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 Arlington Accounting PhD - 留學
By Barb Cronin
at 2018-04-19T00:14
at 2018-04-19T00:14
Table of Contents
我申請的時候參考留學版,發現會計博士的分享沒有很多,所以我也來分享我的心得。希
望以後的申請者可以有更多參考資訊囉!
留學版我主要參考koroyz和ccvc兩位大大的心得。我的心得或許有部分跟兩位大大重複,
在此先感謝兩位大大的幫忙!
補充的內容感謝ktom和littlecomet大大。我盡量豐富原文的內容讓大家參考。
以下是我申請資訊(參考K大的格式)
我申請的學校有(根據BYU Main Accounting PhD Rankings 2017排序):
1. UT Austin 2. Texas A&M 3. Arizona 4. Stanford 5. USC 6. Missouri 7.
Arizona State (ASU) 8. Central Florida 9. Georgia 10. Ohio State 11. Florida
International 12. Florida State 13. UT Dallas 14. South Florida 15. Georgia
Tech 16. Houston 17. Oregon 18. UT Arlington 19. UC Irvine
有面試的(照第一次時間排):
1. South Florida (12/21, 3/3) 2. Houston (1/31, 2/8) 3. Florida International
(2/14) 4. UT Arlington (3/3)
已經收到拒絕信的(照時間排):
1. UT Dallas (2/9) 2. Arizona (2/16) 3. Texas A&M (2/20) 4. Stanford (2/22)
5. Missouri (2/28) 6. USC (3/3) 7. Houston (3/5) 8. UT Austin, UC Irvine
(3/6) 10. Georgia (3/23) 11. Central Florida (3/27) 12. South Florida (3/28)
13. Georgia Tech (3/30) 14. Oregon (4/4) 15. Ohio State (4/13) 16. Florida
State (4/19) 17. ASU (5/11)
到5/11沒理我的:
Florida International
錄取:
UT Arlington $18,900/yr * 4 yrs, TA
簡單背景介紹:
Education/GPA
臺大財金學士 3.55/4
San Francisco State (SFSU) Exchange Program 3.4/4
ASU Master of Accountancy 3.63/4
Publication
無
Test Scores
TOEFL 105 (R30 L27 S23 W25)
GMAT 750 (Q51 V40 AWA5.5 IR8)
CPA Exam Passed FAR87 BEC77 REG78 AUD89
Work Experiences
Fulbright Taiwan 實習
臺大國際事務處 實習
中華民國陸軍 下士預財士
Baldwin & Baldwin PLLC Staff Accountant
1-800Accountant Tax Analyst --> Support Accountant
臺大會計系 研究助理
推薦信
University of Toronto 會計系副教授
ASU 會計系副教授
ASU 會計系助理教授*2
臺大會計系 正教授
臺大會計系 副教授
前言
我大學就想過讀博士,但僅止於想過而已。我當時對博士的認識是教授在大學教書。我曾
經在畢業前跟兩位臺大教授談過我想申請博士,但兩位教授都表示希望我先讀碩士再做決
定。我大學成績不怎麼樣(63/125,剛好中位數XD),又考量到國內碩士要寫論文(現在看
來很諷刺),所以決定去美國讀碩士。美國碩士是就業取向,所以我碩士畢業還是不知道
博士在幹嘛。我跟其他同班同學一樣找工作,最後順利找到。可惜的是,我隔年的工作簽
證抽籤抽不到,沒有辦法待在美國繼續工作。我開始思考未來的方向。
我在亞利桑那的朋友比較多是博士(雖然不是商學專業);他們都向我建議繼續攻讀博士。
我也跟ASU的大陸老師(就是幫我推薦的副教授)討論過讀博士的可能性。老師說,他認為
最重要的條件是GMAT;他認為申請會計博士「最低730,最好750」。老師也說,如果博士
畢業,因為是在學術界工作,工作簽證不用抽籤,比較有機會留在美國工作(老師自己就
是這樣取得工作簽證)。老師另外補充,在美國會計助理教授薪水就有USD150K/年以上,
如果進研究型大學拚研究,起薪USD200K/年都沒問題。但是我申請碩士時GMAT只有700;
所以我很懷疑自己是否能達到730。我離開美國前,還沒有決定是否要在臺灣工作或是準
備申請博士。
我猶豫是否要申請博士的主要原因是,我不知道博士在做什麼,更不用說有沒有興趣。我
承認我申請博士的主要動機只是不想在臺灣工作(在美國工作爽過就回不來了QQ)。可是我
年紀漸增,看著同期同學在業界小有成就,覺得自己連起步都沒有,感覺很焦慮。我不確
定是否要往學術方面努力。
回臺灣後,我決定兩邊都試試看。我向人力銀行投四大履歷,也剛好看到臺大會計系副教
授招聘研究助理,所以兩邊都申請。後來兩邊都錄取,我就決定給自己一年的時間申請博
士;如果申請失敗,再到業界工作。
研究助理
申請研究助理也是美國博士朋友的建議。朋友說可以在學校當研究助理,吸收研究經驗,
就近向老師學習,知道教授大概在做什麼。最重要的是,在學校工作才有多餘的時間準備
申請博士,例如考TOEFL/GMAT、寫SOP、面試等等。
老師招聘了兩個助理,所以我有一個同事。我的同事跟我一樣在美國取得碩士,申請博士
失敗後回臺灣工作幾年,現在決定重新申請博士。所以我當時就像他當年的情況,要決定
申請博士還是工作。同事說,我聽說的臺灣四大工作環境很差的例子「都是真的」,而且
「情況比你想像的還嚴重」。所以同事建議我,如果確定申請博士是自己想要的,失敗一
年就繼續申請不要放棄,否則像他一樣工作幾年還是回來申請博士,浪費不少時間。經過
同事的鼓勵,我決定全力往申請博士的方向努力。
我沒有提我研究助理的工作內容,因為我工作只是找資料而已,老實說完全沒有任何用處
(各方面都是)。如果真的講用處,大概是資料是英文,訓練英文閱讀能力。這點我在面試
就吃了一點虧。面試細節我等等會提。
總結我研究助理的工作。工作本身不是重點,重點是多餘的時間準備考試、SOP、面試,
還有讀論文。
會計博士班申請狀況
我就我所知,簡單介紹一下會計博士的申請狀況。會計博士比起大部分自然科學的博士(
尤其是電機資工材料等領域)錄取難度更高,主要是因為會計博士錄取人數少很多。我電
機博士的朋友說,他們領域的教授只要經費充足,想招幾個博士生都可以;所以一個教授
同時養20+博士生是可能的,更不要提整個電機系甚至工學院養幾個博士生。會計博士班
的經費通常是系上撥款,所以一個學校一年錄取1-2人左右。而且有些學校只做研究不開博
士班(例如在波士頓的Northeastern University),所以整體錄取人數更少。在美國,會
開會計博士班的學校,上的了台面的(自己說XD)可能不到一百所,而且後面的學校經費愈
少,愈有可能招不足3人甚至兩年招生一次(例如Bentley University Fall 2018不收學生
)。所以每年會計博士就是全世界在爭約200人的名額,愈頂級的學校競爭更激烈。
不過講完壞處,接著講好處。我的老師說,會計博士最難的就是錄取,其他都容易很多。
錄取後通常能順利畢業,而且就業需求還不錯。會計因為是基本商業學科,所以美國的教
學型大學甚至社區大學都需要會計教授,找工作對會計博士生不困難。當教學型的教授年
薪就有美金15萬(註:ktom大大說沒那麼多;L大說8-13萬。數字僅供參考);如果願意到
研究型大學拚研究,年薪20萬都是可能的(L大說18萬以上)。年薪15萬在美國也算是高薪
了(跟我一個朋友在大城市投行當VP的年薪差不多)。會計博士通常有學費全免和生活津貼
,所以我不用像交換學生和碩士一樣跟家裡要錢。我認真覺得讀會計的學生可以考慮一下
;比起在事務所要死要活的工作,在學術界也是不錯的選擇。
大概解釋一下我為何不申請財金博士。一來是我自己興趣在會計(所以研究所就轉會計了)
,二來是財金博士申請比會計激烈更多。我聽說好的會計博士是100+搶1-2,但財金博士
是200+甚至300+個申請者搶。因此財金博士申請者條件要更好,甚至必備寫程式的能力
和研究經驗。我不會寫程式(或是只會一點點),也沒有研究經驗(找資料不算),就不用想
了。
順便比較一下會計博士和財金/經濟博士的就業情況。會計就業的情況,如果有缺點的話
,就是比較難進業界(至少剛畢業是這樣)。財金/經濟博士到業界的機會就多很多;例如
我剛才提到的投行VP朋友就是美國經濟博士。不過講是這樣講,進業界就會遇到我碩士畢
業後工作的問題:是否抽到工作簽證。我VP朋友就是抽到簽證才有辦法在美國工作;如果
沒抽到,我就不會在美國認識他了。
總之,讀會計博士的好處是就業不錯。目前學術界是當到副教授就有終身職(tenure),所
以如果進研究型大學,只要拚到副教授,就有終身工作保障。退一萬步來說,如果研究真
的做不下去,就去教學型大學或是社區大學教書到退休。不過講是這樣講,SOP不要寫說
畢業後的目標是去教書,不然沒錄取我不負責喔XD
會計博士班內容
會計博士班的目的在於培養會計研究人員。通常的課程設計是,前兩年修課,課程是數量
經濟(研究工具),還有根據師資和研究興趣的論文討論課(seminars);通常在第一第二年
底要寫研究計畫,往畢業論文努力。第二年底會有資格考,考過後就是博士候選人。通常
三四年是專心做研究,不會修課或修比較少課。第五年是找教職,並且完成畢業論文。大
部分的會計博士生在五年之內畢業。優秀的會計研究人員就是常在頂級會計期刊發表文章
。畢業論文就是生涯第一篇論文;以後的學術生涯就是一直寫論文。
GMAT
我的GMAT準備心得已經在GMAT版,作者ayakosan,標題是「三戰750」。網址如下:
https://www.ptt.cc/bbs/GMAT/M.1495448986.A.D7F.html
後來我發現,750其實只是錄取者的「平均」而已,所以很嚴格來說750並沒有加分。我如
何準備GMAT的內容就不重複。我想強調的是,準備方法各異,重點是結果。申請會計博士
,如果GMAT沒有730以上是很扣分的。我自己是補習達到的;不過身為臺大財金系畢業生
,我認識+聽過三位以上自學GMAT分數超過750。總之,不論什麼方法,分數一定要到。
GMAT比起其他申請條件,已經是相對容易努力成功的項目。反過來說,如果GMAT無法達到
730,除非有特殊成就,否則我不會建議申請會計博士。
TOEFL
我申請碩士的托福成績是101(R26 L27 S23 W25),因為過期還要再考。後來的成績是105
,就用這個成績申請。我101的心得在此(作者ayakosan):
https://www.ptt.cc/bbs/TOEFL_iBT/M.1350898310.A.5D6.html
105因為是自己準備就沒有寫心得了。如何準備托福一樣理由不重複。不過我會建議,若
申請會計博士,托福盡量超過110,口說盡量超過26。理由我等一下再說。我認為我這次
沒辦法得到更多面試甚至錄取,有一部份是因為托福成績。5年前的K大錄取UIUC和USC,
托福就有114(S27)。我會建議後進者目標設定高一點,否則機會少很多。
會計研究
我就我所知描述會計研究;如有錯誤請指正。我用以下的表作例子:
http://www.byuaccounting.net/rankings/phdrank/phdrankings.php
這是BYU(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會計博士班排名,不過我這裡著重的是會計研究
的分類。橫軸是研究領域,比較容易理解。AIS, Audit, Financial, Managerial, Tax分
別是會計資訊系統、審計、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稅。縱軸Analytical, Archival,
Experimental是研究方法,分別是分析(理論)、資料庫(實證)、實驗。我讀過的論文領域
有審計、財務會計、稅,研究方法有資料庫和實驗。我沒讀過的領域請專業的大大補充。
財務會計是會計研究的大宗,只要是財報上的數據甚至上報給SEC的文件都算。審計和稅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剛才提到的數據,只要有關審計和稅就會被歸類到這兩個項目。資料
庫研究就是用學術上的資料庫做研究。實驗的話是做問卷給商業專業人士回答,再分析結
果。所以,會計最大的研究領域/方法就是財務會計的資料庫研究。通常一個學校會計研
究強,財務會計資料庫研究就不會太差,反之亦然。插播一下研究興趣:如果不確定研究
興趣,寫財務會計最好,因為比較不會踩雷。踩雷的例子我等下再提。
關於會計研究,可以參考維基百科連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ccounting_research
近幾十年來,會計研究逐漸變得非常倚賴數量方法,所以與會計實務愈來愈遠。雖然一直
有批評會計實務與理論落差愈來愈大,但這就是現況。如果考慮申請會計博士,這個落差
是一定要理解的。理解的方式就是閱讀論文。
我舉一個例子。我跟老師說,既然我以前工作是審計和稅,我想設定研究領域審計或稅。
老師建議我先讀audit quality的review paper。review paper就是期刊約十年一次總結
某些領域的研究成果;所以老師建議我讀review paper,大概知道目前研究到哪裡。我讀
的論文是A review of archival auditing research,2014年在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的文章,作者是USC的大頭Mark DeFond和UT Dallas的Jieying Zhang。我
第一次讀這篇文章,覺得學術界真是太扯了,哪有這樣衡量審計品質的啊!文章裡面提到
的衡量標準有restatements, going-concern opinions, accrual quality, market
reaction, 是否是四大查核等等。雖然文章有提到各種衡量的利弊,但我還是覺得很扯。
例如going-concern,如果沒有繼續經營疑慮,就沒辦法用這個資料。另一個例子是,目
前學術界大致上是直接認定四大比非四大審計品質好。我之前工作的事務所就是小型事務
所;我怎麼可能接受這種武斷的說法。我跟老師抗議,不看工作底稿,只看這些數據,根
本抓不到癢處啊!用這些標準去問業界,誰會接受這種衡量方式?老師說,既然是資料庫
研究,資料就受限於公開資訊;工作底稿不是公開資訊,所以無法考慮。老師補充,如果
有更好的衡量方式,當然有可能取代原本的方式,不過目前學術界就是用這些方式衡量審
計品質。
總之,如果沒接觸過會計研究,會計研究絕對超出我們的想像。如果想申請會計博士,一
