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105 感謝 謝忠理老師、Rachel老師 - 英檢
By Andy
at 2015-12-06T15:01
at 2015-12-06T15:01
Table of Contents
《學校背景》NTU 管理學院
《英文背景》學測15級分,多益920
《考試成績》2015/11/21 一戰:R25 L28 S24(FGF) W28(GG) 總分105
《考場地點》公館地球村
《準備教材》OKE經典美語講義、TPO、考滿分
[心得]
<閱讀>
*準備過程:除了複習OKE經典美語上課講義外,有練習TPO
托福小站跟考滿分會交互運用。單字量不算很大,但還夠用orz
*實戰狀況:覺得最需要克服的是時間(最後一題來不及寫完就被卡掉,損失極大Q Q)
建議練習時候一定要控制每篇在15~18分鐘內做完,TPO也盡量多做,
如果發現對某些主題特別不熟(例如對我來說是物理和歷史),就多挑相關文章多練,
考滿分上面有依照主題分類,滿實用的。
<聽力>
*準備過程:除了課堂練習外,主要是練TPO。
(跟閱讀準備方法類似,托福小站跟考滿分會交互運用)
然後要練習做筆記的速度跟好好善用筆記紙
(板上精華區的考前一天注意事項,有教大家如何將草稿紙發揮其最大功效,
我平常練習有照著做XD 基本上就是把紙對折兩次,正反兩面加起來就會有8格,
3張紙共有24格,拿來寫聽力、口說、寫作的筆記綽綽有餘。)
*實戰狀況:跟平常練習感覺差不多,基本上不要漏太多概念,口語對話有抓到重點都還OK。
<口說>
*準備過程:這部分特別感謝Rachel老師指導。
準備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最弱的是第一、二題的題型,15秒準備時間常常什麼都來不及記下
時間就結束了,接著只能硬著頭皮開始講,內容便容易欠缺連貫性。
知道會考什麼(考古題整理)、內容要說什麼(針對考古題,每題準備2~3個論點),
以及要怎麼說(結構,簡單的開頭、連結論點、結語)就很重要。
這些部分Rachel老師真的幫我很大的忙,基本考古題整理之外,
老師還提供很多額外資源,幫助我們整理出自己的論點。
結構方面,經過老師的指點,我甚至只要幾個簡單的假設、比較、舉例的用語開頭,
就能誘發更進一步的論述內容,自然不會無話可說,這點真的很神奇XD
非常欣賞老師不使用模板、讓我們自主發展慣用內容的教學方式,
覺得透過這樣的引導是較為自然的,也比較能做出差異化。
包含shadowing等練習方式,以及幾個podcasts與網站的資源運用,
對於長期自學仍十分實用且有趣。非常欽佩與感謝提供方法、引領學生自學的好老師。
*實戰狀況: 跟練習時一定有差距,因為會緊張!
尤其遇到沒聽過的問題,就更可能慌亂。不過只要抓緊在準備時間內掌握基本論點,
拿出自己準備的、常用且好用的語句結構作輔助,應該還過得去。
(這方面真的需靠平常多練習,我因為工作忙、準備時間不多,臨場還是容易緊張,
建議練習時也務必仿真來練,讓時間壓力逼迫自己快速進入情境,降低臨場失常的可能)
<寫作>
*準備過程:這部分要大力感謝 謝忠理老師!!!
寫作分成整合跟獨立兩部分:
1.整合方面,主要是依據謝老師的模版來練習的。
整合寫作題型算是頗固定的,follow模版版型來論述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針對整合寫作的情境使用模版,能輔助我有效率地整理lecture與reading之間的連結,
在這部分要拿好分數就相對容易些。
2.獨立方面,除了需要完整的結構,更需要創意和巧思。
文章架構部分,謝老師提供我們清楚的五段式撰文方式,
叮嚀我們主題句、主旨句的重要性,另也提供大量句型結構的例子。
此外,分類考古題整理也十分貼近學生需求,不僅有閱讀及有聲書版本,
內容整理也清楚明確,便於掌握考題類型。
而老師推薦的GoldenDict & 搭配字典(Oxford Collocations Dictionary)
不僅十分實用,更是長期累積功力的良品!
