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U MA/ UIUC PhD psychology心理學 - 留學
By Emma
at 2020-03-31T10:12
at 2020-03-31T10:12
Table of Contents
[Research Interest]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ttention and cognitive control)
[Admission]
-New York University (M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PhD)
[Interview]
- UIUC (Skype + on-campus), UCSD (Skype), Princeton (preliminary Skype intervi
ew)
[Rejection]
- Harvard, MIT, Yale, UPenn, Princeton, Columbia, UCSD, UC Berkeley (Neuroscie
nce), UCLA, NYU (PhD program)
[Decision]
-New York University (MA)
[Background]
-2017/06 BS in Psychology at NCKU (GPA: 3.94/4.00)
-2019/06 MS in Psychology at NTU (GPA: 3.91/4.00)
-2019/08 Summer School at UC Berkeley
-2019/08 – RA at NTU
[Test Scores]
-GRE V:153 Q:170 A:3.5
-TOEFL R:28 L:26 S:25 W:27
[Awards]
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
書卷獎們
Travel funding for conferences
[Teaching Experience]
1 * TA at NCKU
4 * TA at NTU
[Academic Experience]
3 * Journal Articles (2 * First Author / 1* Co-Author)
6 * Conference Presentations (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1 domestic confere
nce)
[Funding]
2018年教育部公費留考-認知神經科學
[LOR] 四選三或全部附上 (看學校要求上限)
NTU PSY碩士班指導老師 (前系主任/特聘教授)
NCKU PSY大學專題指導老師(前系主任/特聘教授)
NTU EE 碩士班合作計畫PI (前所長/特聘教授)
NTU GIBMS 碩士班合作計畫PI (副教授)
[心得]
在心理學的實驗中,有一個很詭異的現象是不成功便成仁。
如果研究始終沒有突破統計上的顯著水準,便成了研究發表中的累贅。大學的老師有一次
在台大演講,他的一席話真的讓我認真思考很多研究過程中的辛酸。在建立模型、探索資
料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要在我們的報告中如實呈現我們曾經嘗試過的模型、constraints
,讓所有讀者知道什麼樣的模型是不成功的,所以在解釋上應該要有什麼限制,避免讓更
多研究者走了冤枉路。辛酸的並不是我做了很多失敗的實驗,而是我沒有辦法把我如何失
敗的經驗在paper上告訴大家,避免大家在一樣的錯誤中重道覆轍,這也是實驗心理學研
究中我覺得最自相矛盾的點。
只是想從我的例子告訴大家,所有paper都告訴了你成功的故事,因為沒有人會想要看到
別人是怎麼失敗的。但我更想告訴別人的是我是怎麼失敗的,在申請學校的時候怎麼失敗
,避免其他人也走了相同錯誤的道路。但這當中有許多不確定性,就像null results的結
果解釋永遠要語帶保留。研究上的推論應該要根據統計說話,我就我自己的例子跟我身邊
遇到的案例,以非常小的樣本跟大家分享我是怎麼失敗的。
回到我申請學校的故事,我大約是在大四就決定要出國讀書,在碩二的時候考了公費留學
考試,申請前參加了幾次國際研討會跟一次暑期交換,為了就是有機會可以接觸到更多的
國外學者,畢竟對於外國人而言,一個亞洲的申請者總是會被埋沒在茫茫的申請者中。是
的,最後我申請了11間學校,真正獲得interview的只有兩間,而這兩間的PI都不是我的
首選,純粹是因為我的推薦人而和我interview。我想說的是,研究做得多好、研究得多
努力或許只是成功的一部分而已,在人脈這一個環節先天處於弱勢的台灣人如何突破重圍
進到美國學術圈才是困難的事。去看了一下這些potential PIs所收的學生,真的就是那
些名校/認識的老師們在互相交換學生收來收去而已(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狹小的樣本下的
推測)。最後,我錄取的UIUC是因為我的PIs恰好認識我三位推薦人中的兩位,所以我莫名
的也成了所謂的天選之人。他們在面試劈頭第一句話就跟我說,他們認識誰誰誰跟誰誰誰
,這時心裡也是涼一半,所以我也不是什麼因為研究被看到的學生,只是剛好,我是那則
被他們注意到的申請。
