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子今昔攝影走跳 - 基隆

By Zenobia
at 2020-11-01T21:21
at 2020-11-01T21:21
Table of Contents
從ptt keelung看到這個攝影活動的消息
因為常跑八斗子忘憂谷、潮境公園、海豹岩潮間帶拍照
所以就報名
最後一封mail收到如下:
https://i.imgur.com/E4crGJG.jpg
10/24 8:40就到 卻在潮境公園、八斗子村莊中用google map 也找不到北寧路369巷21號
問了八斗子村莊中的海巡署、海科館正館的工作人員,他們都說不知道有這活動.....
繞了半個小時,最後撥打上面的手機
才得知活動場地在海科館區域探險館
原本以為主辦單位是女巫客棧
到了區域探索館 海大副校長與海科館館長等正在引言
才知道這是國科會還是文化部的計畫
其實一整週基隆都在下雨
活動本來邀請攝影高手等一同前行
但也怕天氣不好,
後來我還是決定自己去即可
當天天氣秋風宜人,主辦單位邀請的講者、
發的故宮等級遠距離無線導覽收聽耳麥等
甚至連便當都非常有水準
雖然照片拍起來不是藍天碧海
但蠻有意思的
10/24聽了一段八斗子今昔攝影走跳
邊聽邊隨手拍的
筆記:
陳良輔講師:
101高地,忘憂谷昔日是空軍高砲部隊的軍事管制地,老士官長因為離鄉背井,單身,
所以陳良輔小時候去跟士官長聊天,就可通過崗哨管制,到忘憂谷玩耍,
他說他記得一上去,除了一望無際的大海,還有滿山遍野的鐵砲百合。
現在僅剩下沒幾株。
有次他看到遊客下山,手拿了一株....
目前基隆嶼有在復育鐵砲百合。
我於2020.4.16拍的八斗子101高地:忘憂谷,剛好有兩株鐵砲百合開花
https://i.imgur.com/LolsZcK.jpeg
忘憂谷
忘憂谷
https://i.imgur.com/9tIP9va.jpg
https://i.imgur.com/9kFiEFa.jpg
https://i.imgur.com/N5Kkf3C.jpg
海科館區域探索館
https://i.imgur.com/FX5yayE.jpg
陳柔縉 《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0256
以下老照片都是此場演講者陳良輔先生拍的,並提供
聽陳先生娓娓道來他身上八斗子的時光軌跡
https://i.imgur.com/61SCQGx.jpg
https://i.imgur.com/YL1pucT.jpg
今日八斗街是昔日的大榮街。
大榮街旁邊就是海
你們現在腳踏的地方昔日都是海
現在看到很多都是海埔新生地
有些老宅地是北火電力公司的,地上權,所以都沒改建。
八斗子未建港與填海前,是沙岸的海水浴場。
八斗子也曾為寡婦村,大多都是近海漁業,因為海象難測,有時一個波頭人就喪命。
砂子里是以沙仔原(台語)命名,長潭里是以海溝命名。
八斗子的捕魚方式有三種,一種是圍網,二是燈火漁業,三是鏢旗魚。
當然還有自家的一枝釣。
照片都是陳良輔靠海邊打工存錢買的照相機照的,彌足珍貴。
八斗子漁村小孩打工方式:游泳潛水採石花菜、抓熱帶魚
沿岸也有蚵仔
不好意思,上傳的照片無法改變方向....試了很多次...放棄
https://i.imgur.com/52gR1Jm.jpg
https://i.imgur.com/2FatfsW.jpg
https://i.imgur.com/wqsRtva.jpg
https://i.imgur.com/q5gjeZJ.jpg
https://i.imgur.com/HozrVz4.jpg
https://i.imgur.com/vadFs8l.jpg
https://i.imgur.com/ExbNEzS.jpg
10/24拍的度天宮
下方的建築其實都還保留
https://i.imgur.com/q1sgHaZ.jpg
https://i.imgur.com/vjxnmcj.jpg
https://i.imgur.com/LLwZwAf.jpg
https://i.imgur.com/2SfJcj5.jpg
10/24從高處俯瞰陳良輔先生提供老家魚寮老照片角度
https://i.imgur.com/mPtyMtV.jpg
https://i.imgur.com/qxdEjio.jpg
https://i.imgur.com/7ynjSNP.jpg
https://i.imgur.com/W40Vt1L.jpg
https://i.imgur.com/8NpJEFA.jpg
https://i.imgur.com/u6vQAh8.jpg
老照片中右上角紅磚砌,擁有特殊造型馬背的建築
陳良輔先生說那家人跟他說建築已經超過150年了
https://i.imgur.com/MzM6gxY.jpg
前方蹲下的是從新竹來參加活動的學員
https://i.imgur.com/UgbFMZ0.jpg