創意與巧思部分,最簡潔的做法是靠舉例來加強。
記得老師曾給予我的作文評論,當中清楚點出文章缺乏例子將難以更上層樓的事實。
(當時我的作文內容包含論點與引用,但缺乏清楚的例證說明。
我原本以為引用了報導或數據就可充當例子,但看了老師評語、再讀過自己寫的內容,
也發覺沒有深入的實例便無法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因此在那次練習後,我盡可能依據考古題型多蒐集一些相關例證
蒐集來源包含謝老師多次推薦的The New York Times
還有我自己常follow的Harvard Business Review、TED等。
隨著累積的material增加,想法上也會更加靈活,進而使論點更加新穎有趣。
*實戰狀況:
1.整合:因為課堂練習時,謝老師早已清楚剖析整合寫作的聽力與閱讀模式,
過程中完全不會緊張,能夠從容記下重點作充分發揮。而模版最大的效果在於效率,
以我的經驗來說,打完基本模版最多只花5~6分鐘的時間,
剩下時間則用在連結lecture與reading的論述。
我在17分鐘內順利完成整合寫作,預留的檢查時間也十分剛好,整體過程很令我滿意。
2.獨立:平日準備的實例,在這次恰好派上用場。
這次題目為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at people have learned
is from their families.我除了提出正反合的論點,更以Susan Cain的書籍
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為例,
將書中提到的現象與自身經驗結合來作論述。(Susan Cain是我相當崇拜的作者,
她曾上過TED,也曾在The New York Times上撰文,我整理的資料包含她發表的文章與書)
不過,考試時仍要留意時間,我一開始顧慮太久、不斷删刪改改,
導致最後時間有點不夠(最後一句話未了就被卡掉),當下頗為扼腕...
這部分能得到G,一部分靠的是運氣,另一部分則必須感謝謝老師幫忙點出我的盲點,
讓我用例證扳回一城。
在寫作部分,我最感激的莫過於謝忠理老師的幫忙。
在OKE經典美語上課時,曾聽老師說過寫作是投報率最高的科目,當時聽了還半信半疑
跟著謝老師腳步練習,才真切體認到此點確實為真。
非常感謝謝老師不藏私的教學與分享,除了提供短期備考的資源以外,
老師另外也推薦了許多長期增強寫作實力的方法,對於之後自主學習是受用無窮的。
真心覺得能夠遇到關心學生、培養學生自學的好老師,是很大的福氣!
心得分享到此,希望對備考的大家能有點助益囉!
--
《英文背景》學測15級分,多益920
《考試成績》2015/11/21 一戰:R25 L28 S24(FGF) W28(GG) 總分105
《考場地點》公館地球村
《準備教材》OKE經典美語講義、TPO、考滿分
[心得]
<閱讀>
*準備過程:除了複習OKE經典美語上課講義外,有練習TPO
托福小站跟考滿分會交互運用。單字量不算很大,但還夠用orz
*實戰狀況:覺得最需要克服的是時間(最後一題來不及寫完就被卡掉,損失極大Q Q)
建議練習時候一定要控制每篇在15~18分鐘內做完,TPO也盡量多做,
如果發現對某些主題特別不熟(例如對我來說是物理和歷史),就多挑相關文章多練,
考滿分上面有依照主題分類,滿實用的。
<聽力>
*準備過程:除了課堂練習外,主要是練TPO。
(跟閱讀準備方法類似,托福小站跟考滿分會交互運用)
然後要練習做筆記的速度跟好好善用筆記紙
(板上精華區的考前一天注意事項,有教大家如何將草稿紙發揮其最大功效,
我平常練習有照著做XD 基本上就是把紙對折兩次,正反兩面加起來就會有8格,
3張紙共有24格,拿來寫聽力、口說、寫作的筆記綽綽有餘。)
*實戰狀況:跟平常練習感覺差不多,基本上不要漏太多概念,口語對話有抓到重點都還OK。
<口說>
*準備過程:這部分特別感謝Rachel老師指導。
準備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最弱的是第一、二題的題型,15秒準備時間常常什麼都來不及記下
時間就結束了,接著只能硬著頭皮開始講,內容便容易欠缺連貫性。
知道會考什麼(考古題整理)、內容要說什麼(針對考古題,每題準備2~3個論點),
以及要怎麼說(結構,簡單的開頭、連結論點、結語)就很重要。
這些部分Rachel老師真的幫我很大的忙,基本考古題整理之外,
老師還提供很多額外資源,幫助我們整理出自己的論點。
結構方面,經過老師的指點,我甚至只要幾個簡單的假設、比較、舉例的用語開頭,
就能誘發更進一步的論述內容,自然不會無話可說,這點真的很神奇XD
非常欣賞老師不使用模板、讓我們自主發展慣用內容的教學方式,
覺得透過這樣的引導是較為自然的,也比較能做出差異化。
包含shadowing等練習方式,以及幾個podcasts與網站的資源運用,
對於長期自學仍十分實用且有趣。非常欽佩與感謝提供方法、引領學生自學的好老師。
*實戰狀況: 跟練習時一定有差距,因為會緊張!
尤其遇到沒聽過的問題,就更可能慌亂。不過只要抓緊在準備時間內掌握基本論點,
拿出自己準備的、常用且好用的語句結構作輔助,應該還過得去。
(這方面真的需靠平常多練習,我因為工作忙、準備時間不多,臨場還是容易緊張,
建議練習時也務必仿真來練,讓時間壓力逼迫自己快速進入情境,降低臨場失常的可能)
<寫作>
*準備過程:這部分要大力感謝 謝忠理老師!!!
