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問什麼都不會答 - 生活
By James
at 2007-04-23T00:00
at 2007-04-23T00:00
Table of Contents
經常別人問什麼都不會答
尤其是老師講到某現象很喜歡問"為什麼"
或者要講心得,就會傻在那裡,回答也說不到幾個字
有時候又文不對題
怎麼辦
ps:要有實質幫助或建議,不要說鼓勵的話
Update:
雖然那是現況
但我問的是如何讓腦力(反應或智力)好一點
才不會一問到又傻在那裡
再專心還是腦袋一片空白,不會回答
但有的人很奇怪
考試不見得很會考
要他回答時卻很會說
Update 2:
就是因為不懂
而且在生活中很多方面也是
從小到大,我交的朋友不多
就算交到了,在聊天時,討論某些主題我也講不出所以然
常常是聽他們說
並不是不敢講,是真的不懂(當然也是有某些方面涉略不多)
Update 3:
應該這樣講,不知道使我的學習出問題還是怎樣
以前讀書都是"讀死書"
一些生活中能簡單理解的事物也是一樣
大多數人很快能了解的事在我身上卻可能想不通
還有以前像讀書來講,都是只有簡短幾句話來表示讀後心得
偏偏這"簡短幾句話"都是錯的,我還以為抓到重點了
和人聊天時討論到某個主題時
就算知道主題的內容
換自己講時卻不知在說什麼,都是無關緊要的部份
Update 4:
我沒有過度嘩眾取寵,而且也不喜歡嘩眾取寵
Update 5:
我說的"讀死書"大概是指讀書方法不對
常常從頭到尾一個字或幾個字開始慢慢讀,怕會遺露了什麼
但經常這樣的結果是:
可能一個問題別人會舉一反三,我卻好像沒聽過或沒在課本中看過
雖然也常和朋友聊天、出去走走,反應還是很慢,理解程度也不夠,再專注也不知道某某主題可以往哪方面講
可能是學習的問題
因為我對於某些主題或東西只知道它的大綱吧
但你要我對那個東西或主題講很久就很難
所以有時候朋友覺得我好像話不多,也是很尷尬的地方
Update 6:
其實我的意思是像平常和朋友聊天時
他們對一些東西都很了解
我雖然涉略不多,但可能也知道其中的內容在講什麼
只是會文不對題
尤其是老師講到某現象很喜歡問"為什麼"
或者要講心得,就會傻在那裡,回答也說不到幾個字
有時候又文不對題
怎麼辦
ps:要有實質幫助或建議,不要說鼓勵的話
Update:
雖然那是現況
但我問的是如何讓腦力(反應或智力)好一點
才不會一問到又傻在那裡
再專心還是腦袋一片空白,不會回答
但有的人很奇怪
考試不見得很會考
要他回答時卻很會說
Update 2:
就是因為不懂
而且在生活中很多方面也是
從小到大,我交的朋友不多
就算交到了,在聊天時,討論某些主題我也講不出所以然
常常是聽他們說
並不是不敢講,是真的不懂(當然也是有某些方面涉略不多)
Update 3:
應該這樣講,不知道使我的學習出問題還是怎樣
以前讀書都是"讀死書"
一些生活中能簡單理解的事物也是一樣
大多數人很快能了解的事在我身上卻可能想不通
還有以前像讀書來講,都是只有簡短幾句話來表示讀後心得
偏偏這"簡短幾句話"都是錯的,我還以為抓到重點了
和人聊天時討論到某個主題時
就算知道主題的內容
換自己講時卻不知在說什麼,都是無關緊要的部份
Update 4:
我沒有過度嘩眾取寵,而且也不喜歡嘩眾取寵
Update 5:
我說的"讀死書"大概是指讀書方法不對
常常從頭到尾一個字或幾個字開始慢慢讀,怕會遺露了什麼
但經常這樣的結果是:
可能一個問題別人會舉一反三,我卻好像沒聽過或沒在課本中看過
雖然也常和朋友聊天、出去走走,反應還是很慢,理解程度也不夠,再專注也不知道某某主題可以往哪方面講
可能是學習的問題
因為我對於某些主題或東西只知道它的大綱吧
但你要我對那個東西或主題講很久就很難
所以有時候朋友覺得我好像話不多,也是很尷尬的地方