定要透過讀論文,了解會計研究在做什麼。不然只憑想像寫SOP,絕對是捐報名費給學校
,學校感謝你但不會給錄取。
選校
每個人的選校策略不一樣。我的策略是排除會長期下雪的學校,所以我大部分申請的學校
都在美國南方或沿海。唯二的兩個例外是Ohio State和Missouri;申請這兩個學校的原因
是,Ohio State是多倫多大學推薦人的博士母校,Missouri是剛才提到大陸老師的博士母
校。我覺得請老師們推薦卻不申請老師的母校很怪,所以就申請了。
第二個策略是研究領域。我設定的研究領域是審計和稅,所以我排除這兩個領域都不強的
學校(例如Washington和Harvard)。我用的依據就是剛才BYU的連結,再貼一次:
http://www.byuaccounting.net/rankings/phdrank/phdrankings.php
不過使用這個連結要小心。這個排名是依據出產的博士生研究成果排名,所以有時候學生
研究成果不見得是學校教授的專長(比較常發生的原因是教授被挖角)。另一個原因是這個
網站的分類方式。BYU的研究領域分類方式似乎是有用到審計/稅的數據就把該論文分到審
計/稅的項目,但有時候該論文只是用審計/稅的數據當作是自變數之一,其實整個研究是
財務會計領域。還有一個原因是,這個排名是直接數論文數量,所以很有可能某個學校審
計/稅排名很高只是因為總和的論文量相對較多,但學校的教授主要是做財務會計,審計/
稅只是偶爾做。總和來說,專門做審計或稅的會計教授非常稀少,所以我即使用BYU做學
校篩選,還是踩到一些雷。所以最好的策略還是點進學校官網看教授的論文題目,才能更
準確判斷該教授的研究興趣,甚至是整個學校的強項。也因此我建議研究興趣寫財務會計
最好(除非有特別理由寫其他領域),因為財務會計領域的教授比較多。
第三個策略是把申請學校排名拉大。從現在看來,還好我當時採取這個策略,拿一些學校
保底(從UT Arlington在我申請學校的相對排名看來,就是我拿來保底的),才不會全軍覆
沒。如果知道自己的實力到哪,的確可以申請自己實力相近的學校。如果沒把握,就像我
一樣好壞學校都申請,才不會全掛明年再來。
最後的建議是,每個學校都有錄取的偏好,所以如果知道那個偏好,就盡量趨吉避凶。如
果偏好有寫出來,一定要信。例如Georgia在Q&A有特別寫對英文口說S26+的偏好,等到我
發現的時候已經太晚了(所以Q&A也要看啊)。我聽過的有Ohio State很照顧博士生,
Stanford就是放牛吃草。Arizona傾向收工作經驗幾年的人(ASU幫我推薦的助理教授其中
一個就是)。聽過最恐怖的是Rochester,不但放牛吃草,而且每年招兩個學生,博二必砍
其中一位(存活的那位超容易找好教職,但另一位就QQ)。還有聽說前面的學校偏好收經濟
/統計背景,或許可以解釋我完全拿不到前面學校的面試。不過講是這樣講,很多偏好是
不會寫出來的,而且admissions committee成員改變,錄取偏好也會改變。總之,如果不
知道的話,只好申請多一點學校分攤風險了。
我申請19所學校,是因為原本就設定20附近。另一個臺大會計的副教授曾建議我申請30間
,但我沒有跟進。我沒跟進的理由是沒錢。平均來說報名費一間快100鎂,加上托福(20鎂
/間)、GMAT(28鎂/間,聽說又漲價了?)和學校成績單(ASU 15鎂/間,SFSU 8鎂/間),我
申請19所學校總和花費約3000鎂(應該是超過),用之前在美國工作賺的錢付。如果我申請
30間,合理推算我總和花費會超越4000鎂。所以申請會計博士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既然
申請就一定要錄取。
最後提一下獎學金。雖然大部分學校會提供學費全免和生活津貼(合稱獎學金),還是有少
數學校不提供獎學金,例如Rutgers(y大竟然有獎!?)。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沒有獎學金
,不只是沒有生活津貼,還要付學費;舉例來說,如果生活津貼是20K鎂,學費是30K鎂(
時間都是一年),有沒有獎學金的差距就是50K鎂。這也是我不申請公費的原因。我一個朋
友申請公費到美國讀博士,跟我說公費是一年139W臺幣;我就直接回,這樣一定要倒貼啊
!學費加生活費怎麼可能一年139W臺幣解決?朋友也說他還是要自己貼錢。雖然自費可以
提高錄取機率,但是博士讀五年,除非家裡很有錢否則不要考慮。關於公費留考,如果想
申請,還是要有貼錢的覺悟。講這麼多,還是拿到獎學金比較實際。
再補充一件事情。對於學校的會計系來說,負擔博士生的經費也是生活津貼加學費,所以
對於州立學校來說,錄取當地居民資格的人(公民或永久居民)負擔比較少。加上考慮語言
能力,若條件一樣,學校會傾向招收美國人。有些學校的會計系會附上PhD Student
Profile讓我們參考學生的背景。我們應該參考國際學生的條件,因為美國人可以用比較
低的條件獲得錄取;如果條件只是跟美國人一樣,錄取的機會不大。
推薦信
推薦信很重要!引用多倫多大學副教授說的:如果學校不認得推薦人,這封推薦信就沒有
用。或許有點極端,但寧願相信推薦信的重要性。博士推薦信跟碩士不一樣的是,推薦人
必須是在學術界有名才有用。換句話說,找四大的所長推薦不一定有用(如果所長有博士
學位並且積極做學術就另當別論)。所以,推薦人最基本的,必須是正在做研究的教授,
頂級期刊曝光率愈高愈好。再來就是推薦人對申請者學術潛力的評價。最直接的當然是修
課成績,如果是修論文討論課或是數量課更好。因為是申請美國博士,美國學校的教授比
臺灣教授好。
我的推薦人中,學術界最有名的就是多倫多大學副教授;問題在於我只有旁聽一學分的論
文討論課,沒有成績,認識也不久,所以推薦力道不強。我曾經把我ASU可推薦的老師名
單給他,他只認得專門做稅的Jenny Brown,言下之意是Brown教授的推薦信最強。不過我
請寄信請她推薦,她回覆我成績太差(她的課我拿B+而已)所以拒絕推薦QQ。聽說大部分推
薦信都是線上,而且會問推薦人該申請者班排前幾%;有一說是沒有填top 1%就會GG。如
果這樣,Brown教授不幫我推薦也是為我好,不然填below average我也是直接出局。幸運
的是,我在ASU剛好有兩堂課拿A+(其中一個就是大陸老師),所以就請兩位老師推薦,老
師也都答應。因為一位ASU美國人助理教授母校就是Arizona(就是上面提到有多年工作經
驗的老師),所以雖然我只拿A-,還是請他推薦。不過可能也因為如此,我沒收到Arizona
的好消息。臺大的正教授幫我填剩下推薦信的空缺,副教授是因為ASU要求其中一封推薦
信是現任雇主,所以請我工作的老師推薦。
我的推薦信不算太強,主要是因為我太晚決定申請博士。如果申請碩士時就決定往學術邁
進,我或許會去Ohio State讀碩士,因為那裡的教授學術更強。如果我在ASU時下決心讀
博士,我可能會在重點教授的課多下工夫拿高分(例如Brown)。儘管如此,我也覺得我很
幸運。我至少還有兩堂課A+,所以確保兩個推薦人沒問題。而且ASU雖然沒有會計學術大
頭,但至少教授們都在學術前緣。
很多事情都是愈早準備愈好。等下我還會再提這個QQ。
論文討論課
我上面提到的多倫多大學副教授,就是趁他回臺大開博士班的論文討論課認識的。這個討
論課只有六堂課,一堂課三小時,前五堂課都是討論三篇論文,最後一堂課跟老師報告研
究計畫。這堂課是我讀論文的啟蒙課。每個小時的流程是,博士生輪流總結論文內容,剩
下的時間批評論文的缺點。雖然我當時讀論文經驗很少,我還是盡量表達我的意見。可能
因為語言因素(英文授課),大部分博士生不習慣英文表達,所以我是除了老師以外發言最
多的。在最後一堂課,老師留時間給我和同事請教申請博士的問題。老師稱讚我的經濟直
覺(因為我在一次討論抓到他想講的點),但也建議我加強英語口說(從美國回臺灣的每天
英語口說都在退步......)。除了推薦信的建議,老師也表示盡量錄取名校,接受嚴格訓
練;這部分從結果來看我沒有做很好......只好以後再努力了。
多倫多大學副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財務會計,而且專攻銀行業。我當時已經設定研究興
趣是審計和稅,就沒有想到改研究興趣到財務會計,有點可惜。我自己就是財金學士,再
配合老師的討論課,要寫出財務會計研究興趣的SOP也不難。我應該更靈活一點。
像這樣的論文討論課在美國學校當然也有。如果我更早下決心申請博士,我就會在碩士期
間參加論文討論課,為申請博士做準備。很多事情都是愈早準備愈好啊.......
讀論文
除了討論課的論文,我最早讀的論文就是審計和稅的review papers。讀兩篇論文,讓我
大概知道審計品質和稅的學術研究到哪裡。我遞出申請到面試中間兩個月的空檔,我也選
讀幾篇審計和稅的論文。大陸老師在Missouri讀博士的恩師就是資料庫審計領域排名第一
的Jere Francis。我遞出申請後,老師就說他幫我搞定Missouri的面試,所以我就很高興
地選幾篇Francis的論文來讀,當作準備面試的素材(最後根本沒有面試,詳細後述)。我
當時也很樂觀地以為ASU會給我這個校友面試機會,所以我選幾篇Brown的論文來讀,充實
稅的知識。準備面試前期,我都會讀幾篇面是學校教授的論文。雖然對面試本身用處不大
,把上面的論文加起來,我也讀了30+篇論文。讀論文讓我對博士甚至教授在做什麼更多
了解,多少反應到面試表現。如果沒有研究經驗(除非讀臺灣碩士不然大部分的人都沒有)
,申請前一定要讀論文,才不會對博士做的事不了解。
順便附上會計論文的等級,排愈前面愈好(根據100年度會計領域國際期刊分級排序專案計
畫):
A+等級期刊:The Accounting Review,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A級期刊: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Fin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Accounting Horizons,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National Tax Journal
後面還有很多,但因為等級不高或是實務/教育導向就不列了。認得期刊等級很重要,因
為有些教授只會洗低級或是實務/教育期刊。我這方面也犯錯,等等再提。
碩士
剛好想到這點,就寫一下好了。我現在覺得,如果在讀大學就決定申請會計博士,如不考
慮都考GMAT和GRE的話,碩士這樣讀最好:
臺大會計碩士(用英文寫論文)→美國經濟/統計碩士(同時選修會計論文討論課)→美國博
士
只要在臺大讀會計碩士,學士不是會計應該還好。不推薦美國會計碩士原因如上述,就業
取向的學位對於申請博士沒有幫助(最多就拿到TOEFL waiver吧,但不是每個學校都能免
除托福)。因為會計研究很吃數量經濟,有經濟/統計背景大加分。例如c大拿到ASU面試我
沒拿到(如不考慮年份不同的因素),y大有Georgia Tech面試而我沒有(這個就同年了),
或許碩士是差異所在。因為太晚決定(again)所以沒想到這個......。
當然我上述的建議不見得都能達到。例如這個模式雖然最穩,但也最耗時,兩個碩士讀四
年。而且通常經濟/統計碩士是考GRE,會計博士通常是GMAT,所以兩個考試都要準備。碩
士兩年就是學費付兩年,所以花費會是一年會計碩士的二倍。最後是,經濟和會計差很多
;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讀經濟碩士。總之建議是這樣,但也要衡量是否有能力完成。如果
想要有相同的競爭力,卻不想花那麼多時間讀碩士,就要在其他方面特別強。等等就有一
個例子。
補充一下,有些學校的偏數量的經濟碩士有STEM,所以如果申請這種碩士,讀到一半發現
對學術沒有興趣,留在美國工作也相對方便。不過前提還是要畢業啦。
Info Pack
Info Pack就是給推薦人的資料。我在讀碩士時,我只是寄信給推薦人,附上履歷和成績
單而已。我原本也想照做,但我工作的老師給我之前她推薦學生給她的Info Pack,我看
到驚為天人。我嚇到是因為這個申請者太強啦!他大學成績超級好,沒有任何碩士,靠著
頂級投行工作經驗,GMAT 760+,TOEFL 115+,只申請五個學校就錄取,現在在東岸某知
名大學讀會計博士。當然,在我看到Info Pack的那刻,我就注定上述各種條件都輸了,
但我還能努力。我就參考他的Info Pack格式,也做了自己的。我非常感謝他的啟發;雖
然Info Pack不是繳交的材料,但從結果來看,我無法多容許任何失誤。
SOP
SOP是少數我可以努力的項目了。建議我申請30+學校的老師建議,SOP要寫得有故事性,
吸引讀者注意。我已經聽過很多教授說,投稿期刊其實是sell a story,重點是要有趣,
讓讀者買單。SOP也是一樣道理。所以我自己的寫法是引用我閱讀的論文,描述自己被論
文啟發,結合我的工作經驗,讓我決心往學術之路邁進。我也在SOP指名要跟哪位教授學
習,雖然進去後不一定照做。我覺得我SOP唯一的錯誤就是上述提到的教授研究領域。我
因為設定研究興趣是審計和稅,所以SOP也是這樣寫。但後來發現,很多教授只是順便做
審計/稅,主要領域是財務會計,所以在SOP寫要跟這些教授學習審計/稅就很瞎。如果再
來一次,SOP還要精進。
面試
我收到四個學校的面試,所以依據第一次面試的時間順序寫心得。
South Florida (12/21, 3/3)
South Florida (以下簡稱USF)第一個給我面試,面試官是Patrick Wheeler副教授,面試
時間是2230,就是佛州的0930,Skype面試。嚴格來說這不是個面試,比較像是學位介紹
。Wheeler教授說admissions committee四個教授一人跟五個申請者介紹學位,所以第一
階段就是20人進面試。他接著說,因為還是很初步的面試,他還沒有看我的資料(我:
What???)。接下來都是學位介紹,例如獎學金是保證四年,每年22.5K。USF有十個會計教
授,所以他們希望擁有10個博士生,剛好可以一對一指導。他們也會鼓勵學生跟老師聯名
投稿期刊。教授說他們近年來博士生找工作結果不錯(見仁見智),起薪140K-220K。USF傳
統是強項是AIS研究領域,研究方法則是behavioral(experimental),所以我發現我踩雷
了XD。不過教授說他們會慢慢招聘archival的教授加入。第一個學習USF希望博士生專心
學習,所以不會安排TA或RA;第二學期就會排每週20小時的TA,之後看需要做TA或RA。
USF的論文討論課是一位教授三位學生,學期結束前要發表研究計畫。教授提到,一月
admissions committee成員會討論第二輪面試要找誰。USF托福規定口說一定要22以上;
如果要免除英文課,口說要26。原本教授講得很開心(整個面試40分鐘),但因為水電工拔
掉網路而中斷。很奇怪的經歷XD。
第二次面試是3/3。我中間問過兩次Wheeler教授,但教授都不理我。二月底有一天,教授
突然問我要不要面試,我很高興地答應了。第二次面試時間是0100,佛州的中午,也是
Skype面試。面試官是admissions committee的其他成員Tom Smith, Dahlia
Robinson,James Whitworth。Wheeler教授因為身體不舒服無法出席。很明顯畫面是在一
個小會議室,三位教授都在會議桌旁邊。Smith教授主持面試。前幾題是:
Why PhD? Why USF?