寫作分成整合跟獨立兩部分:
1.整合方面,主要是依據謝老師的模版來練習的。
整合寫作題型算是頗固定的,follow模版版型來論述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針對整合寫作的情境使用模版,能輔助我有效率地整理lecture與reading之間的連結,
在這部分要拿好分數就相對容易些。
2.獨立方面,除了需要完整的結構,更需要創意和巧思。
文章架構部分,謝老師提供我們清楚的五段式撰文方式,
叮嚀我們主題句、主旨句的重要性,另也提供大量句型結構的例子。
此外,分類考古題整理也十分貼近學生需求,不僅有閱讀及有聲書版本,
內容整理也清楚明確,便於掌握考題類型。
而老師推薦的GoldenDict & 搭配字典(Oxford Collocations Dictionary)
不僅十分實用,更是長期累積功力的良品!
創意與巧思部分,最簡潔的做法是靠舉例來加強。
記得老師曾給予我的作文評論,當中清楚點出文章缺乏例子將難以更上層樓的事實。
(當時我的作文內容包含論點與引用,但缺乏清楚的例證說明。
我原本以為引用了報導或數據就可充當例子,但看了老師評語、再讀過自己寫的內容,
也發覺沒有深入的實例便無法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因此在那次練習後,我盡可能依據考古題型多蒐集一些相關例證
蒐集來源包含謝老師多次推薦的The New York Times
還有我自己常follow的Harvard Business Review、TED等。
隨著累積的material增加,想法上也會更加靈活,進而使論點更加新穎有趣。
*實戰狀況:
1.整合:因為課堂練習時,謝老師早已清楚剖析整合寫作的聽力與閱讀模式,
過程中完全不會緊張,能夠從容記下重點作充分發揮。而模版最大的效果在於效率,
以我的經驗來說,打完基本模版最多只花5~6分鐘的時間,
剩下時間則用在連結lecture與reading的論述。
我在17分鐘內順利完成整合寫作,預留的檢查時間也十分剛好,整體過程很令我滿意。
2.獨立:平日準備的實例,在這次恰好派上用場。
這次題目為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at people have learned
is from their families.我除了提出正反合的論點,更以Susan Cain的書籍
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為例,
將書中提到的現象與自身經驗結合來作論述。(Susan Cain是我相當崇拜的作者,
她曾上過TED,也曾在The New York Times上撰文,我整理的資料包含她發表的文章與書)
不過,考試時仍要留意時間,我一開始顧慮太久、不斷删刪改改,
導致最後時間有點不夠(最後一句話未了就被卡掉),當下頗為扼腕...
這部分能得到G,一部分靠的是運氣,另一部分則必須感謝謝老師幫忙點出我的盲點,
讓我用例證扳回一城。
在寫作部分,我最感激的莫過於謝忠理老師的幫忙。
在OKE經典美語上課時,曾聽老師說過寫作是投報率最高的科目,當時聽了還半信半疑
跟著謝老師腳步練習,才真切體認到此點確實為真。
非常感謝謝老師不藏私的教學與分享,除了提供短期備考的資源以外,
老師另外也推薦了許多長期增強寫作實力的方法,對於之後自主學習是受用無窮的。
真心覺得能夠遇到關心學生、培養學生自學的好老師,是很大的福氣!
心得分享到此,希望對備考的大家能有點助益囉!
--
Tags:
英檢
All Comments
By Noah
at 2015-12-11T09:50
at 2015-12-11T09:50
By Catherine
at 2015-12-15T17:43
at 2015-12-15T17:43
By Gilbert
at 2015-12-20T06:13
at 2015-12-20T06:13
By Franklin
at 2015-12-22T22:53
at 2015-12-22T22:53
By Agnes
at 2015-12-25T19:13
at 2015-12-25T19:13
By Yedda
at 2015-12-30T06:44
at 2015-12-30T06:44
By Eartha
at 2016-01-02T11:33
at 2016-01-02T11:33
By Gary
at 2016-01-05T01:54
at 2016-01-05T01:54
By Lucy
at 2016-01-06T14:07
at 2016-01-06T14:07
By Jacob
at 2016-01-10T22:22
at 2016-01-10T22:22
By Jack
at 2016-01-12T14:27
at 2016-01-12T14:27
Related Posts
101分心得
By Xanthe
at 2015-12-06T14:14
at 2015-12-06T14:14
2016/2/20.21是否有考場?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5-12-06T10:46
at 2015-12-06T10:46
有人知道今天(12/5)北美的JJ有中嗎?
By Leila
at 2015-12-06T04:02
at 2015-12-06T04:02
STN13006A 中壢地球村
By Anthony
at 2015-12-05T21:24
at 2015-12-05T21:24
STN12994A 新竹地球村
By Heather
at 2015-12-05T17:08
at 2015-12-05T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