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碩 低GPA 錄取CMU Robotics (MRSD) - 留學

By Anonymous
at 2019-09-01T14:57
at 2019-09-01T14:57
Table of Contents
#Programs
2019 Fall MS Programs in Robotics
#Decision
CMU MRSD (2/12 Waitlist --> 3/20 Ad)
#Rejection
族繁不及備載...
#Education
2012-2016 BS in NTU BIME (2.76 / 4.3, Last 60: 3.57 / 4.3)
2016-2018 MS in NTU BIME (3.7 / 4.3)
#Test Scores
Toefl: 106 (2017/10/29)
R27 / L30 / S24 / W25
GRE 1: 320 (2018/06/07)
Q170 / V150 / AWA3.5
GRE 2: 318 (2018/11/03)
Q170 / V148 / AWA4.0
#Recommendation Letters
中研院老闆*1
碩班、大學專題老闆*1
大學計畫主持老師*1
資工系修課教授*1
#Work Experience
RA@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cademia Sinica (2018/09 - 2019/06)
做的是CV, Deep Learning相關
#Publications
IROS 2017 (2017/09/24-28 @ Vancouver, Canada) 4th Author
ISMAB 2016 (2016/05/23-24 @ Niigata, Japan) 2nd Author
國內生機年會數篇
======
#動機
在國內念研究所的經驗讓我覺得能學到的實在太有限。加上如果要走機器人研究/產業,
待在台灣的話好像也沒特別有發展性。
參加了機器人的國際研討會後更堅定了我要出國的想法,在這之後我就一直在看國外的研
究,然後又確立了在機器人領域之中想走的是電腦視覺相關的路線。
應用層面、未來找實習的目標則是自駕車、定位、導引相關。
#選擇Program
大家可以看到我大學時候的GPA非常慘烈,再加上因為已經有一個碩士學位的關係,所以
自然就在選學校的時候少了很多選項XD
1. GPA: 有的要求Overall GPA3.0以上的學校會直接寫在admissions的說明頁上(像我這
種人就可以不必白費力氣了QQ)。
也有學校雖然這麼寫(或是寫得模糊一點說「建議」GPA到達3以上)但是有看到GPA不到3的
人分享成功申請進去的文章,這時候就可以寄信問問看。
2.每個MS Program對收二碩的限制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一律不收,有的是相同領域不收
,有的是沒有限制。
嘛,怎麼定義相同領域呢這又是個複雜的故事。
其中一間學校的回信是「Depends on how you demonstr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ose programs in your SOP.」
不管是以上哪一種,最保險的方式就是直接寫信去問,我幾乎每一間都寫信問了不過沒有
碰到說拒收的。
我當時用的問法是Will there be a chance for my application to be reviewed? 之類
的。
#托福、GRE
看著自己多噴了6k二戰卻考爆的慘烈經驗,強烈建議大家考前一個晚上一定要睡飽QQ
不然看到選擇題一堆單字的時候真的會腦筋一片空白XD
(二戰時才背完所有的單字,一戰大概背到一半多一點,結果這個分數...)
托福和GRE準備的過程中我都是沒有補習的,都是靠自己念跟上網刷題
(我是在碩二整年準備並考完的所以也沒時間補習XD)
關於托福和GRE要先準備哪個一直都是很常被板上討論的話題,個人覺得沒有絕對的答案
我選擇先準備托福是因為我單字、閱讀比較弱,而托福的單字就相對GRE簡單很多