這只是我自己的例子,我身邊很多的朋友有幸能夠到好的大學就讀,剛好都是在很好的機
緣下獲得的機會,並不是說我瞧不起這些朋友的能力,只是非常羨慕他們有這樣的機會,
例如接待的外國講者剛好是中意的PIs、PIs剛好是老師的朋友(like me?),所以有幸能
夠進到名校的大門,我錯就錯在沒有好好善用這些人脈,所以也不覺得如果我有機會再申
請一次學校會有更好的結果。
當然我很可能還有一個缺點是SOP的研究經驗裡看不到重點,我的研究經驗裡寫的洋洋灑
灑7個研究計畫的成果,雖然我覺得在內容上的串連算是很一致,但光是看到這樣的一份
申請文件,PIs可能就會覺得這位學生的研究雖然廣泛,似乎沒有在任何一個領域多加著
墨、下功夫的人。我不是很確定這是不是一個我落選的原因,但至少站在一個對某一研究
領域很精深的PI而言,他看到和他relevant的部份這麼少,多少會有些卻步。
[時間安排]
我大約是7月份開始撰寫我的SOP,9月份邀請老師撰寫推薦信,10月底開始陸續請大家幫
我看SOP並作修正,最後是請實驗室以前申請上Yale psychology PhD現在在Harvard當pos
t-doc的學姊幫我修改(我幾乎是重寫了一份SOP…)。關於找自己喜歡的教授的部分我大概
是申請前一年的12月開始準備,因為很喜歡看paper,幾乎就是沒事就在看他們paper,所
以可以很容易描述這些PIs在做的研究以及各個PIs之間的關係,只不過很可惜PI們真的不
是用我看過他們多少paper來衡量我的申請就是了。
[結語]
我想告訴大家,我自己知道的例子是能夠拿到一份國外的推薦信對於申請學校非常的加分
,如果有機會可以到國外進行學習,千萬不要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想很多人先出
國讀碩士班也是有道理的,因為碩士對於發表跟研究的要求並不高,但卻可以因此累積很
多在美國的人脈。當然可以說申請學校的這種文化很詭異,但熟能不是如此?如果我們終
究要在這樣的文化下深耕,我們現階段能做的或許只能接受現況,但如果有招一日,有招
一日我們變成了那個可以決策的人,千萬記得自己的一舉一動可能影響了別人的一生。
我很喜歡我在意識研究的一位偶像Hakwan Lau所說的話,他的父親曾經告訴他you are ju
st as good as your peers,對一個博二就發Science的人,這句話似乎侮辱的太過嚴重
,他想回嘴說Of course I’m not as good as my peers. I am an outstanding, star
student.而後他又說 But in fact, you are never better than your peers, because
you have committed to the science society system called peer review。的確,我
一直都知道自己不夠聰明,但也希望勤能補拙。我每次想了一想這一席話,又覺得,我也
不需要補什麼拙,這個世界上真的很多優秀的人,而他們就跟我一樣優秀或是一樣充滿缺
陷。
高三那年,我總是沒辦法把國文作文寫好,於是跟同學借了他的作文來臨摹、背起來,10
1年的學測考題叫做「自勝者強」,同學那篇文章的結尾是「自勝者強,不證自明」,一
年前的我以為這也會是我現在跟大家分享我成功案例的結語,很不幸的,我即使自勝,也
不代表強。什麼是自勝者強?老子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所謂「自勝者強」,
是指真正的強者,不在於贏過別人,而在於戰勝自己。
最後,申請NYU的碩士其實是我在被NYU的博班拒絕後拿到的master offer,也因為在visi
t UIUC後發現想做的研究方向跟我規劃得不太一樣以及我自己對於學習環境的想法/理念
不同,所以最後選擇再念一個碩士,希望能夠再花一點時間準備自己,希望能夠在國外求
學的過程當中多累積一些國外學者的人脈、充實自己技術方面的知識,也希望最終能去到
自己心中的Dream School (當然公費在碩士班是不能使用了,很多人說公費是大加分,但
其實學姐告訴我這些名校已經有錢到不是那麼在乎是否自帶funding了)
我很喜歡我碩士班老師說的一句話,而我相信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不是看到希望才堅
持下去,而是堅持下去才會看到希望」,但願我在未來(如果還要)追求博士生涯的過程當
中,能夠謹記在心。
感謝在我申請學校過程中曾經幫助我的每一個人,謝謝YCC學姊、PLY、CLY協助修改我的S
OP,謝謝IW幫我編修推薦信,謝謝RC幫我編修PS跟一些奇怪的內容,也謝謝曾經教導我的
每一位老師,在台灣能夠受到這麼滿滿的知識,真的是非常難能可貴。
--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ttention and cognitive control)
[Admission]
-New York University (M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PhD)
[Interview]
- UIUC (Skype + on-campus), UCSD (Skype), Princeton (preliminary Skype intervi
ew)
[Rejection]
- Harvard, MIT, Yale, UPenn, Princeton, Columbia, UCSD, UC Berkeley (Neuroscie
