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知識經濟 - 生活
By Tom
at 2006-06-07T00:00
at 2006-06-07T00:00
Table of Contents
如題 除此 也請題供有關知識經濟應用的相關資訊 越多越好喔 感謝不盡
Tags:
生活
All Comments
By Elizabeth
at 2006-06-07T01:02
at 2006-06-07T01:02
「知識經濟」一詞是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首創,一般也以他們的定義為主,該定義是「以知識資源的擁有、配置、產生和使用,為最重要生產因素的經濟型態。」亞太經濟合作(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也認為知識經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正在極力推廣,二○○○年在汶萊召開的非正式領袖會議中,知識經濟儼然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官方對其所下的定義是,「在一經濟體系中,知識的創造、傳播與運用是促進所有產業成長、財富累積與創造就業的主要動力。」
不管是 OECD 或者 APEC 的定義都顯示,知識已經可以單獨作為一個投資要素,而且其重要性已超過土地與資本。因此,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幾乎可以用其擁有的知識存量來代表。
行文至此,不由得讓我們產生一個疑問,在工業時代機器設備的發明、創新、使用,同樣也需要知識,但為什麼不稱之為「知識經濟」呢?這是因為在知識經濟時代,在知識的使用上與其他時代有所差異的緣故。這些差異包括:
重複與非重複性地使用:在工業時代,員工從工作手冊、操作規範、經驗的累積取得生產時所需要的知識,這些知識在生產時重複地使用,很少變革。而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工作者所使用的知識則具原創性與創新性,而非單調地重複使用同一種知識。
間接與直接地使用:在工業時代,員工所使用的工作手冊、操作規範等是工程師或企業聘請專人所撰寫,員工只需依規則操作機器。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工作者對知識的使用是直接、最主要的生產因素。
被動與主動地使用:在農業與工業時代,員工在正常狀況下是不會主動去使用知識。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起用大批的知識工作者,不是使用技術、資金或勞力來創造財富,而是使用無形的知識來改造生產程式、組織結構及創新產品來創造財富。
行業類型
在知識經濟時代,有哪些產業稱的上是知識經濟產業呢?依 OECD 在一九九九年的定義,它們屬於知識密集型產業,涵蓋了高科技與中高科技工業,包括:航太、電腦與辦公室自動化設備、製藥、通信與半導體、科學儀器、汽車、電機、化學製品、其他運輸工具、機械等十個工業。
此外,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則包括:運輸倉儲及通信、金融保險不動產、工商服務、社會及個人服務等四個行業。關於服務業部分,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工作包括了:深化服務的發展,如二十四小時服務、到府服務、全套服務、客戶訂做、有求必應的服務;新的服務,如壽命保證公司的設立、提供新經驗的服務、創造新流行的服務;快遞、直銷的服務;網路基礎建設、電子商務的服務。由此可知,在知識經濟時代,除了高科技產業之外,其他行業只要能創新也能有好的發展。
此外,弗雷斯.馬契立普教授根據美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至一九五○年代末的社會生產發展和產業結構變化背景,在一九六二年提出「知識產業」(knowledge industry)的概念,這類產業包括:教育、研究開發、傳播業、資訊設備及資訊服務。梭羅(L.C. Thurow)教授則認為,知識經濟時代是由微電子、電腦、電信、特製材料、機器人及生物科技等的發展所帶動,進而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因此,知識經濟產業的重心,就在這些產業上面。
By Dinah
at 2006-06-08T16:36
at 2006-06-08T16:36