Smith教授稍微解釋博士班的運作方式(之前Wheeler已經提過了)。因為已經準備好,我回
答得還不錯。尤其是Why USF,我除了說一些官話(例如師資、研究領域相符),我還說我
是棒球迷,很期待到USF所在地Tampa看光芒還有春訓;三位教授聽我這樣說都笑了。
接下來的問題比較深入:
What do you know about archival and behavioral research and which one do you
prefer?
因為之前已經猜到面試官,所以我有讀面試官論文,剛好讀到一篇做behavioral。所以我
簡單說明我了解的兩個研究方法:archival主要跑資料庫,behavioral主要是做問卷。
archival只要有資料庫就能做,而且投稿被要求做額外分析可以直接做,不過缺點就是大
家都能做,競爭激烈。behavioral比較少人做,不過比較常遇到的困難是如何聚集一堆人
,而且一堆人不是路人而是專業人士,安排問卷甚至面談。而且做behavioral的風險是,
如果期刊編輯要求多加問卷問題,這篇大概就掰了,因為沒辦法在把之前同一群人聚起來
。我說我沒有特別的偏好,看條件允許我做什麼都可以。我覺得這題我回答得不錯,充分
表現我對兩個研究方法的理解。
最後一個問題是:
Teaching is also important. What kind of course do I want to teach?
我的回答是,我當教授的原因就是啟發下一代。我對上什麼課沒有偏好;不論上什麼課,
我都會盡全力,用最新的知識教育我的學生。後來想想,我覺得比較好的說法是教基礎的
課,讓學生對會計感興趣,成為會計的專業人才。
面試只花20分鐘。教授最後說,我會在一週之內收到答覆,因為兩週後是春假。不過講是
這樣講,我三月底才收到拒絕通知(3/23收到Wheeler教授通知,3/28收到學校通知)。現
在看來,我沒有在一月底二月初收到面試就已經不太妙,尤其中途詢問二次都沒收到答覆
,三月初才面試就是被當成back-up plan。雖然有面試就全力以赴,但對於結果還是要有
合理預期,結果出來才不會太失望。
Houston (1/31, 2/8)
首先我要感謝在德州讀博士的朋友給我的建議,很不好意思辜負期待。我錄取學校也在德
州,所以到美國後一定要當面表達感謝。
第一個面試是0600,Skype面試,時間15分鐘。跟我聯絡面試的是Michael Neel,面試除了
他還有Amy Sun, Haijin Lin兩位教授。總之是一個美國人兩個大陸人的組合。因為在這
之前只遇到USF的第一次面試,所以我預期只有一位面試官Neel教授;等到畫面出現三塊
,我有點慌了。
首先Neel發問:
What do you do as an RA at NTU?
What are the data you use? From database?
What is the seminar you attended?
這三題我回答得超爛。第一題我講了一些,但我最後說I just collect data。後來我跟
同事討論,同事說美國對RA的期待是自己到資料庫抓資料,所以像我這種老師抓好給我用
的不算。這也是為什麼我被問第二個問題,因為教授想要知道我用什麼資料庫。第三個問
題我回答每週四臺大會計系邀請其他學校教授到臺大發表論文,我都有去聽……可是那是
workshop不是seminar啊!我把兩個搞混了……
接下來是孫教授發問:
Is RA full-time?
Did you decide to apply last year? Why did you quit your job to apply for PhD
programs?
Did you take any PhD course at NTU?
Details about working as accountant/auditor
我回問第一題What do you mean by full-time,教授回答唯一的工作,所以我說是。我
猜教授是大陸人,知道這裡很多教授給RA工作時數非常少,方便RA準備申請博士。我的確
是這樣的情況,不過既然定義是唯一的工作,我的回答也不算說謊。第二題是因為她聽到
我回答Neel教授的問題時提到我去年才申請RA,才問為何去年才申請,並且追問為何辭職
申請博士;我講了一些,最後說我沒抽到工作簽證。第三題我回答我旁聽多倫多大學副教
授的論文討論課,剛好把之前沒提到的講回來。最後一題還算正常,我只是照實回答。
最後是林教授發問,可能因為沒時間,只問了一題: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iggest challenge if you are admitted?
我回答最難的地方是找到研究主題,難的地方有二個。一個是研究主題要新,從來沒有前
人研究過的才算,所以需要文獻回顧;另一個是主題要有趣,讓期刊編輯有興趣,才會刊
登我們的論文。主題確定,取得資料後,剩下就是做該做的事。我自認這題回答得最好。
後來知道我進第二輪面試,可能就是這題救了我吧XD。
回顧整個面試,犯錯太多了。我顯然對於RA相關的問題沒有準備。我德州博士朋友建議我
跟老師請教,準備幾個研究計畫的細節(包括使用哪個資料庫)回答RA的問題。老師後來也
給我一張清單,告訴我之前找的資料後來用在哪個研究計畫,還有研究計畫的後續。第二
個大錯就是,怎麼可以回答因為工作簽證抽不到才申請博士?這樣不就代表若抽到就不會
申請(我承認這是事實但當然不能這樣回答……)?朋友笑我,大概是三位教授看我太老實
才讓我進第二輪。這題應該強調,抽不到的經驗讓我思考人生的方向,決定走自己的路。
有一題是問我在事務所工作的經驗,我除了回答工作內容,也應該強調工作給我啟發,給
我申請博士的靈感。總之,面試還要再加強。
我經濟博士投行VP朋友也幫我很多。每一個工作經驗都要準備一分鐘的講稿,而且盡量帶
入自己的優勢,不要只回答問題本身。朋友說,所有的問題最後都回到Why PhD,甚至
Why I will be a successful PhD student and future researcher。很感謝朋友的幫忙
。
原本以為第一次面試毀了,沒想到幾天後收到PhD Program Coordinator Volkan Muslu教
授邀請第二次面試,而且告訴我面試官有七位:Gerald Lobo, Volkan Muslu, Yuping
Zhao, Chad Larson, Emre Kilic, Novia Chen, Steve Crawford七位教授,他們會在大
會議室開Skype面試。Lobo教授是Houston會計系最大咖,感覺到Houston對於招聘博士生
的重視。最後面試時Novia Chen, Steve Crawford沒到,面試時間20分鐘,時間是2/8的
0530(德州時間的1530)。
首先Muslu教授簡單介紹學位,問兩個問題:
What is your research experience as an RA?
What is your research interest?
第一題經過上次面試補救,我拿兩個研究計畫舉例。第二題我說我有興趣的領域是審計和
稅,也開放其他領域。我強調開放其他領域是因為,我遞出申請後才發現,嚴格來說
Houston沒有教授是專門做審計和稅(其實很多學校也是)。雖然Houston近幾年有審計的論
文,但都是教授順便做,主力還是在財務會計。我的SOP寫我想跟Janet Meade教授學習稅
法,但後來發現Meade教授主要發表的期刊Journal of Accountancy是實務期刊而非學術
。如果功課做夠多,不應該發生類似的錯誤。不過講是這樣,我工作的老師說,或許因為
如此,大部分申請Houston的人都寫興趣是財務會計,寫其他方面可能有突出的效果。關
於哪個說法比較貼近事實,有請懂的大大補充。
後來是趙教授提問,要求我在面試後針對研究興趣繳交一段文字。我在當天早上寫完就寄
出了。
教授們最後問我有什麼問題。我的問題如下:
How does the faculty team help PhD students in addition to curriculum?
When do I have to decide research interest?
What is your prediction about accounting research in five years?
第一題教授們回答,指導老師會輪替,所以可以跟不同老師學習。TA/RA也是學習的一部
份。第二題是第一第二年末都要繳交研究計畫;當然兩年的內容不一定要一樣,只是教授
們希望博士生在五年內往完成博士論文努力。第三題Lobo教授直接回答No one can
predict the future XD,不過也補充會計學界近來會跟其他領域合作,例如社會學(?)
。我問寫程式是不是會計研究趨勢,其中一位教授說Programming is the basic。所以我
現在有空會自學程式。
我覺得我的提問沒有很好。如果有大大補充,非常感謝
最後Lobo教授問我有沒有錄取。我照實回答只收到三個面試通知,沒有錄取。Lobo說三月
會到臺大發表論文。我也在3/8見到教授。很奇特的經歷。
我在寄thank you letter的時候,發現我只認得有講話的Lobo, Muslu, 趙教授,剩下的
兩個白人男教授不確定是Chad Larson, Emre Kilic, Steve Crawford的哪二個。我寄信
問Muslu教授是不是Larson和Crawford,教授回Larson猜對但Crawford應該是Kilic。我覺
得白人都長得差不多啊XD。德州博士朋友問我,電腦螢幕那麼大,為何認不出來;我回答
我用手機,因為電腦的鏡頭壞掉了。朋友建議我根系辦借筆電,避免這類的技術性失誤。
3/8雖然見到Lobo,但在幾天前3/5我收到Muslu教授說不會錄取我。我3/8當天亂入教授和
博士生的面談,因為話題常常乾掉,我就問我面試的情況。Lobo說,最後進第二輪的有7
個,錄取2個。7取2機會其實不小,沒有掌握有點可惜。教授也說我的提問不好,因為每
個學校都能問。我請教授舉例,教授只說要多研究學校。我提到教授面試說寫程式是必備
技能,教授說不是他講的(我聽錯了?);教授說那只是個研究工具,不一定要會寫程式。
不過我自己覺得Lobo教授已經是德高望重的大頭,他只負責發表論文,不會親自動手做(
他workshop發表論文自己講的),所以程式能力只要有共同作者會就好。因此我還是決定
自學程式。我提到我讀過Lobo在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的論文The Effect
of Joint Auditor Pair Composition on Audit Quality: Evidence from Impairment
Test,教授也說很喜歡這篇,很高興跟我們分享這篇論文的事情。我問教授,準備面試是
否須要讀那所學校教授的論文;教授說不需要,因為沒時機提到,而且提到也很奇怪。我
的面試時間都不長,的確沒有機會提到讀論文。所以,時間花在準備面試的問題比較好。
Houston的獎學金超過三萬,沒有錄取有點可惜。過去就過去了,只能繼續向前看。
Florida International (2/14)
我跟這個學校的經驗非常不好。跟我聯絡的是Abhijit Barua教授。教授在1/27問我要不
要面試,我回覆好。教授回覆我很快就會收到通知預約面試,但後來就沒理我了。我2/1
和2/8再寄信詢問,也沒有回音。因為當時已經接近除夕(2/15),我回到彰化準備過年。
沒想到我2/13的2349收到信,問我不到24小時2/14的2300(佛州1000)可否面試。我為了慎
重,回到臺北面試。教授沒有設定面試方式,所以我電話和Skype資訊都附在信件裡。面
試當天2300我等了20分鐘,沒人聯絡我。我寄信去問也沒回覆。正當我要休息,教授竟然
打國際電話給我。國際電話收訊不好,加上教授印度腔超級重,我根本聽不清楚教授在講
什麼。講了一分鐘多電話就斷了。因為是國際電話,我沒有辦法回撥。我寄信要求再約
Skype面試,教授回覆好,但在那之後就沒有聯絡了。
現在看來,這種回覆不積極的情況(USF也是)就是學校沒有很積極招聘。即使有面試,應
該也只是當學校的back-up plan。總之,面試只能全力以赴,其他就隨緣了。
UT Arlington (3/3)
跟我聯絡的是Terrance Skantz教授,在Skype加我的是Ram Venkataraman。面試時間是
0600,前幾小時才面完USF,記錄心得,睡三小時再起床準備。面試的教授有Skantz,
Venkataraman, Nandu Nagarajan, Bin Srinidhi, Raghu Venugopalan,長度約半小時。
問題如下:
Why PhD program?
What papers did you read about your research interest (audit quality)?
Why is your research interest audit quality?
Which schools did you apply to?
Who do you work for at NTU? Do you know Sophia and Audrey?
第一題當然是準備好的。第二題我提到我之前讀過的audit quality review paper,我說
我讀到很多之前沒有想過的議題,覺得很有趣(OS:還有很唬爛XD)。第三題也是正常的問
題。第四題我如實回答,有四個學校面試(包括幾小時前的USF),還收到一些學校的拒絕
,其他沒回覆。這題我有點畫蛇添足;我提到Houston已經面試兩次,自認自己在候補名
單。教授就問Are you sure?我說我只是猜測。因為剛才也提過USF,教授們花幾分鐘說他
們各方面都比USF好,還問我知不知道USF是做AIS和behavioral(完全說中我申請USF沒做
功課……)。最後一題是因為教授們認識一些臺大的教授;Audrey和Sophia都是臺大會計
系的老師。
後來換我問問題:
How do the faculty members help PhD students?