nce), UCLA, NYU (PhD program)
[Decision]
-New York University (MA)
[Background]
-2017/06 BS in Psychology at NCKU (GPA: 3.94/4.00)
-2019/06 MS in Psychology at NTU (GPA: 3.91/4.00)
-2019/08 Summer School at UC Berkeley
-2019/08 – RA at NTU
[Test Scores]
-GRE V:153 Q:170 A:3.5
-TOEFL R:28 L:26 S:25 W:27
[Awards]
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
書卷獎們
Travel funding for conferences
[Teaching Experience]
1 * TA at NCKU
4 * TA at NTU
[Academic Experience]
3 * Journal Articles (2 * First Author / 1* Co-Author)
6 * Conference Presentations (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1 domestic confere
nce)
[Funding]
2018年教育部公費留考-認知神經科學
[LOR] 四選三或全部附上 (看學校要求上限)
NTU PSY碩士班指導老師 (前系主任/特聘教授)
NCKU PSY大學專題指導老師(前系主任/特聘教授)
NTU EE 碩士班合作計畫PI (前所長/特聘教授)
NTU GIBMS 碩士班合作計畫PI (副教授)
[心得]
在心理學的實驗中,有一個很詭異的現象是不成功便成仁。
如果研究始終沒有突破統計上的顯著水準,便成了研究發表中的累贅。大學的老師有一次
在台大演講,他的一席話真的讓我認真思考很多研究過程中的辛酸。在建立模型、探索資
料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要在我們的報告中如實呈現我們曾經嘗試過的模型、constraints
,讓所有讀者知道什麼樣的模型是不成功的,所以在解釋上應該要有什麼限制,避免讓更
多研究者走了冤枉路。辛酸的並不是我做了很多失敗的實驗,而是我沒有辦法把我如何失
敗的經驗在paper上告訴大家,避免大家在一樣的錯誤中重道覆轍,這也是實驗心理學研
究中我覺得最自相矛盾的點。
只是想從我的例子告訴大家,所有paper都告訴了你成功的故事,因為沒有人會想要看到
別人是怎麼失敗的。但我更想告訴別人的是我是怎麼失敗的,在申請學校的時候怎麼失敗
,避免其他人也走了相同錯誤的道路。但這當中有許多不確定性,就像null results的結
果解釋永遠要語帶保留。研究上的推論應該要根據統計說話,我就我自己的例子跟我身邊
遇到的案例,以非常小的樣本跟大家分享我是怎麼失敗的。
回到我申請學校的故事,我大約是在大四就決定要出國讀書,在碩二的時候考了公費留學
考試,申請前參加了幾次國際研討會跟一次暑期交換,為了就是有機會可以接觸到更多的
國外學者,畢竟對於外國人而言,一個亞洲的申請者總是會被埋沒在茫茫的申請者中。是
的,最後我申請了11間學校,真正獲得interview的只有兩間,而這兩間的PI都不是我的
首選,純粹是因為我的推薦人而和我interview。我想說的是,研究做得多好、研究得多
努力或許只是成功的一部分而已,在人脈這一個環節先天處於弱勢的台灣人如何突破重圍
進到美國學術圈才是困難的事。去看了一下這些potential PIs所收的學生,真的就是那
些名校/認識的老師們在互相交換學生收來收去而已(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狹小的樣本下的
推測)。最後,我錄取的UIUC是因為我的PIs恰好認識我三位推薦人中的兩位,所以我莫名
的也成了所謂的天選之人。他們在面試劈頭第一句話就跟我說,他們認識誰誰誰跟誰誰誰
,這時心裡也是涼一半,所以我也不是什麼因為研究被看到的學生,只是剛好,我是那則
被他們注意到的申請。
這只是我自己的例子,我身邊很多的朋友有幸能夠到好的大學就讀,剛好都是在很好的機
緣下獲得的機會,並不是說我瞧不起這些朋友的能力,只是非常羨慕他們有這樣的機會,
例如接待的外國講者剛好是中意的PIs、PIs剛好是老師的朋友(like me?),所以有幸能
夠進到名校的大門,我錯就錯在沒有好好善用這些人脈,所以也不覺得如果我有機會再申
請一次學校會有更好的結果。
當然我很可能還有一個缺點是SOP的研究經驗裡看不到重點,我的研究經驗裡寫的洋洋灑
灑7個研究計畫的成果,雖然我覺得在內容上的串連算是很一致,但光是看到這樣的一份
申請文件,PIs可能就會覺得這位學生的研究雖然廣泛,似乎沒有在任何一個領域多加著
墨、下功夫的人。我不是很確定這是不是一個我落選的原因,但至少站在一個對某一研究
領域很精深的PI而言,他看到和他relevant的部份這麼少,多少會有些卻步。
[時間安排]
我大約是7月份開始撰寫我的SOP,9月份邀請老師撰寫推薦信,10月底開始陸續請大家幫
我看SOP並作修正,最後是請實驗室以前申請上Yale psychology PhD現在在Harvard當pos
t-doc的學姊幫我修改(我幾乎是重寫了一份SOP…)。關於找自己喜歡的教授的部分我大概