150年的老建築
https://i.imgur.com/PkL6VxM.jpg
https://i.imgur.com/Oeuastf.jpg
杜家咕咾石紅磚厝
https://i.imgur.com/phzocx0.jpg
https://i.imgur.com/7q2Ju2x.jpg
https://i.imgur.com/mn0vtbP.jpg
https://i.imgur.com/szVUQ0C.jpg
https://i.imgur.com/jFmjly5.jpg
https://i.imgur.com/uve2iqc.jpg
八斗子漁村中的壁畫
https://i.imgur.com/uXNFmcP.jpg
https://i.imgur.com/OZK7Zrj.jpg
陳良輔先生說昔日楊麗花曾來這拜拜
https://i.imgur.com/EwMARdX.jpg
祈求青葉餐廳生意興隆
後來真的生意很好
就連三年來這戲臺公演歌仔戲
萬人空巷
(此宮剪黏有水準)
戲臺
https://i.imgur.com/GBF66Su.jpg
八斗子廟宇很多。
漁民習俗:女人不能上船、
海上遇到無名浮屍一定帶上岸。如左上撈起就一定要左舷下岸。
通常有這經驗,該漁民當年運氣會特別好。
https://i.imgur.com/NMv3lLY.jpg
中午吃的美味雞腿便當
與故宮導覽等級的遠距離無線耳mic
https://i.imgur.com/C41gXRR.jpg
下午行程:海豹岩(漲潮 風浪大)、釣魚區、中油八斗子漁港
因為天氣不好,拍起來效果普普
以下是昔日自行拍的照片
https://i.imgur.com/EwDE57F.jpg
https://i.imgur.com/FT9g7gh.jpg
路人
https://i.imgur.com/NOPk9nE.jpg
2020.6.12傍晚巧遇新人拍照
手機拍
https://i.imgur.com/bEHtf3H.jpg
https://i.imgur.com/y6oBcUu.jpg
忘憂谷夕照
https://www.flickr.com/photos/91029325@N00/albums/72157646270162844
======================
許焜山已經是貿易公司的老闆,他同時也是基隆八斗子長大的小孩
對於故鄉八斗子與海洋有極深的感情~
成立八斗子漁村文物館
寫了很多有意思的文章~甚至還拍了八斗子鏢旗魚的影片
守著故鄉的大海 許焜山/2007/9’27”
登財一號母子船(櫓仔船)是目前基隆八斗子漁村還維持傳統捕撈作業的舢舨船,
已經有六十幾年捕魚經驗的朝枝伯,雖然已經七十幾歲了,也把這寶貴的傳統捕撈
技術傳承給二位兒子!自己還是親自修補魚網,跟著兒子們出海捕魚。
影片記錄的不只是朝枝伯數十年如一日的傳統置網捕撈技法,也想呈現人與漁村故鄉
深厚的情感,以及漁民對海洋深沉的依賴!
導演介紹
許焜山,基隆市八斗子漁村土生土長,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海洋文化研究所畢。
從事國際貿易多年,現為高昌貿易公司總經理。對漁村人文資料蒐集及漁船船模
收藏很有興趣。 因對攝影及寫作亦有興趣,參加「藍色記事本II
從感動到行動-海洋人文研習坊 海洋影像紀錄工作坊」是個人第一次動手拍紀錄片,
也是目前為止,唯一的一次。希望日後對海洋文化及漁村未來發展多涉獵研究,並能有所貢獻。
這篇有意思~提到了獅子魚與氰化甲
http://badouzi.blogspot.tw/2013/01/blog-post_27.html
以前八斗子小學生靠抓熱帶魚與採石花菜當打工零用錢
http://badouzi.blogspot.tw/2012/06/blog-post_15.html#more
http://badouzi.blogspot.tw/2012/11/blog-post_9.html#more
鏢旗魚
http://badouzi.blogspot.tw/2012/04/blog-post.html#more
http://badouzi.blogspot.tw/2012/05/blog-post.html
八斗子的咕咾石厝
http://badouzi.blogspot.tw/2012/06/blog-post_25.html#more
http://badouzi.blogspot.tw/2017/12/blog-post.html#more
梳齒魚http://blog.xuite.net/penghu.dialy/blog/75613173-%E7%BD%95%E8%A6%8B%E4%B8%AD%E8%8F%AF%E9%B0%86%E9%AD%9A
========================
海洋永續:八斗子軟絲產房:軟絲生態復育調查及海洋保育
https://www.sow.org.tw/civicrm/event/info?id=6530&reset=1
