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走新城「哆囉滿」的黃金年代與文青時光 - 花蓮
By Anonymous
at 2018-08-08T23:37
at 2018-08-08T23:37
Table of Contents
-------------------------------------------------------------------------------
遊玩時間:2018年/7月
遊玩地點:新城鄉 新城村
哈囉!我是地方賊,歡迎大家,喜歡偷走地方的故事
偷走完整圖文網誌版:http://t.cn/RDMIUcy
可以順便偷走賊的臉書按讚,支持我的文字:http://t.cn/RmPbrSh
第一次寫花蓮的文章,也第一次在板上Po文,希望大家能夠看看也可以給予建議
這篇文章除了介紹新城大家熟知的景點外,也想討論新城比較少人知道的「掏金史」
對黃金的幻想讓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來到新城,也與原住民有緊張關係
這段有點類似於西班牙侵略南美的歷史,卻被官方遺忘,覺得很可惜,希望可以討論
[襲產 #新城老街、新城神社] 偷走哆囉滿的黃金年代與文青時光 #新城鄉 Xincheng
/ 花蓮縣 Hualien
夏天就是要在臨海小鎮很夏意的拍照,最推薦的就是在新城照相館的老屋前,喝著佳興冰果是有名的檸檬汁,清爽又暢快。話說台灣四面環海,但東部的蔚藍海岸應該是最受觀光客歡迎的吧!賊每年夏天都會去滿多次花蓮,除了官方或民間舉辦的一系列夏季活動外,看海也許才是驅使我前往花蓮的動力。
火車從台北開往花蓮,穿越南澳間的山脈,其實在漢本就看得到太平洋了,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跨越宜蘭、花蓮交界的大濁水溪時,車窗外和平發電廠的原住民圖騰,提醒著遊客或遊子,我們所鍾愛的花蓮到了。從漢本火車站開始,火車沿著東部海岸線一路開到崇德,直到跨過立霧溪河口,進入第一個城鎮「新城」後,才與大海分道揚鑣。
新城是火車進花蓮後的第一個市區,與多數花蓮鄉鎮的市區類似,都是寧靜、人煙不多的小鎮。唯一的差別是新城市區真的離海很近,走沒幾步路就能抵達新城海堤,另一個很近的應該是豐濱了吧!不過新城也不是沒人氣,畢竟它是通往太魯閣和宜蘭的要道,而且又有花蓮老牌觀光海岸七星潭(雖然離花蓮市比較近),新城小鎮剛好可以作為旅途的中繼點。也多虧了打卡風潮,新城有幾個地方被列為網美的朝聖秘境,進而讓夏天的鎮上寧靜中帶點喧囂。
然而,追溯新城的歷史,其實並不是都這麼平靜。除了後面會談到的原住民與日本政府的戰爭外,新城這地方還曾經閃亮到,讓荷蘭與西班牙人不辭千里而來。在漢人未移墾前,新城屬於太魯閣族與阿美族南勢群的生活領域,太魯閣族稱這裏為「大魯宛」。
但新城還有一個更常被學術討論的地名「哆囉滿」,羅馬拼音為 Turuboan、Turumoan,指「閃閃發亮的地方」,另有一種說法是,大航海時代時,傳聞花蓮有一條黃金河,河的上游有金脈,西班牙人便以出海口在葡萄牙大城Porto的Douro河命名,而這也是史料最早有記載的花蓮古地名。不過哆囉滿這古地名的確切位置還有待商議,大致上是指七星潭以北至立霧溪以南的地區。
根據十七世紀初期西班牙人的紀錄,西班牙人佔領台灣北部時有 Turuboan 這一省區,會設這一省區肇因於黃金的探索。西班牙人從1622年就開始派探險隊尋找哆囉滿,而荷蘭則從1638年開始尋找哆囉滿。雖然兩個佔領台灣的西方殖民地過都尋找未果,卻也因為尋找黃金開始與東部的原住民接觸,也留下了對當時原住民的記載。
