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哪些名俗阿? - 過年
By Skylar Davis
at 2005-10-01T00:00
at 2005-10-01T00:00
Table of Contents
台灣有哪些名俗阿?例如過年要做些什麼之類的?台灣是不是很多名俗呢?
Tags:
過年
All Comments
By Olivia
at 2005-10-03T00:37
at 2005-10-03T00:37
春節就是農曆過年,在我國民間的歲時節令中,可以說是行事節目最多,而已時間最長的日子,差不多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那天開始,一直到元月十五元宵節為止,都是春節的範圍。早在夏朝開始,幾千年來,春節一直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大日子,雖然,其中經歷了各朝代曆法的數次更改(如夏朝建寅,商朝建丑,周朝建子,秦朝建亥),一直到漢武帝太初元年又承襲夏朝的傳統,沿用夏曆,以寅為正月。但是,雖然經過多次的更換,卻依然沒有改變中國人的習俗,春節仍舊是民間最重視,最隆重盛大的節日。
民國成立以後,改用陽曆,以陽曆元月一日為新年元旦,農曆正月初一則改稱為春節。目前雖然一般人日常記事都採用陽曆,但是逢年過節仍以農曆為主,而且過年的氣氛也比陽曆年要濃厚的多。
農曆元旦是正月朔日,也就是正月初一,所以稱為「天臘日」,也稱為「元旦」、「元辰」、「正旦」、「履端」;又因為是歲之始、時之始、日之始、月之始,所以又叫「四始」;又稱為「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又叫做「三朝」,即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目前則稱為「春節」。
新年歌謠:
對中國人來說,農曆春節是最值得慶賀的日子,新春期間,可以說天天都有節目,我們可以從所流傳的歌謠裡知道大概的情況。這些過年歌謠在光復以前,全省各地都十分流行,歌詞雖然並相同,卻大同小異。
【過年歌之一】
初一早 (起個大早,好祭拜祖先與神明,拜年遊春
初二巧 (女婿回娘家向岳父母拜年,是稀巧的客人)
初三無通巧 (赤狗日,任何人都不利外出,恐怕弄不出什麼巧妙
的事來)
初四頓頓飽 餐客人大多走了,剩下的菜餚只有留著自己吃到飽)
初五隔開 (農人開始下田,商家於此日開門營業)
初六挹肥 (清除水肥,把初一以來的垃圾清除乾淨)
初七七元 (人日,準備豬腳麵線,據說吃了會長壽)
初八完全 (玩樂到今天完全恢復平常的生活,並把過年祭拜的食
物全部吃完)
初九天公生 (玉皇大帝壽)
初十有食食 (拜完天公的牲禮又有得吃)
十一概概 (春節大概就是這樣)
十二漏屎 (吃壞肚子)
十三吃暗糜配芥菜 (隨便吃吃)
十四結燈棚 (紮燈籠)
十五上元暝 (元宵節)
【過年歌之二】
初一早 初二早 初三睡甲飽(前幾天玩累了睡個舒服)
初四接神 初五隔開 初六挹肥 初七七元 初八完全
初九天公生 初十有得食 十一請子婿 十二吃甲塊漏屎
十三吃暗糜配芥菜 十四結燈棚 十五元宵暝 十六拆燈棚
【過年歌之三】
初一場(吃春酒、玩樂、賭博) 初二場 初三老鼠娶新娘
初四神落天(神明重返人間) 初五人隔開 初六倒水肥
初七七元 初八完全 初九天公生 初十有吃食 十一請子婿
十二查某子返來拜 十三吃暗糜配芥菜 十四結燈
十五上元暝 十六相公生
一. 正月初一 開正
(1) 開正:
新年的序幕是由「開正」的儀式開始的。「開正」又叫做「開春」,「開正」的時辰,每年都不相同,是依照天干和地支來決定的,大約都在清晨以前,只要翻一翻曆書就可以知道。「開正」的時刻一到,家家戶戶必須準備香燭、應時的水果、成疊的柑橘、插上「飯春花」的甜粿和發粿,供奉清茶與甜料(一般指生仁、冬瓜糖、紅棗等)、以及紮著紅的麵線,祭拜神靈與祖先。並且焚燒壽金(印上壽字的金箔紙)與刈金(印著財子壽字樣的金箔紙,又稱四方金),燃放鞭炮。
拜祖先時,加用菜碗(素菜)、壽金、刈金、小銀等,素菜中有人用菠菜及連根帶尾的大蒜,因為認為拜菠菜,可以飛天(菠字閩南語音近似飛);拜大蒜,子孫可以「頭毛嘴鬚白」(蒜本身就有像長鬚的樣子),而祭祖的儀式和祭拜神明的方式大約相同。
(2)開財門:
「開正」的典禮完成,這時天剛微明,全家人換穿新衣,由一家之主燃香開啟大門,稱為「開財門」。選擇「喜神方」(喜神每年的方向不同,必須查對曆書)揖拜,然後把香放置在門角。燃放大串的鞭炮,稱為「開門爆仗」,表示除舊佈新,康祥迎吉。
開財門後,大家要互相拜年。拜年的時候,先由晚輩向長輩跪拜,祝福尊長健康、快樂。而長輩通常會準備紅包,賞賜給小孩。由於「開正」的時刻大多在半夜的「子時」(大約深夜十一點到一點),所以大家從「過年暝」,開始守歲,聊天、打牌、看電視…,全家大小一起熬夜,直到「開正」、「拜年」完畢,才去就寢。
(3)出行、行春:
早上起來梳洗完畢,全家一同吃早餐,平時早餐都是吃稀飯,但是在新年期間,不論貧富,都要吃乾飯或吃麵線(含有延壽的意思),而這些乾飯還都是除夕夜裡剩下的「過年飯」。甚至早餐所配的菜,都是些素菜(因為一般相信年初一吃素,就可以表示一年都吃素)。吃完早飯後,大家穿新衣、戴新帽,新鞋,準備「出行」(出行時,必須配合自己的生辰八字,找出吉時與吉位)。
從前「出行」多會到近郊的寺廟或風景區遊山玩水,所以也叫做「行春」。現在因為交通發達,有名的風景區往往人滿為患,至於都市中的百貨公司、電影院已成為年輕人的最愛。
(4)拜正:
年初一這天,多到長輩或朋友家拜年,稱為「賀正」。現代人因為事務繁忙,多流行電話拜年,可以節省時間。政府機關則提倡團拜,各機關團體集中在一個地方拜年;當親密的朋友或親戚來家賀年時,主人就拿出甜料(以前多為紅棗、土豆、冬瓜、瓜子等,現在多以精緻的糖果代替)、甜茶,招呼客人食用,稱為「食甜」,表示圓滿親蜜的意思。客人吃後,要說些如「食紅棗,年年好」、「恭喜大賺錢」、「食甜甜,乎你快大漢」、「食甜甜,乎你生後生」等吉利話。另外,賀客如果帶有小孩,必須贈送紅包,作為新年的見面禮。
(5)行香:
新年期間是男女老幼穿新衣,攜帶牲禮、金紙、香燭,到各個寺廟禮佛拜神,祈求一家大小平安,而各個寺廟也會準備光明燈、平安燈,甚至禮斗,讓信徒拈香祈願。俗信以為正月初一開天門,燒頭炷香祈願特別靈驗,所以一些比較著名的廟宇(如行天宮),當年關一過,子時之際,就會立刻湧入人潮,以素食淨果,焚香禱告。
(6)拜公媽:
大年初一的正午,每戶人家都準備牲禮、菜飯,內盛供品,祭祀祖先,俗稱「拜公媽」。有些家庭比較隆重須連續祭祀五天,一直拜到初五才停止,有的只祭拜一天而已。
(7)請春酒:
以前,自大年初一到十五,家家戶戶都利用年節時準備現成的飯菜,宴請親朋好友,以連絡彼此的感情,叫做「請春酒」(據說宜蘭地區較為盛),現在則較不盛行,但是商人多會利用這時候,款待顧客,以便擴展生意。
(8)玩樂:
春節期間,政府機關,公司行號都放假,大家除了吃吃喝喝,無所事事,於是大家聚在一起,以種種的遊戲或賭博來消耗時間。
(9)禁忌:
春節期間,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大家都有著種種的希望,卻也有不少的禁忌,如:
忌掃地、倒垃圾、糞便,以免把家裡的財富和福氣都帶走;忌殺生、忌用刀類,因為刀為兇器,意味著凶與破;忌打破碗盤器物,恐怕今年會有破運,如不慎打破,要趕緊說「歲歲(碎碎)平安」,以化凶為吉;忌正月初一午睡,深信若是男人在這天武睡,那麼「田岸會倒」(田畦就會崩潰),女子若在這天午睡,那麼她的灶腳(廚房)會崩….等等。
二. 正月初二 做客
在農曆初二這一天,要做首次的「牙祭」叫做「頭牙」,準備三牲,敬拜土地公,祈求平安。除此外無所事事,所以大家往往利用這個時候賭博玩樂,也有人繼續到親友家拜年;中國北方在大年初二,用公雞及鯉魚祭財神,並且吃形似元寶的餛飩叫做「元寶湯」。
本省及閩南習俗正月初二是「女婿日」,所有出嫁的女兒在今天必須和身為半子的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探親,稱為「做客」(即歸寧);客家人則稱為「轉嫁妹」。有句俗諺:「有父有母初二三,無父無母斗擔擔」意思是說:娘家父母還健在的媳婦,初二、初三一定會有人前來接回去「做客」,娘家沒有父母的媳婦,只好繼續留在婆家做活,幫忙親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擔子。其實做客的時間並沒有固定(所以過年謠中有「十一請女婿,十二查某仔返來拜」的記載),但多在正月中;因為大家相信大年初一回娘家,會導致娘家變窮,所以要等到大年初二才回去;換個角度想:大年初一開正後,婆家忙著各項過年的行事及接待拜年的訪客。作為媳婦理當體諒,如果只顧回門,未免說不過去。
