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家園~花蓮灣生故事特展》~11/20 - 花蓮
By Damian
at 2016-07-23T12:42
at 2016-07-23T12:42
Table of Contents
地 點:洄瀾人文館(花蓮市公正街14號)
展 期:2016.06.21(二)~11.20(日)
主 辦:花蓮市公所、花蓮市民代表會
展覽策劃:o’rip生活旅人
http://imgur.com/zdIOX6P
http://goo.gl/FPLJmu
「灣生」指1895年至1945年間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人,
他們在東台灣開發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花蓮市洄瀾人文館今年第二檔展覽
「南方的家園:花蓮灣生故事特展1909-1946」,
透過他們的故事,了解東台灣開發的過去與現在,
展期從6/21起,至11/20止,歡迎民眾踴躍前往參觀。
「此後!此後!就是花蓮人了,再也沒有退路,
未來不管怎麽樣也得咬緊牙根,務必在後山開出一片天。」
這段話,摘自清水半平《官營移民吉野村回顧錄》,
他們在台灣這塊土地出生,卻因戰火無情延燒及政權轉移,
必須離開這片充滿回憶的地方。
這群人的名字叫作「灣生」,「灣生」指的是1895年日本領有台灣土地,
到1945年戰敗歸國這段期間,在台灣出生的日人後代。
1958年以來,不曾間斷有灣生重返台灣,他們憑著有限記憶或線索,
尋覓景物更迭的夢中家園,抑或持著幾紙信箋,
四處查訪或已搬遷的故舊友人,恍若隔世的重逢、陰陽兩隔的傷悲,
都在他們這段探訪故鄉的過程中,不斷上演。
花蓮市洄瀾人文館以紀錄花蓮發展人文故事為主軸,
前市長田智宣於去年11月,
日本群馬縣前橋市副市長細野初男專程到花蓮市,
實地踏查台灣恙蟲病先驅「羽鳥重郎」在此行醫、居住的點滴後,
就希望洄瀾人文館能夠以「灣生」故事為主題,
舉辦特展,讓更多人認識這塊土地,曾經發生的故事。
歷史系背景出身的田市長多次強調
「不分族群、國籍、人種,只要對花蓮、對後代有貢獻的人,我們都應該心存感謝,
這些人也是推動花蓮往前邁進的力量,
有了先人的付出,才有後世繁榮昌盛的面貌」。
市公所同時頒發感謝狀給王裕德、惠比須餅舖、林守、曾義洪等人,
感謝他們提供相關文物、照片,
高齡92的林守,曾是日治時期鐵道部(現在的鐵路局)的員工,
數十年來依然跟當時的同僚保持書信往來,
甚至日本同僚過世時,還交代她的妻子繼續跟林守通信,
這檔展覽中,林守及王裕德等人,
也提供珍藏多年的書信、照片,豐富展覽內容。
東部開發史01──南方的家園~花蓮灣生故事特展
http://goo.gl/jvQGrj
[新聞] 恙蟲病先驅者羽鳥重郎故居 串起台日情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34126
原本一棟破敗的日式老房子經過修復後,
竟串起日本群馬縣前橋市與台灣花蓮市兩地情誼!
前橋市歷史文化遺產活用擔當參事手島仁說,
前橋市人在台灣有兩名相當傑出優秀的人才,
一是日治初期到台灣各地調查瘧疾等風土病的羽鳥重郎,
最後落腳花蓮開設醫院。
日本治台初期,
對於熱帶地區的傳染病如鼠疫、瘧疾、赤痢等感到相當嚴重,
派出許多細菌學專家到台灣研究俗稱「風土病」的熱帶傳染病,
其中在花蓮當時稱為「不明熱」、「鳳林熱」或「木瓜熱」的不明疾病,
在一九一四年被日本學者羽鳥重郎釐清為「台灣恙蟲病」並順利治療患病的病人,
羽鳥重郎從總督府衛生單位退休後,在一九三一年,時年六十歲的他,
選擇到當時衛生狀況最差的後山花蓮開設「羽鳥醫院」。
(位於花蓮市花崗街的咖啡館前身是羽鳥醫院二代館)
<灣生回家>一書也有提到
...他們家收養一位羽鳥重郎醫生從太魯閣帶下來的太魯閣小男孩...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25891
灣生回家FB https://www.facebook.com/film.wansei
* 7/24週日晚上九點《灣生回家》首播! (LS TIME 龍祥時代電影台)
灣生回家 DVD
http://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689385
http://goo.gl/ylZ4xs
<我在南方的家>灣生原著/原創小說
http://goo.gl/r07NXS https://goo.gl/y2wzJX
https://goo.gl/B2ETmF http://imgur.com/a/tLu4F
2016-4-16「灣生花蓮港會」最終回!