哆囉滿除了指涉地理範圍外,也可能指涉一族群。在太魯閣族與噶瑪蘭族加禮宛人移居新城之前,這地方就有其他的原住民居住,其中之一就是哆囉滿族。當時哆囉滿族人會在立霧溪撈黃金,並與北部的其他原住民交易。有學者認為,哆囉滿族人與居住在蘭陽平原的哆囉美遠人有一定程度的親屬關係。據推測可能是十八世紀時,太魯閣族人從南投移居至哆囉滿地區,壓縮到哆囉滿族人的生活空間,而北遷至蘭陽平原。
至於新城這個地名則是起自清代嘉慶年間,淡水廳人吳全欲至人煙稀少的東部開墾,便招募佃農,從蘇澳走海路到哆囉滿一帶拓荒。當然,原住民與漢人爭地的戲碼在哆囉滿也上演,太魯閣社對漢人移墾感到不滿而出草,漢人則在哆囉滿築堡壘防禦,並取名為新城。光緒元年(1875 年),羅大春築後山三鹿的北路,從宜蘭、 蘇澳至花蓮,路通後漢人開始移居,並在光緒元年(西元 1875 年)羅大春築北路自宜蘭、 蘇澳至花蓮,路通後移民在此地建立新聚落,故命名為「新城」建立新聚落,哆囉滿正式有了「新城」這個地名。
天主教堂應該是近年新城最熱門的打卡景點吧!它與諾亞方舟相似的建築外型給人無限想像,若再加上它屬宗教建築的性質,會讓人有一股世界末日就逃到新城,搭方舟獲得救贖的衝動。不過這個地方最初並不是教堂,而是日本神社。其實現在這裏仍有些神社遺跡,只是教堂太過於奇幻,讓人都忘記神社的存在,而西式教堂搭上日式神社的組合,除了在建物並存上具衝突性外,在歷史上這個地方其實也頗具戲劇張力。
張力必須從教堂花圃間一塊「殉難將士瘞骨碑」講起,若不稍加留意,真的滿難注意到被花草掩蓋的石碑。然而,無論對日本政府或太魯閣族,這塊石碑都述說了其同胞生命的消逝,以及大時代下的殘酷。
哆囉滿族出走新城後,這地方變成太魯閣族與阿美族南勢群的生活領域。日本接收台灣後,試圖用武力鎮壓台灣各地反抗的民眾,而在新城,日本軍隊便遭遇了太魯閣族激烈的反抗。新城也因鄰近被劃為番地的太魯閣,便成為理蕃的前哨站。
明治二十九年(1986年)12月,一名駐守新城的日本兵欺凌太魯閣族的少女,太魯閣族赫赫斯社的頭目哈鹿‧那威和玻士林社頭目率領各社壯丁,突襲新城分遣隊監視哨,成功將十三名日軍全數殲滅,這件史事被稱為「新城事件」。 為了報復,日本軍隊使用現代化的武器設備,並聯合阿美族南勢群征討太魯閣族,最後卻撤軍未果,但也種下了大正三年(1914年)爆發更激烈的「太魯閣戰役」的種子。
事件發生後,為了紀念那些殉難的日本軍警,日本政府在太魯閣戰士後,建了一間木造納骨堂:大正九年(1920年)又立了這塊「殉難將士瘞骨碑」。 在新城,除了這塊殉難將士瘞骨碑外,還有大正四年(1915年)所立的「弔魂碑」以及大正九年(1920年)所立的「陸軍監視哨殉難記念碑」。
不像殉難將士瘞骨碑仍保存在原址附近,弔魂碑失去蹤跡;而陸軍監視哨殉難記念碑則被摧毀大半,國民黨政府來台後,還曾被人丟棄在新城海邊,幸虧有人把它撿回來放在台九線188.5公里(左圖),但仍不受官方重視,就像一個無家可歸的小孩。
除了建碑之外,在太魯戰役之後,新城的地位也越顯重要。日本政府在此設置新城支廳,但為了紀念親率日軍征討太魯閣族的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日人也稱此為研海支廳。昭和十二年(1937年),在皇民化運動的政策下,日本政府在這裡以鋼筋混凝土建造了日本神社。國民黨政府來台後,神社當然被摧毀,只剩下鋼筋混泥土建造的鳥居、石燈籠及狛犬等難以破壞大型設施。
