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萬華區‧剝皮寮歷史街區 - 台北
By David
at 2012-06-20T10:48
at 2012-06-20T10:48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Tai-travel 看板 #1Fse0sVa ]
作者: nchuhistory (流浪人) 看板: Tai-travel
標題: [遊記] 台北市萬華區‧剝皮寮歷史街區
時間: Fri Jun 15 08:22:12 2012
網誌http://www.wretch.cc/blog/OLDOG/5524473
相簿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oldog&book=517
【簡介】
剝皮寮歷史街區位於臺北市萬華區
北臨老松國小,東至昆明街,南面廣州街,西接康定路
為臺北市今日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
在目前可得的艋舺地契資料中,福皮?街在嘉慶四年便有店屋買賣的紀錄
可以推估剝皮寮聚落的成形當在清代早期,開發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時間。
清代中期,剝皮寮街稱為福地寮街
而福地寮街尾為清代艋舺的營盤所在
由於當時營盤在北臺灣的軍事地位極為重要,在時空背景上有其獨特性
福地寮街連結了營盤與艋舺市街的道路。
就艋舺地區的觀點來看,剝皮寮位於清代艋舺東南角的邊緣位置
是艋舺通往古亭庄的要道。
清代道光、咸豐年間,臺北的開墾已經遍及大安、中崙、古亭庄、景尾。
艋舺至新店及艋舺至錫口(松山)的交通順暢
故成為各地土產的集散地,古亭庄、景尾的貨物若要進入艋舺皆須經過福地寮街。
因此可以理解,剝皮寮街在清代時是艋舺與其他街庄的聯絡要道
更是其他街庄要進入艋舺要重要市街的必經要道。
日治時代稱為北皮?街,在日人一系列都市空間的改造計畫
使得北皮?街道失去了清代的空間地位
但由於被劃定為學校預定地,所以在都市計畫中得以保留。
正因為如此,整個剝皮寮街因受清代街道發展及日治時代空間改造計畫的影響
一方面在建築物上保有清代民房特色
一方面在今日廣州街、康定路保有日治時代街屋立面的形式。
然而光復後由於都市化腳步加速,艋舺其他地方隨著老街發靳而改建
街道紋理因數次都市計畫之拓寬道路,已不見清代舊貌。
剝皮寮雖劃歸學校用地,長期禁止增建,反而保有了清代舊有街型
但部分清代、日治時代建築物卻因為年久失修而荒廢
或因產權問題而轉手他人,已不復往日舊貌。
(引用自http://59.120.8.196/enable2007/modules/tinyd1/index.php?id=6)
【漫遊】
星期日的午後,難得ROSE提前下班,要我帶她出去玩
考慮到她已經大腹便便,還是不要去跑太遠或走太多路的景點
我邊騎車邊在腦海中搜尋適合的地方,ROSE就迫不及待的問我:
「你要帶我去哪裡玩呀?」
「嗯,妳猜猜看。」其實我心裡還沒有明確的目標
「這個方向是要去萬華...是剝皮寮嗎?」
「老婆真厲害,一猜就中!」
順著她的意,我們來到了萬華的剝皮寮歷史街區
兩年前我從台南北上,機車是以火車托運的方式運抵萬華車站
那一年的新春假期,國片「艋舺」上映使剝皮寮老街爆紅
我去車站取車後,本來打算去那裡走走,卻發現路口封了起來
兩年之後的這一天,我才和ROSE來此一遊
「以前妳來過這裡嗎?」
「沒有耶!艋舺是在這裡拍的喔?」
「對啊!剝皮寮算是電影裡一個重要的場景吧!」
「剝皮寮」由字面上解釋,與剝樹皮、剝獸皮有關
但若以發音來研究,在清朝嘉慶4年(西元1799年)當時稱為「福皮寮」
而道光18年(西元1838年)至清朝末年改為「福地寮」
到了日治時期因發音關係,被改稱為「北皮寮」
最後音近似閩南語發音的「剝皮寮」而得名。
不管其名由來為何種說法,這條老街是台北市保存最完整的清代街區
雖然這裡的房子已經沒有人居住,屋主後代皆已搬離此地
但老房子經過翻修重建之後,仍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位於老舊巷弄中的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就是利用「剝皮寮」的舊址
以融入式的教育文化理念,作為推廣鄉土教育之園地
並將學校教育及社區文化互相結合,不定期規劃各式主題特展
再配合上剝皮寮歷史街區
發揮「歷史老街紮根教育園地教育活動活化歷史老街」的想法
辦理各項寓教於樂的教育活動。
我們走進其中一棟屋內參觀師大學生的畢業展作品
除了欣賞學生們作品的創意與理念,也能看到清代街屋的格局與建築形式