是申請前一年的12月開始準備,因為很喜歡看paper,幾乎就是沒事就在看他們paper,所
以可以很容易描述這些PIs在做的研究以及各個PIs之間的關係,只不過很可惜PI們真的不
是用我看過他們多少paper來衡量我的申請就是了。
[結語]
我想告訴大家,我自己知道的例子是能夠拿到一份國外的推薦信對於申請學校非常的加分
,如果有機會可以到國外進行學習,千萬不要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想很多人先出
國讀碩士班也是有道理的,因為碩士對於發表跟研究的要求並不高,但卻可以因此累積很
多在美國的人脈。當然可以說申請學校的這種文化很詭異,但熟能不是如此?如果我們終
究要在這樣的文化下深耕,我們現階段能做的或許只能接受現況,但如果有招一日,有招
一日我們變成了那個可以決策的人,千萬記得自己的一舉一動可能影響了別人的一生。
我很喜歡我在意識研究的一位偶像Hakwan Lau所說的話,他的父親曾經告訴他you are ju
st as good as your peers,對一個博二就發Science的人,這句話似乎侮辱的太過嚴重
,他想回嘴說Of course I’m not as good as my peers. I am an outstanding, star
student.而後他又說 But in fact, you are never better than your peers, because
you have committed to the science society system called peer review。的確,我
一直都知道自己不夠聰明,但也希望勤能補拙。我每次想了一想這一席話,又覺得,我也
不需要補什麼拙,這個世界上真的很多優秀的人,而他們就跟我一樣優秀或是一樣充滿缺
陷。
高三那年,我總是沒辦法把國文作文寫好,於是跟同學借了他的作文來臨摹、背起來,10
1年的學測考題叫做「自勝者強」,同學那篇文章的結尾是「自勝者強,不證自明」,一
年前的我以為這也會是我現在跟大家分享我成功案例的結語,很不幸的,我即使自勝,也
不代表強。什麼是自勝者強?老子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所謂「自勝者強」,
是指真正的強者,不在於贏過別人,而在於戰勝自己。
最後,申請NYU的碩士其實是我在被NYU的博班拒絕後拿到的master offer,也因為在visi
t UIUC後發現想做的研究方向跟我規劃得不太一樣以及我自己對於學習環境的想法/理念
不同,所以最後選擇再念一個碩士,希望能夠再花一點時間準備自己,希望能夠在國外求
學的過程當中多累積一些國外學者的人脈、充實自己技術方面的知識,也希望最終能去到
自己心中的Dream School (當然公費在碩士班是不能使用了,很多人說公費是大加分,但
其實學姐告訴我這些名校已經有錢到不是那麼在乎是否自帶funding了)
我很喜歡我碩士班老師說的一句話,而我相信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不是看到希望才堅
持下去,而是堅持下去才會看到希望」,但願我在未來(如果還要)追求博士生涯的過程當
中,能夠謹記在心。
感謝在我申請學校過程中曾經幫助我的每一個人,謝謝YCC學姊、PLY、CLY協助修改我的S
OP,謝謝IW幫我編修推薦信,謝謝RC幫我編修PS跟一些奇怪的內容,也謝謝曾經教導我的
每一位老師,在台灣能夠受到這麼滿滿的知識,真的是非常難能可貴。
--
Tags:
留學
All Comments
By Edith
at 2020-04-03T20:05
at 2020-04-03T20:05
By Edwina
at 2020-04-05T16:23
at 2020-04-05T16:23
By Kelly
at 2020-04-06T00:45
at 2020-04-06T00:45
By Gary
at 2020-04-08T21:27
at 2020-04-08T21:27
By Freda
at 2020-04-09T00:17
at 2020-04-09T00:17
By Frederic
at 2020-04-10T08:56
at 2020-04-10T08:56
By Caroline
at 2020-04-10T17:25
at 2020-04-10T17:25
By Jessica
at 2020-04-10T22:34
at 2020-04-10T22:34
By Una
at 2020-04-11T18:33
at 2020-04-11T18:33
Related Posts
ICL 2020/2021賴群
By Hazel
at 2020-03-31T09:01
at 2020-03-31T09:01
講座分享~倫敦女子的探險之路
By Valerie
at 2020-03-30T22:19
at 2020-03-30T22:19
建議大二的我多做點什麼?
By Todd Johnson
at 2020-03-30T20:40
at 2020-03-30T20:40
GMAT IR2分申請德國碩士
By Lily
at 2020-03-30T16:49
at 2020-03-30T16:49
大阪心齋橋 免費提供次氯酸水
By Sandy
at 2020-03-30T16:31
at 2020-03-30T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