歸寧時隨手攜帶禮物稱為「伴手」。回到娘家先向尊長拜年,再分送紅包給他們,有些長輩也會分贈紅包給帶來的外孫。如果娘家有幼小的弟、妹或兄弟、姐妹的子女,也都要相互贈送紅包賀年。若是女兒第一次帶子女歸寧拜見外公、外婆,則外公、外婆必須送雞腿,並且用紅絨線繫銅錢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稱為「結彩帶」。
中午大家一起吃團圓飯後,再敘敘舊,約在下午三時以後就可以離開娘家了。娘家要準備二枝「掛尾蔗」及二隻活的「帶路雞」給女兒和女婿帶回家種植與飼養。所謂「掛尾蔗」就是紅甘蔗,前有蔗葉,後有蔗頭莖,並用紅帶子綁住兩枝甘蔗,以祝女兒女婿同甘共苦、永浴愛河,直到白頭偕老。至於那兩隻帶頭雞,則希望其女兒和女婿像雞一樣多子多孫。
三. 正月初三 赤狗日 老鼠娶親
初三稱為「小年朝」,也稱為「赤狗日」。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祂的人一定會不吉利,故初三為「凶日」,不宜外出。據說在初三跟誰拜年,就會跟誰吵架,因而不拜年;另外「赤」字有「赤貧」的意思,所以民間也不在這天宴客,會沖犯「赤狗」,帶來貧窮。
民間亦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也有人說入夜提早熄燈是為了讓老鼠看不見,無法娶親,以減少其繁殖的速度),並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至於。「老鼠娶親」故事的來源,可能是因為初三是赤狗日,諸事不宜,為了避凶,所以為提早就寢所找的藉口;再者,從過年到初一、初二也忙了一陣了,若不早些休息,恐會體力不繼,無法辦完其他的行事;至於過年謠中說:「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飽」,就是說初三不但是赤狗日,而且一連幾天的忙碌,到了初三,總算告一段落,可以晚起些,補補前兩天的睡眠,長保健康。
前清時代,閩南人有「出郊展墓」的習俗。出郊展墓就是到郊外祖先墳地去省視一番,並以年糕、甜料來祭拜。這種習俗現在逐漸消逝,現今客家人大多於元宵節掃墓,閩南人則延至清明節去祭掃一番,表達對祖先的尊崇與孝思。
四. 正月初四 接神
正月出四為「接神」的日子,自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送諸神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善惡後,須於今日回到人間繼續享受香火,並執行及考核人類的禍福、善惡。
初四日下午,家家以牲禮(雞、鴨、魚肉)及水果供於廳堂內之神像前,恭候神明大駕光臨,為請神,須先燒印有甲馬(印有馬形的金紙,唐宋以來即有此習俗,派天兵神馬請神,並護駕眾神下界)迎神,在行燒香祭拜,拜好了才燒壽金、四方金(刈金),並燃放鞭炮,迎接眾家神回到人間。而寺廟內的籤筒送神後都被封存,至初五日以後始能使用。俗諺說:「送神早,接神遲」,其意謂送神儀式要在大清早舉行,接神則於下午或夜間舉行。
五. 正月初五 隔開 開張 迎財神
正月初五為牛日,俗稱財神日,春節的氣氛漸淡。初五亦稱「隔開」,從初一到初四已經整整放了四天假,元旦以來的熱鬧與遊興應到此告一段落,到初五又要回到原先的工作崗位,因此就以初五這天為界線全國各商店及公司行號從初五開始到二十,選擇黃道吉日,在鞭炮聲中陸續開始營業(開市或開工)。開張是商店的一件大事,商家往往會在招牌上繫上紅綵,張貼用紅紙書寫的如「開市大吉」、「招財進寶」、「生意興隆」之類的吉祥字句,有時還會來個新春大減價以招徠生意,或發放員工紅包慶祝,或設筵招待親友和老主顧。開張、開工時,照例要供奉牲禮、焚香、燒金紙、放鞭炮(爆竹要越長越好,因為爆竹越長越能大發利市)祭拜一番,慶祝開張(開工)大吉。目前,雖然社會型態在改變再加上經濟不景氣,但是開張大吉的習俗仍受到重視;有些商家或工廠會先在此日來個象徵性的儀式,過兩天再正式開工或營業,至於許多公家機關則多利用今天舉行「團拜」。
商店、工廠之所以選在大年初五這天作為開市、開工的好日子,大概跟今天是「五路財神(偏財神)」的生日有關罷!試問?古今中外,有哪一個人是不喜歡發財的?身為掌管財帛的財神爺也就成了大家競相供奉的對象了。甚至於在初五這一天,有人扮成財神到各商家去討紅包呢!(總不能把財神爺給趕出去吧!)。
