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桃園地景藝術節 (心得篇) - 桃園
By Blanche
at 2019-09-15T23:24
at 2019-09-15T23:24
Table of Contents
大家晚安,
昨天PO完地景藝術節的路線規劃,本來想立刻在PO一個心得篇,
結果太想睡覺,就沒PO惹。
心得篇很長,助大家入眠...
這篇文是從藝術創作的角度出發評論展覽,前面冗長廢話多,
如果只對作品評論有興趣,可以直接拉到最下面,有五個小評論請笑納。
----
部落格圖文版:https://mytaiwanpower.com/taoyuanlandart-review/
----
預警1:這篇如果有比較多的酸酸/嚴肅發言,純粹是因為明天中秋連假要收假,心情沮喪
,不是因為我本人平常就很機車的關係……請大家不要太較真,謝謝~
預警2:本人職業病,可能前面有一堆理論式的廢話前言,請有心理準備。
----
桃園地景藝術節已經舉辦多年,但今年是我第一次參加。
市政府舉辦這種文化活動的目的,作為城市的觀光宣傳、召喚地方認同、帶動社區參與不
用多說,我也很支持。我去逛的時候,和路邊的桃園人聊天,很多人從桃園其他區專程跑
來參加,還說:「我從來不知道有這個地方,為了看這個展才來的。」
其實我也是如此。雖然我是八德人,但這次展覽的每一個地方我都是第一次去,光是能讓
假日一攤爛泥的我起身出門,我就覺得這個地景藝術節是有意義的。
不能否認的,這個活動的舉辦或多或少還是帶有一點政治感。不過,今天這篇心得文,我
不打算談政治,倒是對於「地景藝術」這件事比較感興趣。
----
以藝術之名
我寫這篇文章有一個前提,就是我相信,大部分的人應該都能認同「不是所有擺出來的作
品都能被稱為藝術」這件事吧?!
我不知道其他屆的地景藝術節動線如何,但這屆的遊覽動線其實滿累人的,幾個副展區的
距離有點遠,遠就算了,大老遠跑到那,作品非常普通,難免讓人失望。
如果只是平常的社區參與作品,做的平易近人,讓附近居民走過去都能會心一笑,我覺得
很OK,但一年一度地景藝術節,所有作品一字排開,水準差異太大的話,內心覺得受到衝
擊…
說白話一點,有些景點安排在人煙稀少的地方,應該是希望觀眾可以藉由這個展覽,去到
平常不會去的地方,認識桃園多一點。但是,如果作品不夠精彩,要拿什麼吸引人?人家
逛主要展區就好,多跑一個點幹嘛?
(說太白話好像很兇,但我沒有要兇巴巴,如果各位聽得到我的聲音,會知道我是用詼諧
的語氣在發表這番言論XD…)
----
「桃園地景藝術節」 的主題,其實和藝術創作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相關,就是人為與
自然的關係。
如果參觀 「桃園地景藝術節」 的觀眾,走到某一個作品前,然後說:我還是覺得真實的
自然比較好看。那他眼前的那個作品,大概不能說是太成功。(這樣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 括弧這句可以用唱的。
那代表藝術家輸給了真實世界的自然風景。
從很久很久以前,無論東西方,藝術家都在與真實世界的景觀角力,從最早的模仿自然、
與自然唯妙唯肖,到攝影發明之後,如何找出藝術自己的路,這些都是用不同的方式或態
度在處理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如果藝術家的作品贏不了眼前的自然美景,他為何要創作?
這麼困難的問題,在地景藝術中變得更加尖銳,因為作品就直接放在自然中,與自然爭勝
。觀眾把藝術與自然景觀直接進行比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
在這次官網宣傳中引用了一句話,說得真是好:「歷史不只發生在時間中,也發生在空間
裡」(David Blackboum)。
發生在空間中的歷史,無論是自然還是人為的,都是經過時間的累積才產生美感。而那些
因為地景藝術節而強行放在土地上的「新的地景」,該如何與具有歷史感的「舊的地景」
溝通、合作或競爭?