準備托福時增加單字量、做閱讀題速度變快,考完之後再開始準備GRE會比較容易上手
1.托福
一開始針對我最弱的項目(單字記憶)補強
我選的單字書是Toefl iBT紅寶書,整本大概分成50篇吧這樣,每天讀個一篇或者半篇
因為我記憶的部分比較弱,所以我在念的時候會拿張紙把每一個單字、詞性、注釋寫下來
,這樣比較容易記住
然後考考看自己現在的這個字有哪些同義、反義或是相似字,也一併寫下來,然後去查查
自己有沒有記對
隔天再翻一翻前一天寫的筆記,如果還是有忘掉或記錯的字就用紅筆作個記號
考前大概一個月開始刷題,約莫每天刷一整個完整的題組
2.GRE
GRE寫作的部分則需要多花一點心力,因為題目也較難
GRE的寫作考題是公開的,在考前密集準備的期間會看完所有的題目、確認有沒有看不懂
或者會錯意的題目。
寫完一題之後拿範文參考、比較看看,看有沒有漏掉沒注意到的點或者是邏輯不通順的地
方。
#SOP
一般寫SOP時都會把長度限制在2頁以內(除非學校有特別規定篇幅或者字數)。
我的寫法是:第一段先點出對機器人領域的興趣。
第二段講因為系上必修課,第一次接觸到機器人、嵌入式、機電整合而喜歡上這些,後來
也參加系上暑期營隊的課程設計、當TA等。
第三段講進入實驗室做專題的原因。講參與比賽、做學士論文並發表到研討會、還有參與
的計畫等。
第四段圍繞在機器人相關的碩士論文上,除了延續原本的東西(機械、嵌入式、控制)之外
還寫到因為想加入電腦視覺,所以去資工系修了一系列相關的課,也另外找線上課程補充
知識和實作這樣。
第五段是畢業後、中研院的研究和學習經歷,講到現在做的是CV、Deep Learning,近年
來這些延伸到機器人領域上了、自己也很有興趣往這方面發展。
最後一段講為什麼很喜歡這個program(他的課程有什麼我很想修的、所上研究內容有那些
是自己喜歡的)
為什麼這麼program適合我(我想走的產業、要進這個產業我還缺什麼知識技能、這個
program可以帶給我哪些東西)
另外可以針對個人比較不同的背景、經歷加以強調。因為是生機系所以學士專題的應用部
分也是跟農業相關的。
我也寫了我關注社會議題注意到的農業發展、困境、與科技結合的趨勢等。寫近年來有很
多將機器人技術應用到農業上的研究、產業很吸引我,覺得很有發展潛力等。
SOP最後附上個人網站的連結。
#CV
CV的規劃是分成教育背景、考試成績、工作經驗、專題與研究經驗、技能、課外活動經歷
等六個區塊。
*教育背景:
因為大學GPA很慘烈,所以一定要把比較能看的last 60 GPA、研究所GPA都列出來XD
另外還放了我修的跟機器人有關的課(主要是資工、機械系)的成績(A以上)。
*考試成績:
雖然ET$送成績的時候我有幾間學校是兩個都送,但是寫在CV上的只有超過320門檻的一戰
成績。
*工作經驗:
單位、職稱、研究內容、期間。
大學以undergrad research assistant身分做的計劃我也把它列在這一塊。
*專題與研究經驗:
把大學以來做的每個專題、計畫、論文(題目)逐項列出。
底下寫比較detail的研究主旨,或用子項目詳列做這個題目時發表的學位論文、研討會等
。
*技能:
分成Programming(會的所有程式語言)、Skills and tools(各式工程軟體、嵌入式系統)
兩項。
*課外活動經歷:
包含學術性的(擔任某門課的TA、參與系上籌辦的暑期營隊課程設計、參加黑克松競賽等)
或是非學術性的(藝術季、地區友會返鄉服務等等)。
#技能培養
自從決定要出國以後就花了很多時間在這上面,因為深知自己大學時候的成績、經歷、技
能等遠遠比不上人。
自己系上因為研究領域眾多,系上對課程設計的導向沒共識,所以給人的印象就是機械、
電機、資工、生物領域的課都各修一點,但是都不專精
就算是研究所的課也幾乎都不夠深入、不符合我的需求,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在外系修課
,把課表塞的很滿,碩一兩個學期差不多都是4門課吧(不含專討特論這種必修)
學校選課的部分以兩個方向為主,第一機器人,第二電腦視覺相關(對CS基礎課程則是沒
特別有興趣)。也修了很實作的課像是系上開的MATLAB。
線上課程則是去Udacity上了一些影像處理、電腦視覺、Deep Learning相關的課(從碩士
