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走那守衛東勢客家庄「大茅埔」的將軍們 - 台中
By Tom
at 2019-06-18T21:03
at 2019-06-18T21:03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TaichungBun 看板 #1T2E2pFA ]
作者: jones921245 (jones) 看板: TaichungBun
標題: [食遊] 偷走那守衛東勢客家庄「大茅埔」的將軍們
時間: Tue Jun 18 21:01:32 2019
哈囉!我是地方賊,歡迎大家,喜歡偷走地方的故事
偷走完整圖文網誌版:http://t.cn/AiNjbIxI
可以順便偷走賊的臉書按讚,支持我的文字:http://t.cn/RmPbrSh
上次偷了神岡,這次還是想從東勢開始寫寫,覺得這是一個還有趣的客家村落
不過這篇不是針對東勢街區,而是一個有百年歷史的客家聚落「大茅埔」
有興趣可以看看文章給點回應喔!
[地方 #大茅埔聚落(慶東社區)] 偷走那守衛東勢客家庄的大將軍們 #東勢區 Dongshi Dist / 台中市 Taichung City
這次端午節就由賊爸開車,走臺三線經過不少客家城鎮,很多都滿有趣的,也很直接地用不同象徵或是傳統民俗來表現客家味。以前台中都是走海線或市區比較多,很少到山邊來。沒想到這幾個月跑了台中淺山地區不少地方,像之前寫過的霧峰區。不過那是在台中比較南邊,這次談的是台中東北邊山區的東勢。
以前真的跟東勢、新社、石崗這大山城地方很不熟,原來它們也都是客家庄,賊還以為客家村在苗栗就停止了。這篇要介紹的大茅埔聚落,原本沒有在計劃當中,是某晚在東勢「映月山房」吃飯,看到台中市政府有齣關於大茅埔聚落的書,看到那四散在周圍的將寮,賊才決定來大茅埔,偷走這個聚落與將寮們的故事。
台八線東勢到谷關這條「東關公路」其實不寬,只有兩線道,但車流量滿高的,而且車子速度也挺快的,尤其是假日的時候。大茅埔當地人跟我說,因為谷關就像台中人的後花園,就像宜蘭是台北人的後花園一樣,假日就是愛往那邊跑,雖然我知道宜蘭人不喜歡這個稱號。不過東關公路駕駛人真的都很急,害我過馬路要到大茅埔聚落對面這座「東關路福德祠」時有點膽戰心驚。
東關路福德祠又稱大茅埔土地公廟,廟旁邊綠樹成蔭,形成一座景觀化的小公園,不少老人家在樹下坐著聊天。還記得賊前幾篇提到桃園霄裡時有提到那裡客家聚落,自然信仰崇拜的「石母娘娘」,或稱「石母娭」(客家話母親的意思),在福德祠前面也供奉著一塊巨石,這便是大茅埔聚落的石母娘娘。對客家人而言,自然崇拜是很重要的一塊,像是巨大堅硬的石頭被認為吸收日月精華而奉為神祇。
大茅埔的石母娭是在開水圳時所發現,所以立香祭拜。與桃園霄裡相同,因為石母娘娘作為母親,當庄內有小孩成長得不太好,便會帶她到石母娘娘前準備牲禮祭拜,請娘娘收她為客子,這真的是客家庄很特別的信仰。就像後面那幾棵大榕樹,也圍上紅布條祭拜,這也是自然崇拜的一種方式,應該也是保護老樹的一種好方法。在福德祠旁邊還有老照片展,展出大茅埔庄內曾經的影像。
東關路福德祠其實為新伯公廟,賊其實不知道舊的在哪裡,不過新的這座是在開庄之初,由羅廖錦雲女士及不少信眾樂捐所建。福德祠下方有一條水圳,沿著東關路西側平行流過,這是大茅埔地區三條水圳的老圳,另外還有新圳和大茅埔圳,同樣是灌溉東勢河谷的重要水源。這次沒有機會對大茅埔圳進行研究有點可惜,希望下次能夠繼續,據說這裡還有庄內的婆婆媽媽在浣衣。
在東關路福德祠對面就是大茅埔聚落,現在行政規劃為東勢區「慶東社區」或慶東里。這應該算是大茅埔的老街「慶東街」,不過當地似乎沒有用老街這名詞來稱呼它,畢竟經過九二一之後,這裡幾乎沒有老屋了,多是新式樓房。聚落的空間格局滿特別的,讓賊想到也是以一條中正街貫穿芬園社口聚落的社口老街。雖然是直向貫穿,但老街卻都彎彎曲曲的,也有許多橫向對稱的道路。
