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老街一百週年:招牌石板路卻遭區公 - 三峽
By Hamiltion
at 2016-04-10T20:17
at 2016-04-10T20:17
Table of Contents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309309/
歐洲「聖彼得教堂」廣場也是同材質石板路,當地政府是否也須刨除重鋪?執行前未評估
,一昧迎合單一聲音,短視近利如同「文化流氓」
三峽老街一百週年:招牌石板路卻遭區公所「強拆」改鋪柏油
擁有百年歷史的三峽民權老街,2006年在地方人士及文史團體的努力爭取下,花了大筆經
費改造老街景觀,保留當地歷史風貌。不過近日卻傳出三峽區公所以「柏油路可防滑」為
由,強制拆除石磚與鑄鐵雕版,讓許多文史工作者不能接受,紛紛發起連署活動抨擊政府
草率行事。
蘋果報導,臉書專頁「活水來冊房」發文痛斥,「今年是三峽老街一百週年生日,想不到
會得到如此大禮:拆了青斗石,換一條全新柏油路。」
活水來冊房發文表示,日本下水道孔蓋的設計融入地方特色,不但讓日本人很自豪,許多
旅日遊客也都會注意到這些特色,而台灣的三峽老街其實也有毫不遜色於日本的設計。當
地原本的鑄鐵雕版和水溝蓋,融合了三峽拱橋、有藍地黃虎旗紀念三峽的戰役、有三峽早
年米粉和茶葉的包裝圖案、有林占梅歌詠三角湧的詩作等,「走一趟三峽老街,等於把整
個三峽開發史瀏覽過一遍。」
活水來冊房痛批,如今將這些特色拆除,「鋪柏油路耶,台灣的柏油路能看嗎?跟老街配
嗎?我也聽說過有人踩到香蕉皮滑倒,所以我們要開始禁種香蕉了嗎?」,感嘆台灣的公
共藝術已經不多,應該把這些好東西留下來。
「目前『青斗石換黑柏油』的路段是民權街靠近老街這二十公尺左右的路段(
https://goo.gl/9j68Ba ),老街內部並沒有變成柏油路,不知是還沒作,或者本來就不
在計畫中?已經變成柏油路這一段,要求挖起來重新鋪回石板,大概是不可能的了。不過
老街上的路面沒有成為柏油路,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希望這條兩百多公尺長的老街,可以
逃過變成柏油路的命運。」
「觀察網路上的評論,大多是一面倒批評主事者。在PTT八卦板上推文數最高的一篇是『
三峽老街古蹟特色地板被朱立倫破壞』。朱立倫身為縣市首長,責任在不在他身上,我想
套句政治人物愛用的句子,應該還是『概括承受』;不過我想短短二十公尺的地磚換成柏
油路,這種小事他可能也不知情吧。比起出了事就抓個人出來當靶子,我想還有一些事情
可以從中再深思的...」
ETtoday報導,「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也在臉書直指,「改變是為求更好,改鋪柏油
可以公議。但三峽人何時才能才能珍視自己的文化資產呀?而非只為防滑防摔,減分了自
己的觀光特色呀!如今在區公所忽視民意的情況之下,以交通安全為由 犧牲文化記憶,
沒有經過公民討論便草率決定,在觀光景點路面挖掉石板、鐵磚,還談什麼文化觀光呢!
此舉實在令人心寒痛心與遺憾」
「政府部門肆意將許多人民為保存文化的心血,隨意對待之,令人憤怒,無論是不是三峽
人,都該正視這個問題,而除了文化環境、自然環境也是,它們受到了政治操作、經濟導
向、開發優先等現象排擠,且常常在沒有公開討論與公眾協議之下,在無預警的情況下強
行執行,先斬後奏,藐視民意...」
「生氣吧~ 否則下次可能就會輪到你的家鄉了...」 ETtoday報導,「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也在臉書直指,「改變是為求更好,改鋪柏油
可以公議。但三峽人何時才能才能珍視自己的文化資產呀?而非只為防滑防摔,減分了自
己的觀光特色呀!如今在區公所忽視民意的情況之下,以交通安全為由 犧牲文化記憶,
沒有經過公民討論便草率決定,在觀光景點路面挖掉石板、鐵磚,還談什麼文化觀光呢!