台灣許多地方神社被破壞後,通常會興建另一宗教空間替代,多半是廟宇。在西方教會人員積極傳教的新城,反而是建立了天主教堂。民國四十五年(1956年),應居民要求,在新城傳教的瑞士籍神父傅光業在神社西側建立幼稚園。而另一名瑞士籍神父智勇在則在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在此興建了一座禮拜堂,原神社的基座上也改放上聖母。神社因對新城在地別具意義,於2005年登錄為縣定古蹟。
在神社前的路口,除了諾亞方舟教堂很受歡迎之外,一旁的老宅因為「練習曲書店」的老屋再利用,也成為最近大受歡迎的文青景點。將一樓原本搶眼的墨綠瓷磚牆漆上簡潔的灰色,並開了兩扇木窗,讓人能一眼望進書店內的風情。灰牆上以白色黑體寫上店名「練習曲」,木窗前放置幾張高凳。在新城這個寂靜又簡單的小鎮,這樣的文青風格很難不讓人印象深刻。
事實上,這並不是什麼獨立書店或是文青咖啡館,而是一間給當地小孩子使用的「借」書店。花蓮知名的學校棒球教練胡文偉,在2016年時至新城國小組織棒球隊。有感於偏鄉教育資源的不足,特別租下國小附近這間民宅,對外募集書籍,讓新城的小朋友能夠在堆滿書的書窩中,培養閱讀的習慣,以及吸收更多知識。
神社、教堂,以及一間老宅改建的書窩,形構了新城鄉信義路這一角落的新亮點,吸引觀光客絡繹不絕地前來。不過,賊比較好奇的是在練習曲旁邊的「福亞社區」。一條巷弄,兩旁是相對的民宅,門前也都種了幾棵樹高樹。賊還滿好奇這個社區的故事,可惜沒有找到資料。這格局其實還滿像是眷村的,如果未來有找到這裡的資料再跟大家分享。
新城市區的博愛路,應該就是網路上或google map上所說的「新城老街」。目前賊沒有查到文獻指出它的確是新城最老的一條街,但對觀光客而言,新城兩間重要的景點在博愛路上才是最重要的,新城老街的取名也許只是為了打卡方便吧!?
在介紹一下新城好了。新城鄉的市區就是新城村所在地,位於新城鄉最北方,立霧溪出海口南岸的位置,也是全鄉最早開發的地方,包括新城老街、神社、天主堂都在這個地區。會形成市區主要還是與立霧溪口的掏金歲月有關,在最繁華的時候,鎮上還有歌廳、電影院及酒家等,可惜尚未有人對新城的掏金年代做完整記錄,也使新城的繁華就像曇花一現。
如果行經新城時一定會注意到,台九線並沒有經過市區,而是在市區外繞了一個大彎。其實原本的台九線是直通市區的中山路,後來蘇花公路改道,連帶使老街也跟著衰落。
在博愛路上有一間木造平房,藍綠色的木門格外與爽朗的夏季很搭。若不注意一旁斑駁的招牌上寫著「新城照相館」,還真讓人有置身於日本小鎮的錯覺。新城照相館是日治時代鎮上唯一的照相館,在主人夫妻相繼去世後,相館內的不再為人們提供服務。
2010年左右,照相館先因「盛夏光年」這部電影爆紅。近年,則因文青打卡和老屋風潮興起,也讓這個照相館不因主人的逝去被人遺忘,甚至也成為新城在地力量的中心,開始進行社區營造。還是要在推薦「佳興冰果室」這間日治時期就開幕的老店,檸檬汁真的是夏日最佳聖品啊!
文章開頭提到了海,最後還是來介紹一下這片「曼波海灘」。曼波海灘其實還沒有到新城村,位置是在過北三棧後,看到711,左轉進巷子後到底,走過防風林,就可以看到滿是鵝卵石的大海了。曼波海岸屬於礫石岸,與南邊的七星潭或北邊崇德的海岸差不多。賊覺得花蓮其實有滿多海岸都可以去走走的,每個人都會有內心深愛的一片海岸,但相較於最近身為秘境竄起的曼波,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北邊一點的崇德。不過還是歡迎大家到新城的海邊和小鎮走走!