https://goo.gl/PkPAis https://goo.gl/TznSDQ
--
展 期:2016.06.21(二)~11.20(日)
主 辦:花蓮市公所、花蓮市民代表會
展覽策劃:o’rip生活旅人
http://imgur.com/zdIOX6P
http://goo.gl/FPLJmu
「灣生」指1895年至1945年間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人,
他們在東台灣開發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花蓮市洄瀾人文館今年第二檔展覽
「南方的家園:花蓮灣生故事特展1909-1946」,
透過他們的故事,了解東台灣開發的過去與現在,
展期從6/21起,至11/20止,歡迎民眾踴躍前往參觀。
「此後!此後!就是花蓮人了,再也沒有退路,
未來不管怎麽樣也得咬緊牙根,務必在後山開出一片天。」
這段話,摘自清水半平《官營移民吉野村回顧錄》,
他們在台灣這塊土地出生,卻因戰火無情延燒及政權轉移,
必須離開這片充滿回憶的地方。
這群人的名字叫作「灣生」,「灣生」指的是1895年日本領有台灣土地,
到1945年戰敗歸國這段期間,在台灣出生的日人後代。
1958年以來,不曾間斷有灣生重返台灣,他們憑著有限記憶或線索,
尋覓景物更迭的夢中家園,抑或持著幾紙信箋,
四處查訪或已搬遷的故舊友人,恍若隔世的重逢、陰陽兩隔的傷悲,
都在他們這段探訪故鄉的過程中,不斷上演。
花蓮市洄瀾人文館以紀錄花蓮發展人文故事為主軸,
前市長田智宣於去年11月,
日本群馬縣前橋市副市長細野初男專程到花蓮市,
實地踏查台灣恙蟲病先驅「羽鳥重郎」在此行醫、居住的點滴後,
就希望洄瀾人文館能夠以「灣生」故事為主題,
舉辦特展,讓更多人認識這塊土地,曾經發生的故事。
歷史系背景出身的田市長多次強調
「不分族群、國籍、人種,只要對花蓮、對後代有貢獻的人,我們都應該心存感謝,
這些人也是推動花蓮往前邁進的力量,
有了先人的付出,才有後世繁榮昌盛的面貌」。
市公所同時頒發感謝狀給王裕德、惠比須餅舖、林守、曾義洪等人,
感謝他們提供相關文物、照片,
高齡92的林守,曾是日治時期鐵道部(現在的鐵路局)的員工,
數十年來依然跟當時的同僚保持書信往來,
甚至日本同僚過世時,還交代她的妻子繼續跟林守通信,
這檔展覽中,林守及王裕德等人,
也提供珍藏多年的書信、照片,豐富展覽內容。
東部開發史01──南方的家園~花蓮灣生故事特展
http://goo.gl/jvQGrj
[新聞] 恙蟲病先驅者羽鳥重郎故居 串起台日情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34126
原本一棟破敗的日式老房子經過修復後,
竟串起日本群馬縣前橋市與台灣花蓮市兩地情誼!
前橋市歷史文化遺產活用擔當參事手島仁說,
前橋市人在台灣有兩名相當傑出優秀的人才,
一是日治初期到台灣各地調查瘧疾等風土病的羽鳥重郎,
最後落腳花蓮開設醫院。
日本治台初期,
對於熱帶地區的傳染病如鼠疫、瘧疾、赤痢等感到相當嚴重,
派出許多細菌學專家到台灣研究俗稱「風土病」的熱帶傳染病,
其中在花蓮當時稱為「不明熱」、「鳳林熱」或「木瓜熱」的不明疾病,
在一九一四年被日本學者羽鳥重郎釐清為「台灣恙蟲病」並順利治療患病的病人,
羽鳥重郎從總督府衛生單位退休後,在一九三一年,時年六十歲的他,
選擇到當時衛生狀況最差的後山花蓮開設「羽鳥醫院」。
(位於花蓮市花崗街的咖啡館前身是羽鳥醫院二代館)
<灣生回家>一書也有提到
...他們家收養一位羽鳥重郎醫生從太魯閣帶下來的太魯閣小男孩...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25891
灣生回家FB https://www.facebook.com/film.wansei
* 7/24週日晚上九點《灣生回家》首播! (LS TIME 龍祥時代電影台)
灣生回家 DVD
http://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689385
http://goo.gl/ylZ4xs
<我在南方的家>灣生原著/原創小說
http://goo.gl/r07NXS https://goo.gl/y2wzJX
https://goo.gl/B2ETmF http://imgur.com/a/tLu4F
2016-4-16「灣生花蓮港會」最終回!
https://goo.gl/PkPAis https://goo.gl/TznSDQ
--
All Comments
By Noah
at 2016-07-26T04:32
at 2016-07-26T04:32
Related Posts
新天地游泳池優惠卷
By Annie
at 2016-07-23T05:56
at 2016-07-23T05:56
小額募款引發藍綠叫陣 百億黨產VS群眾力量
By Odelette
at 2016-07-23T00:32
at 2016-07-23T00:32
雙和醫院植牙牙醫推薦?
By Adele
at 2016-07-23T00:20
at 2016-07-23T00:20
花女旁的三色布丁
By Lauren
at 2016-07-23T00:00
at 2016-07-23T00:00
橋頭臭豆腐
By Ula
at 2016-07-22T23:20
at 2016-07-22T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