此舉實在令人心寒痛心與遺憾」
「政府部門肆意將許多人民為保存文化的心血,隨意對待之,令人憤怒,無論是不是三峽
人,都該正視這個問題,而除了文化環境、自然環境也是,它們受到了政治操作、經濟導
向、開發優先等現象排擠,且常常在沒有公開討論與公眾協議之下,在無預警的情況下強
行執行,先斬後奏,藐視民意...」
「生氣吧~ 否則下次可能就會輪到你的家鄉了...」
中時報導,三峽公所6日拆除老街前方石板路,拆除長度約30公尺,石板路為青斗石、花
崗石材質,至於被刨除的鐵磚有30片,其中5片刻有李梅樹畫作,如《三峽後街》、《清
溪浣衣》,其他則刻有三峽藍染文化、特色樟腦、名產「金牛角」等。
李梅樹紀念館執行長李景文指出,文化部斥資12億元型塑古樸老街,卻毀於一旦,「政府
辦事效率低,拆除花不到半天完成」,拆除前未通知文史工作者、館方,事後通知協調會
為時已晚,拒絕出席協調以象徵「無聲的抗議」。
李景文也說,公所以鋪面溼滑,偶有民眾跌倒為由拆除石板路,卻未想到規畫止滑配套措
施,如歐洲「聖彼得教堂」廣場也是同材質石板路,當地政府是否也須刨除重鋪?執行前
未評估,一昧迎合單一聲音,短視近利如同「文化流氓」。
李景文提到,公所預計將鑄鐵磚移放在清水祖師廟前方的長福橋上,但「李梅樹生前最討
厭長福橋」,嚴重破壞祖師廟前景觀,這不是要活活氣死李家後代嗎?
李樹梅紀念館在臉書發動連署「對李畫伯的承諾 守護三峽老街行動」,希望讓大家了解
「故鄉故土的文化,正在一點一滴的被政治操作、經濟發展等現象蠶食鯨吞,後世將無以
曉得有這樣一段風光的歷史」
聯合報導,三峽區公所工務課長湯雁鈞表示,地面拆除工程經當地里長、派出所等單位多
方討論後才決議,昨日清晨啟動,由於石材與地面水泥連結性強,因此全面敲碎後再搬清
,晚間鋪上柏油,隔天即可正常通車。
居民張光驊說,9年前老街整建,是在地人歷經20年努力才爭取到的,整建不僅成功吸引
大批觀光客,台灣各熱門觀光處也群起效仿。
秀川里里長李楷瑞表示,拆除的地域為三峽老街口,非行人徒步區,但為一旁派出所等單
位車輛重要出入口,過去每逢雨天就有員警、民眾騎車摔傷,經多次反映,才決定拆除改
鋪柏油,實屬不得已,但30組鑄鐵蓋已妥善保存,未來將改放置長福橋上展示。
國立台北大學三峽文化志工團則在臉書粉絲專頁製作懶人包,並發出聲明表示,區公所應
該正視地方文化資產保存,對於安全議題、景觀補強等措施,也應該「公開透明、公民討
論」
--
歐洲「聖彼得教堂」廣場也是同材質石板路,當地政府是否也須刨除重鋪?執行前未評估
,一昧迎合單一聲音,短視近利如同「文化流氓」
三峽老街一百週年:招牌石板路卻遭區公所「強拆」改鋪柏油
擁有百年歷史的三峽民權老街,2006年在地方人士及文史團體的努力爭取下,花了大筆經
費改造老街景觀,保留當地歷史風貌。不過近日卻傳出三峽區公所以「柏油路可防滑」為
由,強制拆除石磚與鑄鐵雕版,讓許多文史工作者不能接受,紛紛發起連署活動抨擊政府
草率行事。
蘋果報導,臉書專頁「活水來冊房」發文痛斥,「今年是三峽老街一百週年生日,想不到
會得到如此大禮:拆了青斗石,換一條全新柏油路。」
活水來冊房發文表示,日本下水道孔蓋的設計融入地方特色,不但讓日本人很自豪,許多
旅日遊客也都會注意到這些特色,而台灣的三峽老街其實也有毫不遜色於日本的設計。當
地原本的鑄鐵雕版和水溝蓋,融合了三峽拱橋、有藍地黃虎旗紀念三峽的戰役、有三峽早
年米粉和茶葉的包裝圖案、有林占梅歌詠三角湧的詩作等,「走一趟三峽老街,等於把整
個三峽開發史瀏覽過一遍。」
活水來冊房痛批,如今將這些特色拆除,「鋪柏油路耶,台灣的柏油路能看嗎?跟老街配
嗎?我也聽說過有人踩到香蕉皮滑倒,所以我們要開始禁種香蕉了嗎?」,感嘆台灣的公
