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Leicester PhD in Museum Studies - 留學
By Dinah
at 2012-06-11T01:07
at 2012-06-11T01:07
Table of Contents
各位好,今年申請上兩所學校,
藉此文和大家分享一點申請心得。
另外,也附上100年留獎甲類的申請歷程。
一、錄取學校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School of Museum Studies, PhD in Museum Studies.
received unconditional offer: 2012/2/22.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PhD in Museum Studies.
skype interviewe: 2012/3/21.
received unconditional offer: 2012/4/4.
二、背景
BA: NTU,GPA 3.8
MA: NTUA,GPA 4.0
博物館工作經驗2年3個月
1 Journal paper (co-author)
2 Conference papers (first author)
2009教育部顧問室碩士生海外研究獎助
2010 NTUA優秀碩士論文獎
三、申請準備歷程
早在2010年我就打算利用工作的閒暇時間準備博士班申請。
在讀碩士班時,對博物館學就有濃厚的興趣,
雖然在所上讀的是藝術行政,但是有很多機會到博物館實習、進行博物館學研究。
所以在畢業後就立志進入博物館場域磨鍊實務經驗,
同時也一邊尋找未來想深究的研究主題。
(一)
100年教育部留獎簡章公佈時,我也下載了申請表(報名04文化資產學群),
不過當時因為時間卡很緊,只剩下兩週就要報名,
我很匆促的寫了一份研究計畫,準備了書面申請資料,含研究計畫大約25頁。
薄薄一本資料,裡面附上了我的CV、6000字的研究計畫、學校排名資料、畢業證書影本、
成績單、雅思成績單等,用白色西卡紙膠裝,就送出了。
因為準備倉促,沒什麼信心,
原本決定100年先試水溫,101年再來衝刺,
沒想到很幸運地進入了口試(書面審查87.5分)!
口試當天有三位老師,我認出其中一位,是某校博物館所的所長。
那位老師也是本次口試主問老師。
因為在版上看了很多心得分享,所以我準備了中英文自介,沒有另外準備書面資料。
主問老師先請我作三分鐘自介,我還主動問了:「請問要用中文還是英文?」
老師說中文就可以了,於是我開心地講了三分鐘。
接著另外兩位老師先問了:為什麼要去英國?老師找了沒?要選哪些課?錢不夠怎麼辦?
這些問題都是預先就有準備的,相信只要答出個道理,老師都不會為難你。
然後,輪到主問老師開砲。
他只針對我的研究計畫發問:我的研究問題的重要性在哪?
為什麼不從xxx(某位博物館學大老)的理論談起?
請談論xxx的理論跟你的研究的關係。
因為我對這個理論認識有限,而且我當下也不確定從這個理論出發對我的研究有幫助,
碰到這個問題,我當下的反應是誠實以對...
跟老師坦白這個理論我不太熟,但是我的想法是怎樣怎樣。
不忘謝謝老師提出這個挑戰,我之後會好好努力把這個理論搞懂...
其實老師雖然攻勢不斷,但是基本上也沒有為難我,
聽了我的回答,也是微笑以對。
最後放榜後,總分是86.5分,順利拿到甲類條件式錄取資格。
(二)
因為拿到100年的留獎,我原本預計101年才開始規劃留學申請的計畫必須提前執行!