========================================
2015微軟於基隆海科館、廟口取景的廣告
Productivity Future Vis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tFdreZB94
====================================
張照堂介紹的歲月桑溪 (3)
http://changchaotang.blogspot.com/2011/02/3.html
http://changchaotang.blogspot.com/2011/02/4.html
歲月桑溪 (2)
http://changchaotang.blogspot.com/2011/02/2.html
http://changchaotang.blogspot.com/2011/02/1.html
http://changchaotang.blogspot.com/2011/02/5.html
============================
另分享我正濱國小美術老師 臺灣中生代水墨畫家李茂成的畫展
可以看看是不是有些山有點像八斗子的山?
赤粒藝術
https://www.facebook.com/RedGoldFineArt/
遠觀山有色–李茂成個展
策展人 王嘉驥(基隆人)
2020.10.15~11.29
Opening 10.15(四) 3:00 P.M.
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猶在,人來鳥不驚。
──(南宋)道川禪師
https://i.imgur.com/up17teE.jpg
https://i.imgur.com/muS8DzI.jpg
遠觀山有色-李茂成的藝術歷程 文/王嘉驥
王嘉驥 Chia Chi Jason Wang
策展人、藝評家Curator, Art Critic
1961年出生於基隆市,現居台北市。
1984年畢業於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
1986年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藝術史組碩士
1991年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亞洲研究所碩士
早年從事藝術史研究、典籍翻譯與教學。
1990年代起,開始藝術評論寫作;1998年之後,也從事當代藝術策展,累積
的策展總數超過三十以上。近年來,對於資深華人藝術家具有
回顧性質的中大型個展,投入尤深。(2014北美館徐冰、2020江賢二等)
歷任台北當代藝術館(2001)、
台北雙年展(2002)、第九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2004)、
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2005)、首屆臺灣美術雙年展(2008)策展人。
策展活動之外,仍持續藝術寫作,文章見於台灣、中國大陸和海外出版的
藝術專輯與期刊。
=========================
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猶在,人來鳥不驚。
──(南宋)道川禪師
1998年,為了策劃「在傳統邊緣」當代水墨藝術展,我曾在李茂成的工作室一同挑選
他從個人風格形成以至近期的一批畫作做為展品。
梳理的過程中,他也拿出18歲時臨摹的北宋范寬(約活躍於990-1030)《谿山行旅圖》
大幅立軸瀏覽。1970年代台灣的水墨畫壇仍是一個以傳統為典範,一切都從摹仿經典
開始或以師承為尊的時代。
20歲前的李茂成參加過「省展」的「國畫」徵件,於1972年和1973年獲得「入選」。
對北宋中峰鼎立式的山水畫構圖明顯偏好;1978年,在一件以「無題」命名的大幅山水
當中,他沿用類似的佈局結構,但已大幅改造。
他將巨碑樣式的山體,變化為山岩和土地交錯、起伏,且遍佈樹木的複雜景觀,佔
據絕大部分畫面,僅在底部留出六分之一不到的空間區域;於此,他描繪了一道將
茂密山林阻隔在外的圍牆,許多看似僧人裝扮的點景人物徘徊在牆的內側,感覺
相當耐人尋味。
多年之後的2005年2月,我在李茂成工作室與他重溫早年──可能也是1978年或
稍後所畫的幾件與上述《谿山行旅圖》構圖相近,以及與《無題》內容類似的
山水作品。對照《谿山行旅圖》原作,反映中國北方乾燥氣候下的山岩地質,
李茂成的用筆顯得濕潤而有柔性,皴法的表達寫意許多,與范寬相去已遠。
另外一幅與上述《無題》相近的畫作,則是描繪一座浮屠形制的建築結構,
宛若矗立海上的孤島,島上林木翠綠而茂盛,更多僧人模樣的點景人物分佈
在樹間的空地上,仍然給人謎樣般的視覺觀感。