所以在庄內是一條彎曲,無法直接看到底的慶東街,左右在延伸著也是稍微彎曲的小巷子。好像是從慶城一巷開始,總共有五條。這種類似棋盤式規劃的巷弄,其實是當初開墾先民為了住戶分配所分,每條巷當時平均居住三戶伙房,就連當時的田地也闢成東西向整齊劃一,利用抽籤方式均衡分配財產。不過賊覺得慶東街和與其垂直的巷弄會如此彎曲,應該跟當時防盜和抵禦泰雅族人入侵有關。
為什麼這裡會被稱為「大茅埔」呢?因這裡在開墾前是一片長滿茂盛野草的荒埔。原籍廣東大埔的張寧壽,原本居住於客家人聚集的葫蘆墩(也就是現在的豐原),某次前來東勢角打獵,看到大甲溪沖刷而出的平台,土壤肥沃,便想引大甲溪上游的水灌溉。道光二年(1822年)他向彰化縣理蕃分府申請開發慶東土荒埔,並與官府訂立屯墾契約。得到許可後,張寧壽便在豐原、員林一帶募集股東共同開發, 結果共募得二八股,包括邱、羅、陳、劉、許、鄧 、徐等姓。
張寧壽等人開墾之初,除了焚燒茅草整理耕地外,也聘請水師傅易庚麟開鑿大茅埔圳,原本的荒地才因此變成良田。原本這裡有慶東、慶福兩庄,後來慶福庄居民為躲避山區泰雅族人侵襲,便遷至軟埤坑口。日治時期,劃分慶東庄為兩保,戰後則合而為一城慶東里。
其實當初客家墾戶墾殖大茅埔,最害怕的就是原住民的侵擾,畢竟這過去也是它們的活動地盤。看社區地圖可以知道過去有設置南門和西門供居民出入,而庄的四週則種滿了刺竹。刺竹內圍有巡邏道,庄內壯丁會來回巡視守衛,並設置三處槍庫,還有多處瞭望臺可以居高臨下射擊。更別說庄外還有台灣最小的環庄護城河,這麼嚴密的設計,也是為了守衛庄內居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彰顯了大茅埔作為真正進入深山前線的第一庄的位置。
就像台灣許多老街一樣,在街道的尾端都會有一座廟宇坐鎮,在大茅埔聚落的慶東街走到底便是的「泰興宮」,一座奉祀客家人常見信仰三山國王的廟宇,泰興宮也成為這些客家先民開庄時的不可缺少的心靈支柱。與許多神尊都是從中國原鄉渡黑水溝來台不同,嘉慶年間開墾大茅埔的張寧壽是從彰化荷婆崙霖肇宮,奉請三山國王令旗回大茅埔供奉,一開始是奉於家中。
後來在咸豐元年(1851年),大茅埔居民們紛紛提義建廟供奉三山國王,由徐來金任經理人,張寧壽、楊及億、張登龍等發起籌組,並捐出水田,所收取之租金則作為祭典資金,廟宇於咸豐六年(1856年)完工。光緒四年(1878年),廟宇屋頂和樑柱不堪長年風雨打而壞損,便重新翻修。雖然近代廟宇也重建過,不過要記得看泰興宮的門神尉遲恭與秦叔寶,這可是曾獲得國家薪傳獎的一位國寶級畫家所畫。
到泰興宮不要只在門口或正殿前看看,記得走到後面,因為在宮後,還有另外一座寺廟,這是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新增建的後堂「弼教堂」,供奉了來自新竹芎林飛鳳山代勸堂分香而來之三恩主。清光緒年間,大茅埔有人在吸食鴉片,便從新竹請來關聖帝君,希望能透過神威施壓,或說淨化人心啦!旁邊還有廂房讓人戒毒,滿像現在的勒戒所。
在弼教堂彩繪木樑上,掛著一塊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交弼成功」的匾額,這代表當時鴉片的戒除是有成效的吧!?弼教堂主祀關聖帝君、孚佑帝君與司命真君,還有十殿冥君與城隍爺。也具有辦案的性質,當地人小時候好像都不敢進來後面的弼教堂,傳說會聽到鐵鏈聲或是拍板聲。在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泰興宮屋頂從茅草改為紅瓦,又陸續在昭和七年(1932年)、民國五十五年(1966年,以及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重修擴大成現貌。