--
遊玩時間:2018年/7月
遊玩地點:新城鄉 新城村
哈囉!我是地方賊,歡迎大家,喜歡偷走地方的故事
偷走完整圖文網誌版:http://t.cn/RDMIUcy
可以順便偷走賊的臉書按讚,支持我的文字:http://t.cn/RmPbrSh
第一次寫花蓮的文章,也第一次在板上Po文,希望大家能夠看看也可以給予建議
這篇文章除了介紹新城大家熟知的景點外,也想討論新城比較少人知道的「掏金史」
對黃金的幻想讓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來到新城,也與原住民有緊張關係
這段有點類似於西班牙侵略南美的歷史,卻被官方遺忘,覺得很可惜,希望可以討論
[襲產 #新城老街、新城神社] 偷走哆囉滿的黃金年代與文青時光 #新城鄉 Xincheng
/ 花蓮縣 Hualien
夏天就是要在臨海小鎮很夏意的拍照,最推薦的就是在新城照相館的老屋前,喝著佳興冰果是有名的檸檬汁,清爽又暢快。話說台灣四面環海,但東部的蔚藍海岸應該是最受觀光客歡迎的吧!賊每年夏天都會去滿多次花蓮,除了官方或民間舉辦的一系列夏季活動外,看海也許才是驅使我前往花蓮的動力。
火車從台北開往花蓮,穿越南澳間的山脈,其實在漢本就看得到太平洋了,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跨越宜蘭、花蓮交界的大濁水溪時,車窗外和平發電廠的原住民圖騰,提醒著遊客或遊子,我們所鍾愛的花蓮到了。從漢本火車站開始,火車沿著東部海岸線一路開到崇德,直到跨過立霧溪河口,進入第一個城鎮「新城」後,才與大海分道揚鑣。
新城是火車進花蓮後的第一個市區,與多數花蓮鄉鎮的市區類似,都是寧靜、人煙不多的小鎮。唯一的差別是新城市區真的離海很近,走沒幾步路就能抵達新城海堤,另一個很近的應該是豐濱了吧!不過新城也不是沒人氣,畢竟它是通往太魯閣和宜蘭的要道,而且又有花蓮老牌觀光海岸七星潭(雖然離花蓮市比較近),新城小鎮剛好可以作為旅途的中繼點。也多虧了打卡風潮,新城有幾個地方被列為網美的朝聖秘境,進而讓夏天的鎮上寧靜中帶點喧囂。
然而,追溯新城的歷史,其實並不是都這麼平靜。除了後面會談到的原住民與日本政府的戰爭外,新城這地方還曾經閃亮到,讓荷蘭與西班牙人不辭千里而來。在漢人未移墾前,新城屬於太魯閣族與阿美族南勢群的生活領域,太魯閣族稱這裏為「大魯宛」。
但新城還有一個更常被學術討論的地名「哆囉滿」,羅馬拼音為 Turuboan、Turumoan,指「閃閃發亮的地方」,另有一種說法是,大航海時代時,傳聞花蓮有一條黃金河,河的上游有金脈,西班牙人便以出海口在葡萄牙大城Porto的Douro河命名,而這也是史料最早有記載的花蓮古地名。不過哆囉滿這古地名的確切位置還有待商議,大致上是指七星潭以北至立霧溪以南的地區。
根據十七世紀初期西班牙人的紀錄,西班牙人佔領台灣北部時有 Turuboan 這一省區,會設這一省區肇因於黃金的探索。西班牙人從1622年就開始派探險隊尋找哆囉滿,而荷蘭則從1638年開始尋找哆囉滿。雖然兩個佔領台灣的西方殖民地過都尋找未果,卻也因為尋找黃金開始與東部的原住民接觸,也留下了對當時原住民的記載。
哆囉滿除了指涉地理範圍外,也可能指涉一族群。在太魯閣族與噶瑪蘭族加禮宛人移居新城之前,這地方就有其他的原住民居住,其中之一就是哆囉滿族。當時哆囉滿族人會在立霧溪撈黃金,並與北部的其他原住民交易。有學者認為,哆囉滿族人與居住在蘭陽平原的哆囉美遠人有一定程度的親屬關係。據推測可能是十八世紀時,太魯閣族人從南投移居至哆囉滿地區,壓縮到哆囉滿族人的生活空間,而北遷至蘭陽平原。
至於新城這個地名則是起自清代嘉慶年間,淡水廳人吳全欲至人煙稀少的東部開墾,便招募佃農,從蘇澳走海路到哆囉滿一帶拓荒。當然,原住民與漢人爭地的戲碼在哆囉滿也上演,太魯閣社對漢人移墾感到不滿而出草,漢人則在哆囉滿築堡壘防禦,並取名為新城。光緒元年(1875 年),羅大春築後山三鹿的北路,從宜蘭、 蘇澳至花蓮,路通後漢人開始移居,並在光緒元年(西元 1875 年)羅大春築北路自宜蘭、 蘇澳至花蓮,路通後移民在此地建立新聚落,故命名為「新城」建立新聚落,哆囉滿正式有了「新城」這個地名。