李茂成此一階段的作品,明顯從傳統的訓練轉化而來,嘗試自創構圖的同時,
也呈現個性化的筆墨。
1975年以後,原籍雲林的李茂成遷徙基隆,於國民小學擔任教職。
1980年代初期,他一度朝向半抽象的表現主義風格。以《祭》(1980-1981)
和《回憶之河》(1980-1981)為例,乍看畫面也許讓人聯想
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譬如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1956)的作品,
實際的技法卻非滴流或潑灑,而還是寫意的用筆;即便表現墨韻,
也是以毛筆蘸墨之後,在紙上點畫而成的暈染效果。
細看之下,李茂成的筆墨雖然趨近抽象,但還是能夠具體看出藤蔓、
花卉、樹木等形象趣味。
1980年代期間,李茂成個人的繪畫風貌逐漸確立。基隆是一座
有山有海的城市;隨著師範教學體系的分配,他曾在山邊的學校
執教多年。
山景開始佔據他的畫面,成為基本主題。特別的是,他的畫面
猶如北宋山高水長的全景式構圖的局部截景與細部放大。
甚至於,整幅畫作僅見皴法的描繪,傳達基隆長年霪雨霏霏,
草木蓊鬱的濕潤氛圍。
大多時候,他的畫面給人一種無構圖的觀感。山坡景觀經常佈滿
全部畫面,但已無人跡。單一墨色的抽象用筆,在看似柔弱的
紙上密集堆起,搭配淡墨的洗染,追求單純質感的豐富層次與變化的可能。
二維性的點線經過繁複的層疊以後,有了三維性的空間量體和物質性的
觸感。更多時候,他只在山頂上和坡底下,留出一點點天和地的暗示。
他也混合逆光及匿光的效果,營造視覺反差,簡化地交代山坡輪廓
和前後關係;或是藉由遮蔽在遙遠山間,夜光幽微的道路,
乃至於村鎮聚落,為幾乎抽象的山景提供畫龍點睛般的情節。
最吸引人的,莫過於李茂成在縫縫密密的墨色筆觸之間,
製造了細微且偶然的空白間隙,彰顯明暗相間的光影閃爍之感。
1987年,李茂成調任至基隆東北濱海一帶的正濱國小,從此定居
該地迄今。實際上,學校距離海濱還有些許路程,四周所見仍是山景。
然而,稍微步行或驅車翻過一段坡路,就能沿著海岸線,前往鄰近的
和平島或八斗子漁村。位於八斗子的望幽谷,據山面海;山丘雖然不高,
曾是日治時期的海防要塞。
此處可以眺望海上的基隆嶼,也可以看向東邊遠處的基隆山及九份山城。
從山上俯視海岸,或從坡谷仰望丘頂,此即望幽谷景點之所在。
八斗子一帶的山丘、海岸,特別是望幽谷,連帶望遠所見的基隆山
及九份小鎮,往後成為李茂成經常踏青和寫生之地。
相較於作畫只能在工作室進行,書法更方便地成為李茂成的日常。
課間或課餘,只要有點時間,他就可以提筆練習。
即使進入工作室,他花在書法上的時間,絕不少於繪畫,甚至更多。
繪畫的構思、創作與完成,需要累積性的時間;撇開抄寫的目的
不論,書法的訴求迥然不同,強調當下和即時性,幾乎是才寫即成。
李茂成對魏碑的風格別有所好,個人在書寫時,又偏愛行草與草書。
過往以來,李茂成所寫的書法總量,遠遠超過他的畫作。
同樣都是描繪基隆山景,李茂成1987年之前的畫作,用筆讓人感覺
細而輕,線條的方向性相對分明。
之後,他的筆觸轉向粗礦,線條變長,相互交錯,更自由、寫意,
也有輕重與轉折的變化。
逐旋堆起的筆墨線條與紙基的留白交織出明暗的對比,強烈而
有動態。對照之下,李茂成早先的筆法運用,似乎維持了較多
傳統的皴法特質;至少到了1991年至1993年期間,他運筆的書法性更強;
整體的畫面更活潑而有活力。
........
李茂成的點、線躍然紙上,蔓草、林樹躍然紙上,構成無邊無際的
山脈景觀。作畫是時間的過程,是剎那的累積。從那些複雜的點、
線、蔓草、林樹、山脈當中,我們看到無盡的筆觸,在稍縱即逝的
剎那之間,隨時變化、延展、蓄積,體現無常。李茂成面壁作畫,
表達他心識所感的有情世界。
from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8%B5%A4%E7%B2%92%E8%97%9D%E8%A1%93-red-gold-fine-art/%E9%81%A0%E8%A7%80%E5%B1%B1%E6%9C%89%E8%89%B2-%E6%9D%8E%E8%8C%82%E6%88%90%E7%9A%84%E8%97%9D
%E8%A1%93%E6%AD%B7%E7%A8%8B/3768242373255761/
=================
台灣藝術家李茂成的作品《觸》
異雲書屋摺扇藝術展
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post/view/4411
=========================
我的書單
https://www.ptt.cc/bbs/book/M.1540302168.A.E2D.html
--
因為常跑八斗子忘憂谷、潮境公園、海豹岩潮間帶拍照
所以就報名
最後一封mail收到如下:
https://i.imgur.com/E4crGJG.jpg