這些問題太困難了,好險我不是藝術家,不用回答。
就一個藝術觀察者、博物館腳而言(以上是自封的稱號),我覺得逛桃園地景藝術節的時
候,嘗試在逛的同時持續思考這樣的問題,並以此為標準,來判斷作品的好壞,也是一種
樂趣。
----
個人喜好前五名
★第五名:24 日月奇遇記
創作者:Pip & Pop 坦雅‧舒爾姿(Tanya SCHULTZ)
國籍:澳洲
展示地點:兒美館展區
短評:
這件作品太過甜美夢幻,其實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但這位藝術家透過她擅長的手法,運用
糖粉、糖果顏色的材料、亮片等等,創造一個「小公主」般的甜美世界,在這個世界裡,
樹木、石頭、山丘就像糖一樣甜,造型是抽象的、圓滾滾的。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來看,藝
術家走上與模仿真實自然完全不同的路,有可看之處。
----
★第四名:08 自然舞衣
創作者:馬岩松 | MAD
國籍:中國
展示地點:大湳展區
短評:
這件作品是從一個有高度的建物,散出一種叫「樹脂膜」的材料(到底是啥?),象徵著
「小山丘」。 也是用一種比較抽象的語言形式來表現「自然地景」。
比起 日月奇遇記,這件作品的視覺效果更好,一條一條的「膜」會在風中擺動,不同方
向的擺動會產生不同的反射,大白天、黃昏、晚上(有燈光)、雲飄過的時候,都會有不
同的效果,視覺感滿不錯的。我看到官方很多宣傳都是以這個作品為主打,也是很可以理
解的,因為尺寸大、有氣勢、多變化。
比較可惜的是,它原本設計應該是要讓人可以在旁邊走來走去(?),但現場擺放方式看
起來不像是歡迎人走到它旁邊的樣子。
----
★第三名:15 克勞德船
創作者:松亞‧芙得麥雅(Sonja VORDERMAIER)
國籍:德國
展示地點:大湳展區
短評:
第一眼看到這作品時滿腦困惑,相機一拿起來,突然發現這景的視覺美感非常好,讓我覺
得有點驚豔(是我心中覺得最唯美的作品),主要是因為這小水漥的尺寸和造型不知為何
和船搭配的非常好,尤其那水怎麼可以這麼乾淨?完全映照船的倒影。因為這個作品,我
很想知道這些藝術品是經過怎樣的過程才決定放在它們的地點,隨便找了一下,可惜沒找
到相關資料,有人知道的話歡迎告訴我。
這作品的官網解說非常簡單:「飄盪池面的小船有著數十面大小不一的鏡子,經過的人們
只消定睛觀看,即可看見萬花世界。」
「萬花世界」這個詞,通常用來表示這個世界各式各樣、令人眼花撩亂的事物,通常會進
一步象徵著「人在面對各種複雜事物時,更加認識自己」的過程。
這個作品用鏡子來反射、折射著周邊的自然環境,應該是有同樣的暗示:你看向哪一面鏡
子?在鏡子中看見什麼?其實折射出的,是你自己的樣子。
不過這作品近看不好看(套一句我朋友的話:這是鍋子船?),所以我給第三名。
----
★第二名:19 ≡ > * 大湳/偷光劇場
創作者:楊登麟、楊寓寧
國籍:臺灣
展示地點:大湳展區
短評:
看到上面的照片,應該覺得我把這個排到第二名是莫名其妙。其實這個作品是拍不出來的
。
它是在外面很遠的地方放幾面反射鏡,把光線射進小孔中,投映到房間中。總之,是利用
針孔成像(如下圖)的方式,讓觀眾在漆黑的房間中,看到經由光線投影出的自然。
進去到房間中,要花幾分鐘的時間讓眼睛適應黑暗,然後就會看到窗外的景觀,上下顛倒
的倒映在牆壁上,藝術家還設計一個會反光的氣球在窗外,當氣球在外面被風吹來吹去,
房間內就會看到光影在飄盪。