How does the financial aid work?
教授們回答學習環境開放,有機會跟教授合作發表論文,從TA/RA學習等等。教授們說UT
Arlington的博士班學習環境second to none,我開玩笑「”second to none” means
you are the best!」教授們也笑說「There are many good programs; we are as good
as them.」因為官網沒題獎學金金額,所以我問第二題。教授們說獎學金是$18,900/9
months一年,保證給四年,第五年不一定,如果有機會可以做TA補貼財務。
我要檢討的地方是,不應該多說我可能在Houston的候補名單。我感覺到教授們問我是否
確定時有點緊張。因為我也提到USF面試二次,教授可能覺得我USF也有機會,就一直說他
們比USF好,卻絕口不提Houston。我猜他們也很清楚自己條件不如Houston吧。第二是,
我又犯了Houston第二次面試的錯:那幾個印度教授長得都差不多啊QQ。可能面試剛開始
有介紹,但印度人名不好記。我寄thank you letter的時候順便問跟我聯絡的
Venkataraman教授,教授沒有回答我,最後信裡說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more
from you in the future。我把這段給德州博士朋友看,朋友問我「你面試到底說了什麼
?」;朋友覺得我面試的兩個失誤太嚴重了。我想,我自作自受只能let it go了。
我工作的教授研究室跟財金系的前系主任同層樓,所以我常常遇到前系主任。我面試完後
跟前系主任提到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more from you in the future,前系主任
安慰我「那只是客套話」「如果他們很想要你,還是會錄取你」。果然在一週後3/10晚上
收到錄取通知,終於不用再擔心要再戰一年了!
UT Arlington去年有一個臺灣畢業生,現在在佛州的某個大學當教授;學校通知她已經給
我錄取通知,所以我在收到錄取隔週末後就收到她的信件,問我有沒有疑問需要幫忙。我
跟她談過後,就決定接受錄取了。
其他學校
以下記錄跟一些學校的互動。
UT Austin
UT Austin的截止日期很早(12/15)。截止日期過後,我一直沒收到消息,所以一月初寄信
問PhD Coordinator Kelly Finn詢問狀況;她回答我還在審,二月初會有結果。因為看到
Current Doctoral Students頁面寫,想要聯絡在學學生也是請她轉達,所以她給我
Daniel和Ryan的聯絡方式,請我向他們請教。他們回覆我,面試通常在一月中後,如果有
校園面試會在二月。最後我沒收到面試邀請,3/6收到拒絕信。
Missouri
Missouri是我大陸老師的母校。去年11月大陸老師寄信給我說,他幫我搞定面試,所以他
的恩師,也是審計實證研究世界排名第一的Jere Francis可能聯絡我。我當時已經遞出申
請,所以沒什麼事,很高興下載幾篇Francis教授的審計論文來讀。2/1已經過了申請期限
,我還是沒收到通知,所以回報大陸老師申請狀況。我表示申請19所只有3個學校的面試
邀請,有點不滿意。老師認為三個已經不錯,因為大部分學校對國際學生的英語能力有顧
慮。老師補充,Francis教授聯絡他時,表示有點在意我的托福口說成績。老師也說,他
已經跟恩師力保我,說面試就可以證明我口說沒有問題。儘管老師力挺,我還是沒收到面
試通知,最後在2/28收到拒絕。
這也是為何我之前提到,托福口說盡量達到26,不要像我只有23。我覺得Georgia明白講
出對托福口說的偏好算是比較有良心的;其他同等級學校沒講,但大概也是相同標準。我
猜對於排名比較高的學校,都收到20+申請者有730+GMAT、強推薦信、美國名校碩士、托
福口說26+,的確沒必要把機會給托福口說23的人。雖然我不認為我口說能力比較差,但
托福口說是學校唯一的判斷標準,我們只能把分數衝高。
UC Irvine
UC Irvine申請本身沒什麼好寫的,但去年11月該校的一個臺灣正教授到臺大發表論文,
所以我有機會跟著工作的老師跟她聊。他提到17年約60人申請;我表示可能是因為申請費
130鎂太貴,所以申請人較少;他說有可能。她聽了我的選校條件,說我應該會有幾個面
試。她說GMAT 750很好;如果GMAT太高,她們會懷疑可能是假的。不過講是這樣,應該沒
幾個人有這個困擾XD。她補充她們會看AWA,所以稱讚我AWA 5.5不錯。她也說她們會看有
沒有修經濟、統計、微積分、線性代數等課;我說我都修過。雖然她稱讚我的條件,但我
完全不意外我連面試都沒有。在我們對話中,我很明顯感受到tone不對;我猜她也有同樣
的感覺。關於tone不對的細節不方便公開說。
Tennessee
提這所我沒申請的學校是因為去年九月臺大會計系邀請該校的Linda Myers教授到臺大發
表論文。我發現她跟大陸老師曾經在Arkansas共事,所以裝熟上去攀談。我的老師原本要
負責接待Myers教授一小時,她看我跟教授聊得不錯,就叫我用那一小時帶教授逛校園。
教授對於臺大很多腳踏車感到新奇,還要我幫她跟腳踏車停車場合照XD。
重點是,她也是該校博士班決定錄取的人。我們聊到我的研究興趣是審計和稅,她就說審
計室她的領域,問我說我會不會考慮Tennessee。我說我看過博士班學生名單,看起來都
是美國人,所以我擔心是否只招收美國人。她回答,名單有一個是西班牙人,還有名單沒
更新,博一有個大陸人不在名單上。她表示,前一個主持博士班的教授的確只收美國人,
但她接手後解除這個限制。我後來沒申請是因為已經寄出Info Packs,不好意思請推薦教
授再加學校。我覺得教授人不錯;後進者可考慮申請Tennessee。
補充一下,從Myers教授得知,的確有些學校只收美國人。博士班錄取很主觀,這只是個
例子而已……。
等面試通知可以幹嘛
等面試通常很焦慮,如果不怕更焦慮的話(?)可以看gradcafe。因為不知道進去gradcafe
怎麼找到accounting PhD,我用Google搜尋accounting PhD,設定gradcafe網域。結果如
下:
https://www.thegradcafe.com/survey/index.php?q=accounting&t=a&o=p&pp=100
如果想要知道申請學校是否已經發面試通知可以參考這個網站。當然,不是每個學校都會
有人回報。歷年的資料這個網站都有,不過每年比較得知一個學校每年處理博士班招生不
一定一樣,所以看以前年度不見得準。總之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後記
我一直在想要不要寫心得。我自己只錄取一間;如果運氣差一點,我可能付出相同努力,
卻一所學校都沒有,明年還要再來。我不覺得我的條件和努力的程度應得這個成果。我寫
心得只是希望後進者如果有志讀會計博士,請努力超越我的條件,避免我犯的錯誤,進而
錄取更好的學校。
當然,是否讀會計博士,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我的建議是,盡量找到相關資訊,根據自
己的條件和喜好做出決定,決定後就全力以赴。我的心得就是幫後進者提高錄取的機會。
我承認我對研究沒有很大的興趣;我只是覺得可以做到。雖然很多人說,XX一定要有興趣
(XX代入什麼都可以),但我認為興趣只是考量的因素之一。我想表達的意思是,申請博士
,甚至以後當教授,都只是手段而已;重點是想要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例如我,申請博士
的動力完全只有推力:我不想在臺灣工作,工時長錢又少。在亞洲的其他地方可能錢比較
多,但工時還是很多。我理想的工作在美國,工時可接受錢又多,但我沒抽到工作簽證也
沒轍。我在老師旁邊工作超過一年,我可接受像老師的生活。我申請博士的動機如此而已
。既然都是手段,就沒有喜歡不喜歡的問題;只要能達到我的目的,如果評估能夠達成,
就放手去做吧。
雖然我的心得是鼓勵後進者申請會計博士,但我希望後進者自行評估錄取的可能性再做決
定。在留學版,大部分是錄取的人才會分享;或許有很多人沒有錄取,只是我們看不到。
我的老師也跟我說,很多人從大學立志申請博士班都不一定成功。所以我去年初才下決心
申請博士,今年就得到錄取;我很幸運。我非常討厭「努力一定會成功」這句話,因為這
句話過度簡化,甚至是誤導。現實是,如果沒成果,努力沒有任何意義。例如,雖然我很
喜歡打棒球,我不可能拋下一切去當職棒練習生。要付出努力,就要有成功的把握。評估
成功的可能性,再選擇努力。
有人可能會說,我有天分,腦袋聰明,所以比較容易申請上博士。我不否認,而且憑著我
臺大財金的學歷,我也無法否認。我只能說,任何競爭都是不公平的。我當年沒抽到簽證
,我也覺得很不公平。反過來說,我如果抽到簽證,就會在美國過著很爽的日子,也不會
在這裡打心得了。人生就是這樣,發生就發生了,想要過什麼人生,只能靠自己努力。
順便補充一下走學術的壞處。不論是申請博士,找教職,甚至升等,一直都是愈來愈難。
若要達到一樣的成果,現在的條件要比以前更好。以升等來說,臺大今年又把升等條件提
高;我的老師跟我說,因為條件提高,她升正教授可能要再晚三年。老師也提到,現在的
正教授當年升等可以洗國內期刊,但是現在臺大升等一定要國外期刊甚至頂級期刊。我說
不公平,老師只說後進者條件本來就會變差,沒有辦法。還有,像我剛才提到的,學術界
就是比論文發表。論文發表公平嗎?老師曾說,期刊雖然宣稱匿名審稿,但結果就是有那
幾個大頭的名字比較容易登上期刊,你會相信匿名審稿嗎?這幾個期刊編輯手握多少人升
等的生殺大權,公平嗎?我也覺得不公平,但現實就是這樣。在某個程度上,其他領域也
是這樣,只是輕重程度的差別。這樣想或許感受好一點。
我最近因為相信以後會計博士也要會寫程式,所以開始自學程式。我剛進大學時修過一門
程式設計,當時成績很爛,所以我發誓再也不學程式;現在看來我在打自己臉XD。我跟一
個已經在美國讀博士的學弟(學弟都已經讀博士兩年了QQ)分享這件事,他說「博士沒有拒
絕學習的權利」。講得好!或許現在這個社會,各行各業都一樣吧。雖然是形勢所逼,我
們也因此變得愈來愈有彈性。我自己以前也不相信我能考GMAT 750;有些事情是事在人為
。
現在走到這一步,回想之前在美國如果抽到工作簽證,我大概就在美國過爽日子不會回來
了。我雖然沒抽到所以回臺灣,我卻因此感受到臺灣的好。在臺灣生活方便舒適;臺灣不
好的只有工作環境跟買不起房子,其他方面都是天堂。我最近常進場看中華職棒;有人問
我,都去美國看MLB了,怎麼還會看中職呢?我只能說,中職不一樣;從小看中職到大,
中職才是自己的職棒。臺灣才是自己的家。我希望在美國取得會計博士,在美國工作一段
時間把買房子的錢賺夠,再回到臺大當教授,推廣會計專業,訓練會計人才。我要為臺灣
努力。
我想問看看有沒有很多版友考慮申請會計博士,或是已經就讀美國會計博士班?我申請學
校看過很多Student Profiles,感覺臺灣人好少!我希望我們能互相幫助。如果有會計博
士群組,請加我一下。如果沒有,我看要不要創一個,大家交流一下。最近好像比較少看
到有版友會去UT Arlington;如果有,也可以交流一下,未來互相幫助。最後,預祝大家
都能錄取理想的學校!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交流。我會盡力回答。
--
望以後的申請者可以有更多參考資訊囉!
留學版我主要參考koroyz和ccvc兩位大大的心得。我的心得或許有部分跟兩位大大重複,
在此先感謝兩位大大的幫忙!
補充的內容感謝ktom和littlecomet大大。我盡量豐富原文的內容讓大家參考。
以下是我申請資訊(參考K大的格式)
我申請的學校有(根據BYU Main Accounting PhD Rankings 2017排序):