問了八斗子村莊中的海巡署、海科館正館的工作人員,他們都說不知道有這活動.....
繞了半個小時,最後撥打上面的手機
才得知活動場地在海科館區域探險館
原本以為主辦單位是女巫客棧
到了區域探索館 海大副校長與海科館館長等正在引言
才知道這是國科會還是文化部的計畫
其實一整週基隆都在下雨
活動本來邀請攝影高手等一同前行
但也怕天氣不好,
後來我還是決定自己去即可
當天天氣秋風宜人,主辦單位邀請的講者、
發的故宮等級遠距離無線導覽收聽耳麥等
甚至連便當都非常有水準
雖然照片拍起來不是藍天碧海
但蠻有意思的
10/24聽了一段八斗子今昔攝影走跳
邊聽邊隨手拍的
筆記:
陳良輔講師:
101高地,忘憂谷昔日是空軍高砲部隊的軍事管制地,老士官長因為離鄉背井,單身,
所以陳良輔小時候去跟士官長聊天,就可通過崗哨管制,到忘憂谷玩耍,
他說他記得一上去,除了一望無際的大海,還有滿山遍野的鐵砲百合。
現在僅剩下沒幾株。
有次他看到遊客下山,手拿了一株....
目前基隆嶼有在復育鐵砲百合。
我於2020.4.16拍的八斗子101高地:忘憂谷,剛好有兩株鐵砲百合開花
https://i.imgur.com/LolsZcK.jpeg