傳說中的財神,不止一位,不但有文財神,也有武財神。屬於文財神的有比干(被妲己所害,因為無心所以不會偏心)、陶朱公范蠡、文昌帝君(主管考選人才,被祂點中的,便有升官發財的機會,所以當官的人拜文昌帝君為財神);武財神則有關聖帝君關羽(傳說發明生意人記得帳冊,而且為人重義輕利,所以順理成章成為商界的財神爺)和趙光明,而其中趙光明和祂的四位部屬,則合稱為「五路財神」(指封神榜書中所指的「玄檀真君」趙光明、「招寶天曹」蕭昇、「納珍天曹」曹寶、「招財使者」鄧九公和「利市天官」姚少司等五人,祂們主管迎拜納福,追捕逃亡,所以被尊為財神);另外土地公、財帛星君和明初擁有「聚寶盆」的沈萬山也被視為財神之一。
正月初五,是撤供的日子,俗稱「隔開」。因為從這天開始要把除夕時拜年用的供祭品如春飯、年糕、柑仔等撤去,開始恢復正常生活狀態,不再用甜料、甜茶招待客人。據說盛春飯的碗底,如果有濕氣,今年將會多雨;如果碗底乾乾的,今年不但雨水不多,恐怕還會有乾旱。而將春飯炒油保存,據說可以治療小孩痢疾和氣喘病(台語叫嘎龜)。而從初一累積下來的垃圾,也可以從屋內清掃到屋外。總之,正月初五須完成除舊佈新的工作,隔絕年節,故稱「隔開」。
六. 正月初六 挹肥
初六是馬日,人們在這一天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而開正以來,廁所中的糞便累積,直到今天才可以清除,所以稱為「挹肥」(但現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衛浴設備,故已無此俗。
另外,初六係「清水祖師」的祭日,清水祖師又稱黑面祖師或落鼻祖師(因當地有災禍時,清水祖師就顯聖落鼻);每年正月初六日萬華的祖師廟便舉行盛大的慶典。
七. 正月初七 人日
初七是人日(根源於道家的說法,到漢朝已非常流行),亦稱為七元。東方朔的占書云:「歲後八日,正月初一占雞,二日占犬(狗),三日占(豬),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馬,七日占人,八日占穀…」,故初七稱為人日。
「荊楚歲時記」中記載兩漢魏晉時,人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用彩紙或金箔紙剪成人形,貼在屏風上可保人口平安,也有人把它戴在髮間,既是裝飾也可以避邪。
人們相信正月初七,如果天晴,則表示人丁興旺。臺灣地區的人家在神祇前點七支蠟燭,供奉生果三至五包,以麵線為祭品,祭祖拜神,祈求一家人都能長壽,以「芹菜、薺菜、菠菜、青蔥、大蒜、蒿菜、芥菜」等七種蔬菜在人日混食,可袪病避邪,此即所謂過七元。這種在漢以後才發展出來的七草羹儀式,並沒有廣泛地流傳下來,到唐時可能已演變成五辛盤,選五種有辛辣味的生菜切細絲來吃;而七草的儀式傳到了日本變成七草粥,到今天仍是重要的慶典。
又有傳說:人日多陰。好像天穿了洞,要幫它補一補,以免天雨成災,所以要煎些鹹的或甜的(如年糕)去祀神,叫做「補天穿」。
八. 正月初八 順星
初八是祭拜「星君」(俗稱順星)的日子,這是北平特有的風俗,其他各地均不見。依照星象學家的說法,每個人每年有一位星宿值年,一年的命運如何,全操在那位值年的星君手裡,而正月初八正是眾星君聚會之期,在這天祭拜星君,便有可能得到星君的垂祐。人們在家祭星(或到廟裏去)大多在黃昏以後,天上星斗全部出現之時舉行。祭星時使用燈盞,全家人按長幼順序燒香向天空星宿和自己的本命星君祈禱,求其保佑,然後將所有燈盞散置於門戶井灶之處,稱為「散花燈」或「散星」,以辟除不祥;清朝時於正月初八在北京白雲觀舉行祭星大典。
人們在年節期間的吃喝玩樂,一般而言,在正月初五就已經結束了,但還是有人一直過下去。到了初八,才算是恢復了正常,所以稱為「初八完全」。
九. 正月初九 天公生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俗稱「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稱之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每逢祂的生日,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自午夜零食起一直到當天凌晨四時,都可以聽到不停地鞭炮聲。祭拜天公的儀式,相當隆重,在正廳「天公爐」下擺設祭壇,一般都是用長板凳或矮凳先置金紙再疊高八仙桌為「頂桌」,桌前並繫上吉祥圖案的桌圍,後面另設「下桌」。「頂桌」供奉用彩色紙製成的神座(象徵天公的寶座),前面中央為香爐,爐前有紮紅紙麵線三束及清茶三杯,爐旁為燭台;其後排列五果(柑、橘、蘋果、香蕉、甘蔗等水果)、六齋(金針、木耳、香菇、菜心、菀豆、綠豆等)祭祀玉皇大帝;下桌供奉五牲(雞、鴨、魚、卵、豬肉或豬肚、豬肝)、甜料(生仁、米棗、糕仔等)、紅龜粿(像龜形,外染紅色,打龜甲印,以象徵人之長壽)等祭玉皇大帝的從神。