班期間持續到申請上後)。
再來就是非課堂上的實作技能培養。
學論、碩論到工作的這段期間,自學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吧,課堂、實驗室能給的東西
有限所以要自學的東西太多了,尤其是工具和實作層面的。
這段時間學了大量的程式語言以及常用函式庫(電腦視覺、深度學習框架等)、嵌入式系統
、工程軟體像是模擬、電路設計、繪圖等。
總覺得課堂上介紹的軟體或工具使用範疇是有限度的,當你要開發專案或是專題的時候自
己摸索才會把很多功能都摸到熟。
#其他資料準備
準備申請學校的期間用wix架了一個簡單的網站,放上簡歷(學位、工作經驗),詳細介紹
做過的研究、專案等(圖片、影片多),課程、課外活動等等的也都會放上去。
#心得
感謝家人願意支持並且尊重我所做的一切規劃
感謝四位老師百忙之中願意抽空和我討論、幫我寫推薦信
感謝老師們在求學路上、申請路上給我的指導、訓練和幫助
感謝台大與中研院的實驗室前輩、夥伴們的教導與互相照應
感謝留學前輩們在申請期間給予我的大力幫助
感謝同學與朋友們這段時間的陪伴與相挺
======
#時程
時間 =出國相關準備= =資歷、技能培養=
2016
Sep | 結束大學各計畫 修課:
碩一上| 開始有出國想法 -機器人概論
| -MATLAB
| -線代
2017
Feb |
碩一下| 開始準備托福 修課:
| -智慧型控制
| -設計思考
Sep |
碩二上| 托福密集準備 碩論開始進行
Oct | 10/29托福一戰106 修課:
| -影像處理
Nov | 開始準備GRE -演算法
2018
Jan | 寒假碩論衝刺
Feb |
碩二下| 陸續看課程 修課:
| -電腦視覺
May | GRE密集準備
Jun | 06/07 GRE一戰320
|
Jul | 七月中碩論口試
Aug | 碩論完成離校
========台大Online登出========
Sep |
中研院| 寫文件(CV, SOP) 開始中研院工作
| 聯絡推薦信事宜
| 找老師討論文件
| 找留學前輩諮詢
Oct | 確立選校目標
| 準備第二次GRE
Nov | 11/03 GRE二戰
Dec | 丟出3間學校
2019
Jan | 丟出7間學校 線上課程
Feb | 陸續收到回信
--
2019 Fall MS Programs in Robotics
#Decision
CMU MRSD (2/12 Waitlist --> 3/20 Ad)
#Rejection
族繁不及備載...
#Education
2012-2016 BS in NTU BIME (2.76 / 4.3, Last 60: 3.57 / 4.3)
2016-2018 MS in NTU BIME (3.7 / 4.3)
#Test Scores
Toefl: 106 (2017/10/29)
R27 / L30 / S24 / W25
GRE 1: 320 (2018/06/07)
Q170 / V150 / AWA3.5
GRE 2: 318 (2018/11/03)
Q170 / V148 / AWA4.0
#Recommendation Letters
中研院老闆*1
碩班、大學專題老闆*1
大學計畫主持老師*1
資工系修課教授*1
#Work Experience
RA@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cademia Sinica (2018/09 - 2019/06)
做的是CV, Deep Learning相關
#Publications
IROS 2017 (2017/09/24-28 @ Vancouver, Canada) 4th Author
ISMAB 2016 (2016/05/23-24 @ Niigata, Japan) 2nd Author
國內生機年會數篇
======
#動機
在國內念研究所的經驗讓我覺得能學到的實在太有限。加上如果要走機器人研究/產業,
待在台灣的話好像也沒特別有發展性。
參加了機器人的國際研討會後更堅定了我要出國的想法,在這之後我就一直在看國外的研
究,然後又確立了在機器人領域之中想走的是電腦視覺相關的路線。
應用層面、未來找實習的目標則是自駕車、定位、導引相關。