忘憂谷
https://i.imgur.com/9tIP9va.jpg



海科館區域探索館
https://i.imgur.com/FX5yayE.jpg

陳柔縉 《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0256
以下老照片都是此場演講者陳良輔先生拍的,並提供
聽陳先生娓娓道來他身上八斗子的時光軌跡
https://i.imgur.com/61SCQGx.jpg


大榮街旁邊就是海
你們現在腳踏的地方昔日都是海
現在看到很多都是海埔新生地
有些老宅地是北火電力公司的,地上權,所以都沒改建。
八斗子未建港與填海前,是沙岸的海水浴場。
八斗子也曾為寡婦村,大多都是近海漁業,因為海象難測,有時一個波頭人就喪命。
砂子里是以沙仔原(台語)命名,長潭里是以海溝命名。
八斗子的捕魚方式有三種,一種是圍網,二是燈火漁業,三是鏢旗魚。
當然還有自家的一枝釣。
照片都是陳良輔靠海邊打工存錢買的照相機照的,彌足珍貴。
八斗子漁村小孩打工方式:游泳潛水採石花菜、抓熱帶魚
沿岸也有蚵仔
不好意思,上傳的照片無法改變方向....試了很多次...放棄
https://i.imgur.com/52gR1Jm.jpg







下方的建築其實都還保留
https://i.imgur.com/q1sgHaZ.jpg


https://i.imgur.com/LLwZwAf.jpg


https://i.imgur.com/mPtyMtV.jpg




https://i.imgur.com/8NpJEFA.jpg


陳良輔先生說那家人跟他說建築已經超過150年了
https://i.imgur.com/MzM6gxY.jpg

前方蹲下的是從新竹來參加活動的學員
https://i.imgur.com/UgbFMZ0.jpg

https://i.imgur.com/PkL6VxM.jpg


杜家咕咾石紅磚厝
https://i.imgur.com/phzocx0.jpg






八斗子漁村中的壁畫
https://i.imgur.com/uXNFmcP.jpg


陳良輔先生說昔日楊麗花曾來這拜拜
https://i.imgur.com/EwMARdX.jpg

後來真的生意很好
就連三年來這戲臺公演歌仔戲
萬人空巷
(此宮剪黏有水準)
戲臺
https://i.imgur.com/GBF66Su.jpg

漁民習俗:女人不能上船、
海上遇到無名浮屍一定帶上岸。如左上撈起就一定要左舷下岸。
通常有這經驗,該漁民當年運氣會特別好。
https://i.imgur.com/NMv3lLY.jpg