除了三山國王信仰外,因為當時大茅埔庄擔任客家移民開墾先鋒的角色,當時為了戍守全庄平安,在庄的四個角落設置了五營大將軍的「將寮」神龕。這些將寮不僅是居民在面對原住民可能的攻擊時,作為安撫的角色,同時也負責對付那些冥界來的鬼魅。將寮內的五營神兵便是民間王爺信仰的一環,專門處理這些俗稱的「髒東西」,並按照五行的方位設立。每座將寮內都有令旗,好像街道指示捍衛的感覺。
賊當時會來大茅埔,另一個原因就是對這些小而簡樸,四落於村莊邊緣的將寮有興趣。原本想要一個一個慢慢走,但是村莊說大也不大,慶東街分出來的巷子卻很多,在中午太陽直射的情況下尋找,實在也滿不舒服。只好問問坐在屋前聊天的姊姊、哥哥們。不過他們討論了許久,好像也不是很確定四間將寮,再討論出一個結論之後,就決定由裡面的一位大哥騎腳踏車帶賊去找。
這真是太感動了,騎到一半,剛剛也在聊天群裡的姊姊騎著摩托車過來,說載我去找比較快,真的很謝謝他/她們。如果不是大茅埔這些居民們的熱情,賊賊可能會中暑暈倒在路邊吧!雖然在慶東街的路口有地圖,但還是有在地人指點帶路會比較貼心一點。我們先去了在慶城四巷的西營,再轉到慶城一巷的南營,繞過泰興宮,穿越民宅間的小路到田邊的東營,最後的北營則是在前面提到的福德祠旁邊。
從賊賊整篇文章,照片依序看下來是西營、北營、東營、南營,可以看到雖然都為將寮,但廟宇的建築設計卻不一樣,有的樸實,有的卻色彩鮮豔的可愛。在大茅埔聚落還會看到這些很「中國」式的諺語牆壁塗鴉!?根據那位騎腳踏車帶我的阿哥說,這原本都是反共標語,後來在社區營造下,才改為這些成語。賊賊個人是覺得滿有趣的啦,尤其成語配上簡單的繪畫,還是再次感謝大茅埔的哥姐們,讓我感受這裡炎夏間的溫暖。
--
作者: jones921245 (jones) 看板: TaichungBun
標題: [食遊] 偷走那守衛東勢客家庄「大茅埔」的將軍們
時間: Tue Jun 18 21:01:32 2019
哈囉!我是地方賊,歡迎大家,喜歡偷走地方的故事
偷走完整圖文網誌版:http://t.cn/AiNjbIxI
可以順便偷走賊的臉書按讚,支持我的文字:http://t.cn/RmPbrSh
上次偷了神岡,這次還是想從東勢開始寫寫,覺得這是一個還有趣的客家村落
不過這篇不是針對東勢街區,而是一個有百年歷史的客家聚落「大茅埔」
有興趣可以看看文章給點回應喔!
[地方 #大茅埔聚落(慶東社區)] 偷走那守衛東勢客家庄的大將軍們 #東勢區 Dongshi Dist / 台中市 Taichung City
這次端午節就由賊爸開車,走臺三線經過不少客家城鎮,很多都滿有趣的,也很直接地用不同象徵或是傳統民俗來表現客家味。以前台中都是走海線或市區比較多,很少到山邊來。沒想到這幾個月跑了台中淺山地區不少地方,像之前寫過的霧峰區。不過那是在台中比較南邊,這次談的是台中東北邊山區的東勢。
以前真的跟東勢、新社、石崗這大山城地方很不熟,原來它們也都是客家庄,賊還以為客家村在苗栗就停止了。這篇要介紹的大茅埔聚落,原本沒有在計劃當中,是某晚在東勢「映月山房」吃飯,看到台中市政府有齣關於大茅埔聚落的書,看到那四散在周圍的將寮,賊才決定來大茅埔,偷走這個聚落與將寮們的故事。
台八線東勢到谷關這條「東關公路」其實不寬,只有兩線道,但車流量滿高的,而且車子速度也挺快的,尤其是假日的時候。大茅埔當地人跟我說,因為谷關就像台中人的後花園,就像宜蘭是台北人的後花園一樣,假日就是愛往那邊跑,雖然我知道宜蘭人不喜歡這個稱號。不過東關公路駕駛人真的都很急,害我過馬路要到大茅埔聚落對面這座「東關路福德祠」時有點膽戰心驚。
東關路福德祠又稱大茅埔土地公廟,廟旁邊綠樹成蔭,形成一座景觀化的小公園,不少老人家在樹下坐著聊天。還記得賊前幾篇提到桃園霄裡時有提到那裡客家聚落,自然信仰崇拜的「石母娘娘」,或稱「石母娭」(客家話母親的意思),在福德祠前面也供奉著一塊巨石,這便是大茅埔聚落的石母娘娘。對客家人而言,自然崇拜是很重要的一塊,像是巨大堅硬的石頭被認為吸收日月精華而奉為神祇。