Update 6:
其實我的意思是像平常和朋友聊天時
他們對一些東西都很了解
我雖然涉略不多,但可能也知道其中的內容在講什麼
只是會文不對題
Tags:
生活
All Comments
By Carol
at 2007-04-26T21:34
at 2007-04-26T21:34
如果是心情太緊張~那就把心情放輕鬆就像跟同學對話那樣的~不行的話就當作是面對家人來放輕鬆~總之就把你能夠"侃侃而談"的模式應用出來就對了
如果是對老師問的題目不懂~不懂要看是什麼地方不懂~
假設是"歷史"好了~你首先必須要了解他的背景動機跟造成後代歷史影響結果~也就是必須要徹底了解書中的意思~不要"讀死書"
照書中文字跟著跑~而不知道內容涵義或變通~往往會造成自己因不理解內容然後又要回答~自然就會有"文不對題"的情形出現~不是你專心就可以了~因為不懂就是不懂~
不管是哪種科目其實都差不多~就看自己有沒有用"心"去理解實際內容定義~
回答好考試卻不好~這不代表她笨~這只是代表考試題目不夠活~太過死板了~也有可能他自己對考試沒興趣~更或者也可能他剛好只有第一頁懂~然後第二頁之後不懂~考試又不會只考第一頁~當然分數就不會高啦
2007-04-25 21:49:31 補充:
你絕得我們人一生的生活能理解的事物有多少??????
就是因為我們所涉獵的學問知識都各自有所不同~所以~難免會有些懂有些會因為沒有興趣而無法理解
在團體的聊天就算不懂也沒關係~從他人的對話~其實也相對的增加我們對這問題的知識~只是看我們自己有沒有興趣而已
有些時候~如果真的沒興趣~強求自己接受那些其實也不見得好~你不可能要一個討厭"數學"的去接受一堆XYZ的"方程式"吧~但是爲了成績有時候也是在所難免
很多事情是要看時間然後促成事情要件~讓自己有機會去發掘去探討~這也就是所謂的"機會教育"
2007-04-25 21:54:57 補充:
你如果真的要打入她們一片~就想辦法在她們說完結束後再從其他地方吸收那方面的知識吧~這就是求知的態度~有沒有作用是看你自己
其實~有些時候不說話會比說話有用~起碼可以多聽到一些平常聽不到的事情~這其實也不錯~有用的當知識~沒用的當八卦嚕
過度"嘩眾取寵"~似乎跟求知的態度完全不相關吧
2007-04-26 22:56:44 補充:
我不是說你譁眾取寵~最後一段話的意思把它完全翻成白話是
過度或刻意喧染自己言論尋求他人認同與求知的目的是~背道而馳
自己無法懂的也不用勉強自己去說話~聽人家說可以看到人家的見解是如何~最後自己在去找相關資料讓自己理解程度提高~以利於下次可以用查到的資料來加入她們的相關話題或發問
但是有些知識重不重要~要不要刻意查資料~自己有無興趣~是由你自己判斷~不喜歡的且又跟學業無關可以不用勉強~尤其是"八卦"與無聊的現代"政治議題"
2007-04-26 23:06:57 補充:
至於你說的"讀死書"的問題~你沒說清楚是什麼主題~不過我認為不懂或說錯都沒關係~最重要是能夠接納他人意見~這才算是求知的目的~這知識對你有沒有用是你去評斷
人不是萬能的~不可能什麼東西都會懂都會理解~假設人什麼都會什麼都懂~那"學海無涯"這四字就可以從消失了
2007-04-28 01:21:26 補充:
對你的問題我只能說
這是累積的經驗與吸收的知識多寡和看法創新的變化~這沒辦法敎的
會碰到這情況是很正常的~
當大家的都再討論一件事情~一定會有同樣的想法與類似的看法~只是看誰理論跟看法比較多而已
你如果會絕得插不上話~大概也只是吸收的不夠多~也就是你的所學在別人看來可能只是基礎面而已
別人說的你自己也不容易理解到最重要的問題點而已
假設討論籃球時~大家都再討論NBA的時候~你因不熟NBA只好說SBL
這樣就是知識吸收不夠多~所以會造成文不對題了
2007-04-28 01:22:02 補充:
我順便舉個例子