中午吃的美味雞腿便當
與故宮導覽等級的遠距離無線耳mic
https://i.imgur.com/C41gXRR.jpg

下午行程:海豹岩(漲潮 風浪大)、釣魚區、中油八斗子漁港
因為天氣不好,拍起來效果普普
以下是昔日自行拍的照片
https://i.imgur.com/EwDE57F.jpg


https://i.imgur.com/NOPk9nE.jpg

手機拍
https://i.imgur.com/bEHtf3H.jpg


https://www.flickr.com/photos/91029325@N00/albums/72157646270162844
======================
許焜山已經是貿易公司的老闆,他同時也是基隆八斗子長大的小孩
對於故鄉八斗子與海洋有極深的感情~
成立八斗子漁村文物館
寫了很多有意思的文章~甚至還拍了八斗子鏢旗魚的影片
守著故鄉的大海 許焜山/2007/9’27”
登財一號母子船(櫓仔船)是目前基隆八斗子漁村還維持傳統捕撈作業的舢舨船,
已經有六十幾年捕魚經驗的朝枝伯,雖然已經七十幾歲了,也把這寶貴的傳統捕撈
技術傳承給二位兒子!自己還是親自修補魚網,跟著兒子們出海捕魚。
影片記錄的不只是朝枝伯數十年如一日的傳統置網捕撈技法,也想呈現人與漁村故鄉
深厚的情感,以及漁民對海洋深沉的依賴!
導演介紹
許焜山,基隆市八斗子漁村土生土長,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海洋文化研究所畢。
從事國際貿易多年,現為高昌貿易公司總經理。對漁村人文資料蒐集及漁船船模
收藏很有興趣。 因對攝影及寫作亦有興趣,參加「藍色記事本II
從感動到行動-海洋人文研習坊 海洋影像紀錄工作坊」是個人第一次動手拍紀錄片,
也是目前為止,唯一的一次。希望日後對海洋文化及漁村未來發展多涉獵研究,並能有所貢獻。
這篇有意思~提到了獅子魚與氰化甲
http://badouzi.blogspot.tw/2013/01/blog-post_27.html
以前八斗子小學生靠抓熱帶魚與採石花菜當打工零用錢
http://badouzi.blogspot.tw/2012/06/blog-post_15.html#more
http://badouzi.blogspot.tw/2012/11/blog-post_9.html#more
鏢旗魚
http://badouzi.blogspot.tw/2012/04/blog-post.html#more
http://badouzi.blogspot.tw/2012/05/blog-post.html
八斗子的咕咾石厝
http://badouzi.blogspot.tw/2012/06/blog-post_25.html#more
http://badouzi.blogspot.tw/2017/12/blog-post.html#more
梳齒魚http://blog.xuite.net/penghu.dialy/blog/75613173-%E7%BD%95%E8%A6%8B%E4%B8%AD%E8%8F%AF%E9%B0%86%E9%AD%9A
========================
海洋永續:八斗子軟絲產房:軟絲生態復育調查及海洋保育
https://www.sow.org.tw/civicrm/event/info?id=6530&reset=1
========================================
2015微軟於基隆海科館、廟口取景的廣告
Productivity Future Vis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tFdreZB94
張照堂介紹的歲月桑溪 (3)
http://changchaotang.blogspot.com/2011/02/3.html
http://changchaotang.blogspot.com/2011/02/4.html
歲月桑溪 (2)
http://changchaotang.blogspot.com/2011/02/2.html
http://changchaotang.blogspot.com/2011/02/1.html
http://changchaotang.blogspot.com/2011/02/5.html
============================
另分享我正濱國小美術老師 臺灣中生代水墨畫家李茂成的畫展
可以看看是不是有些山有點像八斗子的山?
赤粒藝術
https://www.facebook.com/RedGoldFineArt/
遠觀山有色–李茂成個展
策展人 王嘉驥(基隆人)
2020.10.15~11.29
Opening 10.15(四) 3:00 P.M.
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猶在,人來鳥不驚。
──(南宋)道川禪師
https://i.imgur.com/up17teE.jpg