我在2011年7月考到雅思成績(準備歷程詳見雅思版),
利用7、8月很「隨興地」一邊研究學校一邊找老師,
實在是因為7、8月是博物館的旺季,工作量很大,所以我的進度真的很慢。
我一開始鎖定Leicester、Newcastle、Manchester、St. Andrews,
St. Andrews的老師回覆我,沒有老師對我的研究有興趣,所以我不申請。
Manchester則是我觀望一陣子,覺得沒有一位老師我特別想跟隨,決定不申請。
於是我把目標放在有老師回覆我、對指導我感興趣的Leicester和Newcastle。
同一時間,我也利用這段時間和碩班的指導教授和比較熟的老師通信,
確認至少有三封推薦函到手,雖然申請時只需要兩封。
我的老師們一致傾向於我自己擬稿,所以我必須自己生出三封不一樣的推薦函。
9月我開始認真投入寫研究計畫,
因為拿去申請留獎的研究計畫不夠完整,所以我花了不少時間重新讀文獻、修改。
同時,我發現UCL有不錯的博物館學課程,而且有一位老師的研究興趣跟我很合,
主動連絡UCL的老師後,我把UCL放入我的申請籃子。
因為我龜毛的個性,9~11月幾乎都在修改研究計畫,
三天一小修,五天一大修,導致我到11月底連一封推薦信都還沒寫出來,
也沒有Personal Statement,老師還很貼心提醒我要趕快把推薦函給她看了@@
到了12月,我終於把研究計畫寫好,開始填線上申請表。
在年底館內各種計畫結案轟炸完後,1月是我的申請黃金時期,
我的Personal Statement和三封推薦函都在這段時間完成。
Personal Statement寫了三頁,大約1300字。
我下了工作經歷、教育背景、研究經歷、申請原由等標題,整份文件大約有八段文字。
其中強調我碩班的課程表現、海外專題研究經驗、進入博物館後的工作經驗,
對博物館學的投入和足夠的背景知識、對工作和研究的熱忱是整份Statement的主調。
最後也不忘加上我對申請學校、老師的興趣和期待。
初稿寫完後,我請Freelance editor Shau-Ru Lin 幫我修了一次,
對於她的服務我很滿意,她使用的文字簡潔,強化了我想表達的態度和語氣。
推薦函我則是從兩個角度出發,三封都是以碩班認識的老師和指導老師立場寫的。
一個是碩士論文和研究經驗,一個是求學態度和課程表現。
力求具體和清楚,我會舉出課堂上實際表現、研究表現,
包括獲獎或成績優秀(例如拿幾分)等例子。
其實,推薦函完全呼應了我的Statement,也是一體兩面地向學校推薦我這個人。
2012年的春節假期,我整個人都埋首在把這些文件處理完。
三間學校的申請都是2月丟出,全部使用線上申請系統。
送出後就是等待老師填完線上推薦函,這一段時間頗難熬的,
必須一面提醒老師,不要漏收信,還要一面盯學校系統有沒有發信。
其中,Newcastle就一直出問題,系統沒發信,老師沒收到,讓我白白等了兩週。
Leicester的系統還出問題,老師登不進系統,最後是直接e給PG admission office。
但是所有學校都必須在線上推薦函填妥後才能審資料,
所以這段時間只能上緊發條。
(三)
Leicester在2/22直接發了unconditional offer給我。
先由系秘email告知我,「老師們審完資料了,決定給我offer。」
隔一週PG admission就發offer letter給我。
我大約等到3月中旬時,還沒收到UCL和Newcastle任何消息,
決定email到系所詢問,才剛準備寫email就收到UCL interview notice。
UCL老師跟我約3/21晚上七點skype interview,我只有三天準備時間,
我除了熟讀研究計畫和Statement,大概也只能作個重點摘要。
interview當天才發現辦公室網路在晚上七點前會擋skype,
緊急打給網管的同事拜託他網開一面,六點半先開放網路,
否則老師提早打來我接不到。
七點五分電話打來,interview開始。
整個歷程約一個多小時,開門見山就談研究計畫。
老師非常nice,問了我一些方法、理論和個案選擇的問題,
我們還針對臺灣的情況做了討論。
最後,由我發問,老師回答了我的疑問,我大概問了三個問題。
當我問結果什麼時候出來時,老師笑了一下說:「沒有問題的!我很期待跟你合作」,
然後跟我說,學校保證我4/4前會收到通知。
UCL也真準時,英國時間4/4下午五點,系統發了一封信給我,
通知我拿到unconditional offer了。
Newcastle很奇怪,所有資料都齊了,一直到三月底都沒消息,
寫信去系辦問,系辦助教一問三不知。
因為這間學校也不是我的Top list,所以我立刻決定撤銷申請了。
結果撤銷後大約一個月內,我還是不斷收到系統信:
「請您耐心等候,您的申請已經在處理了」,真的很莫名其妙。
------------------------------------------------------------------------------
確定收到錄取信後,總算可以鬆一口氣了!
當初決定自己處理申請,是因為只有自己最瞭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醞釀許久的夢想,放到別人手中真的不放心,所以決定自己來。
這一段歷程真的很瑣碎、很累人,尤其手上還有一份全職工作要操心,
但是現在回過頭想,就是有了這一段過程,手上的成果才格外珍貴!
這中間我也參考了很多前輩的心得,
我自己也親身經歷了前輩們所分享的許多歷程,
也非常感謝版上無數提供寶貴經驗的大大們。
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為將來想申請博物館相關課程的版友,有一點點貢獻。
也歡迎來信詢問細節!
--
藉此文和大家分享一點申請心得。
另外,也附上100年留獎甲類的申請歷程。
一、錄取學校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School of Museum Studies, PhD in Museum Studies.
received unconditional offer: 2012/2/22.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PhD in Museum Studies.
skype interviewe: 2012/3/21.
received unconditional offer: 2012/4/4.