#選擇Program
大家可以看到我大學時候的GPA非常慘烈,再加上因為已經有一個碩士學位的關係,所以
自然就在選學校的時候少了很多選項XD
1. GPA: 有的要求Overall GPA3.0以上的學校會直接寫在admissions的說明頁上(像我這
種人就可以不必白費力氣了QQ)。
也有學校雖然這麼寫(或是寫得模糊一點說「建議」GPA到達3以上)但是有看到GPA不到3的
人分享成功申請進去的文章,這時候就可以寄信問問看。
2.每個MS Program對收二碩的限制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一律不收,有的是相同領域不收
,有的是沒有限制。
嘛,怎麼定義相同領域呢這又是個複雜的故事。
其中一間學校的回信是「Depends on how you demonstr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ose programs in your SOP.」
不管是以上哪一種,最保險的方式就是直接寫信去問,我幾乎每一間都寫信問了不過沒有
碰到說拒收的。
我當時用的問法是Will there be a chance for my application to be reviewed? 之類
的。
#托福、GRE
看著自己多噴了6k二戰卻考爆的慘烈經驗,強烈建議大家考前一個晚上一定要睡飽QQ
不然看到選擇題一堆單字的時候真的會腦筋一片空白XD
(二戰時才背完所有的單字,一戰大概背到一半多一點,結果這個分數...)
托福和GRE準備的過程中我都是沒有補習的,都是靠自己念跟上網刷題
(我是在碩二整年準備並考完的所以也沒時間補習XD)
關於托福和GRE要先準備哪個一直都是很常被板上討論的話題,個人覺得沒有絕對的答案
我選擇先準備托福是因為我單字、閱讀比較弱,而托福的單字就相對GRE簡單很多
準備托福時增加單字量、做閱讀題速度變快,考完之後再開始準備GRE會比較容易上手
1.托福
一開始針對我最弱的項目(單字記憶)補強
我選的單字書是Toefl iBT紅寶書,整本大概分成50篇吧這樣,每天讀個一篇或者半篇
因為我記憶的部分比較弱,所以我在念的時候會拿張紙把每一個單字、詞性、注釋寫下來
,這樣比較容易記住
然後考考看自己現在的這個字有哪些同義、反義或是相似字,也一併寫下來,然後去查查
自己有沒有記對
隔天再翻一翻前一天寫的筆記,如果還是有忘掉或記錯的字就用紅筆作個記號
考前大概一個月開始刷題,約莫每天刷一整個完整的題組
2.GRE
GRE寫作的部分則需要多花一點心力,因為題目也較難
GRE的寫作考題是公開的,在考前密集準備的期間會看完所有的題目、確認有沒有看不懂
或者會錯意的題目。
寫完一題之後拿範文參考、比較看看,看有沒有漏掉沒注意到的點或者是邏輯不通順的地
方。
#SOP
一般寫SOP時都會把長度限制在2頁以內(除非學校有特別規定篇幅或者字數)。
我的寫法是:第一段先點出對機器人領域的興趣。
第二段講因為系上必修課,第一次接觸到機器人、嵌入式、機電整合而喜歡上這些,後來
也參加系上暑期營隊的課程設計、當TA等。
第三段講進入實驗室做專題的原因。講參與比賽、做學士論文並發表到研討會、還有參與
的計畫等。
第四段圍繞在機器人相關的碩士論文上,除了延續原本的東西(機械、嵌入式、控制)之外
還寫到因為想加入電腦視覺,所以去資工系修了一系列相關的課,也另外找線上課程補充
知識和實作這樣。
第五段是畢業後、中研院的研究和學習經歷,講到現在做的是CV、Deep Learning,近年
來這些延伸到機器人領域上了、自己也很有興趣往這方面發展。
最後一段講為什麼很喜歡這個program(他的課程有什麼我很想修的、所上研究內容有那些
是自己喜歡的)
為什麼這麼program適合我(我想走的產業、要進這個產業我還缺什麼知識技能、這個
program可以帶給我哪些東西)
另外可以針對個人比較不同的背景、經歷加以強調。因為是生機系所以學士專題的應用部
分也是跟農業相關的。
我也寫了我關注社會議題注意到的農業發展、困境、與科技結合的趨勢等。寫近年來有很
多將機器人技術應用到農業上的研究、產業很吸引我,覺得很有發展潛力等。
SOP最後附上個人網站的連結。
#CV
CV的規劃是分成教育背景、考試成績、工作經驗、專題與研究經驗、技能、課外活動經歷