這件作品考慮到作品的視覺設計、藝術創作中虛實關係,又或是藉由針孔/偷窺,來呼應
展覽場地在軍事營地的意義。總而言之,是一件層次豐富的作品。
----
★第一名:11 大湳轉綠林
創作者:梁秀印 YANG Soo-In(Lifethings)
國籍:南韓
展示地點:大湳展區
短評:
這件作品的視覺和內涵,都讓我感覺非常現代。
在創作方法上,藝術家用馬達旋轉樹,讓綠色網因離心力飄起來;馬達不動的時候,網子
又自然垂落;如果偵測到有風,網子又會收起。總而言之,在官網的解說中,可以看出這
作品強調穩定、平衡、輕盈、有彈性的特色。
雖然螢光綠的顏色很突出,但與周遭的環境搭配又不失和諧。
整體說起來,我覺得這個作品雖然沒有像上面克勞德船或是 ≡ > * 大湳/偷光劇場好像
帶有比較嚴肅的深義,但卻給人一種非常舒服愉悅的輕鬆感,而我覺得這種舒服感更加難
能可貴。
雖然是這麼現代的人造物,卻可以像真正的自然一樣,帶給觀眾輕鬆自在的感受,這樣的
景觀就算是融入在我的生活中,也不覺得討厭,所以我給第一名。
----
小結語
我不是藝術創作者,也沒有花太多時間了解這些作品,或許不夠資格評論,但我就是想說
,不然怎樣? (後面兩句開玩笑的啦~)
平常上班不能說真心話就算惹,難道匿名在網路上也不能說嗎。嗚嗚嗚。(越寫越失態,
想到明天要開工,內心黑暗面開始無止盡的延伸…大家應該懂得吧?T.T )
寫太多了,匆匆結尾,不過有去逛過的人,不知哪件作品最能打動你的心?
我很好奇。
--
昨天PO完地景藝術節的路線規劃,本來想立刻在PO一個心得篇,
結果太想睡覺,就沒PO惹。
心得篇很長,助大家入眠...
這篇文是從藝術創作的角度出發評論展覽,前面冗長廢話多,
如果只對作品評論有興趣,可以直接拉到最下面,有五個小評論請笑納。
----
部落格圖文版:https://mytaiwanpower.com/taoyuanlandart-review/
----
預警1:這篇如果有比較多的酸酸/嚴肅發言,純粹是因為明天中秋連假要收假,心情沮喪
,不是因為我本人平常就很機車的關係……請大家不要太較真,謝謝~
預警2:本人職業病,可能前面有一堆理論式的廢話前言,請有心理準備。
----
桃園地景藝術節已經舉辦多年,但今年是我第一次參加。
市政府舉辦這種文化活動的目的,作為城市的觀光宣傳、召喚地方認同、帶動社區參與不
用多說,我也很支持。我去逛的時候,和路邊的桃園人聊天,很多人從桃園其他區專程跑
來參加,還說:「我從來不知道有這個地方,為了看這個展才來的。」
其實我也是如此。雖然我是八德人,但這次展覽的每一個地方我都是第一次去,光是能讓
假日一攤爛泥的我起身出門,我就覺得這個地景藝術節是有意義的。
不能否認的,這個活動的舉辦或多或少還是帶有一點政治感。不過,今天這篇心得文,我
不打算談政治,倒是對於「地景藝術」這件事比較感興趣。
----
以藝術之名
我寫這篇文章有一個前提,就是我相信,大部分的人應該都能認同「不是所有擺出來的作
品都能被稱為藝術」這件事吧?!
我不知道其他屆的地景藝術節動線如何,但這屆的遊覽動線其實滿累人的,幾個副展區的
距離有點遠,遠就算了,大老遠跑到那,作品非常普通,難免讓人失望。
如果只是平常的社區參與作品,做的平易近人,讓附近居民走過去都能會心一笑,我覺得
很OK,但一年一度地景藝術節,所有作品一字排開,水準差異太大的話,內心覺得受到衝
擊…
說白話一點,有些景點安排在人煙稀少的地方,應該是希望觀眾可以藉由這個展覽,去到
平常不會去的地方,認識桃園多一點。但是,如果作品不夠精彩,要拿什麼吸引人?人家
逛主要展區就好,多跑一個點幹嘛?