1. UT Austin 2. Texas A&M 3. Arizona 4. Stanford 5. USC 6. Missouri 7.
Arizona State (ASU) 8. Central Florida 9. Georgia 10. Ohio State 11. Florida
International 12. Florida State 13. UT Dallas 14. South Florida 15. Georgia
Tech 16. Houston 17. Oregon 18. UT Arlington 19. UC Irvine
有面試的(照第一次時間排):
1. South Florida (12/21, 3/3) 2. Houston (1/31, 2/8) 3. Florida International
(2/14) 4. UT Arlington (3/3)
已經收到拒絕信的(照時間排):
1. UT Dallas (2/9) 2. Arizona (2/16) 3. Texas A&M (2/20) 4. Stanford (2/22)
5. Missouri (2/28) 6. USC (3/3) 7. Houston (3/5) 8. UT Austin, UC Irvine
(3/6) 10. Georgia (3/23) 11. Central Florida (3/27) 12. South Florida (3/28)
13. Georgia Tech (3/30) 14. Oregon (4/4) 15. Ohio State (4/13) 16. Florida
State (4/19) 17. ASU (5/11)
到5/11沒理我的:
Florida International
錄取:
UT Arlington $18,900/yr * 4 yrs, TA
簡單背景介紹:
Education/GPA
臺大財金學士 3.55/4
San Francisco State (SFSU) Exchange Program 3.4/4
ASU Master of Accountancy 3.63/4
Publication
無
Test Scores
TOEFL 105 (R30 L27 S23 W25)
GMAT 750 (Q51 V40 AWA5.5 IR8)
CPA Exam Passed FAR87 BEC77 REG78 AUD89
Work Experiences
Fulbright Taiwan 實習
臺大國際事務處 實習
中華民國陸軍 下士預財士
Baldwin & Baldwin PLLC Staff Accountant
1-800Accountant Tax Analyst --> Support Accountant
臺大會計系 研究助理
推薦信
University of Toronto 會計系副教授
ASU 會計系副教授
ASU 會計系助理教授*2
臺大會計系 正教授
臺大會計系 副教授
前言
我大學就想過讀博士,但僅止於想過而已。我當時對博士的認識是教授在大學教書。我曾
經在畢業前跟兩位臺大教授談過我想申請博士,但兩位教授都表示希望我先讀碩士再做決
定。我大學成績不怎麼樣(63/125,剛好中位數XD),又考量到國內碩士要寫論文(現在看
來很諷刺),所以決定去美國讀碩士。美國碩士是就業取向,所以我碩士畢業還是不知道
博士在幹嘛。我跟其他同班同學一樣找工作,最後順利找到。可惜的是,我隔年的工作簽
證抽籤抽不到,沒有辦法待在美國繼續工作。我開始思考未來的方向。
我在亞利桑那的朋友比較多是博士(雖然不是商學專業);他們都向我建議繼續攻讀博士。
我也跟ASU的大陸老師(就是幫我推薦的副教授)討論過讀博士的可能性。老師說,他認為
最重要的條件是GMAT;他認為申請會計博士「最低730,最好750」。老師也說,如果博士
畢業,因為是在學術界工作,工作簽證不用抽籤,比較有機會留在美國工作(老師自己就
是這樣取得工作簽證)。老師另外補充,在美國會計助理教授薪水就有USD150K/年以上,
如果進研究型大學拚研究,起薪USD200K/年都沒問題。但是我申請碩士時GMAT只有700;
所以我很懷疑自己是否能達到730。我離開美國前,還沒有決定是否要在臺灣工作或是準
備申請博士。
我猶豫是否要申請博士的主要原因是,我不知道博士在做什麼,更不用說有沒有興趣。我
承認我申請博士的主要動機只是不想在臺灣工作(在美國工作爽過就回不來了QQ)。可是我
年紀漸增,看著同期同學在業界小有成就,覺得自己連起步都沒有,感覺很焦慮。我不確
定是否要往學術方面努力。
回臺灣後,我決定兩邊都試試看。我向人力銀行投四大履歷,也剛好看到臺大會計系副教
授招聘研究助理,所以兩邊都申請。後來兩邊都錄取,我就決定給自己一年的時間申請博
士;如果申請失敗,再到業界工作。
研究助理
申請研究助理也是美國博士朋友的建議。朋友說可以在學校當研究助理,吸收研究經驗,
就近向老師學習,知道教授大概在做什麼。最重要的是,在學校工作才有多餘的時間準備
申請博士,例如考TOEFL/GMAT、寫SOP、面試等等。
老師招聘了兩個助理,所以我有一個同事。我的同事跟我一樣在美國取得碩士,申請博士
失敗後回臺灣工作幾年,現在決定重新申請博士。所以我當時就像他當年的情況,要決定
申請博士還是工作。同事說,我聽說的臺灣四大工作環境很差的例子「都是真的」,而且
「情況比你想像的還嚴重」。所以同事建議我,如果確定申請博士是自己想要的,失敗一
年就繼續申請不要放棄,否則像他一樣工作幾年還是回來申請博士,浪費不少時間。經過
同事的鼓勵,我決定全力往申請博士的方向努力。
我沒有提我研究助理的工作內容,因為我工作只是找資料而已,老實說完全沒有任何用處
(各方面都是)。如果真的講用處,大概是資料是英文,訓練英文閱讀能力。這點我在面試
就吃了一點虧。面試細節我等等會提。
總結我研究助理的工作。工作本身不是重點,重點是多餘的時間準備考試、SOP、面試,
還有讀論文。
會計博士班申請狀況
我就我所知,簡單介紹一下會計博士的申請狀況。會計博士比起大部分自然科學的博士(
尤其是電機資工材料等領域)錄取難度更高,主要是因為會計博士錄取人數少很多。我電
機博士的朋友說,他們領域的教授只要經費充足,想招幾個博士生都可以;所以一個教授
同時養20+博士生是可能的,更不要提整個電機系甚至工學院養幾個博士生。會計博士班
的經費通常是系上撥款,所以一個學校一年錄取1-2人左右。而且有些學校只做研究不開博
士班(例如在波士頓的Northeastern University),所以整體錄取人數更少。在美國,會
開會計博士班的學校,上的了台面的(自己說XD)可能不到一百所,而且後面的學校經費愈
少,愈有可能招不足3人甚至兩年招生一次(例如Bentley University Fall 2018不收學生
)。所以每年會計博士就是全世界在爭約200人的名額,愈頂級的學校競爭更激烈。
不過講完壞處,接著講好處。我的老師說,會計博士最難的就是錄取,其他都容易很多。
錄取後通常能順利畢業,而且就業需求還不錯。會計因為是基本商業學科,所以美國的教
學型大學甚至社區大學都需要會計教授,找工作對會計博士生不困難。當教學型的教授年
薪就有美金15萬(註:ktom大大說沒那麼多;L大說8-13萬。數字僅供參考);如果願意到
研究型大學拚研究,年薪20萬都是可能的(L大說18萬以上)。年薪15萬在美國也算是高薪
了(跟我一個朋友在大城市投行當VP的年薪差不多)。會計博士通常有學費全免和生活津貼
,所以我不用像交換學生和碩士一樣跟家裡要錢。我認真覺得讀會計的學生可以考慮一下
;比起在事務所要死要活的工作,在學術界也是不錯的選擇。
大概解釋一下我為何不申請財金博士。一來是我自己興趣在會計(所以研究所就轉會計了)
,二來是財金博士申請比會計激烈更多。我聽說好的會計博士是100+搶1-2,但財金博士
是200+甚至300+個申請者搶。因此財金博士申請者條件要更好,甚至必備寫程式的能力
和研究經驗。我不會寫程式(或是只會一點點),也沒有研究經驗(找資料不算),就不用想
了。
順便比較一下會計博士和財金/經濟博士的就業情況。會計就業的情況,如果有缺點的話
,就是比較難進業界(至少剛畢業是這樣)。財金/經濟博士到業界的機會就多很多;例如
我剛才提到的投行VP朋友就是美國經濟博士。不過講是這樣講,進業界就會遇到我碩士畢
業後工作的問題:是否抽到工作簽證。我VP朋友就是抽到簽證才有辦法在美國工作;如果
沒抽到,我就不會在美國認識他了。
總之,讀會計博士的好處是就業不錯。目前學術界是當到副教授就有終身職(tenure),所
以如果進研究型大學,只要拚到副教授,就有終身工作保障。退一萬步來說,如果研究真
的做不下去,就去教學型大學或是社區大學教書到退休。不過講是這樣講,SOP不要寫說
畢業後的目標是去教書,不然沒錄取我不負責喔XD
會計博士班內容
會計博士班的目的在於培養會計研究人員。通常的課程設計是,前兩年修課,課程是數量
經濟(研究工具),還有根據師資和研究興趣的論文討論課(seminars);通常在第一第二年
底要寫研究計畫,往畢業論文努力。第二年底會有資格考,考過後就是博士候選人。通常
三四年是專心做研究,不會修課或修比較少課。第五年是找教職,並且完成畢業論文。大
部分的會計博士生在五年之內畢業。優秀的會計研究人員就是常在頂級會計期刊發表文章
。畢業論文就是生涯第一篇論文;以後的學術生涯就是一直寫論文。
GMAT
我的GMAT準備心得已經在GMAT版,作者ayakosan,標題是「三戰750」。網址如下:
https://www.ptt.cc/bbs/GMAT/M.1495448986.A.D7F.html
後來我發現,750其實只是錄取者的「平均」而已,所以很嚴格來說750並沒有加分。我如
何準備GMAT的內容就不重複。我想強調的是,準備方法各異,重點是結果。申請會計博士
,如果GMAT沒有730以上是很扣分的。我自己是補習達到的;不過身為臺大財金系畢業生
,我認識+聽過三位以上自學GMAT分數超過750。總之,不論什麼方法,分數一定要到。
GMAT比起其他申請條件,已經是相對容易努力成功的項目。反過來說,如果GMAT無法達到
730,除非有特殊成就,否則我不會建議申請會計博士。
TOEFL
我申請碩士的托福成績是101(R26 L27 S23 W25),因為過期還要再考。後來的成績是105
,就用這個成績申請。我101的心得在此(作者ayakosan):
https://www.ptt.cc/bbs/TOEFL_iBT/M.1350898310.A.5D6.html
105因為是自己準備就沒有寫心得了。如何準備托福一樣理由不重複。不過我會建議,若
申請會計博士,托福盡量超過110,口說盡量超過26。理由我等一下再說。我認為我這次
沒辦法得到更多面試甚至錄取,有一部份是因為托福成績。5年前的K大錄取UIUC和USC,
托福就有114(S27)。我會建議後進者目標設定高一點,否則機會少很多。
會計研究
我就我所知描述會計研究;如有錯誤請指正。我用以下的表作例子:
http://www.byuaccounting.net/rankings/phdrank/phdrankings.php
這是BYU(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會計博士班排名,不過我這裡著重的是會計研究
的分類。橫軸是研究領域,比較容易理解。AIS, Audit, Financial, Managerial, Tax分
別是會計資訊系統、審計、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稅。縱軸Analytical, Archival,
Experimental是研究方法,分別是分析(理論)、資料庫(實證)、實驗。我讀過的論文領域
有審計、財務會計、稅,研究方法有資料庫和實驗。我沒讀過的領域請專業的大大補充。
財務會計是會計研究的大宗,只要是財報上的數據甚至上報給SEC的文件都算。審計和稅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剛才提到的數據,只要有關審計和稅就會被歸類到這兩個項目。資料
庫研究就是用學術上的資料庫做研究。實驗的話是做問卷給商業專業人士回答,再分析結
果。所以,會計最大的研究領域/方法就是財務會計的資料庫研究。通常一個學校會計研
究強,財務會計資料庫研究就不會太差,反之亦然。插播一下研究興趣:如果不確定研究
興趣,寫財務會計最好,因為比較不會踩雷。踩雷的例子我等下再提。
關於會計研究,可以參考維基百科連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ccounting_research
近幾十年來,會計研究逐漸變得非常倚賴數量方法,所以與會計實務愈來愈遠。雖然一直
有批評會計實務與理論落差愈來愈大,但這就是現況。如果考慮申請會計博士,這個落差
是一定要理解的。理解的方式就是閱讀論文。
我舉一個例子。我跟老師說,既然我以前工作是審計和稅,我想設定研究領域審計或稅。
老師建議我先讀audit quality的review paper。review paper就是期刊約十年一次總結
某些領域的研究成果;所以老師建議我讀review paper,大概知道目前研究到哪裡。我讀
的論文是A review of archival auditing research,2014年在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的文章,作者是USC的大頭Mark DeFond和UT Dallas的Jieying Zhang。我
第一次讀這篇文章,覺得學術界真是太扯了,哪有這樣衡量審計品質的啊!文章裡面提到
的衡量標準有restatements, going-concern opinions, accrual quality, market
reaction, 是否是四大查核等等。雖然文章有提到各種衡量的利弊,但我還是覺得很扯。
例如going-concern,如果沒有繼續經營疑慮,就沒辦法用這個資料。另一個例子是,目
前學術界大致上是直接認定四大比非四大審計品質好。我之前工作的事務所就是小型事務
所;我怎麼可能接受這種武斷的說法。我跟老師抗議,不看工作底稿,只看這些數據,根
本抓不到癢處啊!用這些標準去問業界,誰會接受這種衡量方式?老師說,既然是資料庫
研究,資料就受限於公開資訊;工作底稿不是公開資訊,所以無法考慮。老師補充,如果
有更好的衡量方式,當然有可能取代原本的方式,不過目前學術界就是用這些方式衡量審
計品質。
總之,如果沒接觸過會計研究,會計研究絕對超出我們的想像。如果想申請會計博士,一
定要透過讀論文,了解會計研究在做什麼。不然只憑想像寫SOP,絕對是捐報名費給學校
,學校感謝你但不會給錄取。
選校
每個人的選校策略不一樣。我的策略是排除會長期下雪的學校,所以我大部分申請的學校
都在美國南方或沿海。唯二的兩個例外是Ohio State和Missouri;申請這兩個學校的原因
是,Ohio State是多倫多大學推薦人的博士母校,Missouri是剛才提到大陸老師的博士母
校。我覺得請老師們推薦卻不申請老師的母校很怪,所以就申請了。
第二個策略是研究領域。我設定的研究領域是審計和稅,所以我排除這兩個領域都不強的
學校(例如Washington和Harvard)。我用的依據就是剛才BYU的連結,再貼一次:
http://www.byuaccounting.net/rankings/phdrank/phdrankings.php
不過使用這個連結要小心。這個排名是依據出產的博士生研究成果排名,所以有時候學生
研究成果不見得是學校教授的專長(比較常發生的原因是教授被挖角)。另一個原因是這個
網站的分類方式。BYU的研究領域分類方式似乎是有用到審計/稅的數據就把該論文分到審