天主教堂應該是近年新城最熱門的打卡景點吧!它與諾亞方舟相似的建築外型給人無限想像,若再加上它屬宗教建築的性質,會讓人有一股世界末日就逃到新城,搭方舟獲得救贖的衝動。不過這個地方最初並不是教堂,而是日本神社。其實現在這裏仍有些神社遺跡,只是教堂太過於奇幻,讓人都忘記神社的存在,而西式教堂搭上日式神社的組合,除了在建物並存上具衝突性外,在歷史上這個地方其實也頗具戲劇張力。
張力必須從教堂花圃間一塊「殉難將士瘞骨碑」講起,若不稍加留意,真的滿難注意到被花草掩蓋的石碑。然而,無論對日本政府或太魯閣族,這塊石碑都述說了其同胞生命的消逝,以及大時代下的殘酷。
哆囉滿族出走新城後,這地方變成太魯閣族與阿美族南勢群的生活領域。日本接收台灣後,試圖用武力鎮壓台灣各地反抗的民眾,而在新城,日本軍隊便遭遇了太魯閣族激烈的反抗。新城也因鄰近被劃為番地的太魯閣,便成為理蕃的前哨站。
明治二十九年(1986年)12月,一名駐守新城的日本兵欺凌太魯閣族的少女,太魯閣族赫赫斯社的頭目哈鹿‧那威和玻士林社頭目率領各社壯丁,突襲新城分遣隊監視哨,成功將十三名日軍全數殲滅,這件史事被稱為「新城事件」。 為了報復,日本軍隊使用現代化的武器設備,並聯合阿美族南勢群征討太魯閣族,最後卻撤軍未果,但也種下了大正三年(1914年)爆發更激烈的「太魯閣戰役」的種子。
事件發生後,為了紀念那些殉難的日本軍警,日本政府在太魯閣戰士後,建了一間木造納骨堂:大正九年(1920年)又立了這塊「殉難將士瘞骨碑」。 在新城,除了這塊殉難將士瘞骨碑外,還有大正四年(1915年)所立的「弔魂碑」以及大正九年(1920年)所立的「陸軍監視哨殉難記念碑」。
不像殉難將士瘞骨碑仍保存在原址附近,弔魂碑失去蹤跡;而陸軍監視哨殉難記念碑則被摧毀大半,國民黨政府來台後,還曾被人丟棄在新城海邊,幸虧有人把它撿回來放在台九線188.5公里(左圖),但仍不受官方重視,就像一個無家可歸的小孩。
除了建碑之外,在太魯戰役之後,新城的地位也越顯重要。日本政府在此設置新城支廳,但為了紀念親率日軍征討太魯閣族的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日人也稱此為研海支廳。昭和十二年(1937年),在皇民化運動的政策下,日本政府在這裡以鋼筋混凝土建造了日本神社。國民黨政府來台後,神社當然被摧毀,只剩下鋼筋混泥土建造的鳥居、石燈籠及狛犬等難以破壞大型設施。
台灣許多地方神社被破壞後,通常會興建另一宗教空間替代,多半是廟宇。在西方教會人員積極傳教的新城,反而是建立了天主教堂。民國四十五年(1956年),應居民要求,在新城傳教的瑞士籍神父傅光業在神社西側建立幼稚園。而另一名瑞士籍神父智勇在則在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在此興建了一座禮拜堂,原神社的基座上也改放上聖母。神社因對新城在地別具意義,於2005年登錄為縣定古蹟。
在神社前的路口,除了諾亞方舟教堂很受歡迎之外,一旁的老宅因為「練習曲書店」的老屋再利用,也成為最近大受歡迎的文青景點。將一樓原本搶眼的墨綠瓷磚牆漆上簡潔的灰色,並開了兩扇木窗,讓人能一眼望進書店內的風情。灰牆上以白色黑體寫上店名「練習曲」,木窗前放置幾張高凳。在新城這個寂靜又簡單的小鎮,這樣的文青風格很難不讓人印象深刻。
事實上,這並不是什麼獨立書店或是文青咖啡館,而是一間給當地小孩子使用的「借」書店。花蓮知名的學校棒球教練胡文偉,在2016年時至新城國小組織棒球隊。有感於偏鄉教育資源的不足,特別租下國小附近這間民宅,對外募集書籍,讓新城的小朋友能夠在堆滿書的書窩中,培養閱讀的習慣,以及吸收更多知識。
神社、教堂,以及一間老宅改建的書窩,形構了新城鄉信義路這一角落的新亮點,吸引觀光客絡繹不絕地前來。不過,賊比較好奇的是在練習曲旁邊的「福亞社區」。一條巷弄,兩旁是相對的民宅,門前也都種了幾棵樹高樹。賊還滿好奇這個社區的故事,可惜沒有找到資料。這格局其實還滿像是眷村的,如果未來有找到這裡的資料再跟大家分享。
新城市區的博愛路,應該就是網路上或google map上所說的「新城老街」。目前賊沒有查到文獻指出它的確是新城最老的一條街,但對觀光客而言,新城兩間重要的景點在博愛路上才是最重要的,新城老街的取名也許只是為了打卡方便吧!?