(說太白話好像很兇,但我沒有要兇巴巴,如果各位聽得到我的聲音,會知道我是用詼諧
的語氣在發表這番言論XD…)
----
「桃園地景藝術節」 的主題,其實和藝術創作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相關,就是人為與
自然的關係。
如果參觀 「桃園地景藝術節」 的觀眾,走到某一個作品前,然後說:我還是覺得真實的
自然比較好看。那他眼前的那個作品,大概不能說是太成功。(這樣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 括弧這句可以用唱的。
那代表藝術家輸給了真實世界的自然風景。
從很久很久以前,無論東西方,藝術家都在與真實世界的景觀角力,從最早的模仿自然、
與自然唯妙唯肖,到攝影發明之後,如何找出藝術自己的路,這些都是用不同的方式或態
度在處理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如果藝術家的作品贏不了眼前的自然美景,他為何要創作?
這麼困難的問題,在地景藝術中變得更加尖銳,因為作品就直接放在自然中,與自然爭勝
。觀眾把藝術與自然景觀直接進行比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
在這次官網宣傳中引用了一句話,說得真是好:「歷史不只發生在時間中,也發生在空間
裡」(David Blackboum)。
發生在空間中的歷史,無論是自然還是人為的,都是經過時間的累積才產生美感。而那些
因為地景藝術節而強行放在土地上的「新的地景」,該如何與具有歷史感的「舊的地景」
溝通、合作或競爭?
這些問題太困難了,好險我不是藝術家,不用回答。
就一個藝術觀察者、博物館腳而言(以上是自封的稱號),我覺得逛桃園地景藝術節的時
候,嘗試在逛的同時持續思考這樣的問題,並以此為標準,來判斷作品的好壞,也是一種
樂趣。
----
個人喜好前五名
★第五名:24 日月奇遇記
創作者:Pip & Pop 坦雅‧舒爾姿(Tanya SCHULTZ)
國籍:澳洲
展示地點:兒美館展區
短評:
這件作品太過甜美夢幻,其實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但這位藝術家透過她擅長的手法,運用
糖粉、糖果顏色的材料、亮片等等,創造一個「小公主」般的甜美世界,在這個世界裡,
樹木、石頭、山丘就像糖一樣甜,造型是抽象的、圓滾滾的。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來看,藝
術家走上與模仿真實自然完全不同的路,有可看之處。
----
★第四名:08 自然舞衣
創作者:馬岩松 | MAD
國籍:中國
展示地點:大湳展區
短評:
這件作品是從一個有高度的建物,散出一種叫「樹脂膜」的材料(到底是啥?),象徵著
「小山丘」。 也是用一種比較抽象的語言形式來表現「自然地景」。
比起 日月奇遇記,這件作品的視覺效果更好,一條一條的「膜」會在風中擺動,不同方
向的擺動會產生不同的反射,大白天、黃昏、晚上(有燈光)、雲飄過的時候,都會有不
同的效果,視覺感滿不錯的。我看到官方很多宣傳都是以這個作品為主打,也是很可以理
解的,因為尺寸大、有氣勢、多變化。
比較可惜的是,它原本設計應該是要讓人可以在旁邊走來走去(?),但現場擺放方式看
起來不像是歡迎人走到它旁邊的樣子。
----
★第三名:15 克勞德船
創作者:松亞‧芙得麥雅(Sonja VORDERMAIER)
國籍:德國
展示地點:大湳展區
短評:
第一眼看到這作品時滿腦困惑,相機一拿起來,突然發現這景的視覺美感非常好,讓我覺
得有點驚豔(是我心中覺得最唯美的作品),主要是因為這小水漥的尺寸和造型不知為何
和船搭配的非常好,尤其那水怎麼可以這麼乾淨?完全映照船的倒影。因為這個作品,我
很想知道這些藝術品是經過怎樣的過程才決定放在它們的地點,隨便找了一下,可惜沒找
到相關資料,有人知道的話歡迎告訴我。
這作品的官網解說非常簡單:「飄盪池面的小船有著數十面大小不一的鏡子,經過的人們
只消定睛觀看,即可看見萬花世界。」
「萬花世界」這個詞,通常用來表示這個世界各式各樣、令人眼花撩亂的事物,通常會進
一步象徵著「人在面對各種複雜事物時,更加認識自己」的過程。
這個作品用鏡子來反射、折射著周邊的自然環境,應該是有同樣的暗示:你看向哪一面鏡
