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疏洪道 「是水路,不是車道」 - 五股
By Necoo
at 2013-09-30T10:44
at 2013-09-30T10:44
Table of Contents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193825.shtml
上月潭美颱風過境後第1個上班日,蘆洲李先生騎機車從6號越堤道準備穿過二重疏洪道至
新莊上班,卻發現鐵閘門仍關閉,焦急地向警員抱怨:「太離譜了吧!颱風警報清晨8點
半就已經解除,為何路還不通?」
這是三重、蘆洲地區居民的痛,只要颱風大雨一來,二重疏洪道內的疏洪道路就會封閉,
路一封就得繞道,多花的時間動輒超過一個小時,民眾罵翻天,卻忘了疏洪道本來是給「
水」走的,不是給「車」走的。
水利局官員說,疏洪道路淹水退去,道路滿是泥巴、雜草,當然要先清洗乾淨,才能確保
行車安全,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水道完工 卻讓2地變孤島
二重疏洪道北起大漢溪、新店溪匯流處(淡水河起點)北岸,南至基隆河匯入淡水河的南
岸,是依據大台北防洪計畫設計長約7.7公里、寬450至700公尺的人工排洪道。
闢建目的只是防洪排水,不包括交通功能,1期工程1984年完工,確保三重、蘆洲免受水
患之苦,但也恰好與淡水河一左一右把這2個地區圍成孤島。
且當初除了最北端的五股洲後路(103縣道)、中段的五股中興路(108縣道)2條既有道
路,並未設計越堤道,甚至1990年3期工程還規畫在這2條路上蓋成蘆橋、永安橋,打算永
久取代平面道路,但橋梁興建延宕多年。
由於中央與地方政府均未認真管理這條「水道」,長年荒涼成為濫倒廢土樂園;三蘆地區
「島民」往北欲往八里、淡水,向西要到新莊、板橋等地,必須進入疏洪道,堤外便道成
了交通要道,但早期沒路名、缺地標,外地人鮮少不迷路。
萬一颱風大水漫進疏洪道,除了中山高,往東只能靠重陽、台北、忠孝、中興橋通往台北
市,往西只能靠中山、重新橋。只要一封路,中山高五股交流道周邊就開始壅塞,還有新
莊環河路往三重方向,以及蘆洲銜接橫跨疏洪道橋梁的市區道路,都會塞成一團。
改善機能 歷任首長接力賽
淹水的日子畢竟是少數,民眾瞅著這424公頃土地荒廢多年覺得可惜,直到蘇貞昌擔任台
北縣長,約從2000年開始整頓道路、增闢越堤道、規畫運動休閒設施,至周錫瑋、朱立倫
又續建「大台北都會公園」,兼具防洪、交通、休閒多元功能。
隨著都市發展,周邊蘆洲、三重、新莊、五股已有108萬人口,利用疏洪道通勤的依賴程
度與日俱增;雖然近10幾年間又增建成蘆、永安、新北大橋,使跨越疏洪道橋梁累計至6
座,但已無法滿足暴增的交通流量。
居民無奈 通勤習慣早養成
新北市水利局高灘處長諶錫輝說,經濟部水利署至今仍認為疏洪道須優先重視防洪。三重
林小姐則反映了多數百姓的心聲,由於利用疏洪道通勤、休閒的習慣已經養成,即便能體
諒颱風、豪雨期間應回歸排水功能,卻也難免因為造成生活不便,被內心油然產生的埋怨
聲浪淹沒理性。
此外,近年氣候異變,颱風、暴雨多,使疏洪道淹水封閉的機會增加,譬如去年6月泰利
、8月蘇拉、9月天秤、今年7月蘇力、8月潭美、康芮颱風期間全線封閉6次,期間另有幾
次暴雨短暫封閉局部路段,民眾不僅得多繞路,即使上了橋一樣堵車,必須多花好幾個小
時通勤。
諶錫輝說,上個月潭美颱風來襲,登陸前1天外圍環流驟降豪雨,恰碰上滿潮使低窪路段
積水漲漲退退,疏洪道封閉33小時。雖待水退即動用19輛剷土機、27輛水箱車、4輛挖土
機、超過200人次連續趕工16小時搶通,民怨仍難熄。
他坦言目前6座橋梁已無法替代平面道路,如何減少封路次數、提升交通便利,是必須及
早因應的課題,市府已著手籌備改善方案。
--
All Comments
By Caroline
at 2013-10-03T16:57
at 2013-10-03T16:57
By Kristin
at 2013-10-06T23:10
at 2013-10-06T23:10
By Leila
at 2013-10-10T05:23
at 2013-10-10T05:23
By Cara
at 2013-10-13T11:36
at 2013-10-13T11:36
Related Posts
家裡地磚爆開,徵土水師父
By Mia
at 2013-09-28T10:01
at 2013-09-28T10:01
早餐推薦
By Joe
at 2013-09-27T23:02
at 2013-09-27T23:02
股里現行公車
By Elma
at 2013-09-27T16:16
at 2013-09-27T16:16
新北桃園28日30萬戶大停水
By David
at 2013-09-27T11:27
at 2013-09-27T11:27
有人想買台灣動物昆蟲創意展的票嗎?
By Genevieve
at 2013-09-25T15:06
at 2013-09-25T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