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襄:被忽略的公共小巴 - 台北文山
By George
at 2012-03-23T22:38
at 2012-03-23T22:38
Table of Contents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980794.shtml
劉克襄:被忽略的公共小巴
【聯合報╱劉克襄】 2012.03.23 01:56 am
很少人會注意公共小巴的存在,仰賴它上下班的比例也不多。更不易察覺,它對一個地區
觀光旅遊所帶來的效益。
假如你居住在香港就不一樣了,香港乃小巴之都,密集的小巴舒緩了地鐵之後的轉乘人潮
,一併解決諸多郊野社區和城市間的聯絡問題。但如此重要的接駁工具,卻博得一個難聽
的綽號,飛天棺材。
有此惡劣暱稱,想必可知市民對小巴的駕駛行徑並不敢領教。外地人在此旅行,更常感受
其如飆車的恐怖。司機也只聽得懂廣東話,我到鄉村旅行,因言語不通,屢屢下錯位置。
回到台灣,就安心許多。以台北為例,小巴分屬好幾家公司,不同路線的服務略有差異,
但絕不會有暴走的情形。愈接近都會區,司機的態度愈見殷勤。
隨著交通路線的競爭,晚近公車的行駛細節也不斷改善。大型公車不說,晚近連小巴也常
有下一站地名的字幕,清楚打在車頭,搭乘者不用擔心錯過地點。有的巴士公司還很貼心
,耶誕節慶接近時,司機都會打扮成聖誕老人,其隱喻自不待言。當然市民最稱許的,還
是駕駛待人客氣,不會急躁,願意等候老人緩慢上下。
在其它偏遠小鎮,小巴品質或許無法和都會區媲美,很多司機卻常校長兼撞鐘,和當地人
生活打成一片。小巴不只載人,有時還載貨物,因而衍生許多有趣的生活小故事。譬如雙
溪到長源的小公車,以前常載麻竹筍出山。又好比貓空小15,不時從木柵市場補給蔬菜上
山。小巴之溫馨,地方庶民相信最能體會。許多外國背包客談及台灣人的熱情好客,總有
搭乘小巴的經驗。
按台灣的地理環境和資源,小巴也最適合平日生活搭乘,甚至推廣為鄉野旅行的主要工具
。但此一功能,真的從未受到重視。
不少鄉鎮的交通動線裡,小巴的搭乘者,往往只剩下學生和老弱婦孺。有的地方因為路線
缺乏乘客,更刪減到僅存早晚兩班,載送學生為考量。住在偏遠鄉下的老人想去城裡看病
,恐怕都得大早出門,下午才能回家。
以前石油高漲不停,為了節省成本,很多鄉下的小巴還最先被考量,結束整條路線的營業
。如此一停駛,更教人難過,彷彿血脈阻塞,一個村落和城鎮間的連繫就此斷裂。失去小
巴,鄉鎮和城市間的隔閡更加拉大。只會加深城市的負面印象,對鄉下更加疏離。
小巴雖是微不足道的交通工具,其實一直扮演著生活裡難以取代的便利。經濟不景氣,油
價成本過高,或許更該逆向思考,增加小巴班次,發揮社區共乘的精神。小巴愈多,不只
偏遠區域生活方便。若廣為宣傳路線的不同特色,地方旅行更能活絡,偏遠鄉下才有產業
興旺的機會,這都是相對性措施。
政府部門考量節能減碳,又想要觀光效益,避免節慶旅行的塞車,真得考量小巴來去的方
便。有些著名的高山和偏遠地區,更該規劃為小巴專區,限制私家轎車的出入。武陵農場
櫻花季的塞車情景,便是最好的教訓。
小巴也不僅是地方產業活絡的觸媒,一坐上去,更常有深入偏遠鄉下,了解周遭環境的從
容心境。不用自己開車,短程旅行或許多花一點時間,卻提供了新的生活思維和趣味,甚
且發現新風景。
鼓勵搭小巴,推廣其好處,經典小鎮、富麗農村之規劃才可能一世,而非一時。更不用擔
憂缺乏旅客,或者被過度的人潮打敗。
請重視小巴。
(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2012/03/23 聯合報】
--
劉克襄:被忽略的公共小巴
【聯合報╱劉克襄】 2012.03.23 01:56 am
很少人會注意公共小巴的存在,仰賴它上下班的比例也不多。更不易察覺,它對一個地區
觀光旅遊所帶來的效益。
假如你居住在香港就不一樣了,香港乃小巴之都,密集的小巴舒緩了地鐵之後的轉乘人潮
,一併解決諸多郊野社區和城市間的聯絡問題。但如此重要的接駁工具,卻博得一個難聽
的綽號,飛天棺材。
有此惡劣暱稱,想必可知市民對小巴的駕駛行徑並不敢領教。外地人在此旅行,更常感受
其如飆車的恐怖。司機也只聽得懂廣東話,我到鄉村旅行,因言語不通,屢屢下錯位置。
回到台灣,就安心許多。以台北為例,小巴分屬好幾家公司,不同路線的服務略有差異,
