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博物館 - 淡水
By Emma
at 2009-12-05T18:56
at 2009-12-05T18:56
Table of Contents
十三行博物館
1. 橫渡淡水河口的渡船之旅﹝約40分鐘﹞
捷運淡水站 → 渡船 → 左岸公園站紅13路接駁公車 → 十三行博物館
2. 自然鄉村田野風光之旅(約60分鐘)
捷運淡水站 → 渡船 → 騎自行車約4公里 → 十三行博物館
位於八里鄉河海交接處,一側面臨湛藍雄偉的臺灣海峽,
及淡水河口天然潟湖挖仔尾自然生態保留區,
另一側面臨青翠秀麗的觀音山與國家重要文化資產
一級古蹟大坌坑遺址,東北緊鄰八里污水廠,西南
側鄰臺北港,為眺望淡水八里河海的最佳地點。
建築特色
本館佔地約三千六百坪,全館面積約兩千坪,
建築的原始構想來自於考古發掘及先民乘船渡海來台的意念
1.鋼構建築象徵海,所有的結構軸線均以放射狀指向海洋;
斜緩的屋頂象徵過去十三行人生存環境中的沙丘或海中
凸起的鯨背,觀眾可以自館外地面直接拾階而上,享受
極目四望的遼闊感及攀行於屋頂上的新奇感。
2.三層樓的清水混凝土建築,象徵山型,
量體簡單素淨。側邊的兩道高牆直指觀音山上
的大坌坑遺址,隱含十三行與大坌坑兩文化的時間連結
3.山與海的交會處,是一座連結過去與現在、
代表時間軸的斜倒八角塔,傾斜不正的設計影射
毀壞的遺跡及無法還原的歷史真相
4.陽光廣場回頭向博物館望去,原來的鯨背沙丘
成為甲板,八角塔是煙囪,整個博物館的外觀就成了
一艘大船,在歷史的波動之中浮浮沈沈。
十三行博物館
‧ 民國46年地質學者林朝棨勘查後定名為十三行遺址,
‧ 後經考古學者石璋如、臧振華、劉益 昌等人陸
‧ 續發掘出極具代表性 之文物及墓葬遺物等
‧為距今1800年至500年前臺灣史前鐵器時代
‧ 之代表文化,其人種可能與平埔族凱達格蘭族有關
‧出品重要文物為陶器、鐵器、煉鐵爐、墓葬品
‧ 及與外族之交易品等,其代表性 文物為人面陶罐等
--
1. 橫渡淡水河口的渡船之旅﹝約40分鐘﹞
捷運淡水站 → 渡船 → 左岸公園站紅13路接駁公車 → 十三行博物館
2. 自然鄉村田野風光之旅(約60分鐘)
捷運淡水站 → 渡船 → 騎自行車約4公里 → 十三行博物館
位於八里鄉河海交接處,一側面臨湛藍雄偉的臺灣海峽,
及淡水河口天然潟湖挖仔尾自然生態保留區,
另一側面臨青翠秀麗的觀音山與國家重要文化資產
一級古蹟大坌坑遺址,東北緊鄰八里污水廠,西南
側鄰臺北港,為眺望淡水八里河海的最佳地點。
建築特色
本館佔地約三千六百坪,全館面積約兩千坪,
建築的原始構想來自於考古發掘及先民乘船渡海來台的意念
1.鋼構建築象徵海,所有的結構軸線均以放射狀指向海洋;
斜緩的屋頂象徵過去十三行人生存環境中的沙丘或海中
凸起的鯨背,觀眾可以自館外地面直接拾階而上,享受
極目四望的遼闊感及攀行於屋頂上的新奇感。
2.三層樓的清水混凝土建築,象徵山型,
量體簡單素淨。側邊的兩道高牆直指觀音山上
的大坌坑遺址,隱含十三行與大坌坑兩文化的時間連結
3.山與海的交會處,是一座連結過去與現在、
代表時間軸的斜倒八角塔,傾斜不正的設計影射
毀壞的遺跡及無法還原的歷史真相
4.陽光廣場回頭向博物館望去,原來的鯨背沙丘
成為甲板,八角塔是煙囪,整個博物館的外觀就成了
一艘大船,在歷史的波動之中浮浮沈沈。
十三行博物館
‧ 民國46年地質學者林朝棨勘查後定名為十三行遺址,
‧ 後經考古學者石璋如、臧振華、劉益 昌等人陸
‧ 續發掘出極具代表性 之文物及墓葬遺物等
‧為距今1800年至500年前臺灣史前鐵器時代
‧ 之代表文化,其人種可能與平埔族凱達格蘭族有關
‧出品重要文物為陶器、鐵器、煉鐵爐、墓葬品
‧ 及與外族之交易品等,其代表性 文物為人面陶罐等
--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便捷的聯外交通路線
By Hedwig
at 2009-12-05T18:39
at 2009-12-05T18:39
我想學瑜珈跟有氧
By Connor
at 2009-12-05T18:16
at 2009-12-05T18:16
網頁無法連線
By Sierra Rose
at 2009-12-05T10:09
at 2009-12-05T10:09
現在天氣???
By Ida
at 2009-12-05T09:03
at 2009-12-05T09:03
關於淡水國術館!!!
By Mason
at 2009-12-05T08:33
at 2009-12-05T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