計/稅的項目,但有時候該論文只是用審計/稅的數據當作是自變數之一,其實整個研究是
財務會計領域。還有一個原因是,這個排名是直接數論文數量,所以很有可能某個學校審
計/稅排名很高只是因為總和的論文量相對較多,但學校的教授主要是做財務會計,審計/
稅只是偶爾做。總和來說,專門做審計或稅的會計教授非常稀少,所以我即使用BYU做學
校篩選,還是踩到一些雷。所以最好的策略還是點進學校官網看教授的論文題目,才能更
準確判斷該教授的研究興趣,甚至是整個學校的強項。也因此我建議研究興趣寫財務會計
最好(除非有特別理由寫其他領域),因為財務會計領域的教授比較多。
第三個策略是把申請學校排名拉大。從現在看來,還好我當時採取這個策略,拿一些學校
保底(從UT Arlington在我申請學校的相對排名看來,就是我拿來保底的),才不會全軍覆
沒。如果知道自己的實力到哪,的確可以申請自己實力相近的學校。如果沒把握,就像我
一樣好壞學校都申請,才不會全掛明年再來。
最後的建議是,每個學校都有錄取的偏好,所以如果知道那個偏好,就盡量趨吉避凶。如
果偏好有寫出來,一定要信。例如Georgia在Q&A有特別寫對英文口說S26+的偏好,等到我
發現的時候已經太晚了(所以Q&A也要看啊)。我聽過的有Ohio State很照顧博士生,
Stanford就是放牛吃草。Arizona傾向收工作經驗幾年的人(ASU幫我推薦的助理教授其中
一個就是)。聽過最恐怖的是Rochester,不但放牛吃草,而且每年招兩個學生,博二必砍
其中一位(存活的那位超容易找好教職,但另一位就QQ)。還有聽說前面的學校偏好收經濟
/統計背景,或許可以解釋我完全拿不到前面學校的面試。不過講是這樣講,很多偏好是
不會寫出來的,而且admissions committee成員改變,錄取偏好也會改變。總之,如果不
知道的話,只好申請多一點學校分攤風險了。
我申請19所學校,是因為原本就設定20附近。另一個臺大會計的副教授曾建議我申請30間
,但我沒有跟進。我沒跟進的理由是沒錢。平均來說報名費一間快100鎂,加上托福(20鎂
/間)、GMAT(28鎂/間,聽說又漲價了?)和學校成績單(ASU 15鎂/間,SFSU 8鎂/間),我
申請19所學校總和花費約3000鎂(應該是超過),用之前在美國工作賺的錢付。如果我申請
30間,合理推算我總和花費會超越4000鎂。所以申請會計博士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既然
申請就一定要錄取。
最後提一下獎學金。雖然大部分學校會提供學費全免和生活津貼(合稱獎學金),還是有少
數學校不提供獎學金,例如Rutgers(y大竟然有獎!?)。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沒有獎學金
,不只是沒有生活津貼,還要付學費;舉例來說,如果生活津貼是20K鎂,學費是30K鎂(
時間都是一年),有沒有獎學金的差距就是50K鎂。這也是我不申請公費的原因。我一個朋
友申請公費到美國讀博士,跟我說公費是一年139W臺幣;我就直接回,這樣一定要倒貼啊
!學費加生活費怎麼可能一年139W臺幣解決?朋友也說他還是要自己貼錢。雖然自費可以
提高錄取機率,但是博士讀五年,除非家裡很有錢否則不要考慮。關於公費留考,如果想
申請,還是要有貼錢的覺悟。講這麼多,還是拿到獎學金比較實際。
再補充一件事情。對於學校的會計系來說,負擔博士生的經費也是生活津貼加學費,所以
對於州立學校來說,錄取當地居民資格的人(公民或永久居民)負擔比較少。加上考慮語言
能力,若條件一樣,學校會傾向招收美國人。有些學校的會計系會附上PhD Student
Profile讓我們參考學生的背景。我們應該參考國際學生的條件,因為美國人可以用比較
低的條件獲得錄取;如果條件只是跟美國人一樣,錄取的機會不大。
推薦信
推薦信很重要!引用多倫多大學副教授說的:如果學校不認得推薦人,這封推薦信就沒有
用。或許有點極端,但寧願相信推薦信的重要性。博士推薦信跟碩士不一樣的是,推薦人
必須是在學術界有名才有用。換句話說,找四大的所長推薦不一定有用(如果所長有博士
學位並且積極做學術就另當別論)。所以,推薦人最基本的,必須是正在做研究的教授,
頂級期刊曝光率愈高愈好。再來就是推薦人對申請者學術潛力的評價。最直接的當然是修
課成績,如果是修論文討論課或是數量課更好。因為是申請美國博士,美國學校的教授比
臺灣教授好。
我的推薦人中,學術界最有名的就是多倫多大學副教授;問題在於我只有旁聽一學分的論
文討論課,沒有成績,認識也不久,所以推薦力道不強。我曾經把我ASU可推薦的老師名
單給他,他只認得專門做稅的Jenny Brown,言下之意是Brown教授的推薦信最強。不過我
請寄信請她推薦,她回覆我成績太差(她的課我拿B+而已)所以拒絕推薦QQ。聽說大部分推
薦信都是線上,而且會問推薦人該申請者班排前幾%;有一說是沒有填top 1%就會GG。如
果這樣,Brown教授不幫我推薦也是為我好,不然填below average我也是直接出局。幸運
的是,我在ASU剛好有兩堂課拿A+(其中一個就是大陸老師),所以就請兩位老師推薦,老
師也都答應。因為一位ASU美國人助理教授母校就是Arizona(就是上面提到有多年工作經
驗的老師),所以雖然我只拿A-,還是請他推薦。不過可能也因為如此,我沒收到Arizona
的好消息。臺大的正教授幫我填剩下推薦信的空缺,副教授是因為ASU要求其中一封推薦
信是現任雇主,所以請我工作的老師推薦。
我的推薦信不算太強,主要是因為我太晚決定申請博士。如果申請碩士時就決定往學術邁
進,我或許會去Ohio State讀碩士,因為那裡的教授學術更強。如果我在ASU時下決心讀
博士,我可能會在重點教授的課多下工夫拿高分(例如Brown)。儘管如此,我也覺得我很
幸運。我至少還有兩堂課A+,所以確保兩個推薦人沒問題。而且ASU雖然沒有會計學術大
頭,但至少教授們都在學術前緣。
很多事情都是愈早準備愈好。等下我還會再提這個QQ。
論文討論課
我上面提到的多倫多大學副教授,就是趁他回臺大開博士班的論文討論課認識的。這個討
論課只有六堂課,一堂課三小時,前五堂課都是討論三篇論文,最後一堂課跟老師報告研
究計畫。這堂課是我讀論文的啟蒙課。每個小時的流程是,博士生輪流總結論文內容,剩
下的時間批評論文的缺點。雖然我當時讀論文經驗很少,我還是盡量表達我的意見。可能
因為語言因素(英文授課),大部分博士生不習慣英文表達,所以我是除了老師以外發言最
多的。在最後一堂課,老師留時間給我和同事請教申請博士的問題。老師稱讚我的經濟直
覺(因為我在一次討論抓到他想講的點),但也建議我加強英語口說(從美國回臺灣的每天
英語口說都在退步......)。除了推薦信的建議,老師也表示盡量錄取名校,接受嚴格訓
練;這部分從結果來看我沒有做很好......只好以後再努力了。
多倫多大學副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財務會計,而且專攻銀行業。我當時已經設定研究興
趣是審計和稅,就沒有想到改研究興趣到財務會計,有點可惜。我自己就是財金學士,再
配合老師的討論課,要寫出財務會計研究興趣的SOP也不難。我應該更靈活一點。
像這樣的論文討論課在美國學校當然也有。如果我更早下決心申請博士,我就會在碩士期
間參加論文討論課,為申請博士做準備。很多事情都是愈早準備愈好啊.......
讀論文
除了討論課的論文,我最早讀的論文就是審計和稅的review papers。讀兩篇論文,讓我
大概知道審計品質和稅的學術研究到哪裡。我遞出申請到面試中間兩個月的空檔,我也選
讀幾篇審計和稅的論文。大陸老師在Missouri讀博士的恩師就是資料庫審計領域排名第一
的Jere Francis。我遞出申請後,老師就說他幫我搞定Missouri的面試,所以我就很高興
地選幾篇Francis的論文來讀,當作準備面試的素材(最後根本沒有面試,詳細後述)。我
當時也很樂觀地以為ASU會給我這個校友面試機會,所以我選幾篇Brown的論文來讀,充實
稅的知識。準備面試前期,我都會讀幾篇面是學校教授的論文。雖然對面試本身用處不大
,把上面的論文加起來,我也讀了30+篇論文。讀論文讓我對博士甚至教授在做什麼更多
了解,多少反應到面試表現。如果沒有研究經驗(除非讀臺灣碩士不然大部分的人都沒有)
,申請前一定要讀論文,才不會對博士做的事不了解。
順便附上會計論文的等級,排愈前面愈好(根據100年度會計領域國際期刊分級排序專案計
畫):
A+等級期刊:The Accounting Review,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A級期刊: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Fin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Accounting Horizons,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National Tax Journal
後面還有很多,但因為等級不高或是實務/教育導向就不列了。認得期刊等級很重要,因
為有些教授只會洗低級或是實務/教育期刊。我這方面也犯錯,等等再提。
碩士
剛好想到這點,就寫一下好了。我現在覺得,如果在讀大學就決定申請會計博士,如不考
慮都考GMAT和GRE的話,碩士這樣讀最好:
臺大會計碩士(用英文寫論文)→美國經濟/統計碩士(同時選修會計論文討論課)→美國博
士
只要在臺大讀會計碩士,學士不是會計應該還好。不推薦美國會計碩士原因如上述,就業
取向的學位對於申請博士沒有幫助(最多就拿到TOEFL waiver吧,但不是每個學校都能免
除托福)。因為會計研究很吃數量經濟,有經濟/統計背景大加分。例如c大拿到ASU面試我
沒拿到(如不考慮年份不同的因素),y大有Georgia Tech面試而我沒有(這個就同年了),
或許碩士是差異所在。因為太晚決定(again)所以沒想到這個......。
當然我上述的建議不見得都能達到。例如這個模式雖然最穩,但也最耗時,兩個碩士讀四
年。而且通常經濟/統計碩士是考GRE,會計博士通常是GMAT,所以兩個考試都要準備。碩
士兩年就是學費付兩年,所以花費會是一年會計碩士的二倍。最後是,經濟和會計差很多
;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讀經濟碩士。總之建議是這樣,但也要衡量是否有能力完成。如果
想要有相同的競爭力,卻不想花那麼多時間讀碩士,就要在其他方面特別強。等等就有一
個例子。
補充一下,有些學校的偏數量的經濟碩士有STEM,所以如果申請這種碩士,讀到一半發現
對學術沒有興趣,留在美國工作也相對方便。不過前提還是要畢業啦。
Info Pack
Info Pack就是給推薦人的資料。我在讀碩士時,我只是寄信給推薦人,附上履歷和成績
單而已。我原本也想照做,但我工作的老師給我之前她推薦學生給她的Info Pack,我看
到驚為天人。我嚇到是因為這個申請者太強啦!他大學成績超級好,沒有任何碩士,靠著
頂級投行工作經驗,GMAT 760+,TOEFL 115+,只申請五個學校就錄取,現在在東岸某知
名大學讀會計博士。當然,在我看到Info Pack的那刻,我就注定上述各種條件都輸了,
但我還能努力。我就參考他的Info Pack格式,也做了自己的。我非常感謝他的啟發;雖
然Info Pack不是繳交的材料,但從結果來看,我無法多容許任何失誤。
SOP
SOP是少數我可以努力的項目了。建議我申請30+學校的老師建議,SOP要寫得有故事性,
吸引讀者注意。我已經聽過很多教授說,投稿期刊其實是sell a story,重點是要有趣,
讓讀者買單。SOP也是一樣道理。所以我自己的寫法是引用我閱讀的論文,描述自己被論
文啟發,結合我的工作經驗,讓我決心往學術之路邁進。我也在SOP指名要跟哪位教授學
習,雖然進去後不一定照做。我覺得我SOP唯一的錯誤就是上述提到的教授研究領域。我
因為設定研究興趣是審計和稅,所以SOP也是這樣寫。但後來發現,很多教授只是順便做
審計/稅,主要領域是財務會計,所以在SOP寫要跟這些教授學習審計/稅就很瞎。如果再
來一次,SOP還要精進。
面試
我收到四個學校的面試,所以依據第一次面試的時間順序寫心得。
South Florida (12/21, 3/3)
South Florida (以下簡稱USF)第一個給我面試,面試官是Patrick Wheeler副教授,面試
時間是2230,就是佛州的0930,Skype面試。嚴格來說這不是個面試,比較像是學位介紹
。Wheeler教授說admissions committee四個教授一人跟五個申請者介紹學位,所以第一
階段就是20人進面試。他接著說,因為還是很初步的面試,他還沒有看我的資料(我:
What???)。接下來都是學位介紹,例如獎學金是保證四年,每年22.5K。USF有十個會計教
授,所以他們希望擁有10個博士生,剛好可以一對一指導。他們也會鼓勵學生跟老師聯名
投稿期刊。教授說他們近年來博士生找工作結果不錯(見仁見智),起薪140K-220K。USF傳
統是強項是AIS研究領域,研究方法則是behavioral(experimental),所以我發現我踩雷
了XD。不過教授說他們會慢慢招聘archival的教授加入。第一個學習USF希望博士生專心
學習,所以不會安排TA或RA;第二學期就會排每週20小時的TA,之後看需要做TA或RA。
USF的論文討論課是一位教授三位學生,學期結束前要發表研究計畫。教授提到,一月
admissions committee成員會討論第二輪面試要找誰。USF托福規定口說一定要22以上;
如果要免除英文課,口說要26。原本教授講得很開心(整個面試40分鐘),但因為水電工拔
掉網路而中斷。很奇怪的經歷XD。
第二次面試是3/3。我中間問過兩次Wheeler教授,但教授都不理我。二月底有一天,教授
突然問我要不要面試,我很高興地答應了。第二次面試時間是0100,佛州的中午,也是
Skype面試。面試官是admissions committee的其他成員Tom Smith, Dahlia
Robinson,James Whitworth。Wheeler教授因為身體不舒服無法出席。很明顯畫面是在一
個小會議室,三位教授都在會議桌旁邊。Smith教授主持面試。前幾題是:
Why PhD? Why USF?
Smith教授稍微解釋博士班的運作方式(之前Wheeler已經提過了)。因為已經準備好,我回
答得還不錯。尤其是Why USF,我除了說一些官話(例如師資、研究領域相符),我還說我
是棒球迷,很期待到USF所在地Tampa看光芒還有春訓;三位教授聽我這樣說都笑了。
接下來的問題比較深入:
What do you know about archival and behavioral research and which one do you
prefer?
因為之前已經猜到面試官,所以我有讀面試官論文,剛好讀到一篇做behavioral。所以我
簡單說明我了解的兩個研究方法:archival主要跑資料庫,behavioral主要是做問卷。
archival只要有資料庫就能做,而且投稿被要求做額外分析可以直接做,不過缺點就是大
家都能做,競爭激烈。behavioral比較少人做,不過比較常遇到的困難是如何聚集一堆人
,而且一堆人不是路人而是專業人士,安排問卷甚至面談。而且做behavioral的風險是,
如果期刊編輯要求多加問卷問題,這篇大概就掰了,因為沒辦法在把之前同一群人聚起來
。我說我沒有特別的偏好,看條件允許我做什麼都可以。我覺得這題我回答得不錯,充分
表現我對兩個研究方法的理解。
最後一個問題是:
Teaching is also important. What kind of course do I want to teach?