大茅埔的石母娭是在開水圳時所發現,所以立香祭拜。與桃園霄裡相同,因為石母娘娘作為母親,當庄內有小孩成長得不太好,便會帶她到石母娘娘前準備牲禮祭拜,請娘娘收她為客子,這真的是客家庄很特別的信仰。就像後面那幾棵大榕樹,也圍上紅布條祭拜,這也是自然崇拜的一種方式,應該也是保護老樹的一種好方法。在福德祠旁邊還有老照片展,展出大茅埔庄內曾經的影像。
東關路福德祠其實為新伯公廟,賊其實不知道舊的在哪裡,不過新的這座是在開庄之初,由羅廖錦雲女士及不少信眾樂捐所建。福德祠下方有一條水圳,沿著東關路西側平行流過,這是大茅埔地區三條水圳的老圳,另外還有新圳和大茅埔圳,同樣是灌溉東勢河谷的重要水源。這次沒有機會對大茅埔圳進行研究有點可惜,希望下次能夠繼續,據說這裡還有庄內的婆婆媽媽在浣衣。
在東關路福德祠對面就是大茅埔聚落,現在行政規劃為東勢區「慶東社區」或慶東里。這應該算是大茅埔的老街「慶東街」,不過當地似乎沒有用老街這名詞來稱呼它,畢竟經過九二一之後,這裡幾乎沒有老屋了,多是新式樓房。聚落的空間格局滿特別的,讓賊想到也是以一條中正街貫穿芬園社口聚落的社口老街。雖然是直向貫穿,但老街卻都彎彎曲曲的,也有許多橫向對稱的道路。
所以在庄內是一條彎曲,無法直接看到底的慶東街,左右在延伸著也是稍微彎曲的小巷子。好像是從慶城一巷開始,總共有五條。這種類似棋盤式規劃的巷弄,其實是當初開墾先民為了住戶分配所分,每條巷當時平均居住三戶伙房,就連當時的田地也闢成東西向整齊劃一,利用抽籤方式均衡分配財產。不過賊覺得慶東街和與其垂直的巷弄會如此彎曲,應該跟當時防盜和抵禦泰雅族人入侵有關。
為什麼這裡會被稱為「大茅埔」呢?因這裡在開墾前是一片長滿茂盛野草的荒埔。原籍廣東大埔的張寧壽,原本居住於客家人聚集的葫蘆墩(也就是現在的豐原),某次前來東勢角打獵,看到大甲溪沖刷而出的平台,土壤肥沃,便想引大甲溪上游的水灌溉。道光二年(1822年)他向彰化縣理蕃分府申請開發慶東土荒埔,並與官府訂立屯墾契約。得到許可後,張寧壽便在豐原、員林一帶募集股東共同開發, 結果共募得二八股,包括邱、羅、陳、劉、許、鄧 、徐等姓。
張寧壽等人開墾之初,除了焚燒茅草整理耕地外,也聘請水師傅易庚麟開鑿大茅埔圳,原本的荒地才因此變成良田。原本這裡有慶東、慶福兩庄,後來慶福庄居民為躲避山區泰雅族人侵襲,便遷至軟埤坑口。日治時期,劃分慶東庄為兩保,戰後則合而為一城慶東里。
其實當初客家墾戶墾殖大茅埔,最害怕的就是原住民的侵擾,畢竟這過去也是它們的活動地盤。看社區地圖可以知道過去有設置南門和西門供居民出入,而庄的四週則種滿了刺竹。刺竹內圍有巡邏道,庄內壯丁會來回巡視守衛,並設置三處槍庫,還有多處瞭望臺可以居高臨下射擊。更別說庄外還有台灣最小的環庄護城河,這麼嚴密的設計,也是為了守衛庄內居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彰顯了大茅埔作為真正進入深山前線的第一庄的位置。
就像台灣許多老街一樣,在街道的尾端都會有一座廟宇坐鎮,在大茅埔聚落的慶東街走到底便是的「泰興宮」,一座奉祀客家人常見信仰三山國王的廟宇,泰興宮也成為這些客家先民開庄時的不可缺少的心靈支柱。與許多神尊都是從中國原鄉渡黑水溝來台不同,嘉慶年間開墾大茅埔的張寧壽是從彰化荷婆崙霖肇宮,奉請三山國王令旗回大茅埔供奉,一開始是奉於家中。
後來在咸豐元年(1851年),大茅埔居民們紛紛提義建廟供奉三山國王,由徐來金任經理人,張寧壽、楊及億、張登龍等發起籌組,並捐出水田,所收取之租金則作為祭典資金,廟宇於咸豐六年(1856年)完工。光緒四年(1878年),廟宇屋頂和樑柱不堪長年風雨打而壞損,便重新翻修。雖然近代廟宇也重建過,不過要記得看泰興宮的門神尉遲恭與秦叔寶,這可是曾獲得國家薪傳獎的一位國寶級畫家所畫。