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齋戒沐浴,初九當天,更禁止家人晒衣服,尤其是女褲、內衣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對玉皇大帝的尊敬;祭品如果要用牲畜的,一定要用公雞、不能用母雞。若是要還願時,必須用全豬或全羊。友些虔誠的家庭以為在家裡祭拜還嫌不足,會連夜趕往各地的天公廟禮敬,像台南終義路的天壇、高雄的天公壇、木柵指南宮等,每年的農曆大年初八便燈火通明,熱鬧非凡。
天公生當日也有「安太歲」的儀式,當年生肖沖犯太歲的人便可以到廟中,寫上自己的姓名、年歲,再添一點香油錢,委由廟方負責供奉即可。另有一個安太歲的方法:年初時在家裡用平日盛米的米筒圍上紅色片作爐,寫上「太歲星君到此」,再每日供奉即可。
十. 正月初十 有食食
初十是天公生的翌日,家家戶戶還剩有昨日祭拜天公所流下的豐富佳餚,可以飽食,所以民歌稱為「初十有食食」。
十一. 正月十一
十一是在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十二. 正月十二
正月十二民歌稱為「十二漏屎」,意思是說人們自除夕開始,一直到今天,每天都是吃一些油膩的東西,吃壞了肚子。另外廣東一帶的民歌說「十二搭燈棚」,意思是說從即日起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選購燈籠,搭蓋燈棚。
十三. 正月十三
正月十三民歌稱:「十三食暗糜(稀飯)配芥菜」,是說自除夕開始到今天,所有的美味佳餚都已經吃完,只好喝稀飯吃芥菜。另外,古時的人們也在這天晚上,在廚房點燈,稱為「點灶燈」,一連五夜,到元宵節為止;人們也在這一天開始磨糯米,搓湯圓。
十四. 正月十四
為了準備正月十五的上元佳節,民間和廟宇都會在這天搭燈棚,懸燈結綵,並做一些遊藝節目的預習活動,稱為「試燈」,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市面上賣燈籠的小販,早就準備了各式各樣的花燈,準備販售,稱為「燈市」。
十五. 正月十五 元宵佳節(詳見 元宵節)
十六. 正月十六 相公生
北方在晚上有「放偷」的習俗。放偷是起源於遼金之時,以前,遼金兩國,嚴禁偷盜,一經查獲,除依法論罪外,更須按照所偷的東西的價值加上數倍賠償。但是在正月十六「放偷」的夜晚,官府既不禁止,也不逮捕,物主也不捉賊,只能在發現之後取回失物,所以每到了這天晚上,人們必須嚴加戒備,以防失竊,你偷我東西,我也偷妳一些,彼此嬉鬧。
By Irma
at 2005-10-01T01:24
at 2005-10-01T01:24
初 一 早 、 初 二 早 、 初 三 睏 到 飽 ,
初 四 頓 頓 飽 , 初 五 隔 開 , 初 六 挹 肥,
初 七 七 元 , 初 八 完 ,
初 九 天 公 生 , 初 十有 食 食 ,
十 一 請 子婿 ,
十 二 查 某 子 返 來 拜 ,
十 三 食 暗 糜 配 芥 菜 ,
十 四 結 燈 棚 ,
十 五 上 元 暝 ,
十 六 折 燈 棚 。
初 一元 旦 : 事 先 就 要 依 據干 支 找 出 當 年 開 正 的 時 刻 。 開 正 的 時 刻 通 常 很 早 , 有 的 人 家 甚 至 通 宵 守 歲 , 一 等 時刻 到 來 , 就 燃 放 鞭 炮 , 在 神 佛 前 擺 上 各 色 甜料,如 紅 棗 、 冬 瓜 糖 、 花 生 糖 等 。 全 家 老 幼 一 同 祀 神 、 祭 祖 , 迎 接 新 年 的 到 來 。
平 日 信 奉 某 一 神 祇 者 , 也 在 春 節 到 所 祠 之 廟燒 香 禮 拜 , 稱 為 行 香 。 新 正 出 行 , 男 女 必 定 盛 裝 , 並 且 要 查 閱 曆 書 , 找 出 與 自己 生 辰 干 支 相 對 應 的吉 利 方 向 , 以 期 新 年 事事 順 利 。 路 遇 親 友 時 , 則 拱 手 互 道 恭 喜 。 有 登 門 賀 年 的 賓 客 時 , 主 人 要 端 出 各 種 甜 料 、甜 茶 招 待 ,稱 為 食 甜 。 過 去 的 甜料 以 紅 棗 、 橘 子、 冰 糖 、 花 生、 冬 瓜 糖 及 瓜 子 等 四 種 或 六 種 組 成 。 客 人 在 食 甜 時 , 也 要 即 興 的 說 些 吉 祥 話, 如 吃 紅棗 , 年 年 好 , 吃 甜 甜 , 大 賺 錢 、 老 康 健 , 食 百 二 等 等 。