子?在鏡子中看見什麼?其實折射出的,是你自己的樣子。
不過這作品近看不好看(套一句我朋友的話:這是鍋子船?),所以我給第三名。
----
★第二名:19 ≡ > * 大湳/偷光劇場
創作者:楊登麟、楊寓寧
國籍:臺灣
展示地點:大湳展區
短評:
看到上面的照片,應該覺得我把這個排到第二名是莫名其妙。其實這個作品是拍不出來的
。
它是在外面很遠的地方放幾面反射鏡,把光線射進小孔中,投映到房間中。總之,是利用
針孔成像(如下圖)的方式,讓觀眾在漆黑的房間中,看到經由光線投影出的自然。
進去到房間中,要花幾分鐘的時間讓眼睛適應黑暗,然後就會看到窗外的景觀,上下顛倒
的倒映在牆壁上,藝術家還設計一個會反光的氣球在窗外,當氣球在外面被風吹來吹去,
房間內就會看到光影在飄盪。
這件作品考慮到作品的視覺設計、藝術創作中虛實關係,又或是藉由針孔/偷窺,來呼應
展覽場地在軍事營地的意義。總而言之,是一件層次豐富的作品。
----
★第一名:11 大湳轉綠林
創作者:梁秀印 YANG Soo-In(Lifethings)
國籍:南韓
展示地點:大湳展區
短評:
這件作品的視覺和內涵,都讓我感覺非常現代。
在創作方法上,藝術家用馬達旋轉樹,讓綠色網因離心力飄起來;馬達不動的時候,網子
又自然垂落;如果偵測到有風,網子又會收起。總而言之,在官網的解說中,可以看出這
作品強調穩定、平衡、輕盈、有彈性的特色。
雖然螢光綠的顏色很突出,但與周遭的環境搭配又不失和諧。
整體說起來,我覺得這個作品雖然沒有像上面克勞德船或是 ≡ > * 大湳/偷光劇場好像
帶有比較嚴肅的深義,但卻給人一種非常舒服愉悅的輕鬆感,而我覺得這種舒服感更加難
能可貴。
雖然是這麼現代的人造物,卻可以像真正的自然一樣,帶給觀眾輕鬆自在的感受,這樣的
景觀就算是融入在我的生活中,也不覺得討厭,所以我給第一名。
----
小結語
我不是藝術創作者,也沒有花太多時間了解這些作品,或許不夠資格評論,但我就是想說
,不然怎樣? (後面兩句開玩笑的啦~)
平常上班不能說真心話就算惹,難道匿名在網路上也不能說嗎。嗚嗚嗚。(越寫越失態,
想到明天要開工,內心黑暗面開始無止盡的延伸…大家應該懂得吧?T.T )
寫太多了,匆匆結尾,不過有去逛過的人,不知哪件作品最能打動你的心?
我很好奇。
--
All Comments
By Necoo
at 2019-09-17T04:23
at 2019-09-17T04:23
By Irma
at 2019-09-18T09:21
at 2019-09-18T09:21
By Elizabeth
at 2019-09-19T14:20
at 2019-09-19T14:20
By Lucy
at 2019-09-20T19:18
at 2019-09-20T19:18
By Hedy
at 2019-09-22T00:17
at 2019-09-22T00:17
By Jack
at 2019-09-23T05:15
at 2019-09-23T05:15
By Quintina
at 2019-09-24T10:14
at 2019-09-24T10:14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9-09-25T15:12
at 2019-09-25T15:12
By James
at 2019-09-26T20:11
at 2019-09-26T20:11
By Lucy
at 2019-09-28T01:09
at 2019-09-28T01:09
By Christine
at 2019-09-29T06:08
at 2019-09-29T06:08
By Mason
at 2019-09-30T11:06
at 2019-09-30T11:06
Related Posts
南崁附近拳擊館
By Hedy
at 2019-09-15T23:07
at 2019-09-15T23:07
推薦車行(中古機車想賣)
By Audriana
at 2019-09-15T21:02
at 2019-09-15T21:02
南平路豆花
By Ophelia
at 2019-09-15T16:53
at 2019-09-15T16:53
桃園的里長是不是都辦抽獎活動?
By Hardy
at 2019-09-15T14:30
at 2019-09-15T14:30