根據「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ECD)於1996年發表的「知識經濟報告」內容,行政院經建會在民國89年底發布我國的「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其中對於「知識經濟」的定義為:「直接建立在知識與資訊的激發、擴散和應用上的經濟,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與效率,凌駕於土地、資金等傳統生產要素之上,成為支持經濟不斷發展的動力」。此一定義展現三項基本認知:(1)「知識經濟」與傳統經濟在生產要素和方式方面有顯著的差異與進步;(2)「知識經濟」指稱的是知識的激發、擴散和應用;(3)「知識經濟」是支持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
表一:傳統經濟與知識經濟的比較
議題 傳統經濟 知識經濟
生產因素 重視有限資源如土地,報酬遞減法則無處不在。 重視無形資源如知識,出現報酬遞增法則。
財富來源 有「土」斯有財。 有「人」斯有財。
優先次序 「資金」與「市場」,著重硬體發展(如工廠、大樓)。 「人才」與「知識」,著重軟體發展(如網站、專利)。
優秀人才 投入「完美的管理」。 投入「策略的創新」。
限制因素 經濟活動受制於時空,難以全球化。 超越國界、邊界及時間,必須全球化。
市場通道 「供給」與「需要」決定價格;「價格」具吸引力;使用者付費;交易成本高。 「電子」與「網路」決定速度;「速度」具吸引力;出現「免費」資訊;交易成本低。
利潤來源 在安定的市場秩序中追求。 在創新及冒險中尋找。
投資預期 相信「賺錢有理」的實質世界。 相信「冒險無罪」的虛擬世界。
市場變化 產品變化少、生命週期長、附加值低。 產品變化大、生面週期短、附加值高。
公司文化 秩序與和諧。 重視速度與忍受混亂。
失敗主因 高成本、低效率。 市場脫節、顧客轉移。
「變革」態度 處變不驚、戒急用忍。 分秒必爭或坐以待斃。
政府措施 業者歡喜政府保護、津貼、獎勵。 業者希望政府推動鬆綁、民營化、公平競爭。
誰授青睞 規矩的「公司人」。 顛覆傳統的「革命份子」。
假想敵人 今天的「競爭者」,爭「你死我活」。 尚未出現的「替代者」,因此會出現與競爭者共舞。
表一列舉了傳統經濟與「知識經濟」之間的差異。其中在生產因素、財富來源、優先次序等方面,具體的反映了前述「知識經濟」定義中,所謂「(知識)凌駕於土地、資金等傳統生產要素之上」的說法。從比較「知識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基礎之上,高希均將「知識經濟」定義為:
泛指以「知識」為基礎的「新經濟」運作模式。「知識」需要獲取、累積、擴散、激盪、應用、修正。「新經濟」是指跨越傳統的思維及運作,以創新、科技、資訊、全球化、競爭力…為其成長的動力,而這些因素的運作必須依賴知識的累積、應用及轉化。
這個定義基本上與經建會提出的「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內容前後呼應,更闡明了「知識經濟」的重點並不是在於「知識」本身 ,而在於知識的獲取、累積、擴散、激盪、應用,和修正,其目的在於勇於創新。對於熟悉政府再造與公共管理 的學者專家而言,從傳統經濟到「知識經濟」的轉變,似乎與公共行政從官僚體制轉換為新公共管理的典範移轉相互呼應 。政府再造與公共管理的相關理論,是以「企業型政府」(entrepreneurial government)為軸心,強調公共部門應該提倡企業家創新的精神。十九世紀經濟學家賽伊(J. B. Say)推崇企業家能夠將低產值的經濟資源轉移到較高生產力領域,以獲得更高收穫的努力。而經濟學家熊彼得(Schumpeter)更強調具備「創新、發明」之「企業家精神」的重要性。換言之,「企業家精神」就是以創新方式運用資源,使生產力與效用極大化,而創新的動力應是來自於知識的獲取、累積、擴散、激盪,和應用。
Related Posts
急!!桌面資料不見了?或誰有finaldata呢?
By Una
at 2006-06-07T00:00
at 2006-06-07T00:00
有沒有人賣過價錢較高的二手參考書IN二手書店(高雄)
By Delia
at 2006-06-07T00:00
at 2006-06-07T00:00
有開VIOS1.5Z的請回答一下
By Jacky
at 2006-06-07T00:00
at 2006-06-07T00:00
麻煩諸位知識家的星座達人幫幫我!!!謝謝!
By Emma
at 2006-06-07T00:00
at 2006-06-07T00:00
我想養狗狗!!in台中
By Dora
at 2006-06-07T00:00
at 2006-06-07T00:00
想請問各位大大~在台中縣市有哪些地方有在賣幼犬且便宜的或知道台中有哪些地方有狗狗收容所可以領養狗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