初二回娘家:俗 傳 已 嫁 的 女 兒 若 在 正 月 初 一 歸 寧 , 會 使 娘 家 變 窮 , 所 以 要 到
初 二 才 能 回 娘 家 , 台 灣 稱 為 作 客 、 返 外 家 ( 娘 家 ) 。 作 媳 婦 的 一 大 早 就 要 準 備 便 當 , 偕 同 婿 、子 女 回 娘 家 。 古 時 候 的 習 俗 , 女 子 無 故 不 得 擅 自 歸 寧 , 所 以 初 二 回 娘 家 時 多 由 娘 家兄 弟 前 來 迎 接。 這 一 道 手 續 在 現 代 已簡 化 成 了 電 話 邀 請 。 返 外 家 也 不 得 空 手 , 多 半 要 準 備 一 些 禮 物 , 稱 為 伴 手 或 等 路 。 娘 家 兄 弟 有 子 女 的 , 也 要 贈 送 紅 包 。 女 兒 帶 回 的 外 孫 , 則 由 外 家 贈 送 雞 腿 , 或 用 紅 絨 繩 繫 古 錢 , 掛 在 外 孫的 頸 上 , 稱 為 結 衫 帶 ,這 些 古 俗 也 早 已 被 紅 包 所 取 代 。
正 月 初 三 : 俗 稱 赤 狗 日 , 俗 信 此 日 不 宜 外 出 、 宴客 。 若 犯 此 禁 忌 ,則 終 生 赤 貧 。 所 以 經 過 了 初 一 、 初 二兩 天 的 忙 碌 後 , 大 家
在 初 三 都 會 睡 到 日 上 三 竿 才 起 床 。 這 一 天 則 在 家 中 賭 博 取 樂 。 不 過 , 工 商 業 社 會 的 步 調 已 不 及 以 往 的 悠 閒 , 許 多 的 公 司 商 號 都 在 初 四 就 開 工 了。 所 以 民 間 儘 管 有 赤 狗 日 的 禁 忌 , 許 多 人 還是 會 把 握 這 最 後 一 天 的 假 期 外 出 踏 青 。
初 四 接 神 : 去 年 臘 月 廿 四 日 升 天 奏 報 的 諸 神 都 在 初 四 那 天 回 轉 人 間 。 因 此 要 準 備 牲 醴 、 香 燭 紙 馬 迎 接 諸 神 下 降 。 俗 話 說 送 神 早 , 接 神 遲 , 所 以 接 神 一 般 都 在 午 後 舉 行 。 由 於 要 準 備 接 神 的 供 品 , 飯 菜 特 別 豐 盛 , 所 以 才 說 初 四 頓 頓 飽 。
初 五 隔 開 : 表 示 新 正 暫 告 一 段 落 。 各 商 家 已 正 式 開 張, 回 復 正 常 營 業 。 初 六 挹 肥 , 表 示 舊 時 農 民 於 此 日 開 始 下 田 , 準 備 春 耕。 初 七 人 日 , 在 台 灣 並 無 慶 祝 人 日 的 習 俗 。 初 九 天 公 生 , 則 是 新 年 以 後 最 隆 重 的 祭 典 。初 八 午 夜 交 子 時 後 , 全 家 老 幼 就 要 齊 聚 廳 堂 , 由 長 者 上香 , 向 天 公 行 三 跪 九 叩 之 禮 。 祭 祀 完 畢 , 還 要 燒 一 種 特 製 的 天 公 金 , 然 後 燃 放 鞭 炮 。 由 於 拜 天 公 的 祭 品 極 為豐 盛, 所 以 到 了初 十 還 有 食 食 。 十 一 日是 岳 父 宴請 子 婿 的 日 子 、 俗 稱 子 婿 日 。 十二 日 女 兒 歸 寧 。 連 續 幾 天 吃 多 了 大 魚 大 肉 , 十 三 日 就來 點 清 淡 的 稀 飯 配 芥 菜。 十 四 日 開 始 結 燈 棚 , 新 年 的 歡 樂 就 在 元 宵 燈 火 的 高 潮 中 劃 上 一 個 圓 滿 的 句 點 。
十五元宵:民 國 八 十 年 , 交 通 部 觀 光 局 為 配 合 建 國 八 ○ 年 , 特 別 委 託 各 縣 市 政 府 策 畫 各 式 各 樣 的 民 族 活 動 , 總 計 多 達 上 千 項 。 其 中 較 具 規 模 的 有 中 正 紀 念 堂 的 台 北 燈 會 、 桃 園 龍 潭 鄉 的 客 家 民 俗 文 化 大 展 , 彰 化 鹿 港 的 民 藝 華 會 及 古 蹟 之 旅 , 嘉 義 朴 朴 子 配 天 宮 的 燈 花 會 、 鹽 水 蜂 炮 、 台 南 土 城 聖 母 廟 的 搶 春 牛 等 活 動 。
清明:台 灣 早 期 的 移 民 , 以 漳 、 泉 兩 地 為 主 。 兩 地 移 民 掃 墓 的 日 期 各 自 不 同 。 漳 州 人 多 在 三 月 三 日 ( 俗 稱 三 日 節 ) 上 墳 ,