二、背景
BA: NTU,GPA 3.8
MA: NTUA,GPA 4.0
博物館工作經驗2年3個月
1 Journal paper (co-author)
2 Conference papers (first author)
2009教育部顧問室碩士生海外研究獎助
2010 NTUA優秀碩士論文獎
三、申請準備歷程
早在2010年我就打算利用工作的閒暇時間準備博士班申請。
在讀碩士班時,對博物館學就有濃厚的興趣,
雖然在所上讀的是藝術行政,但是有很多機會到博物館實習、進行博物館學研究。
所以在畢業後就立志進入博物館場域磨鍊實務經驗,
同時也一邊尋找未來想深究的研究主題。
(一)
100年教育部留獎簡章公佈時,我也下載了申請表(報名04文化資產學群),
不過當時因為時間卡很緊,只剩下兩週就要報名,
我很匆促的寫了一份研究計畫,準備了書面申請資料,含研究計畫大約25頁。
薄薄一本資料,裡面附上了我的CV、6000字的研究計畫、學校排名資料、畢業證書影本、
成績單、雅思成績單等,用白色西卡紙膠裝,就送出了。
因為準備倉促,沒什麼信心,
原本決定100年先試水溫,101年再來衝刺,
沒想到很幸運地進入了口試(書面審查87.5分)!
口試當天有三位老師,我認出其中一位,是某校博物館所的所長。
那位老師也是本次口試主問老師。
因為在版上看了很多心得分享,所以我準備了中英文自介,沒有另外準備書面資料。
主問老師先請我作三分鐘自介,我還主動問了:「請問要用中文還是英文?」
老師說中文就可以了,於是我開心地講了三分鐘。
接著另外兩位老師先問了:為什麼要去英國?老師找了沒?要選哪些課?錢不夠怎麼辦?
這些問題都是預先就有準備的,相信只要答出個道理,老師都不會為難你。
然後,輪到主問老師開砲。
他只針對我的研究計畫發問:我的研究問題的重要性在哪?
為什麼不從xxx(某位博物館學大老)的理論談起?
請談論xxx的理論跟你的研究的關係。
因為我對這個理論認識有限,而且我當下也不確定從這個理論出發對我的研究有幫助,
碰到這個問題,我當下的反應是誠實以對...
跟老師坦白這個理論我不太熟,但是我的想法是怎樣怎樣。
不忘謝謝老師提出這個挑戰,我之後會好好努力把這個理論搞懂...
其實老師雖然攻勢不斷,但是基本上也沒有為難我,
聽了我的回答,也是微笑以對。
最後放榜後,總分是86.5分,順利拿到甲類條件式錄取資格。
(二)
因為拿到100年的留獎,我原本預計101年才開始規劃留學申請的計畫必須提前執行!
我在2011年7月考到雅思成績(準備歷程詳見雅思版),
利用7、8月很「隨興地」一邊研究學校一邊找老師,
實在是因為7、8月是博物館的旺季,工作量很大,所以我的進度真的很慢。
我一開始鎖定Leicester、Newcastle、Manchester、St. Andrews,
St. Andrews的老師回覆我,沒有老師對我的研究有興趣,所以我不申請。
Manchester則是我觀望一陣子,覺得沒有一位老師我特別想跟隨,決定不申請。
於是我把目標放在有老師回覆我、對指導我感興趣的Leicester和Newcastle。
同一時間,我也利用這段時間和碩班的指導教授和比較熟的老師通信,
確認至少有三封推薦函到手,雖然申請時只需要兩封。
我的老師們一致傾向於我自己擬稿,所以我必須自己生出三封不一樣的推薦函。
9月我開始認真投入寫研究計畫,
因為拿去申請留獎的研究計畫不夠完整,所以我花了不少時間重新讀文獻、修改。
同時,我發現UCL有不錯的博物館學課程,而且有一位老師的研究興趣跟我很合,
主動連絡UCL的老師後,我把UCL放入我的申請籃子。
因為我龜毛的個性,9~11月幾乎都在修改研究計畫,
三天一小修,五天一大修,導致我到11月底連一封推薦信都還沒寫出來,
也沒有Personal Statement,老師還很貼心提醒我要趕快把推薦函給她看了@@
到了12月,我終於把研究計畫寫好,開始填線上申請表。
在年底館內各種計畫結案轟炸完後,1月是我的申請黃金時期,
我的Personal Statement和三封推薦函都在這段時間完成。
Personal Statement寫了三頁,大約1300字。
我下了工作經歷、教育背景、研究經歷、申請原由等標題,整份文件大約有八段文字。
其中強調我碩班的課程表現、海外專題研究經驗、進入博物館後的工作經驗,
對博物館學的投入和足夠的背景知識、對工作和研究的熱忱是整份Statement的主調。
最後也不忘加上我對申請學校、老師的興趣和期待。
初稿寫完後,我請Freelance editor Shau-Ru Lin 幫我修了一次,
對於她的服務我很滿意,她使用的文字簡潔,強化了我想表達的態度和語氣。
推薦函我則是從兩個角度出發,三封都是以碩班認識的老師和指導老師立場寫的。
一個是碩士論文和研究經驗,一個是求學態度和課程表現。
力求具體和清楚,我會舉出課堂上實際表現、研究表現,
包括獲獎或成績優秀(例如拿幾分)等例子。