王嘉驥 Chia Chi Jason Wang
策展人、藝評家Curator, Art Critic
1961年出生於基隆市,現居台北市。
1984年畢業於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
1986年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藝術史組碩士
1991年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亞洲研究所碩士
早年從事藝術史研究、典籍翻譯與教學。
1990年代起,開始藝術評論寫作;1998年之後,也從事當代藝術策展,累積
的策展總數超過三十以上。近年來,對於資深華人藝術家具有
回顧性質的中大型個展,投入尤深。(2014北美館徐冰、2020江賢二等)
歷任台北當代藝術館(2001)、
台北雙年展(2002)、第九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2004)、
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2005)、首屆臺灣美術雙年展(2008)策展人。
策展活動之外,仍持續藝術寫作,文章見於台灣、中國大陸和海外出版的
藝術專輯與期刊。
=========================
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猶在,人來鳥不驚。
──(南宋)道川禪師
1998年,為了策劃「在傳統邊緣」當代水墨藝術展,我曾在李茂成的工作室一同挑選
他從個人風格形成以至近期的一批畫作做為展品。
梳理的過程中,他也拿出18歲時臨摹的北宋范寬(約活躍於990-1030)《谿山行旅圖》
大幅立軸瀏覽。1970年代台灣的水墨畫壇仍是一個以傳統為典範,一切都從摹仿經典
開始或以師承為尊的時代。
20歲前的李茂成參加過「省展」的「國畫」徵件,於1972年和1973年獲得「入選」。
對北宋中峰鼎立式的山水畫構圖明顯偏好;1978年,在一件以「無題」命名的大幅山水
當中,他沿用類似的佈局結構,但已大幅改造。
他將巨碑樣式的山體,變化為山岩和土地交錯、起伏,且遍佈樹木的複雜景觀,佔
據絕大部分畫面,僅在底部留出六分之一不到的空間區域;於此,他描繪了一道將
茂密山林阻隔在外的圍牆,許多看似僧人裝扮的點景人物徘徊在牆的內側,感覺
相當耐人尋味。
多年之後的2005年2月,我在李茂成工作室與他重溫早年──可能也是1978年或
稍後所畫的幾件與上述《谿山行旅圖》構圖相近,以及與《無題》內容類似的
山水作品。對照《谿山行旅圖》原作,反映中國北方乾燥氣候下的山岩地質,
李茂成的用筆顯得濕潤而有柔性,皴法的表達寫意許多,與范寬相去已遠。
另外一幅與上述《無題》相近的畫作,則是描繪一座浮屠形制的建築結構,
宛若矗立海上的孤島,島上林木翠綠而茂盛,更多僧人模樣的點景人物分佈
在樹間的空地上,仍然給人謎樣般的視覺觀感。
李茂成此一階段的作品,明顯從傳統的訓練轉化而來,嘗試自創構圖的同時,
也呈現個性化的筆墨。
1975年以後,原籍雲林的李茂成遷徙基隆,於國民小學擔任教職。
1980年代初期,他一度朝向半抽象的表現主義風格。以《祭》(1980-1981)
和《回憶之河》(1980-1981)為例,乍看畫面也許讓人聯想
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譬如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1956)的作品,
實際的技法卻非滴流或潑灑,而還是寫意的用筆;即便表現墨韻,
也是以毛筆蘸墨之後,在紙上點畫而成的暈染效果。
細看之下,李茂成的筆墨雖然趨近抽象,但還是能夠具體看出藤蔓、
花卉、樹木等形象趣味。
1980年代期間,李茂成個人的繪畫風貌逐漸確立。基隆是一座
有山有海的城市;隨著師範教學體系的分配,他曾在山邊的學校
執教多年。
山景開始佔據他的畫面,成為基本主題。特別的是,他的畫面
猶如北宋山高水長的全景式構圖的局部截景與細部放大。
甚至於,整幅畫作僅見皴法的描繪,傳達基隆長年霪雨霏霏,
草木蓊鬱的濕潤氛圍。
大多時候,他的畫面給人一種無構圖的觀感。山坡景觀經常佈滿
全部畫面,但已無人跡。單一墨色的抽象用筆,在看似柔弱的
紙上密集堆起,搭配淡墨的洗染,追求單純質感的豐富層次與變化的可能。
二維性的點線經過繁複的層疊以後,有了三維性的空間量體和物質性的
觸感。更多時候,他只在山頂上和坡底下,留出一點點天和地的暗示。
他也混合逆光及匿光的效果,營造視覺反差,簡化地交代山坡輪廓
和前後關係;或是藉由遮蔽在遙遠山間,夜光幽微的道路,
乃至於村鎮聚落,為幾乎抽象的山景提供畫龍點睛般的情節。
最吸引人的,莫過於李茂成在縫縫密密的墨色筆觸之間,
製造了細微且偶然的空白間隙,彰顯明暗相間的光影閃爍之感。
1987年,李茂成調任至基隆東北濱海一帶的正濱國小,從此定居
該地迄今。實際上,學校距離海濱還有些許路程,四周所見仍是山景。
然而,稍微步行或驅車翻過一段坡路,就能沿著海岸線,前往鄰近的
和平島或八斗子漁村。位於八斗子的望幽谷,據山面海;山丘雖然不高,
曾是日治時期的海防要塞。
此處可以眺望海上的基隆嶼,也可以看向東邊遠處的基隆山及九份山城。
從山上俯視海岸,或從坡谷仰望丘頂,此即望幽谷景點之所在。
八斗子一帶的山丘、海岸,特別是望幽谷,連帶望遠所見的基隆山
及九份小鎮,往後成為李茂成經常踏青和寫生之地。
相較於作畫只能在工作室進行,書法更方便地成為李茂成的日常。
課間或課餘,只要有點時間,他就可以提筆練習。
即使進入工作室,他花在書法上的時間,絕不少於繪畫,甚至更多。
繪畫的構思、創作與完成,需要累積性的時間;撇開抄寫的目的
不論,書法的訴求迥然不同,強調當下和即時性,幾乎是才寫即成。
李茂成對魏碑的風格別有所好,個人在書寫時,又偏愛行草與草書。
過往以來,李茂成所寫的書法總量,遠遠超過他的畫作。
同樣都是描繪基隆山景,李茂成1987年之前的畫作,用筆讓人感覺
細而輕,線條的方向性相對分明。
之後,他的筆觸轉向粗礦,線條變長,相互交錯,更自由、寫意,
也有輕重與轉折的變化。
逐旋堆起的筆墨線條與紙基的留白交織出明暗的對比,強烈而
有動態。對照之下,李茂成早先的筆法運用,似乎維持了較多
傳統的皴法特質;至少到了1991年至1993年期間,他運筆的書法性更強;
整體的畫面更活潑而有活力。
........
李茂成的點、線躍然紙上,蔓草、林樹躍然紙上,構成無邊無際的
山脈景觀。作畫是時間的過程,是剎那的累積。從那些複雜的點、
線、蔓草、林樹、山脈當中,我們看到無盡的筆觸,在稍縱即逝的
剎那之間,隨時變化、延展、蓄積,體現無常。李茂成面壁作畫,
表達他心識所感的有情世界。
from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8%B5%A4%E7%B2%92%E8%97%9D%E8%A1%93-red-gold-fine-art/%E9%81%A0%E8%A7%80%E5%B1%B1%E6%9C%89%E8%89%B2-%E6%9D%8E%E8%8C%82%E6%88%90%E7%9A%84%E8%97%9D
%E8%A1%93%E6%AD%B7%E7%A8%8B/3768242373255761/
=================
台灣藝術家李茂成的作品《觸》
異雲書屋摺扇藝術展
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post/view/4411
=========================
我的書單
https://www.ptt.cc/bbs/book/M.1540302168.A.E2D.html
--
All Comments

By Emma
at 2020-11-02T09:45
at 2020-11-02T09:45

By Adele
at 2020-11-02T22:09
at 2020-11-02T22:09

By Erin
at 2020-11-03T10:33
at 2020-11-03T10:33

By Quintina
at 2020-11-03T22:57
at 2020-11-03T22:57
Related Posts
內湖英語演講會 輕鬆聊英文

By Lily
at 2020-11-01T19:13
at 2020-11-01T19:13
參選2022基隆市長? 許效舜鬆口:一定會好好做

By Bennie
at 2020-11-01T14:44
at 2020-11-01T14:44
中永和自行車行-腳踏車/單車整理

By Anthony
at 2020-11-01T13:26
at 2020-11-01T13:26
大閘蟹哪裡買

By Hazel
at 2020-11-01T11:58
at 2020-11-01T11:58
四號公園跳繩好夥伴

By Andy
at 2020-11-01T11:45
at 2020-11-01T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