等六個區塊。
*教育背景:
因為大學GPA很慘烈,所以一定要把比較能看的last 60 GPA、研究所GPA都列出來XD
另外還放了我修的跟機器人有關的課(主要是資工、機械系)的成績(A以上)。
*考試成績:
雖然ET$送成績的時候我有幾間學校是兩個都送,但是寫在CV上的只有超過320門檻的一戰
成績。
*工作經驗:
單位、職稱、研究內容、期間。
大學以undergrad research assistant身分做的計劃我也把它列在這一塊。
*專題與研究經驗:
把大學以來做的每個專題、計畫、論文(題目)逐項列出。
底下寫比較detail的研究主旨,或用子項目詳列做這個題目時發表的學位論文、研討會等
。
*技能:
分成Programming(會的所有程式語言)、Skills and tools(各式工程軟體、嵌入式系統)
兩項。
*課外活動經歷:
包含學術性的(擔任某門課的TA、參與系上籌辦的暑期營隊課程設計、參加黑克松競賽等)
或是非學術性的(藝術季、地區友會返鄉服務等等)。
#技能培養
自從決定要出國以後就花了很多時間在這上面,因為深知自己大學時候的成績、經歷、技
能等遠遠比不上人。
自己系上因為研究領域眾多,系上對課程設計的導向沒共識,所以給人的印象就是機械、
電機、資工、生物領域的課都各修一點,但是都不專精
就算是研究所的課也幾乎都不夠深入、不符合我的需求,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在外系修課
,把課表塞的很滿,碩一兩個學期差不多都是4門課吧(不含專討特論這種必修)
學校選課的部分以兩個方向為主,第一機器人,第二電腦視覺相關(對CS基礎課程則是沒
特別有興趣)。也修了很實作的課像是系上開的MATLAB。
線上課程則是去Udacity上了一些影像處理、電腦視覺、Deep Learning相關的課(從碩士
班期間持續到申請上後)。
再來就是非課堂上的實作技能培養。
學論、碩論到工作的這段期間,自學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吧,課堂、實驗室能給的東西
有限所以要自學的東西太多了,尤其是工具和實作層面的。
這段時間學了大量的程式語言以及常用函式庫(電腦視覺、深度學習框架等)、嵌入式系統
、工程軟體像是模擬、電路設計、繪圖等。
總覺得課堂上介紹的軟體或工具使用範疇是有限度的,當你要開發專案或是專題的時候自
己摸索才會把很多功能都摸到熟。
#其他資料準備
準備申請學校的期間用wix架了一個簡單的網站,放上簡歷(學位、工作經驗),詳細介紹
做過的研究、專案等(圖片、影片多),課程、課外活動等等的也都會放上去。
#心得
感謝家人願意支持並且尊重我所做的一切規劃
感謝四位老師百忙之中願意抽空和我討論、幫我寫推薦信
感謝老師們在求學路上、申請路上給我的指導、訓練和幫助
感謝台大與中研院的實驗室前輩、夥伴們的教導與互相照應
感謝留學前輩們在申請期間給予我的大力幫助
感謝同學與朋友們這段時間的陪伴與相挺
======
#時程
時間 =出國相關準備= =資歷、技能培養=
2016
Sep | 結束大學各計畫 修課:
碩一上| 開始有出國想法 -機器人概論
| -MATLAB
| -線代
2017
Feb |
碩一下| 開始準備托福 修課:
| -智慧型控制
| -設計思考
Sep |
碩二上| 托福密集準備 碩論開始進行
Oct | 10/29托福一戰106 修課:
| -影像處理
Nov | 開始準備GRE -演算法
2018
Jan | 寒假碩論衝刺
Feb |
碩二下| 陸續看課程 修課:
| -電腦視覺
May | GRE密集準備
Jun | 06/07 GRE一戰320
|
Jul | 七月中碩論口試
Aug | 碩論完成離校
========台大Online登出========
Sep |
中研院| 寫文件(CV, SOP) 開始中研院工作
| 聯絡推薦信事宜
| 找老師討論文件
| 找留學前輩諮詢
Oct | 確立選校目標
| 準備第二次GRE
Nov | 11/03 GRE二戰
Dec | 丟出3間學校
2019
Jan | 丟出7間學校 線上課程
Feb | 陸續收到回信
--
Tags:
留學
All Comments