我的回答是,我當教授的原因就是啟發下一代。我對上什麼課沒有偏好;不論上什麼課,
我都會盡全力,用最新的知識教育我的學生。後來想想,我覺得比較好的說法是教基礎的
課,讓學生對會計感興趣,成為會計的專業人才。
面試只花20分鐘。教授最後說,我會在一週之內收到答覆,因為兩週後是春假。不過講是
這樣講,我三月底才收到拒絕通知(3/23收到Wheeler教授通知,3/28收到學校通知)。現
在看來,我沒有在一月底二月初收到面試就已經不太妙,尤其中途詢問二次都沒收到答覆
,三月初才面試就是被當成back-up plan。雖然有面試就全力以赴,但對於結果還是要有
合理預期,結果出來才不會太失望。
Houston (1/31, 2/8)
首先我要感謝在德州讀博士的朋友給我的建議,很不好意思辜負期待。我錄取學校也在德
州,所以到美國後一定要當面表達感謝。
第一個面試是0600,Skype面試,時間15分鐘。跟我聯絡面試的是Michael Neel,面試除了
他還有Amy Sun, Haijin Lin兩位教授。總之是一個美國人兩個大陸人的組合。因為在這
之前只遇到USF的第一次面試,所以我預期只有一位面試官Neel教授;等到畫面出現三塊
,我有點慌了。
首先Neel發問:
What do you do as an RA at NTU?
What are the data you use? From database?
What is the seminar you attended?
這三題我回答得超爛。第一題我講了一些,但我最後說I just collect data。後來我跟
同事討論,同事說美國對RA的期待是自己到資料庫抓資料,所以像我這種老師抓好給我用
的不算。這也是為什麼我被問第二個問題,因為教授想要知道我用什麼資料庫。第三個問
題我回答每週四臺大會計系邀請其他學校教授到臺大發表論文,我都有去聽……可是那是
workshop不是seminar啊!我把兩個搞混了……
接下來是孫教授發問:
Is RA full-time?
Did you decide to apply last year? Why did you quit your job to apply for PhD
programs?
Did you take any PhD course at NTU?
Details about working as accountant/auditor
我回問第一題What do you mean by full-time,教授回答唯一的工作,所以我說是。我
猜教授是大陸人,知道這裡很多教授給RA工作時數非常少,方便RA準備申請博士。我的確
是這樣的情況,不過既然定義是唯一的工作,我的回答也不算說謊。第二題是因為她聽到
我回答Neel教授的問題時提到我去年才申請RA,才問為何去年才申請,並且追問為何辭職
申請博士;我講了一些,最後說我沒抽到工作簽證。第三題我回答我旁聽多倫多大學副教
授的論文討論課,剛好把之前沒提到的講回來。最後一題還算正常,我只是照實回答。
最後是林教授發問,可能因為沒時間,只問了一題: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iggest challenge if you are admitted?
我回答最難的地方是找到研究主題,難的地方有二個。一個是研究主題要新,從來沒有前
人研究過的才算,所以需要文獻回顧;另一個是主題要有趣,讓期刊編輯有興趣,才會刊
登我們的論文。主題確定,取得資料後,剩下就是做該做的事。我自認這題回答得最好。
後來知道我進第二輪面試,可能就是這題救了我吧XD。
回顧整個面試,犯錯太多了。我顯然對於RA相關的問題沒有準備。我德州博士朋友建議我
跟老師請教,準備幾個研究計畫的細節(包括使用哪個資料庫)回答RA的問題。老師後來也
給我一張清單,告訴我之前找的資料後來用在哪個研究計畫,還有研究計畫的後續。第二
個大錯就是,怎麼可以回答因為工作簽證抽不到才申請博士?這樣不就代表若抽到就不會
申請(我承認這是事實但當然不能這樣回答……)?朋友笑我,大概是三位教授看我太老實
才讓我進第二輪。這題應該強調,抽不到的經驗讓我思考人生的方向,決定走自己的路。
有一題是問我在事務所工作的經驗,我除了回答工作內容,也應該強調工作給我啟發,給
我申請博士的靈感。總之,面試還要再加強。
我經濟博士投行VP朋友也幫我很多。每一個工作經驗都要準備一分鐘的講稿,而且盡量帶
入自己的優勢,不要只回答問題本身。朋友說,所有的問題最後都回到Why PhD,甚至
Why I will be a successful PhD student and future researcher。很感謝朋友的幫忙
。
原本以為第一次面試毀了,沒想到幾天後收到PhD Program Coordinator Volkan Muslu教
授邀請第二次面試,而且告訴我面試官有七位:Gerald Lobo, Volkan Muslu, Yuping
Zhao, Chad Larson, Emre Kilic, Novia Chen, Steve Crawford七位教授,他們會在大
會議室開Skype面試。Lobo教授是Houston會計系最大咖,感覺到Houston對於招聘博士生
的重視。最後面試時Novia Chen, Steve Crawford沒到,面試時間20分鐘,時間是2/8的
0530(德州時間的1530)。
首先Muslu教授簡單介紹學位,問兩個問題:
What is your research experience as an RA?
What is your research interest?
第一題經過上次面試補救,我拿兩個研究計畫舉例。第二題我說我有興趣的領域是審計和
稅,也開放其他領域。我強調開放其他領域是因為,我遞出申請後才發現,嚴格來說
Houston沒有教授是專門做審計和稅(其實很多學校也是)。雖然Houston近幾年有審計的論
文,但都是教授順便做,主力還是在財務會計。我的SOP寫我想跟Janet Meade教授學習稅
法,但後來發現Meade教授主要發表的期刊Journal of Accountancy是實務期刊而非學術
。如果功課做夠多,不應該發生類似的錯誤。不過講是這樣,我工作的老師說,或許因為
如此,大部分申請Houston的人都寫興趣是財務會計,寫其他方面可能有突出的效果。關
於哪個說法比較貼近事實,有請懂的大大補充。
後來是趙教授提問,要求我在面試後針對研究興趣繳交一段文字。我在當天早上寫完就寄
出了。
教授們最後問我有什麼問題。我的問題如下:
How does the faculty team help PhD students in addition to curriculum?
When do I have to decide research interest?
What is your prediction about accounting research in five years?
第一題教授們回答,指導老師會輪替,所以可以跟不同老師學習。TA/RA也是學習的一部
份。第二題是第一第二年末都要繳交研究計畫;當然兩年的內容不一定要一樣,只是教授
們希望博士生在五年內往完成博士論文努力。第三題Lobo教授直接回答No one can
predict the future XD,不過也補充會計學界近來會跟其他領域合作,例如社會學(?)
。我問寫程式是不是會計研究趨勢,其中一位教授說Programming is the basic。所以我
現在有空會自學程式。
我覺得我的提問沒有很好。如果有大大補充,非常感謝
最後Lobo教授問我有沒有錄取。我照實回答只收到三個面試通知,沒有錄取。Lobo說三月
會到臺大發表論文。我也在3/8見到教授。很奇特的經歷。
我在寄thank you letter的時候,發現我只認得有講話的Lobo, Muslu, 趙教授,剩下的
兩個白人男教授不確定是Chad Larson, Emre Kilic, Steve Crawford的哪二個。我寄信
問Muslu教授是不是Larson和Crawford,教授回Larson猜對但Crawford應該是Kilic。我覺
得白人都長得差不多啊XD。德州博士朋友問我,電腦螢幕那麼大,為何認不出來;我回答
我用手機,因為電腦的鏡頭壞掉了。朋友建議我根系辦借筆電,避免這類的技術性失誤。
3/8雖然見到Lobo,但在幾天前3/5我收到Muslu教授說不會錄取我。我3/8當天亂入教授和
博士生的面談,因為話題常常乾掉,我就問我面試的情況。Lobo說,最後進第二輪的有7
個,錄取2個。7取2機會其實不小,沒有掌握有點可惜。教授也說我的提問不好,因為每
個學校都能問。我請教授舉例,教授只說要多研究學校。我提到教授面試說寫程式是必備
技能,教授說不是他講的(我聽錯了?);教授說那只是個研究工具,不一定要會寫程式。
不過我自己覺得Lobo教授已經是德高望重的大頭,他只負責發表論文,不會親自動手做(
他workshop發表論文自己講的),所以程式能力只要有共同作者會就好。因此我還是決定
自學程式。我提到我讀過Lobo在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的論文The Effect
of Joint Auditor Pair Composition on Audit Quality: Evidence from Impairment
Test,教授也說很喜歡這篇,很高興跟我們分享這篇論文的事情。我問教授,準備面試是
否須要讀那所學校教授的論文;教授說不需要,因為沒時機提到,而且提到也很奇怪。我
的面試時間都不長,的確沒有機會提到讀論文。所以,時間花在準備面試的問題比較好。
Houston的獎學金超過三萬,沒有錄取有點可惜。過去就過去了,只能繼續向前看。
Florida International (2/14)
我跟這個學校的經驗非常不好。跟我聯絡的是Abhijit Barua教授。教授在1/27問我要不
要面試,我回覆好。教授回覆我很快就會收到通知預約面試,但後來就沒理我了。我2/1
和2/8再寄信詢問,也沒有回音。因為當時已經接近除夕(2/15),我回到彰化準備過年。
沒想到我2/13的2349收到信,問我不到24小時2/14的2300(佛州1000)可否面試。我為了慎
重,回到臺北面試。教授沒有設定面試方式,所以我電話和Skype資訊都附在信件裡。面
試當天2300我等了20分鐘,沒人聯絡我。我寄信去問也沒回覆。正當我要休息,教授竟然
打國際電話給我。國際電話收訊不好,加上教授印度腔超級重,我根本聽不清楚教授在講
什麼。講了一分鐘多電話就斷了。因為是國際電話,我沒有辦法回撥。我寄信要求再約
Skype面試,教授回覆好,但在那之後就沒有聯絡了。
現在看來,這種回覆不積極的情況(USF也是)就是學校沒有很積極招聘。即使有面試,應
該也只是當學校的back-up plan。總之,面試只能全力以赴,其他就隨緣了。
UT Arlington (3/3)
跟我聯絡的是Terrance Skantz教授,在Skype加我的是Ram Venkataraman。面試時間是
0600,前幾小時才面完USF,記錄心得,睡三小時再起床準備。面試的教授有Skantz,
Venkataraman, Nandu Nagarajan, Bin Srinidhi, Raghu Venugopalan,長度約半小時。
問題如下:
Why PhD program?
What papers did you read about your research interest (audit quality)?
Why is your research interest audit quality?
Which schools did you apply to?
Who do you work for at NTU? Do you know Sophia and Audrey?
第一題當然是準備好的。第二題我提到我之前讀過的audit quality review paper,我說
我讀到很多之前沒有想過的議題,覺得很有趣(OS:還有很唬爛XD)。第三題也是正常的問
題。第四題我如實回答,有四個學校面試(包括幾小時前的USF),還收到一些學校的拒絕
,其他沒回覆。這題我有點畫蛇添足;我提到Houston已經面試兩次,自認自己在候補名
單。教授就問Are you sure?我說我只是猜測。因為剛才也提過USF,教授們花幾分鐘說他
們各方面都比USF好,還問我知不知道USF是做AIS和behavioral(完全說中我申請USF沒做
功課……)。最後一題是因為教授們認識一些臺大的教授;Audrey和Sophia都是臺大會計
系的老師。
後來換我問問題:
How do the faculty members help PhD students?
How does the financial aid work?
教授們回答學習環境開放,有機會跟教授合作發表論文,從TA/RA學習等等。教授們說UT
Arlington的博士班學習環境second to none,我開玩笑「”second to none” means
you are the best!」教授們也笑說「There are many good programs; we are as good
as them.」因為官網沒題獎學金金額,所以我問第二題。教授們說獎學金是$18,900/9
months一年,保證給四年,第五年不一定,如果有機會可以做TA補貼財務。
我要檢討的地方是,不應該多說我可能在Houston的候補名單。我感覺到教授們問我是否
確定時有點緊張。因為我也提到USF面試二次,教授可能覺得我USF也有機會,就一直說他
們比USF好,卻絕口不提Houston。我猜他們也很清楚自己條件不如Houston吧。第二是,
我又犯了Houston第二次面試的錯:那幾個印度教授長得都差不多啊QQ。可能面試剛開始
有介紹,但印度人名不好記。我寄thank you letter的時候順便問跟我聯絡的
Venkataraman教授,教授沒有回答我,最後信裡說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more
from you in the future。我把這段給德州博士朋友看,朋友問我「你面試到底說了什麼
?」;朋友覺得我面試的兩個失誤太嚴重了。我想,我自作自受只能let it go了。
我工作的教授研究室跟財金系的前系主任同層樓,所以我常常遇到前系主任。我面試完後
跟前系主任提到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more from you in the future,前系主任
安慰我「那只是客套話」「如果他們很想要你,還是會錄取你」。果然在一週後3/10晚上
收到錄取通知,終於不用再擔心要再戰一年了!