但絕不會有暴走的情形。愈接近都會區,司機的態度愈見殷勤。
隨著交通路線的競爭,晚近公車的行駛細節也不斷改善。大型公車不說,晚近連小巴也常
有下一站地名的字幕,清楚打在車頭,搭乘者不用擔心錯過地點。有的巴士公司還很貼心
,耶誕節慶接近時,司機都會打扮成聖誕老人,其隱喻自不待言。當然市民最稱許的,還
是駕駛待人客氣,不會急躁,願意等候老人緩慢上下。
在其它偏遠小鎮,小巴品質或許無法和都會區媲美,很多司機卻常校長兼撞鐘,和當地人
生活打成一片。小巴不只載人,有時還載貨物,因而衍生許多有趣的生活小故事。譬如雙
溪到長源的小公車,以前常載麻竹筍出山。又好比貓空小15,不時從木柵市場補給蔬菜上
山。小巴之溫馨,地方庶民相信最能體會。許多外國背包客談及台灣人的熱情好客,總有
搭乘小巴的經驗。
按台灣的地理環境和資源,小巴也最適合平日生活搭乘,甚至推廣為鄉野旅行的主要工具
。但此一功能,真的從未受到重視。
不少鄉鎮的交通動線裡,小巴的搭乘者,往往只剩下學生和老弱婦孺。有的地方因為路線
缺乏乘客,更刪減到僅存早晚兩班,載送學生為考量。住在偏遠鄉下的老人想去城裡看病
,恐怕都得大早出門,下午才能回家。
以前石油高漲不停,為了節省成本,很多鄉下的小巴還最先被考量,結束整條路線的營業
。如此一停駛,更教人難過,彷彿血脈阻塞,一個村落和城鎮間的連繫就此斷裂。失去小
巴,鄉鎮和城市間的隔閡更加拉大。只會加深城市的負面印象,對鄉下更加疏離。
小巴雖是微不足道的交通工具,其實一直扮演著生活裡難以取代的便利。經濟不景氣,油
價成本過高,或許更該逆向思考,增加小巴班次,發揮社區共乘的精神。小巴愈多,不只
偏遠區域生活方便。若廣為宣傳路線的不同特色,地方旅行更能活絡,偏遠鄉下才有產業
興旺的機會,這都是相對性措施。
政府部門考量節能減碳,又想要觀光效益,避免節慶旅行的塞車,真得考量小巴來去的方
便。有些著名的高山和偏遠地區,更該規劃為小巴專區,限制私家轎車的出入。武陵農場
櫻花季的塞車情景,便是最好的教訓。
小巴也不僅是地方產業活絡的觸媒,一坐上去,更常有深入偏遠鄉下,了解周遭環境的從
容心境。不用自己開車,短程旅行或許多花一點時間,卻提供了新的生活思維和趣味,甚
且發現新風景。
鼓勵搭小巴,推廣其好處,經典小鎮、富麗農村之規劃才可能一世,而非一時。更不用擔
憂缺乏旅客,或者被過度的人潮打敗。
請重視小巴。
(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2012/03/23 聯合報】
--
Tags:
台北文山
All Comments
By Xanthe
at 2012-03-25T06:22
at 2012-03-25T06:22
By Megan
at 2012-03-26T14:07
at 2012-03-26T14:07
By Jack
at 2012-03-27T21:51
at 2012-03-27T21:51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2-03-29T05:36
at 2012-03-29T05:36
By Leila
at 2012-03-30T13:20
at 2012-03-30T13:20
By Poppy
at 2012-03-31T21:05
at 2012-03-31T21:05
By Callum
at 2012-04-02T04:49
at 2012-04-02T04:49
Related Posts
冬雨後倖存小馬鈴薯-木柵
By Xanthe
at 2012-03-23T19:57
at 2012-03-23T19:57
請問晚上有可以自己練球的籃球場嗎?
By Rachel
at 2012-03-22T23:53
at 2012-03-22T23:53
電視訊號很差怎麼辦
By Thomas
at 2012-03-22T21:31
at 2012-03-22T21:31
興隆路一段 打鑰匙
By Gary
at 2012-03-22T00:34
at 2012-03-22T00:34
哪裡可以繡眉或飄眉呢?
By Anonymous
at 2012-03-21T23:22
at 2012-03-21T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