By Ula
at 2019-09-03T23:33
at 2019-09-03T23:33

By Gilbert
at 2019-09-06T03:14
at 2019-09-06T03:14

By Noah
at 2019-09-08T05:19
at 2019-09-08T05:19

By Elvira
at 2019-09-09T22:48
at 2019-09-09T22:48

By Cara
at 2019-09-12T06:21
at 2019-09-12T06:21

By Cara
at 2019-09-16T22:55
at 2019-09-16T22:55

By Elma
at 2019-09-21T19:43
at 2019-09-21T19:43

By Bennie
at 2019-09-25T20:03
at 2019-09-25T20:03

By Elvira
at 2019-09-28T19:37
at 2019-09-28T19:37

By Elma
at 2019-10-03T06:45
at 2019-10-03T06:45

By Ula
at 2019-10-04T00:04
at 2019-10-04T00:04

By Hedda
at 2019-10-07T20:23
at 2019-10-07T20:23

By Yedda
at 2019-10-11T18:06
at 2019-10-11T18:06

By Robert
at 2019-10-14T15:41
at 2019-10-14T15:41

By Carol
at 2019-10-19T06:10
at 2019-10-19T06:10

By Donna
at 2019-10-23T10:23
at 2019-10-23T10:23

By Elma
at 2019-10-23T21:38
at 2019-10-23T21:38

By Candice
at 2019-10-25T14:17
at 2019-10-25T14:17

By Yuri
at 2019-10-28T01:49
at 2019-10-28T01:49

By Isla
at 2019-10-31T21:16
at 2019-10-31T21:16

By Lydia
at 2019-11-01T07:43
at 2019-11-01T07:43

By Freda
at 2019-11-04T14:59
at 2019-11-04T14:59

By Hazel
at 2019-11-07T14:48
at 2019-11-07T14:48

By Hardy
at 2019-11-10T07:47
at 2019-11-10T07:47

By Ophelia
at 2019-11-11T18:01
at 2019-11-11T18:01

By Christine
at 2019-11-15T12:42
at 2019-11-15T12:42

By Yedda
at 2019-11-18T10:56
at 2019-11-18T10:56

By Andy
at 2019-11-22T10:35
at 2019-11-22T10:35

By Hedda
at 2019-11-23T05:37
at 2019-11-23T05:37

By Kumar
at 2019-11-23T14:31
at 2019-11-23T14:31
Related Posts
英國國際發展碩士課程及非洲研究經驗講

By Quanna
at 2019-08-31T20:49
at 2019-08-31T20:49
留學英國碩士課程及非洲研究經驗講座

By Yedda
at 2019-08-31T20:45
at 2019-08-31T20:45
沒錄取Biology PhD轉找postdoc/RA

By Emily
at 2019-08-31T13:22
at 2019-08-31T13:22
被UCLA一腳踢開悲慘留學經驗

By Damian
at 2019-08-31T03:29
at 2019-08-31T03:29
急徵德國法蘭克福附近的版友

By Yuri
at 2019-08-31T02:00
at 2019-08-31T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