共藝術已經不多,應該把這些好東西留下來。
「目前『青斗石換黑柏油』的路段是民權街靠近老街這二十公尺左右的路段(
https://goo.gl/9j68Ba ),老街內部並沒有變成柏油路,不知是還沒作,或者本來就不
在計畫中?已經變成柏油路這一段,要求挖起來重新鋪回石板,大概是不可能的了。不過
老街上的路面沒有成為柏油路,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希望這條兩百多公尺長的老街,可以
逃過變成柏油路的命運。」
「觀察網路上的評論,大多是一面倒批評主事者。在PTT八卦板上推文數最高的一篇是『
三峽老街古蹟特色地板被朱立倫破壞』。朱立倫身為縣市首長,責任在不在他身上,我想
套句政治人物愛用的句子,應該還是『概括承受』;不過我想短短二十公尺的地磚換成柏
油路,這種小事他可能也不知情吧。比起出了事就抓個人出來當靶子,我想還有一些事情
可以從中再深思的...」
ETtoday報導,「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也在臉書直指,「改變是為求更好,改鋪柏油
可以公議。但三峽人何時才能才能珍視自己的文化資產呀?而非只為防滑防摔,減分了自
己的觀光特色呀!如今在區公所忽視民意的情況之下,以交通安全為由 犧牲文化記憶,
沒有經過公民討論便草率決定,在觀光景點路面挖掉石板、鐵磚,還談什麼文化觀光呢!
此舉實在令人心寒痛心與遺憾」
「政府部門肆意將許多人民為保存文化的心血,隨意對待之,令人憤怒,無論是不是三峽
人,都該正視這個問題,而除了文化環境、自然環境也是,它們受到了政治操作、經濟導
向、開發優先等現象排擠,且常常在沒有公開討論與公眾協議之下,在無預警的情況下強
行執行,先斬後奏,藐視民意...」
「生氣吧~ 否則下次可能就會輪到你的家鄉了...」 ETtoday報導,「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也在臉書直指,「改變是為求更好,改鋪柏油
可以公議。但三峽人何時才能才能珍視自己的文化資產呀?而非只為防滑防摔,減分了自
己的觀光特色呀!如今在區公所忽視民意的情況之下,以交通安全為由 犧牲文化記憶,
沒有經過公民討論便草率決定,在觀光景點路面挖掉石板、鐵磚,還談什麼文化觀光呢!
此舉實在令人心寒痛心與遺憾」
「政府部門肆意將許多人民為保存文化的心血,隨意對待之,令人憤怒,無論是不是三峽
人,都該正視這個問題,而除了文化環境、自然環境也是,它們受到了政治操作、經濟導
向、開發優先等現象排擠,且常常在沒有公開討論與公眾協議之下,在無預警的情況下強
行執行,先斬後奏,藐視民意...」
「生氣吧~ 否則下次可能就會輪到你的家鄉了...」
中時報導,三峽公所6日拆除老街前方石板路,拆除長度約30公尺,石板路為青斗石、花
崗石材質,至於被刨除的鐵磚有30片,其中5片刻有李梅樹畫作,如《三峽後街》、《清
溪浣衣》,其他則刻有三峽藍染文化、特色樟腦、名產「金牛角」等。
李梅樹紀念館執行長李景文指出,文化部斥資12億元型塑古樸老街,卻毀於一旦,「政府
辦事效率低,拆除花不到半天完成」,拆除前未通知文史工作者、館方,事後通知協調會
為時已晚,拒絕出席協調以象徵「無聲的抗議」。
李景文也說,公所以鋪面溼滑,偶有民眾跌倒為由拆除石板路,卻未想到規畫止滑配套措
施,如歐洲「聖彼得教堂」廣場也是同材質石板路,當地政府是否也須刨除重鋪?執行前
未評估,一昧迎合單一聲音,短視近利如同「文化流氓」。
李景文提到,公所預計將鑄鐵磚移放在清水祖師廟前方的長福橋上,但「李梅樹生前最討
厭長福橋」,嚴重破壞祖師廟前景觀,這不是要活活氣死李家後代嗎?