UT Arlington去年有一個臺灣畢業生,現在在佛州的某個大學當教授;學校通知她已經給
我錄取通知,所以我在收到錄取隔週末後就收到她的信件,問我有沒有疑問需要幫忙。我
跟她談過後,就決定接受錄取了。
其他學校
以下記錄跟一些學校的互動。
UT Austin
UT Austin的截止日期很早(12/15)。截止日期過後,我一直沒收到消息,所以一月初寄信
問PhD Coordinator Kelly Finn詢問狀況;她回答我還在審,二月初會有結果。因為看到
Current Doctoral Students頁面寫,想要聯絡在學學生也是請她轉達,所以她給我
Daniel和Ryan的聯絡方式,請我向他們請教。他們回覆我,面試通常在一月中後,如果有
校園面試會在二月。最後我沒收到面試邀請,3/6收到拒絕信。
Missouri
Missouri是我大陸老師的母校。去年11月大陸老師寄信給我說,他幫我搞定面試,所以他
的恩師,也是審計實證研究世界排名第一的Jere Francis可能聯絡我。我當時已經遞出申
請,所以沒什麼事,很高興下載幾篇Francis教授的審計論文來讀。2/1已經過了申請期限
,我還是沒收到通知,所以回報大陸老師申請狀況。我表示申請19所只有3個學校的面試
邀請,有點不滿意。老師認為三個已經不錯,因為大部分學校對國際學生的英語能力有顧
慮。老師補充,Francis教授聯絡他時,表示有點在意我的托福口說成績。老師也說,他
已經跟恩師力保我,說面試就可以證明我口說沒有問題。儘管老師力挺,我還是沒收到面
試通知,最後在2/28收到拒絕。
這也是為何我之前提到,托福口說盡量達到26,不要像我只有23。我覺得Georgia明白講
出對托福口說的偏好算是比較有良心的;其他同等級學校沒講,但大概也是相同標準。我
猜對於排名比較高的學校,都收到20+申請者有730+GMAT、強推薦信、美國名校碩士、托
福口說26+,的確沒必要把機會給托福口說23的人。雖然我不認為我口說能力比較差,但
托福口說是學校唯一的判斷標準,我們只能把分數衝高。
UC Irvine
UC Irvine申請本身沒什麼好寫的,但去年11月該校的一個臺灣正教授到臺大發表論文,
所以我有機會跟著工作的老師跟她聊。他提到17年約60人申請;我表示可能是因為申請費
130鎂太貴,所以申請人較少;他說有可能。她聽了我的選校條件,說我應該會有幾個面
試。她說GMAT 750很好;如果GMAT太高,她們會懷疑可能是假的。不過講是這樣,應該沒
幾個人有這個困擾XD。她補充她們會看AWA,所以稱讚我AWA 5.5不錯。她也說她們會看有
沒有修經濟、統計、微積分、線性代數等課;我說我都修過。雖然她稱讚我的條件,但我
完全不意外我連面試都沒有。在我們對話中,我很明顯感受到tone不對;我猜她也有同樣
的感覺。關於tone不對的細節不方便公開說。
Tennessee
提這所我沒申請的學校是因為去年九月臺大會計系邀請該校的Linda Myers教授到臺大發
表論文。我發現她跟大陸老師曾經在Arkansas共事,所以裝熟上去攀談。我的老師原本要
負責接待Myers教授一小時,她看我跟教授聊得不錯,就叫我用那一小時帶教授逛校園。
教授對於臺大很多腳踏車感到新奇,還要我幫她跟腳踏車停車場合照XD。
重點是,她也是該校博士班決定錄取的人。我們聊到我的研究興趣是審計和稅,她就說審
計室她的領域,問我說我會不會考慮Tennessee。我說我看過博士班學生名單,看起來都
是美國人,所以我擔心是否只招收美國人。她回答,名單有一個是西班牙人,還有名單沒
更新,博一有個大陸人不在名單上。她表示,前一個主持博士班的教授的確只收美國人,
但她接手後解除這個限制。我後來沒申請是因為已經寄出Info Packs,不好意思請推薦教
授再加學校。我覺得教授人不錯;後進者可考慮申請Tennessee。
補充一下,從Myers教授得知,的確有些學校只收美國人。博士班錄取很主觀,這只是個
例子而已……。
等面試通知可以幹嘛
等面試通常很焦慮,如果不怕更焦慮的話(?)可以看gradcafe。因為不知道進去gradcafe
怎麼找到accounting PhD,我用Google搜尋accounting PhD,設定gradcafe網域。結果如
下:
https://www.thegradcafe.com/survey/index.php?q=accounting&t=a&o=p&pp=100
如果想要知道申請學校是否已經發面試通知可以參考這個網站。當然,不是每個學校都會
有人回報。歷年的資料這個網站都有,不過每年比較得知一個學校每年處理博士班招生不
一定一樣,所以看以前年度不見得準。總之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後記
我一直在想要不要寫心得。我自己只錄取一間;如果運氣差一點,我可能付出相同努力,
卻一所學校都沒有,明年還要再來。我不覺得我的條件和努力的程度應得這個成果。我寫
心得只是希望後進者如果有志讀會計博士,請努力超越我的條件,避免我犯的錯誤,進而
錄取更好的學校。
當然,是否讀會計博士,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我的建議是,盡量找到相關資訊,根據自
己的條件和喜好做出決定,決定後就全力以赴。我的心得就是幫後進者提高錄取的機會。
我承認我對研究沒有很大的興趣;我只是覺得可以做到。雖然很多人說,XX一定要有興趣
(XX代入什麼都可以),但我認為興趣只是考量的因素之一。我想表達的意思是,申請博士
,甚至以後當教授,都只是手段而已;重點是想要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例如我,申請博士
的動力完全只有推力:我不想在臺灣工作,工時長錢又少。在亞洲的其他地方可能錢比較
多,但工時還是很多。我理想的工作在美國,工時可接受錢又多,但我沒抽到工作簽證也
沒轍。我在老師旁邊工作超過一年,我可接受像老師的生活。我申請博士的動機如此而已
。既然都是手段,就沒有喜歡不喜歡的問題;只要能達到我的目的,如果評估能夠達成,
就放手去做吧。
雖然我的心得是鼓勵後進者申請會計博士,但我希望後進者自行評估錄取的可能性再做決
定。在留學版,大部分是錄取的人才會分享;或許有很多人沒有錄取,只是我們看不到。
我的老師也跟我說,很多人從大學立志申請博士班都不一定成功。所以我去年初才下決心
申請博士,今年就得到錄取;我很幸運。我非常討厭「努力一定會成功」這句話,因為這
句話過度簡化,甚至是誤導。現實是,如果沒成果,努力沒有任何意義。例如,雖然我很
喜歡打棒球,我不可能拋下一切去當職棒練習生。要付出努力,就要有成功的把握。評估
成功的可能性,再選擇努力。
有人可能會說,我有天分,腦袋聰明,所以比較容易申請上博士。我不否認,而且憑著我
臺大財金的學歷,我也無法否認。我只能說,任何競爭都是不公平的。我當年沒抽到簽證
,我也覺得很不公平。反過來說,我如果抽到簽證,就會在美國過著很爽的日子,也不會
在這裡打心得了。人生就是這樣,發生就發生了,想要過什麼人生,只能靠自己努力。
順便補充一下走學術的壞處。不論是申請博士,找教職,甚至升等,一直都是愈來愈難。
若要達到一樣的成果,現在的條件要比以前更好。以升等來說,臺大今年又把升等條件提
高;我的老師跟我說,因為條件提高,她升正教授可能要再晚三年。老師也提到,現在的
正教授當年升等可以洗國內期刊,但是現在臺大升等一定要國外期刊甚至頂級期刊。我說
不公平,老師只說後進者條件本來就會變差,沒有辦法。還有,像我剛才提到的,學術界
就是比論文發表。論文發表公平嗎?老師曾說,期刊雖然宣稱匿名審稿,但結果就是有那
幾個大頭的名字比較容易登上期刊,你會相信匿名審稿嗎?這幾個期刊編輯手握多少人升
等的生殺大權,公平嗎?我也覺得不公平,但現實就是這樣。在某個程度上,其他領域也
是這樣,只是輕重程度的差別。這樣想或許感受好一點。
我最近因為相信以後會計博士也要會寫程式,所以開始自學程式。我剛進大學時修過一門
程式設計,當時成績很爛,所以我發誓再也不學程式;現在看來我在打自己臉XD。我跟一
個已經在美國讀博士的學弟(學弟都已經讀博士兩年了QQ)分享這件事,他說「博士沒有拒
絕學習的權利」。講得好!或許現在這個社會,各行各業都一樣吧。雖然是形勢所逼,我
們也因此變得愈來愈有彈性。我自己以前也不相信我能考GMAT 750;有些事情是事在人為
。
現在走到這一步,回想之前在美國如果抽到工作簽證,我大概就在美國過爽日子不會回來
了。我雖然沒抽到所以回臺灣,我卻因此感受到臺灣的好。在臺灣生活方便舒適;臺灣不
好的只有工作環境跟買不起房子,其他方面都是天堂。我最近常進場看中華職棒;有人問
我,都去美國看MLB了,怎麼還會看中職呢?我只能說,中職不一樣;從小看中職到大,
中職才是自己的職棒。臺灣才是自己的家。我希望在美國取得會計博士,在美國工作一段
時間把買房子的錢賺夠,再回到臺大當教授,推廣會計專業,訓練會計人才。我要為臺灣
努力。
我想問看看有沒有很多版友考慮申請會計博士,或是已經就讀美國會計博士班?我申請學
校看過很多Student Profiles,感覺臺灣人好少!我希望我們能互相幫助。如果有會計博
士群組,請加我一下。如果沒有,我看要不要創一個,大家交流一下。最近好像比較少看
到有版友會去UT Arlington;如果有,也可以交流一下,未來互相幫助。最後,預祝大家
都能錄取理想的學校!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交流。我會盡力回答。
--
Tags:
留學
All Comments
By Queena
at 2018-04-20T06:28
at 2018-04-20T06:28
By Olive
at 2018-04-21T23:58
at 2018-04-21T23:58
By Queena
at 2018-04-25T06:16
at 2018-04-25T06:16
By Delia
at 2018-04-27T15:53
at 2018-04-27T15:53
By Bethany
at 2018-04-28T10:29
at 2018-04-28T10:29
By Olga
at 2018-04-28T19:21
at 2018-04-28T19:21
By Kumar
at 2018-04-30T03:41
at 2018-04-30T03:41
By Cara
at 2018-05-04T16:27
at 2018-05-04T16:27
By Christine
at 2018-05-06T11:31
at 2018-05-06T11:31
By Genevieve
at 2018-05-09T09:34
at 2018-05-09T09:34
By Edward Lewis
at 2018-05-13T01:36
at 2018-05-13T01:36
By Hedwig
at 2018-05-14T16:30
at 2018-05-14T16:30
By Ethan
at 2018-05-14T17:57
at 2018-05-14T17:57
By Steve
at 2018-05-19T01:15
at 2018-05-19T01:15
By Oscar
at 2018-05-23T03:41
at 2018-05-23T03:41
By Olga
at 2018-05-24T13:49
at 2018-05-24T13:49
By Olivia
at 2018-05-24T19:37
at 2018-05-24T19:37
By Victoria
at 2018-05-26T16:01
at 2018-05-26T16:01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05-27T23:15
at 2018-05-27T23:15
By Lydia
at 2018-05-29T18:36
at 2018-05-29T18:36
By Yuri
at 2018-06-01T03:53
at 2018-06-01T03:53
By Aaliyah
at 2018-06-05T19:00
at 2018-06-05T19:00
By Catherine
at 2018-06-07T18:30
at 2018-06-07T18:30
By Carol
at 2018-06-09T11:34
at 2018-06-09T11:34
By Regina
at 2018-06-13T15:40
at 2018-06-13T15:40
By Rachel
at 2018-06-16T06:13
at 2018-06-16T06:13
By Agnes
at 2018-06-20T04:41
at 2018-06-20T04:41
By Lily
at 2018-06-20T21:47
at 2018-06-20T21:47
By Aaliyah
at 2018-06-23T19:04
at 2018-06-23T19:04
By Edith
at 2018-06-24T10:56
at 2018-06-24T10:56
By Kristin
at 2018-06-26T20:04
at 2018-06-26T20:04
By Yedda
at 2018-06-29T21:10
at 2018-06-29T21:10
By Zenobia
at 2018-07-03T23:38
at 2018-07-03T23:38
By Christine
at 2018-07-05T21:32
at 2018-07-05T21:32
By Genevieve
at 2018-07-09T22:05
at 2018-07-09T22:05
By Lily
at 2018-07-10T20:30
at 2018-07-10T20:30
By Eden
at 2018-07-13T03:10
at 2018-07-13T03:10
By Madame
at 2018-07-15T17:16
at 2018-07-15T17:16
By Elizabeth
at 2018-07-19T22:44
at 2018-07-19T22:44
By Christine
at 2018-07-22T18:57
at 2018-07-22T18:57
By Linda
at 2018-07-25T22:41
at 2018-07-25T22:41
By Mary
at 2018-07-29T02:39
at 2018-07-29T02:39
By Linda
at 2018-08-01T01:17
at 2018-08-01T01:17
By Victoria
at 2018-08-05T01:56
at 2018-08-05T01:56
By Hedda
at 2018-08-09T10:15
at 2018-08-09T10:15
By Gilbert
at 2018-08-10T05:37
at 2018-08-10T05:37
By Joe
at 2018-08-10T21:31
at 2018-08-10T21:31
By Frederic
at 2018-08-12T05:10
at 2018-08-12T05:10
By Candice
at 2018-08-13T02:30
at 2018-08-13T02:30
By Michael
at 2018-08-16T02:16
at 2018-08-16T02:16
By Donna
at 2018-08-20T11:08
at 2018-08-20T11:08
By Christine
at 2018-08-22T10:36
at 2018-08-22T10:36
By Anthony
at 2018-08-22T20:53
at 2018-08-22T20:53
By Tracy
at 2018-08-26T13:05
at 2018-08-26T13:05
By Ida
at 2018-08-27T20:17
at 2018-08-27T20:17
By Catherine
at 2018-08-29T13:32
at 2018-08-29T13:32
By Gilbert
at 2018-09-03T04:16
at 2018-09-03T04:16
By Joseph
at 2018-09-03T17:24
at 2018-09-03T17:24
By David
at 2018-09-05T17:44
at 2018-09-05T17:44
By Charlotte
at 2018-09-08T23:12
at 2018-09-08T23:12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8-09-12T19:19
at 2018-09-12T19:19
Related Posts
BC interview 過期還能重錄嗎?
By Madame
at 2018-04-18T23:38
at 2018-04-18T23:38
Gatech MS-HCI 飯店管理
By Damian
at 2018-04-18T22:59
at 2018-04-18T22:59
設計、藝術類學校看在校嗎?
By Elvira
at 2018-04-18T22:25
at 2018-04-18T22:25
Boston College 新生請進
By Leila
at 2018-04-18T22:04
at 2018-04-18T22:04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SU) 附近
By Queena
at 2018-04-18T21:38
at 2018-04-18T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