在介紹一下新城好了。新城鄉的市區就是新城村所在地,位於新城鄉最北方,立霧溪出海口南岸的位置,也是全鄉最早開發的地方,包括新城老街、神社、天主堂都在這個地區。會形成市區主要還是與立霧溪口的掏金歲月有關,在最繁華的時候,鎮上還有歌廳、電影院及酒家等,可惜尚未有人對新城的掏金年代做完整記錄,也使新城的繁華就像曇花一現。
如果行經新城時一定會注意到,台九線並沒有經過市區,而是在市區外繞了一個大彎。其實原本的台九線是直通市區的中山路,後來蘇花公路改道,連帶使老街也跟著衰落。
在博愛路上有一間木造平房,藍綠色的木門格外與爽朗的夏季很搭。若不注意一旁斑駁的招牌上寫著「新城照相館」,還真讓人有置身於日本小鎮的錯覺。新城照相館是日治時代鎮上唯一的照相館,在主人夫妻相繼去世後,相館內的不再為人們提供服務。
2010年左右,照相館先因「盛夏光年」這部電影爆紅。近年,則因文青打卡和老屋風潮興起,也讓這個照相館不因主人的逝去被人遺忘,甚至也成為新城在地力量的中心,開始進行社區營造。還是要在推薦「佳興冰果室」這間日治時期就開幕的老店,檸檬汁真的是夏日最佳聖品啊!
文章開頭提到了海,最後還是來介紹一下這片「曼波海灘」。曼波海灘其實還沒有到新城村,位置是在過北三棧後,看到711,左轉進巷子後到底,走過防風林,就可以看到滿是鵝卵石的大海了。曼波海岸屬於礫石岸,與南邊的七星潭或北邊崇德的海岸差不多。賊覺得花蓮其實有滿多海岸都可以去走走的,每個人都會有內心深愛的一片海岸,但相較於最近身為秘境竄起的曼波,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北邊一點的崇德。不過還是歡迎大家到新城的海邊和小鎮走走!
--
All Comments
By Suhail Hany
at 2018-08-12T23:18
at 2018-08-12T23:18
By Christine
at 2018-08-16T22:59
at 2018-08-16T22:59
By Blanche
at 2018-08-20T22:40
at 2018-08-20T22:40
By Audriana
at 2018-08-24T22:21
at 2018-08-24T22:21
By Vanessa
at 2018-08-28T22:03
at 2018-08-28T22:03
By Oliver
at 2018-09-01T21:44
at 2018-09-01T21:44
By Aaliyah
at 2018-09-05T21:25
at 2018-09-05T21:25
By Aaliyah
at 2018-09-09T21:06
at 2018-09-09T21:06
By Hardy
at 2018-09-13T20:47
at 2018-09-13T20:47
By Ophelia
at 2018-09-17T20:28
at 2018-09-17T20:28
By Queena
at 2018-09-21T20:10
at 2018-09-21T20:10
By Elma
at 2018-09-25T19:51
at 2018-09-25T19:51
By Olive
at 2018-09-29T19:32
at 2018-09-29T19:32
By George
at 2018-10-03T19:13
at 2018-10-03T19:13
Related Posts
台中跑花蓮可能性
By Hedda
at 2018-08-08T16:24
at 2018-08-08T16:24
花蓮震災捐款人收到傅崐萁宣傳品 網友:
By Ophelia
at 2018-08-08T14:59
at 2018-08-08T14:59
店內或店外可以駐點擺攤的店
By Hardy
at 2018-08-08T14:51
at 2018-08-08T14:51
[徵求]短期租借一台機車
By Elizabeth
at 2018-08-08T14:32
at 2018-08-08T14:32
成功工商的風評?
By Kumar
at 2018-08-08T12:12
at 2018-08-08T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