禁用格子籠,促進人道飼養,但農委會動保科技正周文玲
表示,雖然先進國家廢止格子籠,朝向放牧、平飼的方式進行,但一旦立法禁止,會涉及
很大的產業狀態改變,還需要審慎研議。
儘管政府態度保守,台灣已經有蛋農自立自強,轉型成功。
蔡桂輝指出,集約式的方式,比較容易讓雞隻成為流感宿主,「就是如果生病,只要一隻
感染就很容易交叉感染。但如果放養,雞生病會躲到角落,我們看到就可以把雞撲殺掉,
所以病原、牠的宿主就會不見了。」除此之外,蔡桂輝比較放養雞和籠飼雞,發現以同樣
的飼料餵食,「養在外面的雞生的蛋,口感會比籠飼的好。」這讓蔡桂輝,加深轉型的決
心。
由於蔡桂輝的父親還在世,加上轉型需要時間、經費,他沒有全部廢除格子籠的飼養方式
。但他降低每個鐵籠的雞隻數量,將格子籠蛋雞場的雞拿來育種。
「基本上我們不投藥,如果雞生病,都會讓牠死掉,剩下來的雞,才拿來育種,因為我的
雞是自己育種來的,找健康雞來作育種,這種小雞就有抗體。」蔡桂輝把這些健康雞,放
在自己打造的生態牧場放養。生態牧場裡有雨水淨化系統,在生態池裡種滿植物,讓雞可
以覓食,吃到各種天然青草。此外,他也利用微生物分解糞便的方式,解決球蟲問題。
自己育種、減少飼養數量,對蛋農而言,相對提高生產成本,也是政府擔憂推動人道飼養
會面臨的產業衝擊。但蔡桂輝相信,台灣有足夠的市場,「每種食物有不同的消費群,我
回來15年,放牧養8年,現在一斤170還是不夠賣。」
蔡桂輝表示,籠飼雞蛋勢必比較便宜、口感比較差,目前日本都把籠飼蛋作成加工蛋,如
果是一般早餐要吃的蛋品,一定都吃放牧蛋。
一顆蛋,可以來自痛苦的蛋雞,被大量產製在冰冷、骯髒的鐵架上。一顆蛋,也可以來自
快樂的蛋雞,被產在乾淨的米糠上,帶著蛋雞的溫度,被送到消費者手中。
目前人道飼養的業者,不超過15家,蛋價普遍較高,要吃得起好蛋,需要消費者和政策的
支持。
廖震元表示,如果消費者普遍支持放牧產品,相對就會有更多生產者投入,到時候蛋品就
會變得便宜。蔡桂輝建議,政府能夠推動法案,規定大量使用蛋品的公司,比如麥當勞,
率先採用人道蛋品,將能更快提升業者的投入。
選擇不同的生產方式,不但決定了蛋雞的幸福,也決定著我們的健康。法令在改進、業者
在努力,走進賣場選購雞蛋的消費者,也別忘了,加把勁!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
All Comments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2-05-05T03:21
at 2012-05-05T03:21
By James
at 2012-05-08T18:04
at 2012-05-08T18:04
By Donna
at 2012-05-12T08:47
at 2012-05-12T08:47
By Sandy
at 2012-05-15T23:29
at 2012-05-15T23:29
By Ina
at 2012-05-19T14:12
at 2012-05-19T14:12
By Puput
at 2012-05-23T04:55
at 2012-05-23T04:55
By David
at 2012-05-26T19:37
at 2012-05-26T19:37
By Charlie
at 2012-05-30T10:20
at 2012-05-30T10:20
By Hedy
at 2012-06-03T01:03
at 2012-06-03T01:03
By Joseph
at 2012-06-06T15:46
at 2012-06-06T15:46
By Anthony
at 2012-06-10T06:28
at 2012-06-10T06:28
Related Posts
桂竹季,感恩情~桂竹筍斤準王大賽
By Eartha
at 2012-05-01T10:39
at 2012-05-01T10:39
南投縣國小音樂班招生,歡迎報名
By Elma
at 2012-05-01T10:33
at 2012-05-01T10:33
溪頭夏緹飯店誠徵多項正職
By Isabella
at 2012-05-01T01:20
at 2012-05-01T01:20
宜蘭有哪裡在賣這種桌上電腦桌嗎?
By Cara
at 2012-05-01T01:16
at 2012-05-01T01:16
清境兩天一夜遊
By Wallis
at 2012-04-30T22:25
at 2012-04-30T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