「外面有些地方看起來舊舊的,房屋內卻都蠻新的。」
「這些不是從清朝以來就這麼新的啦!近幾年來才全面翻修重建的。」
「所以這些房子老早就沒有住人了嗎?」
「剝皮寮是歷史街區,不是生活街區了。」
在剝皮寮走入歷史之前,其實這裡一直都有店家以及住戶定居於此
街區內包含了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歷史古建築以及店家
如呂阿昌醫生宅、章太炎旅臺居所、鳳翔浴室、長壽號茶桌仔店、秀英茶室
永興亭、宋協興號、威靈壇、日祥旅社、太陽製本所等
因此蘊含了相當豐富的在地鄉土文化,是最佳的鄉土教學場所。
民國77年歷經徵收補償等一連串的作業
直至88年6月由台北市政府確定為老街保存再利用的政策
並如期徵收,且以保存文化資產及用作本土文化教育的基礎重新規劃
「那些搬走的店家會再回來嗎?」
「怎麼可能?政府花錢徵收了啊!這已經不是他們的家了。」
「以後這些房子應該會有其他商家進駐嗎?」
「頂多讓文創工作者進駐吧!如果搞成一條商業老街那就太可笑了。」
曾經陪伴老萬華人走過青春歲月的剝皮寮
進入21世紀後,成為政府推廣鄉土教育的園地
這樣的改變或許是讓剝皮寮能保持歷史原貌的一個關鍵
否則在開發瀕臨飽和的台北市區,土地取得不易
一些沒有古蹟認證的古老建築,建商們可都是虎視耽耽著呢!
【延伸閱讀】
台北市中正區‧國父史蹟紀念館(逸仙公園)
http://www.wretch.cc/blog/OLDOG/5524424
台北市萬華區‧電影主題公園
http://www.wretch.cc/blog/OLDOG/5523608
台北市萬華區‧西門紅樓
http://www.wretch.cc/blog/OLDOG/5523579
--
流浪人的無名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OLDOG
專業的機車旅遊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OLDOG
歡迎參觀比較~~^^
--
作者: nchuhistory (流浪人) 看板: Tai-travel
標題: [遊記] 台北市萬華區‧剝皮寮歷史街區
時間: Fri Jun 15 08:22:12 2012
網誌http://www.wretch.cc/blog/OLDOG/5524473
相簿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oldog&book=517
【簡介】
剝皮寮歷史街區位於臺北市萬華區
北臨老松國小,東至昆明街,南面廣州街,西接康定路
為臺北市今日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
在目前可得的艋舺地契資料中,福皮?街在嘉慶四年便有店屋買賣的紀錄
可以推估剝皮寮聚落的成形當在清代早期,開發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時間。
清代中期,剝皮寮街稱為福地寮街
而福地寮街尾為清代艋舺的營盤所在
由於當時營盤在北臺灣的軍事地位極為重要,在時空背景上有其獨特性
福地寮街連結了營盤與艋舺市街的道路。
就艋舺地區的觀點來看,剝皮寮位於清代艋舺東南角的邊緣位置
是艋舺通往古亭庄的要道。
清代道光、咸豐年間,臺北的開墾已經遍及大安、中崙、古亭庄、景尾。
艋舺至新店及艋舺至錫口(松山)的交通順暢
故成為各地土產的集散地,古亭庄、景尾的貨物若要進入艋舺皆須經過福地寮街。
因此可以理解,剝皮寮街在清代時是艋舺與其他街庄的聯絡要道
更是其他街庄要進入艋舺要重要市街的必經要道。
日治時代稱為北皮?街,在日人一系列都市空間的改造計畫
使得北皮?街道失去了清代的空間地位
但由於被劃定為學校預定地,所以在都市計畫中得以保留。
正因為如此,整個剝皮寮街因受清代街道發展及日治時代空間改造計畫的影響
一方面在建築物上保有清代民房特色
一方面在今日廣州街、康定路保有日治時代街屋立面的形式。
然而光復後由於都市化腳步加速,艋舺其他地方隨著老街發靳而改建
街道紋理因數次都市計畫之拓寬道路,已不見清代舊貌。
剝皮寮雖劃歸學校用地,長期禁止增建,反而保有了清代舊有街型
但部分清代、日治時代建築物卻因為年久失修而荒廢
或因產權問題而轉手他人,已不復往日舊貌。
(引用自http://59.120.8.196/enable2007/modules/tinyd1/index.php?id=6)
【漫遊】
星期日的午後,難得ROSE提前下班,要我帶她出去玩
考慮到她已經大腹便便,還是不要去跑太遠或走太多路的景點
我邊騎車邊在腦海中搜尋適合的地方,ROSE就迫不及待的問我:
「你要帶我去哪裡玩呀?」
「嗯,妳猜猜看。」其實我心裡還沒有明確的目標