拿達爾文來說~他的理論不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我們最基礎的人都知道的~但是關於他的背景與提出理論的時間就是額外看法了
假設大家都在討論這問題~如果你想要提出看法~就要自己除了課本上的還要自己另外找出當時有關於他的一堆資料
"理解"之後然後站在達爾文那個立場~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卻不能偏離事實太多~
站在他的立場時~可以把自己當達爾文~然後想想自己要如何可以讓當時的時代可以接受的理論~這就是"變通"的其中一種
2007-04-28 01:22:47 補充:
最後給你的建議~生活上除了課本上的知識~也是可以自己在去參考課本上以外的資料~去尋求更深的學問探討
課本上的幾個字~因為大家課本都是一樣的~要想多變多看法就要多去尋求其他的資料來證實自己提出看法~這樣才是求知的方式~
其實我們在做同一樣的事情~雖然大家"目的"都是一樣~但"結果"會因為你所付出的時間與心力有所不同~
"付出的代價"等於"結果的多寡"
By Lydia
at 2007-04-23T22:54
at 2007-04-23T22:54
其實您可以藉由一些國外新聞報導的片斷注意到,中國人〈亞洲人〉在面對媒體的時候其實都是比較害羞的,反之國外的會比較放的開,一方面是民情造成,一方面是教育的方式影響,相信你應該可以發掘中國長輩常常會說:「小孩子有耳沒嘴!」、「大人說話小孩不要插嘴」和「殿殿聽」諸如此類的話(請用台語發音),所以就變成真正的大人講話,我們就不知所措,腦子不知道該想甚麼;國外就比較注重小孩子成長的過程,會比較重視小朋友所問的問題,這就是成長的環境不同。〈國內目前正朝這方向努力〉
教學上,國內老師普遍在當你所問的問題他已經說過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就是:「我剛剛才說過,那我就再說一次...」等等之類的話,久而久之就會對內心潛移默化,造成許多學生不敢問問題,而國外老師就比較不會有這種問題〈如果有遇到外國老師你就能發現〉,反而會積極的回答你的問題,因為國外的教育比較注重在了解,而不是灌輸知識,當然,這也是國外學生部分平均能力比較差的原因,我們是知道的很多,了解的很少〈不求甚解〉。
那解決的方法其實也不難,有兩種:
1.盡量讓自己在上課的時候想想相關的問題,多聯想,少做筆記。
2.在上課前先自己預習內容,想一些相關的問題,等老師問:「為甚麼?」的時候問老師。
其實大部分老師會這樣做都是因為國內學生普遍「安靜」,老師不知道妳們到底有沒有注意聽或者沒聽懂才這樣問的,也不要想太多,多點互動上課也才不會這麼沉悶。
Related Posts
關於盆栽-水松!!請教有種過或是專業達人~^^
By Ivy
at 2007-04-22T00:00
at 2007-04-22T00:00
狗狗可以吃牛奶泡土司嘛???????
By John
at 2007-04-22T00:00
at 2007-04-22T00:00
家裡的狗狗變的挑時不吃飼料了
寧可餓的受八八也不願意吃
本來很生氣想說讓他餓個幾天
結果他還是一樣挑食不吃
可 ...
我家巴西烏龜眼睛不睜開
By Candice
at 2007-04-22T00:00
at 2007-04-22T00:00
一小段英文~麻煩幫我中翻英~
By Edwina
at 2007-04-22T00:00
at 2007-04-22T00:00
請教關於台中的住宿及租車問題
By Hardy
at 2007-04-22T00:00
at 2007-04-22T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