到泰興宮不要只在門口或正殿前看看,記得走到後面,因為在宮後,還有另外一座寺廟,這是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新增建的後堂「弼教堂」,供奉了來自新竹芎林飛鳳山代勸堂分香而來之三恩主。清光緒年間,大茅埔有人在吸食鴉片,便從新竹請來關聖帝君,希望能透過神威施壓,或說淨化人心啦!旁邊還有廂房讓人戒毒,滿像現在的勒戒所。
在弼教堂彩繪木樑上,掛著一塊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交弼成功」的匾額,這代表當時鴉片的戒除是有成效的吧!?弼教堂主祀關聖帝君、孚佑帝君與司命真君,還有十殿冥君與城隍爺。也具有辦案的性質,當地人小時候好像都不敢進來後面的弼教堂,傳說會聽到鐵鏈聲或是拍板聲。在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泰興宮屋頂從茅草改為紅瓦,又陸續在昭和七年(1932年)、民國五十五年(1966年,以及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重修擴大成現貌。
除了三山國王信仰外,因為當時大茅埔庄擔任客家移民開墾先鋒的角色,當時為了戍守全庄平安,在庄的四個角落設置了五營大將軍的「將寮」神龕。這些將寮不僅是居民在面對原住民可能的攻擊時,作為安撫的角色,同時也負責對付那些冥界來的鬼魅。將寮內的五營神兵便是民間王爺信仰的一環,專門處理這些俗稱的「髒東西」,並按照五行的方位設立。每座將寮內都有令旗,好像街道指示捍衛的感覺。
賊當時會來大茅埔,另一個原因就是對這些小而簡樸,四落於村莊邊緣的將寮有興趣。原本想要一個一個慢慢走,但是村莊說大也不大,慶東街分出來的巷子卻很多,在中午太陽直射的情況下尋找,實在也滿不舒服。只好問問坐在屋前聊天的姊姊、哥哥們。不過他們討論了許久,好像也不是很確定四間將寮,再討論出一個結論之後,就決定由裡面的一位大哥騎腳踏車帶賊去找。
這真是太感動了,騎到一半,剛剛也在聊天群裡的姊姊騎著摩托車過來,說載我去找比較快,真的很謝謝他/她們。如果不是大茅埔這些居民們的熱情,賊賊可能會中暑暈倒在路邊吧!雖然在慶東街的路口有地圖,但還是有在地人指點帶路會比較貼心一點。我們先去了在慶城四巷的西營,再轉到慶城一巷的南營,繞過泰興宮,穿越民宅間的小路到田邊的東營,最後的北營則是在前面提到的福德祠旁邊。
從賊賊整篇文章,照片依序看下來是西營、北營、東營、南營,可以看到雖然都為將寮,但廟宇的建築設計卻不一樣,有的樸實,有的卻色彩鮮豔的可愛。在大茅埔聚落還會看到這些很「中國」式的諺語牆壁塗鴉!?根據那位騎腳踏車帶我的阿哥說,這原本都是反共標語,後來在社區營造下,才改為這些成語。賊賊個人是覺得滿有趣的啦,尤其成語配上簡單的繪畫,還是再次感謝大茅埔的哥姐們,讓我感受這裡炎夏間的溫暖。
--
All Comments
By Elvira
at 2019-06-22T04:51
at 2019-06-22T04:51
Related Posts
台中市154路新幹線 20日起延駛至頂店
By Dinah
at 2019-06-18T11:10
at 2019-06-18T11:10
新生國中對面的荒廢空地&房價
By Caroline
at 2019-06-18T10:50
at 2019-06-18T10:50
市中心便宜住宿
By Madame
at 2019-06-18T10:45
at 2019-06-18T10:45
大湖公園跑步有團嗎?
By Gilbert
at 2019-06-18T10:21
at 2019-06-18T10:21
6/18(二)costco總是在下雨天
By Gilbert
at 2019-06-18T07:33
at 2019-06-18T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