「這個方向是要去萬華...是剝皮寮嗎?」
「老婆真厲害,一猜就中!」
順著她的意,我們來到了萬華的剝皮寮歷史街區
兩年前我從台南北上,機車是以火車托運的方式運抵萬華車站
那一年的新春假期,國片「艋舺」上映使剝皮寮老街爆紅
我去車站取車後,本來打算去那裡走走,卻發現路口封了起來
兩年之後的這一天,我才和ROSE來此一遊
「以前妳來過這裡嗎?」
「沒有耶!艋舺是在這裡拍的喔?」
「對啊!剝皮寮算是電影裡一個重要的場景吧!」
「剝皮寮」由字面上解釋,與剝樹皮、剝獸皮有關
但若以發音來研究,在清朝嘉慶4年(西元1799年)當時稱為「福皮寮」
而道光18年(西元1838年)至清朝末年改為「福地寮」
到了日治時期因發音關係,被改稱為「北皮寮」
最後音近似閩南語發音的「剝皮寮」而得名。
不管其名由來為何種說法,這條老街是台北市保存最完整的清代街區
雖然這裡的房子已經沒有人居住,屋主後代皆已搬離此地
但老房子經過翻修重建之後,仍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位於老舊巷弄中的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就是利用「剝皮寮」的舊址
以融入式的教育文化理念,作為推廣鄉土教育之園地
並將學校教育及社區文化互相結合,不定期規劃各式主題特展
再配合上剝皮寮歷史街區
發揮「歷史老街紮根教育園地教育活動活化歷史老街」的想法
辦理各項寓教於樂的教育活動。
我們走進其中一棟屋內參觀師大學生的畢業展作品
除了欣賞學生們作品的創意與理念,也能看到清代街屋的格局與建築形式
「外面有些地方看起來舊舊的,房屋內卻都蠻新的。」
「這些不是從清朝以來就這麼新的啦!近幾年來才全面翻修重建的。」
「所以這些房子老早就沒有住人了嗎?」
「剝皮寮是歷史街區,不是生活街區了。」
在剝皮寮走入歷史之前,其實這裡一直都有店家以及住戶定居於此
街區內包含了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歷史古建築以及店家
如呂阿昌醫生宅、章太炎旅臺居所、鳳翔浴室、長壽號茶桌仔店、秀英茶室
永興亭、宋協興號、威靈壇、日祥旅社、太陽製本所等
因此蘊含了相當豐富的在地鄉土文化,是最佳的鄉土教學場所。
民國77年歷經徵收補償等一連串的作業
直至88年6月由台北市政府確定為老街保存再利用的政策
並如期徵收,且以保存文化資產及用作本土文化教育的基礎重新規劃
「那些搬走的店家會再回來嗎?」
「怎麼可能?政府花錢徵收了啊!這已經不是他們的家了。」
「以後這些房子應該會有其他商家進駐嗎?」
「頂多讓文創工作者進駐吧!如果搞成一條商業老街那就太可笑了。」
曾經陪伴老萬華人走過青春歲月的剝皮寮
進入21世紀後,成為政府推廣鄉土教育的園地
這樣的改變或許是讓剝皮寮能保持歷史原貌的一個關鍵
否則在開發瀕臨飽和的台北市區,土地取得不易
一些沒有古蹟認證的古老建築,建商們可都是虎視耽耽著呢!
【延伸閱讀】
台北市中正區‧國父史蹟紀念館(逸仙公園)
http://www.wretch.cc/blog/OLDOG/5524424
台北市萬華區‧電影主題公園
http://www.wretch.cc/blog/OLDOG/5523608
台北市萬華區‧西門紅樓
http://www.wretch.cc/blog/OLDOG/5523579
--
流浪人的無名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OLDOG
專業的機車旅遊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OLDOG
歡迎參觀比較~~^^
--
All Comments
By Mason
at 2012-06-20T20:43
at 2012-06-20T20:43
Related Posts
史前巨獸來襲!-世界最古的恐龍展
By Frederic
at 2012-06-20T10:18
at 2012-06-20T10:18
台北單身聯誼 心動列車 6/24(日)
By Xanthe
at 2012-06-20T08:51
at 2012-06-20T08:51
好喝但是生意不好的甜丁公園
By Tracy
at 2012-06-19T20:57
at 2012-06-19T20:57
辦公出租,近善導寺捷運站
By Oliver
at 2012-06-19T15:01
at 2012-06-19T15:01
第一屆台灣人文再生運動夏令營開始報名!
By Elvira
at 2012-06-19T14:57
at 2012-06-19T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