李樹梅紀念館在臉書發動連署「對李畫伯的承諾 守護三峽老街行動」,希望讓大家了解
「故鄉故土的文化,正在一點一滴的被政治操作、經濟發展等現象蠶食鯨吞,後世將無以
曉得有這樣一段風光的歷史」
聯合報導,三峽區公所工務課長湯雁鈞表示,地面拆除工程經當地里長、派出所等單位多
方討論後才決議,昨日清晨啟動,由於石材與地面水泥連結性強,因此全面敲碎後再搬清
,晚間鋪上柏油,隔天即可正常通車。
居民張光驊說,9年前老街整建,是在地人歷經20年努力才爭取到的,整建不僅成功吸引
大批觀光客,台灣各熱門觀光處也群起效仿。
秀川里里長李楷瑞表示,拆除的地域為三峽老街口,非行人徒步區,但為一旁派出所等單
位車輛重要出入口,過去每逢雨天就有員警、民眾騎車摔傷,經多次反映,才決定拆除改
鋪柏油,實屬不得已,但30組鑄鐵蓋已妥善保存,未來將改放置長福橋上展示。
國立台北大學三峽文化志工團則在臉書粉絲專頁製作懶人包,並發出聲明表示,區公所應
該正視地方文化資產保存,對於安全議題、景觀補強等措施,也應該「公開透明、公民討
論」
--
Tags:
三峽
All Comments
By Mary
at 2016-04-15T04:49
at 2016-04-15T04:49
By Kumar
at 2016-04-19T19:44
at 2016-04-19T19:44
By Mary
at 2016-04-20T05:21
at 2016-04-20T05:21
By Margaret
at 2016-04-24T01:08
at 2016-04-24T01:08
By Ula
at 2016-04-28T18:38
at 2016-04-28T18:38
By Kumar
at 2016-04-29T21:56
at 2016-04-29T21:56
By Bennie
at 2016-05-03T17:06
at 2016-05-03T17:06
By Catherine
at 2016-05-07T08:06
at 2016-05-07T08:06
By Brianna
at 2016-05-08T17:49
at 2016-05-08T17:49
By Irma
at 2016-05-12T18:35
at 2016-05-12T18:35
By Anthony
at 2016-05-15T15:17
at 2016-05-15T15:17
By Steve
at 2016-05-16T20:31
at 2016-05-16T20:31
By David
at 2016-05-19T02:59
at 2016-05-19T02:59
By Gilbert
at 2016-05-21T09:29
at 2016-05-21T09:29
By Aaliyah
at 2016-05-23T08:12
at 2016-05-23T08:12
Related Posts
徵獨立套房 8坪以上 預算7500左右
By Bennie
at 2016-04-10T10:09
at 2016-04-10T10:09
三峽區海報輸出店
By Isabella
at 2016-04-10T00:07
at 2016-04-10T00:07
徵求北大附近可養寵物套房
By Queena
at 2016-04-09T23:27
at 2016-04-09T23:27
LOGI行李箱套 VANS童鞋 好神勾設計MEMO夾
By Mia
at 2016-04-09T18:24
at 2016-04-09T18:24
大豐有線電視持續優惠中
By Hamiltion
at 2016-04-08T00:17
at 2016-04-08T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