「 培 墓 」 則 是 較 隆 重 的 祭 墓 儀 式 。 通 常 新 墓 要 連 續 培 墓 三 年 , 而 過 去 一 年 中 有 娶 媳 婦 或 生 男 丁 的 家 庭 也 要 培 墓 。 培 墓 時 要 準 備 三 牲 ( 祭 后 土 ) 、 五 牲 及 菜 碗 ( 祭 墓 ) 。 這 些 祭 品 通 常 包 括 豬 頭 、 雞 、 魚 、 豬 肉 、 魷 魚 等 牲 禮 或 麵 龜 ( 表 長 壽 ) 、 米 糕 ( 高 昇 ) 、 鼠 麴 粿 、 土 豆 ( 吃 老 老 ) 、 發 粿 ( 發 財 ) 、 丁 仔 粿 ( 添 丁 ) 、 菜 頭 ( 好 彩 頭 ) 、 韭 菜 ( 長 久 ) 、 蛋 等 等 。 此 外 , 還 得 準 備 各 種 紙 錢 、 燭 炮 、 以 及 子 孫 燈 。 子 孫 燈 , 俗 名 又 叫 香 仔 燈 , 直 徑 約 為 四 寸 , 所 以 也 叫 四 寸 仔 。 燈 上 以 朱 筆 寫 上 子 孫 興 旺 、 添 丁 進 財 , 或 財 丁 兩 旺 、 富 貴 雙 全 。 培 墓 的 人 家 一 定 要 準 備 一 對 子 孫 燈 , 在 墓 前 點 燃 , 然 後 帶 回 家 , 象 徵 子 孫 興 旺 。 有 些 地 方 也 在 清 明 製 作 春 捲 , 春 捲 也 稱 「 潤 餅 」 潤 餅 以 極 薄 的 麵 餅 為 皮 , 餡 料 以 春 天 出 產 的 青 菜 為 主 , 如 豆 芽 菜 、 韭 黃 、 芹 菜 、 芫 荽 、 荀 絲 、 紅 蘿 蔔 等 , 再 加 上 豆 干 、 肉 絲 、 魷 魚 、 蛋 皮 等 , 一 律 細 切 成 絲 , 灑 上 花 生 粉 、 糖 粉 、 海 苔 酥 , 捲 成 筒 狀 即 可 食 用 。 由 於 蔬 菜 中 含 的 水 份 較 多 , 包 好 後 一 定 要 馬 上 吃 掉 , 否 則 水 份 滲 透 出 來 , 麵 皮 會 洷 而 破 。 所 以 吃 潤 餅 時 , 最 好 是 自 己 動 手 , 既 可 以 挑 選 自 己 喜 歡 的 餡 料 , 又 可 以 享 受 親 自 動 手 的 樂 趣
端午節:在 節 日 食 俗 方 面 , 台 灣 俗 傳 端 午 吃 桃 、 茄 子 及 菜 豆 , 可 以 健 康 、 長 。 俗 話 說 : 食 茄 吃 到 會 搖 , 吃 豆 吃 到 老 老 。 台 式 的 粽 子 製 法 分 為 南 北 兩 種 。 北 部 作 法 是 米 漏 泡 於 水 中 , 瀝 乾 後 用 油 炒 香 , 並 君 入 五 香 粉 、 胡 椒 粉 、 醬 油 等 調 味 料 。 將 米 蒸 熟 後 再 用 竹 葉 包 裹 填 餡 , 再 一 次 使 人 味 。 也 有 人 宜 接 用 油 將 米 粒 炒 至 半 熟 , 包 裹 真 餡 後 蒸 食 。 南 部 的 作 法 是 用 純 白 糯 米 漏 泡 後 加 肉 餡 , 以 綠 竹 葉 包 裹 , 水 煮 至 熟 透 。 因 為 製 作 方 式 有 別 , 所 以 南 北 兩 地 的 粽 子 也 風 味 各 異 。 北 部 的 粽 子 有 濃 郁 的 五 香 胡 椒 味 , 南 部 的 肉 粽 則 帶 有 淡 淡 的 竹 葉 清 春 , 各 特 色 。 料 的 內 容 則 有 豬 肉 、 香 菇 、 蝦 米 、 花 生 、 鹹 蛋 黃 、 紅 蔥 頭 、 栗 子 、 蠔 乾 等 , 隨 個 人 喜 好 增 添 。 划 龍 舟 , 台 灣 稱 為 扒 龍 船 。 據 《 民 俗 台 灣 》 一 卷 六 號 上 記 載 , 日 據 時 代 士 林 的 端 午 龍 舟 的 習 俗 如 下 : 自 五 月 初 一 起 , 就 先 到 水 邊 迎 水 神 。 初 五 正 午 , 即 敲 響 鑼 鼓 , 扛 起 龍 舟 到 河 岸 , 途 都 有 居 民 燒 香 禮 拜 。 俗 語 說 : 五 月 五 。 龍 船 鼓 , 滿 街 路 。 表 示 歡 迎 , 稱 為 接 龍 船 。 賽 過 龍 , 還 要 於 初 十 , 送 水 神 , 並 舉 行 謝 江 的 儀 式 。