其實,推薦函完全呼應了我的Statement,也是一體兩面地向學校推薦我這個人。
2012年的春節假期,我整個人都埋首在把這些文件處理完。
三間學校的申請都是2月丟出,全部使用線上申請系統。
送出後就是等待老師填完線上推薦函,這一段時間頗難熬的,
必須一面提醒老師,不要漏收信,還要一面盯學校系統有沒有發信。
其中,Newcastle就一直出問題,系統沒發信,老師沒收到,讓我白白等了兩週。
Leicester的系統還出問題,老師登不進系統,最後是直接e給PG admission office。
但是所有學校都必須在線上推薦函填妥後才能審資料,
所以這段時間只能上緊發條。
(三)
Leicester在2/22直接發了unconditional offer給我。
先由系秘email告知我,「老師們審完資料了,決定給我offer。」
隔一週PG admission就發offer letter給我。
我大約等到3月中旬時,還沒收到UCL和Newcastle任何消息,
決定email到系所詢問,才剛準備寫email就收到UCL interview notice。
UCL老師跟我約3/21晚上七點skype interview,我只有三天準備時間,
我除了熟讀研究計畫和Statement,大概也只能作個重點摘要。
interview當天才發現辦公室網路在晚上七點前會擋skype,
緊急打給網管的同事拜託他網開一面,六點半先開放網路,
否則老師提早打來我接不到。
七點五分電話打來,interview開始。
整個歷程約一個多小時,開門見山就談研究計畫。
老師非常nice,問了我一些方法、理論和個案選擇的問題,
我們還針對臺灣的情況做了討論。
最後,由我發問,老師回答了我的疑問,我大概問了三個問題。
當我問結果什麼時候出來時,老師笑了一下說:「沒有問題的!我很期待跟你合作」,
然後跟我說,學校保證我4/4前會收到通知。
UCL也真準時,英國時間4/4下午五點,系統發了一封信給我,
通知我拿到unconditional offer了。
Newcastle很奇怪,所有資料都齊了,一直到三月底都沒消息,
寫信去系辦問,系辦助教一問三不知。
因為這間學校也不是我的Top list,所以我立刻決定撤銷申請了。
結果撤銷後大約一個月內,我還是不斷收到系統信:
「請您耐心等候,您的申請已經在處理了」,真的很莫名其妙。
------------------------------------------------------------------------------
確定收到錄取信後,總算可以鬆一口氣了!
當初決定自己處理申請,是因為只有自己最瞭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醞釀許久的夢想,放到別人手中真的不放心,所以決定自己來。
這一段歷程真的很瑣碎、很累人,尤其手上還有一份全職工作要操心,
但是現在回過頭想,就是有了這一段過程,手上的成果才格外珍貴!
這中間我也參考了很多前輩的心得,
我自己也親身經歷了前輩們所分享的許多歷程,
也非常感謝版上無數提供寶貴經驗的大大們。
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為將來想申請博物館相關課程的版友,有一點點貢獻。
也歡迎來信詢問細節!
--
Tags:
留學
All Comments
By Regina
at 2012-06-13T11:30
at 2012-06-13T11:30
By Quintina
at 2012-06-16T11:18
at 2012-06-16T11:18
By Ingrid
at 2012-06-18T13:02
at 2012-06-18T13:02
By Olive
at 2012-06-23T11:16
at 2012-06-23T11:16
By Mason
at 2012-06-27T06:19
at 2012-06-27T06:19
Related Posts
Birmingham住宿和價格?
By Frederic
at 2012-06-10T22:37
at 2012-06-10T22:37
帶職申請-LSE,Edinburgh,Warwick
By Lucy
at 2012-06-10T22:18
at 2012-06-10T22:18
從英國買飛往台灣的來回機票比較便宜嗎?
By Victoria
at 2012-06-10T21:50
at 2012-06-10T21:50
請問有板友念Warwick的WMG Msc嗎?
By Liam
at 2012-06-10T01:18
at 2012-06-10T01:18
是否會來不及辦簽證? (KCL)
By Caitlin
at 2012-06-09T19:48
at 2012-06-09T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