七夕:七 夕 也 是 另 一 位 神 祗 ─ 七 娘 媽 的 生 日 。 七 娘 媽 和 床 母 一 樣 , 都 是 兒 童 的 保 護 神 , 但 是 兩 者 擁 有 不 同 的 傳 說 來 源 。 七 娘 媽 又 稱 七 星 娘 娘 、 天 仙 娘 娘 , 七 星 娘 娘 有 人 指 其 為 北 斗 七 星 的 配 偶 神 , 有 人 則 認 為 是 指 包 含 織 女 在 內 的 七 仙 女 , 又 稱 七 仙 姐 或 七 仙 姑 。 在 台 灣 以 七 星 娘 娘 為 主 神 的 廟 有 雲 林 縣 斗 六 鎮 的 濟 安 宮 與 嘉 義 縣 太 保 鄉 的 福 濟 宮 。 七 星 媽 與 天 女 娘 則 專 指 織 女 。 台 灣 以 七 星 媽 為 主 神 的 廟 有 雲 林 縣 水 林 鄉 的 七 星 宮 及 台 南 市 的 開 隆 宮,閩 南 人 祭 祀 七 娘 媽 最 隆 重 的 , 要 算 是 台 南 開 隆 宮 的 做 十 六 歲 。 台 南 地 區 在 農 曆 七 月 七 日 , 凡 家 中 有 小 孩 滿 十 六 歲 的 , 家 長 都 會 帶 著 子 女 前 往 開 隆 宮 還 願 。 除 了 攜 帶 供 品 祭 拜 外 , 還 有 一 象 徵 子 女 成 年 的 儀 式 : 父 母 手 持 七 娘 媽 亭 立 於 神 案 前 , 年 滿 十 六 歲 的 子 女 匍 匐 穿 過 供 桌 及 七 娘 媽 亭 , 男 孩 起 身 後 須 往 左 繞 三 次 , 女 孩 則 往 右 繞 三 次 , 稱 為 出 婆 姐 間 或 出 鳥 母 間 。
中秋節:在 節 日 食 俗 方 面 , 由 於 台 灣 承 襲 大 陸 的 文 化 , 因 此 月 餅 及 當 季 的 瓜 果 仍 為 最 主 要 的 食 品 。 賞 月 時 所 吃 的 柚 子 又 以 麻 豆 的 文 旦 , 最 著 名 烤 肉 。 由 於 國 民 生 活 水 準 的 提 高 , 烤 肉 已 不 再 是 奢 侈 的 享 受 , 再 加 上 秋 天 氣 候 涼 爽 , 藉 著 賞 月 之 便 在 戶 外 烤 肉 , 很 受 歡 迎 的 中 秋 活 動 。
冬至:冬 至 的 湯 圓 , 俗 稱 冬 節 圓 , 要 作 紅 、 白 兩 色 。 另 外 再 作 如 雞 蛋 大 的 湯 圓 紅 白 各 六 , 內 包 糖 料 、 花 生 粉 等 , 稱 為 「 圓 仔 母 」 。 家 中 有 小 孩 的 , 就 讓 他 們 用 染 色 的 圓 仔 ( 生 粿 ) 捏 塑 一 些 動 物 造 型 的 小 玩 意 兒 , 俗 稱 「 做 雞 母 狗 仔 」 。 拜 過 祖 先 的 冬 節 圓 , 照 例 要 粘 貼 一 兩 顆 在 門 扉 、 窗 戶 、 椅 桌 、 床 櫃 等 處 。 據 說 , 這 些 冬 節 圓 , 日 後 乾 燥 給 子 孩 吃 , 能 保 佑 小 孩 平 安 長 大 。
拜 祖 先 以 外 , 還 有 拜 神 佛 、 灶 王 爺 、 三 界 公 及 地 基 主 的 習 俗 。 供 品 除 了 湯 圓 以 外 , 還 有 一 種 「 菜 粿 」 。 菜 粿 的 做 法 是 先 將 糯 米 浸 水 , 用 石 磨 磨 圓 仔 , 加 上 一 些 紅 色 色 素 以 增 加 美 觀 , 就 可 以 用 來 包 餡 料 有 蘿 蔔 絲 、 花 生 粉 、 白 糖 、 肉 燥 等 。 包 好 後 捏 成 半 月 形 , 放 在 高 麗 菜 上 , 就 可 以 放 進 蒸 籠 了 。 蒸 好 的 菜 粿 帶 有 高 麗 菜 的 清 香 , 是 很 受 歡 迎 的 冬 至 食 品 。
以上資料謹供大家參考
台灣網路宗教理事公會~~理事長:政翰敬上
Related Posts
去拜親人有哪些日子不宜去的嗎?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5-09-30T00:00
at 2005-09-30T00:00
TOYOTAVIOS的合理車價
By Selena
at 2005-09-29T00:00
at 2005-09-29T00:00
第一次去墾丁玩??請問過年的時候去墾丁玩合適嗎??
By Elma
at 2005-09-28T00:00
at 2005-09-28T00:00
為什麼要放煙火
By James
at 2005-09-27T00:00
at 2005-09-27T00:00
月餅****紀念秋原
烤肉****醬油廣告
那
為什麼要放煙火
過年放煙火為了趕年獸
秋節為什麼要放煙火
日本自由行
By Frederic
at 2005-09-23T00:00
at 2005-09-23T00:00
有那些地方是必玩的.
我想在明年過年的時候去.
大約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